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文内容

乙文中陈庭学主要历览了哪些内容 陈庭学是个怎样的人

她好无恙.2023-05-31 12:05历史235

今天给各位分享乙文中陈庭学主要历览了哪些内容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陈庭学是个怎样的人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古文观止卷八 明文 送天台陈庭学序》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卷八 明文 送天台陈庭学序(宋濂)【题解】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的通常写法,多以对所赠人物进行劝勉为主。宋濂在这篇赠序中也有这方面的内容,但更多的是称道游览名山大川对写作上的裨益,并热情地希望陈庭学要重视提高个人的修养。全文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后辈的殷切希望,真情厚谊溢于言表。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属浙江)人,元末明初人。明太祖(朱元璋)起兵反元时,与刘基同时被征,累官至翰林学士,为明朝的开国文臣之首。后因涉嫌胡维庸谋逆案被贬外地,病死于途中。宋濂善诗文,为明初一大家,传世有《宋学士文集》。【一段】西南山水,惟川蜀①最奇。然去中州②万里,陆有剑阁③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滪之虞④。跨马行,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⑤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掉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⑥,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注释】 ①川蜀:四川。四川古代为蜀国地,故称川蜀。②中州:泛指中原地区。③剑阁:今属四川,当地有在山峦峭壁上架设的栈道。④瞿塘: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奉节、巫山间,江面狭窄,历来视为危途。滟滪(yàn):滟滪堆,为瞿塘峡江口突出的巨石,俗名“燕窝石”。⑤杳:在这里形容看不清楚。⑥诡:奇异多变。【译文】西南地区的山水,只有川蜀境内最为奇特。但它距离中原地区有万里之遥,陆路有剑阁栈道的险峻,水路有瞿塘峡、滟滪堆那样的危境。骑马行走在竹林之间,山岭高峻,一连走十来天还看不到它的顶峰;到了山顶向下俯视,陡峭的山谷有稿并万丈之深,一眼看不到它的底部,令人肝胆为之颤抖。乘船航行,长江中的礁石既坚硬又锐利,波涛汹涌,漩涡变化不定,船行时万一稍微偏离了航道,就会像破碎的泥块迟慧那样沉入江底,人坠落江水中成为鱼鳖的美食。那个地区行路之难竟然如此。所以除非是官场中人而又有财力的,是不能去游览的;除非是饱学之士而又善写文章的,即使游览了也一无所得;除非是力壮身强的,即便去了大多也会老死在那里。喜好涉猎奇山异水的人对此深感遗憾。【二段】天台⑦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⑧,屡从大将北征⑨,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记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注释】 ⑦天台:今属浙江。⑧中书左司掾(yuàn):中书省左司的属官,负键旦迹责监督等工作。⑨北征:向北方征讨。明初,北方尚存在元代遗留的残余武装,明太祖为了实现统一,多次派遣大将转战北方。照磨:负责文书工作的属官。扬子云:扬雄,字子云,成都人,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字长卿,成都人,西汉文学家,擅长辞赋。诸葛武侯:诸葛亮,字孔明,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任蜀汉丞相,封为武侯。京师:京城,明初建都于金陵(今南京)。侈:甚多。【译文】天台的陈庭学君,善于写诗,以中书左司掾的身份,多次跟随大将北征,立下了功劳,被提升为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经水路到成都去赴任。成都是川蜀的重镇,又是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居住过的地方。从前那些英雄豪杰征战驻守的遗迹,文人墨客游览眺望、饮酒投壶、吟诗作赋、引吭高歌的场所,庭学没有不去一一游览的。游览之后一定写出诗篇,用来记叙景物和时世的变化。因此他的诗越写越好。过了三年,按照朝廷的惯例自己请求免职还乡,在京城和我会面了。他的精神更加饱满了,他的言谈更加豪迈了,他的志向意趣更加高远了,可能是他从山水那里获益匪浅吧。【三段】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注释】四方兵起:元末因政治腐败,导致全国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战争连绵多年不断,最后由朱元璋推翻了元政权,建立了明朝政权。圣主:指朱元璋。齿:借代为年龄。耄(mào):七十为耄,这里泛指垂老之年。【译文】我自己感觉很惭愧,当我年轻时,曾立志要外出游览天下,只是由于学业尚无成就而找不到空闲时间。等到壮年能够外出时,又赶上四处战乱的局势,无处可以落脚。到了今天圣明的皇帝崛起,平定了天下,四海之内都统一为一个国家,可是我的年纪却越来越老了。想像庭学那样游览名山大川,还能办得到吗? 【四段】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注释】颜回、原宪:二人都是孔子的弟子。颜回,字子渊;原宪,字子思,他们都是一生贫困而不以为忧,曾受到孔子的称赞。蓬蒿:泛指野草。【译文】然而我听说古代的贤士,像颜回、原宪等人,都是坐守在简陋的屋子里,野草掩遮了门户,但他们的志向和意志却总是充沛坚定,好像是能囊括天地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在他们的胸怀中有超出于山水之外的东西存在?庭学回乡以后是否可以探求一下其中的道理呢?如果有什么心得的话,请告诉我。那么我将不会只是感到惭愧而已。【评析】宋濂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于元末,入明后,他已是将近六旬的老人了。当时他虽地位显赫,但性喜奖掖后进,从不以长者自居。他在晚年写过不少赠序,以本文和另一篇《送东阳马生序》最为著名。文章的开头便紧密地结合了陈庭学的生活实际。由于他是从川蜀来到南京的,宋濂便肯定他“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说明山水确实有助于人的发展。在第三段中,作者不无遗憾地回顾了自己的一生,由于种种原因,没法像陈庭学那样游览川蜀,这一段还是紧扣前文的。令人称奇的是,在第四段中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见解,即“坐守陋室”也照样可以修身养性。这其实是对陈庭学提出了劝诫:不要把游览名山大川当作提高自己的唯一途径。本文中关于川蜀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的介绍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作者在介绍地理环境时着重描摹一个“险”字。当然,这里面不乏作者的想象成分,但更多的是从李白的著名诗篇《蜀道难》中衍化而来。写川蜀的险途,是为了诠释“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在介绍人文环境时,作者列举了与川蜀有关的扬雄司马相如、诸葛亮,则又是为了诠释“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通篇前后呼应,浑然一体,堪称无懈可击。

