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春(大石调)

作者:柳永 朝代:宋代
迎新春(大石调)原文
嶰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晴景回轻煦。庆嘉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箫鼓。
渐天如水,素月当午。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随分良聚。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
迎新春(大石调)拼音解读
jiè guǎn biàn qīng lǜ ,dì lǐ yáng hé xīn bù 。qíng jǐng huí qīng xù 。qìng jiā jiē 、dāng sān wǔ 。liè huá dēng 、qiān mén wàn hù 。biàn jiǔ mò 、luó qǐ xiāng fēng wēi dù 。shí lǐ rán jiàng shù 。áo shān sǒng 、xuān tiān xiāo gǔ 。
jiàn tiān rú shuǐ ,sù yuè dāng wǔ 。xiāng jìng lǐ 、jué yīng zhì guǒ wú shù 。gèng lán zhú yǐng huā yīn xià ,shǎo nián rén 、wǎng wǎng qí yù 。tài píng shí 、cháo yě duō huān mín kāng fù 。suí fèn liáng jù 。kān duì cǐ jǐng ,zhēng rěn dú xǐng guī qù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柳永 柳永 柳永(987?─1055后)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称「柳」,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福建)。祖父柳崇,以儒学名,父柳宜,曾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入宋后授沂州费县令,官终工部侍郎。永少时流连于汴京,在秦楼楚馆中恣情游宴。后曾西游成都、京兆,遍历荆湖、吴越。景祐元年(1034)登进士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馀杭令、定海晓峰盐场监官、泗州判官、太常博士,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晚年流落不偶,卒于润州(今江苏镇江)。身后很凄凉,由歌女们聚资营葬。《宋史》无传,事迹散见笔记、方志。善为诗文,「皆不传于世,独以乐章脍灸人口」(《清波杂志》卷八)。所著《乐章集》凡一百五十馀曲。其词自成一派,世称「屯田蹊径」、「柳氏家法」。《避暑录话》卷三记西夏归朝官语:「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见柳词影响之大。其词对后世词家及金元戏曲、明清小说有重大影响。词集名《乐章词》,主要内容描写歌妓舞女的生活和思想,抒发自己的不平和牢骚以及羁旅行役之苦、离别怀人之情。都市的风物之美、社会的富庶在词中也得到突出的表现。如描写杭州风光的《望海潮》,相传金主完颜亮读到「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句,「遂起投鞭渡江之志。」在为歌女们写作的词篇中,表现了对她们的同情,唱出了她们的心声。在这类词中,也有一些庸俗的内容和颓废的情调。艺术成就最高的是羁旅行役之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融情入景,有点有染,感人至深。同时,赋予身世之叹和浓重的伤感情调,为人们千古传诵。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突出的贡献。首先,他始衍慢词。运用铺叙、渲染等手法,扩大了词的容量。其次,以俚语、俗语入词,呈现口语化的特色。同时,在艺术上运用传统的情景交融、点染等手法,又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入词,使词作韵味隽永、深婉含蓄。由于在题材和艺术上都有创新,所以流传很广。甚至连西夏也「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有《乐章集》传世,存词210多首,按宫调编次,共16个宫调150个词调,这说明柳永的作品不仅是词集而且是可以入乐演唱的唱本,故名《乐章集》。

柳永的诗词

  • 《秋夜月 当初聚散》原文及翻译赏析
  • 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 望汉月(平调)
  • 诉衷情近(雨晴气爽)
  • 集贤宾(林钟商)
  • 御街行(二之二·双调)
  • 两同心(二之二·大石调)
  • 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
  • 金蕉叶(大石调)
  • 减字木兰花(仙吕调)
  • 宋代诗词推荐

  • 醉落魄(用范石湖韵)
  • 满江红(甲辰岁盘门外寓居过重午)
  • 天仙子(公择将行·般涉调)
  • 好事近(拟东泽)
  • 满江红(病中俞山甫教授访别,病起寄之)
  • 露华(次张B634云韵)
  • 瑞鹧鸪(落梅)
  • 玉楼春·雕鞍好为莺花住
  • 渔家傲·近日门前溪水涨
  • 鹧鸪天(次李举之见寄韵)
  • 迎新春(大石调)原文,迎新春(大石调)翻译,迎新春(大石调)赏析,迎新春(大石调)阅读答案,出自柳永的作品

    诗词类别

    柳永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