西南山水文言文翻译

1. 西南山水,翻译

《西南山水》 其实是 《送天台陈庭学序》

原文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滪之虞。跨马行,则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1]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方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译文

我国西南一带的山水,只四川境内最为奇特。但那里与中原一带相距万里之遥,陆路上有剑阁、栈道之类的险阻;水路上有瞿塘峡、滟滪堆之类的忧虑。骑着马走,沿路层层竹林遮蔽高山,连续十来天,仰头看不到山顶;登上高处往下俯瞰,绝险的山谷有几万尺深,茫茫渺渺看不到谷底,令人惊恐万状,肝胆颤抖。乘船在水中行,江水悍猛,礁石尖利,波涛险恶,漩涡诡异,船只一旦稍微失去控驭,偏离航道仅有尺寸大小,就被撞得粉碎像泥土般下沉,船中人便喂饱了江中鱼鳖之腹,通往四川的道路艰难到这种地步。因此,不是做官出仕富有财力的人不能前往游历;不是天生富有文才的人,即使游览了也无所得;不是身强体壮人,大多老死在那里。喜欢寻奇探胜的人因而心存憾恨。

天台士陈庭学君,会写诗。他由中书左司掾,屡次随从大将北征,颇有功劳,升任四川都指挥司照磨,从水路到了成都。成都,是四川的要地,扬雄、司马相如、诸葛亮等名人住过的地方。入川后,凡是英雄俊杰争战攻取、驻扎戍守的遗迹,诗人文土游览登临、饮酒射投、赋诗咏诗、歌唱呼啸的处所,庭学没有不去游历观览的。他既经游览,就必定写诗抒发感受,来记写那景物时世的变迁。于是他的诗歌愈加工妙。过了三年,庭学依照惯例辞官归家,在京城和我会遇。他的精神更加饱满,言谈愈发宏壮,志向意趣益加高远,这大概是因为在川蜀山水中得到了很多的助益吧。

我很惭愧穗昌脊,当我年轻的时候,曾经有出外游历天下的志愿,但是因为学业未成,没有空闲的时间。到了壮年可以出游时,四面八方战火纷飞,没有落脚的地方。及至当今,圣明天子兴起天下安定,远到海边,合为一家,而我已经年龄更加大了。想要再像庭学君那样去游历,还能够实现吗?

不过,我听说古代的贤士,如孔子的弟子颜回、原宪等,大都坐守乡间甘居陋室,蓬蒿杂草遮没了门户,但他们的志向意趣却经常是很充沛的,好像他们的胸中存在足以包容天地万物的精神力量。这是什么原因呢?莫非有超出于山水之外的东西吗?希望庭学君归去之后,尝试探求一番。如果有什么猜渗新的体会,就请把它告诉给我,我将不仅仅因为庭学曾经游历川蜀这一点而惭愧了。

参考资料:/view/1338485

如果您是要英语的 西南山水 是The southwest landscape

2. 开头是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是什么文言文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出自《送天台陈庭学序》,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

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滪之虞。跨马行,则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

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迅大所穷,肝胆为之悼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

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

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

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

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

及年壮方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

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注释】 1、川蜀:泛指今四川一带。 2、中州:泛指今河南一带。

写此文时,宋濂正在河南龙门山讲学。 3、剑阁栈道:栈道名,在今四川省剑阁县东北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

栈道:在山势险峻无路可行的地方凿石架木所构成的通道。 4、瞿塘:即瞿塘峡,为长江三峡之一。

滟滪:即滟滪堆,在瞿塘口,是突出在长江江心的巨石,为长江上著名的险滩。虞:忧虑。

5、杳:深邃朦胧貌。 6、悼栗:颤抖。

7、波恶:形容波涛很大很凶。涡诡:指怪异的旋流。

8、糜碎:粉碎。 9、天台:县名,今属淅江省。

10、中书左司掾: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宫,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把政、军、监察三权。中书省下置左右司,分管省事,明初尚沿元制,掾:古代属官的通称。

11、擢:提升。指挥司:明代在各省设置的地方军事机关。

照磨:指挥司的属官,主管文书。 12、扬子云,司马相如:并为西汉时期有名的辞赋家;诸葛武侯:即诸葛亮,曾封武乡侯,故后人亦称之诸葛武侯。

13、射:指射箭,为古代六艺之一。 14、侈:大,多。

15、顾:不过。 16、四方兵起:指元末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反元战争。

17、耄:老。 18、颜回、原宪:都是孔子的学生,一生穷困而德行很高。

19、得无:岂不是。 【翻译】 西南地区的山水,只有四川最为奇异。

然而它与中原地区远隔万里,陆路有剑阁栈道的险途,水路又有瞿塘峡、滟滪堆的忧虑。骑着马,在竹林和崇山峻岭中穿行,常常是几十天都看不到峰顶。

站在高处向下俯视,高峻的山谷深不可测,令人胆战心惊。从水路走,那江中的礁石凶险尖利,波涛旋涡诡异险恶,小船一旦有尺寸差池,往往粉身碎骨,沉入江底而葬身鱼腹。

既然是如此艰险,因而那些没有体能的官员不可以去游历,那些有文采而无材质(感受力)的人,即使去游历也不会有收获。不是身强体壮的人,大多会老死在这个地方,为此,那些爱好奇异山水的人都会感到遗憾。

天台陈庭学君,擅长作诗,多次以中书左司掾之职而随从大将北征,建有功劳,提拔为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经过水路到成都。成都,是四川的要地,扬雄、司马相如、诸葛亮曾经在此生活过,英雄豪杰曾在此攻伐征战、驻扎防守过,诗人文士也曾在此游历观览、饮酒射覆、赋诗吟咏。

庭学无处不去游历观览,之后必定发而为诗,用来记录这些地方景物和时序的变化,由此他的诗艺更加精湛。三年之后,庭学依惯例自己辞职归来,在京师和我相聚。

他的精神更加饱满,语气更加豪壮,志趣理想更加高远,这大概是他得益于山水帮助的缘故吧。 我内心很是惭愧,正当我年少时,曾经立志要出游天下,只是由于学业未成而不得空闲。

等到可以出游的壮年时,四方战乱,我无处落脚容身。到现在圣主兴起,天下太平,四海成为一家,然而我却越来越老了。

想要像庭学那样游历天下,还有可能吗? 然而,我听说过古代的那些贤士,像颜回、原宪,他们都处在野草都长得埋没了门户的陋室之中,而志向和意气却始终非常高远充沛,仿佛有一种囊括天地宇宙的胸怀。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有超出山水之外的东西吗?庭学大概就是尝试着回去探索这方面的东西吧。

如果庭学有什么收获,就要告诉我,那样的话我将不只是惭愧而已。

3. 跪求5段有关山水的文言文及翻译 200到250字左右即可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

似与游者相乐(lè)。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就)听到了水流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那样清脆悦耳),我心里感到很高兴。

(于是)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看见(有的翻译为出现 见:通“现”出现)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潭用整块石头作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形成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石头(各种不同的形状)。(岸上)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迅速。

好像在同游人逗乐。向水潭的西南望去,(那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9],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

溪流的岸势(两岸的样子)像狗牙一样相互交错着,不能够知道它的源头(在什么地方)。(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寂静冷落没有旁人,(那幽深悲凉的气氛(这样的环境)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的环境里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可以长时间停留,于是(我)记下小潭这里的景象便离开了。《醉翁亭记》环滁(chú)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chú)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yì)者胜,觥(gōng)筹(chóu)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在它西南的各个山峰中,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

远远望去树木茂盛、(景色)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在山中行走六七里,渐渐听见潺潺的流水声,远远望去(看见)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就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座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靠近在泉水边的亭子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

给亭子取名字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们来这里饮酒,稍微饮上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席间最大的,所以给自己取号叫“醉翁”。

醉翁的意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的景色。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至于太阳出来时,树林间的雾气就消散,烟云聚拢,山谷洞穴就显得昏暗了;(或)阴暗(或)明亮交替变化的景象,是山中早晚的景色。(到了春天)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到了夏天)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形成浓郁的绿荫,(到了秋天)秋风高爽霜色洁白,(到了冬天)溪水滴落山石显露的景色,就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早晨前往(山里),傍晚归来,四季的景致不同,因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在出游。

靠近溪边来打鱼,溪水深而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清洌而酒色香醇,野味野菜,交错地在面前摆放,这是太守在宴请宾客。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玩投壶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或起或坐。

4. 求有关于山水游记的文言文短文,有翻译和注释

小石潭记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编辑本段]注释 1从:自,由 。

2.小丘:在小石潭东面。 3.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4.篁(huáng)竹:竹林。 5.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发出的声音。

佩与环都是系在腰上的玉质装饰品。鸣:发出声音。

(倒装句:宾语前置) 6.乐:意动用法,单字翻对……感到乐,句中则译为感到快乐。 7.取:这里指开辟。

8.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9.见:看见 10.水尤清冽 泉水格外清凉。

尤:格外。冽:凉 11.全石以为底:(小石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以为:把……作为(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为:作为 12.近岸:靠近岸的地方。

近,靠近。 岸,岸边. 13.卷石底以出: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卷,弯曲 14.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岩:磐石。 1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青翠的树,翠绿的藤蔓,遮掩摇摆,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16.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7.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好像水都没有)。

18.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在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下,向下。

布:照映,分布。澈:通假字,现在写作“彻”。

19.佁然不动:(鱼影)静止地一动不动。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20.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chù)尔,忽然。

21.往来翕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2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斗:像北斗星那样(名词作状语);蛇:像蛇那样(名词作状语)。

23.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差:交错。 24.不可知:不能够知道。

25.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qiǎo chuàng)幽邃:四面都是翠竹,绿树环绕。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悄怆,忧伤的样子。邃,深。

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寒透。

26.以其境过清: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以,因为。

清:凄清。 27.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可以长时间停留,于是题完字便离开了。

居:停留。之:代游小石潭这件事。

去:离开。 28.吴武陵:信州(今重庆奉节一带)人,唐宪宗元和初进士,因罪贬官永州,与作者友善。

29.龚古:作者朋友。 30.宗玄:作者的堂弟 31.隶而从者:跟着同去的。

隶:跟随。而:表并列。

从:跟随,动词。 32.小生:年轻人。

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33.伐:砍 34.道:小路 35.尤:格外 36.清:清澈 37.洌: 清澈 38.以:而 39.为:成为 40.卷:弯曲 41.以:因此 42.为:成为 43.翠蔓:翠绿的藤蔓 44.差:不齐 45.下:到 46.澈:澄澈 47.乐:玩乐 48.西南:向西南 49.明灭:时隐时现 50.可:大约 51.环:环绕 52.寂寥:静悄悄的样子 [编辑本段]译文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来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像玉佩玉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的心里对此感到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道路,向下走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成为水中高地,成为小岛屿,成为不平的岩石,成为小石垒,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有时呆呆地一动也不动;有时却忽然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与游人相互嬉戏。

向水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蜿蜒,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我们坐在水潭旁边,四面有竹子和树木围绕,寂静空寥,没有一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久地停留,于是我记下当时的情景就离开了。

同游的人,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一起去的有姓崔的两兄弟,一个恕己,另一个奉壹。

5. 郦道元文言文翻译

长江水又流向东,流过西陵峡。

《宜都记》上说:“江水从黄牛滩向东流入西陵界到峡口有一百多里,山势和水的流向都很曲折纡回。两岸高山重重地遮挡着江面,要不是中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岸上的绝壁有的高达千丈,壁上的石头的颜色和状态,有很多类似某种什么东西的形状。

林木高下茂密由冬到春四季都如此。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在山谷间回响着,清越不绝。”

(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袁山松说:“常常听说峡中的水流很快,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还没有人称赞山水美丽。

到我来实地登临这地方,一到那里,感到特别欣喜,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所见。”。

6. 翻译文言文

江水又东,经西陵峡。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①言:“常闻峡口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②,曾无称有山水之类也。及余来践跻③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④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⑤。林中萧森⑥,离离蔚蔚⑦,乃在霞气云表⑧。仰瞻俯映⑨,弥习⑩弥佳,流连信宿(11),不觉忘返。目所履历(12),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13)”(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三峡》)

长江水又流向东,流过西陵峡。(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袁山松说:“常常听说峡中的水流很快,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还没有人称赞山水美丽。到我来实地登临这地方,一到那里,感到特别欣喜,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所见。那层叠的山崖、秀丽的山峰,奇特的结构,异常的形状,确实很难用言辞来叙说。山林里树木耸立,繁荣茂盛,竟在云气的外面。抬头欣赏高山远树,俯身观看江中倒影,愈熟悉这风光愈感到美好。留连了两晚,还没察觉忘了返回。(我)亲眼看见亲身经历的,(还)没有过。已从中高兴地欣赏到了这种奇特的景观,是山水有灵气,也该惊喜千古以来终于遇到知己了!”

只能查到这个啊。你要的真的很难找。

7. 描写山水景色的文言文还有翻译

与朱元思书

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与朱元思书》原文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夹(jiā)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yīng)嘤成韵。蝉(chán)则千啭(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kuī)谷忘反。横柯(kē)上蔽,在昼(zhòu)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xiàn)日。

译文

没有一丝风,烟雾都消散,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县到桐庐县大概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可以不译),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江水清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冷冷的清响;美丽的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蝉长时间的叫个不停,山中的猿猴也一声一声不住地啼。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

8. 文言文《游东林山水记》的翻译

原文:一色荷花,风自两岸来,红披绿偃,摇荡葳蕤,香气勃郁,冲怀罥袖,掩苒不脱。小驻古柳根,得酒两罂,菱芡数种。复引舟入荷花中,歌豪笑剧,响震溪谷。风起水面,细生鳞甲;流萤班班,奄忽去来。

译文:一色的荷花满眼都是,清风从两岸吹来,红色的荷花与绿色的荷叶,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在清风的吹拂下,荡漾披拂,葳蕤生姿,荷花的芳香馥郁,被清风直送入怀中,袖中,缭绕在身,挥之不去。一行人在古柳根小驻,准备下了两罂(瓮)美酒,几种菱芡(可做下酒之肴)。又划船进入荷花丛中,歌声豪放,笑声热烈,声震山谷。清风逐水而生,激起粼粼细浪;流萤翻飞,忽远忽近,明灭可见。

古文阅读及答案

[湖北卷]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日:“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越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僧又笑曰:野毁拍“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各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李由此以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颂羡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交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忤客,幸勿罪!”李异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为何?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 鄙:粗俗

B.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 要:求取

C.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易:轻视

D.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 适:到……去

1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 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

B.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乏 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C.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

D.幸先以我名告之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超武术技艺不精的一组是

①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 ②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

③三月,艺颇精,意得甚 ④李以为怯,固请再角

⑤僧笑,命李试其技 ⑥方颉颃间,尼即遽止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

14.下列对原余轿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绽以打败他;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

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而去。

B.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敏而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争强好胜。

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C.本文善于通过“笑”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憨和尚和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D.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体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独特魅力。

15.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3分)

译文:

(2)众相顾,迄无应者。(2分)

译文:

(3)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3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1.A 12.B 13.D 14.C

15.(8分)

⑴李超从此凭武技闻名,走遍南北,没有他的对手。(3分)

⑵大家互相看着,最终没有应战的人。(2分)

⑶李超开始不说,尼僧一再追问,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诉她。(3分

[上海卷] 阅读下文,完成第18-23题。(16分) 冷泉亭记 唐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言,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洁澈,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①,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②,有相里君造③作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注】①四封:四边疆界。②领郡者:担任州刺史的人。③相里君造:姓相里,名造。

18.白居易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 (1分)

19.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

(1)地搜胜概 概( ) (2)物无遁形 遁( ) (3)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甲( ) (4)佳境殚矣 殚( )

20.下列对句中加括号的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 灵隐寺(为)尤/山树(为)盖 ② (而)撮奇得要/坐(而)玩之者

A.①相同,②相同 B.①相同,②不同 C.①不同,②相同 D.①②均不同

21.下列对文章第一自然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段开头四句由远及近,由大而小,由面到点,写出亭的特点和位置。

B.本段将亭放在大背景与大环境下,使周围景物对亭起到烘托作用。

C.本段篇幅精短,句式整齐,列出各种景观,突出了亭的精巧。

D.本段文字简短而内涵丰富,可以收到以少胜多的作用。

2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高不倍寻,广不累丈。 (2)故吾继之,述而不作。

3.本文第二自然段文质兼美,请就其语言特点,举出一例进行赏析。 (3分)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24?27题。(12分) 茅容耕于野,与等辈避雨树下。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郭林宗见而异之,遂与共言。容留林宗宿,旦日,杀鸡为馔,林宗以为为己设。既而以供其母,自以草蔬与客同饭。林宗起拜之,曰:“林宗犹减三牲之具以供宾客,而卿如此,乃我友也!”因劝令学,卒以成德。 孟敏荷甑堕地,不顾去。林宗见而问其意,对曰:“甑已破矣,视之何益!”林宗以此异之。劝令游学,十年知名。三公俱辟,并不屈。 笠翁曰:人谓二事皆贤,莫能举其优劣;如必欲轩轾之,其惟后孟敏而先茅容乎?以孟敏所能者小节,而茅容所重者大伦也。予曰不然。茅容杀鸡供母,而以草蔬待客,孝则孝矣,未免妨母之贤。此必有意为之,以起林宗之惊羡耳。若孟敏之不顾堕甑,则全出天机。以此观人,始不失为人伦之鉴。 笠翁又曰:凡天下过情之事,皆有意为之者也;凡不及于情之事, 皆率意为之者也。持此法以论人,虽未必尽当,然亦思过半矣。

24.上文“笠翁曰”相当于《史记》中的“________”,“曰”可以理解为________。(2分)

25.对“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句意理解确切的一项是[ ](3分)

A.众人都随意地蹲着,只有茅容端坐着,显得恭敬有礼。 B.众人都随意地蹲着,而茅容坐的地方很危险,却仍恭敬有礼。 C.众人都坐在平地上,只有茅容端坐着,对大家恭恭敬敬。 D.众人都坐在平地上,而茅容单独坐在危险处,却仍然很谦恭。

26.对茅容、孟敏优劣的评价,笠翁的观点是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 (3分)

27.简评文中“人”和“笠翁”的不同观点。 (4分)

参考答案:

(五)(16分)18。(1分)《琵琶行》或《长恨歌》等 19。(4分)(1)景观、景象(1分) (2)隐藏(1分) (3)是最好的(1分) (4)尽(1分) 20。(2分)A 21。(2分) C 22。(4分)(1)高度不到一丈六尺,宽度不到一丈。(2分) (2)所以我现在继任杭州刺史,只能记述亭(景色之美),而不能再建造(其他亭)了。(2分) 23。(3分)提示:可从句式(长短整散结合),修辞手法(对偶等),情景交融,用词精美等方面回答。(六)(12分) 25。(3分)A 26。(3分)肯定孟敏,否定茅容(1分)孟敏全出天机,茅容有意为之(2分) 27。(4分) 观点(2分) 评论(2分)

[浙江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题。

书褒城驿壁(唐)孙樵

褒城驿号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

讯于驿吏,则曰:“忠穆公曾牧梁州,以褒城控二节度治所,龙节虎旗,驰驿奔轺,以去以来,毂交缔劘①,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盖当时视他驿为壮。且一岁宾至者不下数百辈,苟夕得其庇,饥得其饱,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至如棹舟,则必折篙破舷碎鹢②而后止;渔钓,则必枯泉汩泥尽鱼而后止;至有饲马于轩,宿隼于堂:几所以污败室庐,糜毁器用。官小者,其下虽气猛,可制;官大者,其下益暴横,难禁。由是日益破碎,不与曩类。某曹八九辈,虽以供馈之隙,一二力治之,其能补数十百人残暴乎?”

语未既,有老甿笑于旁,且曰:“举今州县皆驿也。吾闻开元中,天下富蕃,号为理平,踵千里者不裹粮;长子孙者不知兵。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而户口日益破,疆场无侵削之虞,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其故何哉?凡与天子共治天下者,刺史、县今而已,以其耳目接于民,而政令速于行也。今朝廷命官,既已轻任刺史、县令,而又促数于更易。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故州县之政,苟有不利于民,可以出意革去其甚者,在刺史则日:‘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在县令亦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当愁醉醲,当饥饱鲜,囊帛椟金,笑与秩终。”呜呼!州县真驿耶?矧③更代之隙,黠吏因缘恣为奸欺,以卖州县者乎!如此而欲望生民不困,财力不竭,户口不破,垦田不寡,难哉!

予既揖退老甿,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注]①劘(n仍):磨擦。②鹢(yì0:水鸟,古代在船头以彩色画鹢鸟之形,这里指船头。③矧(shěn):况且。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视其舟,则离败而胶 胶:搁浅。

B.庭除甚芜 除:废弃。

C.疆场无侵削之虞 虞:忧虑。

D.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条:整理。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

D

A

C

视其沼,则浅混而污 以卖州县者乎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 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四海之大,有几人钦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 B.则必折篙破舷碎鹢而后止

C.则必枯泉汩泥尽鱼而后止 D.囊帛椟金,笑与秩终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借他人之口,揭示出褒城驿由宏丽变为破败的原因,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民风奢靡的不满。

B.文中“举今州县皆驿也”承上启下,是连接二、三两段的关键,表明天下凋敝与驿站破败事异而理同。

C.文章借题发挥,以一驿之兴废推及天下之盛衰,寓议于叙,切中时弊,有小中见大之妙。

D.因官制不善而吏治败坏,因吏治败坏而生民困顿,文章将批判的锋芒指向了朝廷。

第Ⅱ卷(共108分)

四、(20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l)盖当时视他驿为壮。(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 .B 12.B 13.D 14.A

四、(20分)

15.(8分)

(1)(褒城驿)在当时比其它驿站更为壮观。

(2)(宾客)都是晚上到达早上离开,难道会有爱惜之心吗?

(3)时间长的三年更换一次,时间短的一两年更换两次。

[重庆卷] 阅读下文。完成第lO—13题。

侯可字无可,华州华阴人。少倜傥不羁,以气节自许。既壮,尽易前好,笃志为学。随计①入京,里中醵金赆行②。比还,悉散其余与同举者,日:“此金,乡里所以资应诏者也,不可以为他利。”且行,闻乡人病,念日:“吾归,则彼死矣!”遂留不去。病者愈,辍己马载之,徒步而归。

孙沔征侬徭,请参军事,奏功得官,知巴州化城县。巴俗尚鬼而废医,唯巫言是用,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可为约束,立制度,违者有罪,几变其习。再调华原主簿。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岁责其租。可晨驰至富家,发椟出券归其主。郡吏赵至诚贪狡区凶横,持守以下短长,前后莫能去。可暴其罪,荷枷置狱,言于大府诛之,闻者快服。

签书仪州判官。西夏寇边,使者使可按视,即以数十骑涉夏境,猝与之遇,亟分其骑为三四,令之日:“建尔旗帜,旋山徐行。”夏人循环间见,疑以为诱骑不敢击。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说渭源羌酋输地八千顷,因城熟羊③以抚之。琦上其功。

可轻财乐义,急人之急,忧人之忧。与田颜为友。颜病重,千里求医,未归而颜死,目不瞑。人曰:“其待侯君乎?”且殓而可至,拊之乃瞑。颜无子,不克葬,可辛勤百营,鬻衣相役,卒葬之。方天寒,单衣以居,有馈白金者,顾颜之妹处室,举以佐其奁具。一日自远归,家以窭告,适友人郭行扣门曰:“吾父病,医邀钱百千,卖吾庐而不售。”可恻然,计橐中装④略当其数,尽与之。关中称其贤。

(选自《宋史•列传》)

【注】①计:计吏,考察官吏的官员。②醵:聚集钱财;赆:临行时赠送礼物。③熟羊:地名。

④橐中装:指珠玉之类的财物。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 责:索求 B.夏人循环问见,疑以为诱敌不敢击 问:间或 C.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 质:质问 D.颜无子,不克葬 克:能够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少倜傥不羁,以气节自许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B. 其待侯君乎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C. 即以数十骑涉夏境,猝与之遇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D. 卖吾庐而不售

位尊而无功

12.下列各句中,与“唯巫言是用”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一日自远归,家以窭告 C.言于大府诛之

D.夫晋,何厌之有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可少年时倜傥不羁,长大后笃志为学。家贫,乡亲们凑钱资助他人京应诏,回来后将钱全分给其他同举者,将要走时又留下来照顾生病的乡人,显示出他自律不贪的良好品格。

B.侯可任地方官政绩卓著。在巴州化城时,订立规约制度,基本上改变了当地“尚鬼废医”、“娶妇责财”等陋习。在华原时,打击富人的巧取豪夺;把贪暴的郡吏绳之以法,此举大快人心,得到百姓的佩服和拥护。 ’

C.侯可能妥善处理边境事务。西夏寇边时,使者派侯可巡视,侯可立即带领数十骑到了边境,突然与夏人相遇。他派人迷惑敌人,使夏人“不敢击”;又说服羌人首领献纳土地,并筑熟羊城来安抚他们,韩琦上报他的功绩。

D.侯可轻财乐义,有朋友去世,他“鬻衣相役”以葬,并用所“馈白金”为朋友未出嫁的妹妹置办嫁妆;友人父病无钱医治,侯可把自己的财物全给了他。其义举获得人们交口称赞。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6分)

1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可晨驰至富家,发椟出券归其主。

译文:

(2)令之日:“建尔旗帜,旋山徐行。,’

译文:

(3)可恻然,计橐中装略当其数,尽与之。

译文:

参考答案:10、C 11、B 12、D 13、A

14、(6分)

(!)侯可一早骑马直奔富人家,打开木匣拿出田契还给它的主人。

(2)命令他们说:“竖起你们的旗帜,围绕着山慢慢地走。”

(3)侯可显出怜悯同情的样子,计算自己的财物大致和那数目相当,全给了他。

[北京卷]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

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于是扌豕 崔杼之于,令之争后。崔杼之子相与私哄,崔杼往见庆封而造之。庆封谓崔杼曰:“且留,吾将兴甲以杀之。”因令卢满嫳兴甲以诛之。尽杀崔杼之妻子及支属,烧其室屋,报崔杼曰:“吾已诛之矣。”崔杼归,无归,因而自绞也。

庆封相景公,景公苦之。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趸诛封。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齐人以为让,又去鲁而如昊。王予之朱方①。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围朱方,拔之。得庆封,负之斧质,以徇于诸侯军,因令其呼之曰:“毋或如齐庆封。弑其君而弱其孤,以亡其大夫。”乃杀之。

黄帝之贵而死,尧舜之贤而死,孟贵之勇而死,人固皆死。若庆封者,可谓重死矣。身为残,支属不可以见,行忮②之故也。凡乱人之动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恶。为义者则不然,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后世以为法程。

(取材于《吕氏春秋•慎行》)

注释:

①朱方:地名。 ②忮(zhì):嫉妒、侵害。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崔杼相之 相:辅佐

B.扌豕 崔杼之子 扌豕 :挑拔

C.景公与 陈无宇……诛封 诛:杀掉

D.始而相与,久而相信 与:结交

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庄公死,更立景公 得庆封,负之斧质

A. B.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后世以为法程 其始相助,后必相恶

C. D.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成分,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齐人)得庆封,负之斧质 B.齐人以为让(鲁)

C.(卢满嫳)尽杀崔杼之妻子及支属 D.(庆封)身为戮,支属不可以见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达不义之人没有好结果的一组是 ( )

①吾已诛之矣

②(崔杼)无归,因而自绞也

③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

④若庆封者,可谓重死矣

⑤身为戮,支属不可以见,行忮之故也

⑥其始相助,后必相恶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崔杼与庆封的交往是小人之间的勾结和利用

B.鲁国由于荆灵王的干涉而赶走了庆封

C.崔杼因家破人亡而自杀身死。

D.按照大义行事的人才会有真正的友谊。

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

参考答案:

6.C 7.A 8.A 9.B 10.B

11.(5分)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记旧本韩王后 欧阳修

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于尧辅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洛阳。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补缀之,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

呜呼!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惟世俗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当然者。而孔、孟皇皇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道当然也。

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时好而取势利,于是就而学之。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亦志乎久而巳矣。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盖其志先定而所学者宜然也。

集本出于蜀,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凡三十年间,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其最后卷帙不足,今不复补者,重增其故也。予家藏书万卷,独《昌黎先生集》为旧物也。呜呼!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予于此本,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 游:游玩,交往

B.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 悉:全,都

C.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 怪:责怪,责备

D.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 缪:通“谬”,谬误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

A.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

B.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

C.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

D.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B.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

C.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

D.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

1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追述了作者得韩集、读韩文、作古文的亲身经历,反映了韩氏之文从“沉没弃废”到“大施于今”的情况,从而也反映出北宋中期“古文”创作逐渐兴盛的发展过程。

B.本文开头部分记叙了作者年少时偶然从朋友家得到《昌黎先生文集》的经历。文中提到的《昌黎先生文集》《昌黎集》《昌黎先生集》以及标题中的“旧本韩文”均指同一部书。

C.欧阳修认为,韩氏之文的湮没无闻与盛行于世都有其当然之理。韩文的兴废表明,真正的好文章固然可能“沉投弃废”于一时,但终究会为“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

D.欧阳修曾利用其它版本对旧本韩文进行多次修订,补足了缺失的卷帙,使之最终成为善本。他认为韩文之大行于世,并非因为自己的倡导,而是因为韩文本身“深厚而雄博”。

四、(21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因乞李氏以归。

译文:

(2)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

译文:

(3)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译文:

参考答案:三、11.C 12.D 13.C 14.D

四、15.(1)于是向李氏讨取(这部书)回家。(2)学写文章的人应当达到这个地步才罢休啊!(3)只因为它是旧有的东西而特别珍惜它。

[福建卷] 阅读下文,完成5——8题。

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滪之虞。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①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常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方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②,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

送天台陈庭学序东阳马生序都是顺序都有劝勉之意两文的内容有何不同

不同点在于:茄野判

前者作者是北宋王安石,讲的例子是“不学”导致一个天资过人的最终变成了平庸之人;颤改后者脊态作者是明初宋濂,讲的例子是宋濂自己“刻苦好学,终有所成”的经历,说明勤奋好学是成才的途径。

送天台陈庭学序

我国西南一带的山水,以四川境内最为奇特。但那里与中原一带相距万里之遥,从陆路去吧,途中有剑阁、栈道之类的险阻;从水路去吧,途中又有瞿唐峡、滟濒堆之类的忧惧。骑着马去吧,沿路层层竹林遮蔽高山,接连走几十天,仰头看不到山顶;登上高处往下俯瞰,陡峭的山谷有几万尺深,茫茫渺渺看不到谷底,令人惊恐万状,肝胆抖颤。乘船去吧,江水悍猛,礁石尖利,波涛险恶,漩涡变幻,船只稍微失去控驭,偏离航道仅有尺寸大小—点点,就被撞成粉末,像泥土般下沉,船中的人便饱了江中鱼鳖的口腹。通往四川的道路艰难到这种地步,因此,不是做官出仕富有财力的人不能前往游历;不是天生富有感受能力善于抒发的人,即使去游览了,也得不到精神上的享受,说不出个所以然;不是身强年壮的人入川之后大多老死在那里,不能还乡。喜欢寻奇探胜想到四川去游历的人,每每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而深深抱憾。

浙江天台籍人土陈庭学君,会写诗。他由中书左司掾,屡次旁扮弯随大将北征,因有功劳,升任四川都指挥司照磨,从水路入川到成都成都,是四川的要地,又是扬雄、司马相如、诸葛亮等古代著名人物长期生活过的地方。庭学入川以后,凡历代英雄俊杰争战攻取、驻守防御的遗迹,诗人文土游览登临、饮酒射覆、赋诗吟咏、歌唱呼啸的处所,庭学没有不一一去游览的。他既经游览,就一定写诗抒发感受,记写景物时世的变迁。因此他的诗歌在入川以后愈加工妙。过了三年,庭学依照惯例辞官归家,在京城和我会遇。他的精神更加饱满,言谈愈发宏壮,志向意趣益加高远,这大约是因为在川蜀山水中得到了很多的助益吧。

面对庭学的变化,我很惭愧。当我年轻的时候,曾经立志要遍游天下,因学业未成,不得闲暇。到了壮年可以出蝣的时候,四面八方到处战火纷飞,遍地无处落脚。及至当今圣明天子兴起,天下安定,四海之内,合为一家,而我已经年光老大体力衰惫,想要再像庭学君那样去游历,还能够实现吗?

不过,我听说古代的贤士,如孔子的弟子颜回、原宪等,大都坐守乡里,甘居陋室,由于很少出门与人往来,以至蓬蒿杂草遮没了门户,但他们的志气意趣却经常是很充沛的,好像他们的胸中存在一种足以包容天地万物的精神力量。这是什么原因呢?莫非他们的精神世界中自有高山巨壑、奇美壮运闷丽已经超过了山水之外吗?希望庭学君归去之后,试从这方面探求一下人生的奥秘。如果有缺逗什么新的体会,请告诉我。那时候,庭学君将一定会给我更多的新的启发,而不仅仅是因为曾经川蜀壮游这一点使我自愧。

送天台陈庭学序的作品鉴赏

文章先叙川蜀山水之奇,以“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开篇,领起下文,接着历叙陆路、水路之奇险,以引出“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以衬出陈庭学为“仕有力者”、“材有文者”和“壮强者”,由此下文写陈庭学在四川的游宦则显得水到渠成了。然后写宋濂的夙愿和感受,以及古圣贤的典故,以此来表明他对陈庭学的勉励和期望。《送天台陈庭学序》主旨鲜明,措辞委婉,脉络井然,序次有条不紊,语言简洁不繁缛,不啻为古代赠序中的典范。

第一段从写景着手,突出游蜀之难。“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文章的第一句即从宏观上进行把握,用一个“奇”字概括出川蜀之地的地势、地形、地貌。接着,作者从微观上写出川蜀之地陆路水行皆十分不利,具体描写川山蜀水是如何之“奇”。“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澦之虞”,在这种万仞之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的山路上行走,稍不慎重,就会落人“波恶涡诡”的水中,为鱼鳖所果腹。按理说,作者自己并没有到过四川,文中对蜀地险恶形势的描绘一方面是出于作者丰富的艺术想象,另一方面大概受到李白《蜀道难》一诗的影响。宋濂是个典型的儒家人物,孔子的不语“怪、力、乱、神”对他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罩贺因之就注定了他的这段文字偏重于写实而缺乏李白诗中那种神奇怪异的浪漫主义色彩。如李白写蜀山道路之险用的是“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有神话传说,有艺术夸张和奇特的想象。而宋濂的“剑阁栈道之险”一句则显得很平实。写山势之高,李白用“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的诗句,而宋濂的“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则平实得多了。尽管如此,宋濂毕竟是一代大手笔,他把借鉴和想象有机地结合起来,用简练的文字把川蜀之地的艰难的地势地貌绘声绘色地刻画了出来,这段文字的精采之处不在于作者对蜀地自然景物的描摹,更重要的是在章法上为下文赞陈庭学游蜀作了铺垫。川山蜀水如此之险峻,“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而陈庭学能游蜀,表明他可以归入“仕有力者”、“材有文者”之列。

文章第二段写川蜀之地自古人文环境优越.陈庭学在自然与人文环境俱佳的境界中,娱情山水,潜心学习,“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取得不小的成就,以致于诗歌创作中“气愈充”、“语愈壮”、“志意愈高”。作者在文中特意提到扬雄、司马相如、诸葛亮等杰出历史人物。一方面突出了神奇的巴山蜀水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俊杰风流,另一方面含有对陈庭学褒奖的意旨,而作为一个长辈对后学的赞扬,又表现得很得体,无虚饰之辞。

作者在第三段中表达了自己因不能游蜀而产生的遗憾。他追述了自己的生平,流露出对川山蜀水的向往。当他年轻时,因自认为学无所成,故尔无暇远游;壮年时适逢兵荒马乱,无法远游;而大乱平定,天下归一之后,自己已到了耄耋之年,“欲如庭学之游”也已力不从心了。

如果说作者在第三段中还稍有一点自谦与自憾的话,那么作者在第四段中所流露出来的则是有点自矜了。在这一段中,作者委婉地向陈庭学提出劝勉,远游固然能提散闷睁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但居家未必不能成大气候.作者希望陈庭学向孔子的高足颜回、原宪学习,安贫乐道,提高自己的修养。同时又在不经意中含有自矜的成份.文中作者虽没有直接把自己与颜回、原宪相对比,然而从他对陈庭学的劝勉以及“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和“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两句的语意中,还是能领悟出作者的不语之辞的。

《送天台陈庭学序》与作者的另一篇赠序文章《送东阳马生序》的立意相近,既对年轻人的学识人品进行了必要的赞扬,又对他们提出了希望,要求他们扎扎实实,勤勤恳恳地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只是在文章的结构与章法上更具特色。《送东阳马生序冲岁》是作者以自身如何刻苦学习的经历谆谆告诫东阳马生,在学习上须花大功夫。而这一篇虽然也有这方面的内容,但作者在写法上则比较委婉。因为陈庭学所仕游之地是川蜀,这就为作者的创作提供了方便。文章的第一段从川蜀之地的自然环境落笔,写出了游蜀之难,造成一种先声夺人的气势。环境如此之险峻,不是泛泛平庸之徒则不能游蜀。这就为下文写陈庭学游蜀埋下了伏笔。而文章第三段遗憾自己未能游蜀的内容又从侧面赞扬了陈庭学之游蜀。层层相因,环环相扣,前后彼此牵挂勾连,表现出作者在谋篇布局方面的严密性。按照惯例,文章还应有对所赠人物劝勉的内容,这样才符合赠序这种文体的写作要求。于是就有了作品第四段的内容,这是在情理之中的,但作者在劝勉陈庭学的过程中又不动声色地隐含着自矜与自负,这是出人意表的。至此,整篇文章结构合理。布局精当,既层层相因又浑然天成,表现出作者在写这类文章时的高超的技巧。

乙文中陈庭学主要历览了哪些内容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陈庭学是个怎样的人、乙文中陈庭学主要历览了哪些内容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59cha.com/ask/35387.html

分享给朋友:

“乙文中陈庭学主要历览了哪些内容 陈庭学是个怎样的人” 的相关文章

赵孟?\是哪个朝代(赵孟兆是什么朝代的)

赵孟?\是哪个朝代(赵孟兆是什么朝代的)

赵孟頫是哪个朝代的 赵孟頫是宋末元初人。赵孟頫是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生于南宋宝祐二年。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以楷、行书著称于世,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赵孟頫的生平介绍赵孟頫是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博学多才,能诗善文,十四岁时,赵孟頫因其家世代为官亦入...

古诗中一句是多少(古诗一共有几句话)

古诗中一句是多少(古诗一共有几句话)

在古诗中一首诗是几句话?逗号是一句话还是句号是一句话? 古诗词中一首诗有几句话并不一定,要看是以何种类型做的诗,比如绝句诗与四言诗通常是4句。而排律诗最少要有十句才行。而分句在古诗词一般是一行成一句,也就是第一句就算一逗号结尾也算一句。不同类型古诗词的基本体裁要求如下:就“格律诗”而言分为,古体诗、...

人面桃花来源于哪个诗词句(人面桃花那首诗叫什么呢)

人面桃花来源于哪个诗词句(人面桃花那首诗叫什么呢)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人面桃花来源于哪个诗词句,以及人面桃花那首诗叫什么呢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人面桃花的出处 一、“人面桃花相映红”与“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是两首诗,分别是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与汉代诗人李延年的...

当年燕子如何处(燕子从什么)

当年燕子如何处(燕子从什么)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当年燕子如何处,以及燕子从什么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高阳台·西湖春感》赏析及译文注释 《高阳台·西湖春感》 宋朝:张炎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作者(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作者朝代)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作者(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作者朝代)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作者,以及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作者朝代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作者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写的《春晓》.全诗是:“春眠不觉晓...

楚辞悲回风多少字(楚辞悲伤的句子)

楚辞悲回风多少字(楚辞悲伤的句子)

今天给各位分享楚辞悲回风多少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楚辞悲伤的句子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楚辞|九章·悲回风-屈原 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悲叹回风摇落着蕙草,凋谢众芳,心中愁思郁结而黯然神伤。 物有微而陨性(shēng)兮,声有隐而先倡。 蕙...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