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朝欢(双调)

作者:柳永 朝代:宋代
归朝欢(双调)原文
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
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何益。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归朝欢(双调)拼音解读
bié àn biǎn zhōu sān liǎng zhī 。jiā wěi xiāo xiāo fēng xī xī 。shā tīng xiǔ yàn pò yān fēi ,xī qiáo cán yuè hé shuāng bái 。jiàn jiàn fèn shǔ sè 。lù yáo shān yuǎn duō háng yì 。wǎng lái rén ,zhī lún shuāng jiǎng ,jìn shì lì míng kè 。
yī wàng xiāng guān yān shuǐ gé 。zhuǎn jiào guī xīn shēng yǔ yì 。chóu yún hèn yǔ liǎng qiān yíng ,xīn chūn cán là xiàng cuī bī 。suì huá dōu shùn xī 。làng píng fēng gěng chéng hé yì 。guī qù lái ,yù lóu shēn chù ,yǒu gè rén xiàng yì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柳永 柳永 柳永(987?─1055后)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称「柳」,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福建)。祖父柳崇,以儒学名,父柳宜,曾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入宋后授沂州费县令,官终工部侍郎。永少时流连于汴京,在秦楼楚馆中恣情游宴。后曾西游成都、京兆,遍历荆湖、吴越。景祐元年(1034)登进士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馀杭令、定海晓峰盐场监官、泗州判官、太常博士,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晚年流落不偶,卒于润州(今江苏镇江)。身后很凄凉,由歌女们聚资营葬。《宋史》无传,事迹散见笔记、方志。善为诗文,「皆不传于世,独以乐章脍灸人口」(《清波杂志》卷八)。所著《乐章集》凡一百五十馀曲。其词自成一派,世称「屯田蹊径」、「柳氏家法」。《避暑录话》卷三记西夏归朝官语:「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见柳词影响之大。其词对后世词家及金元戏曲、明清小说有重大影响。词集名《乐章词》,主要内容描写歌妓舞女的生活和思想,抒发自己的不平和牢骚以及羁旅行役之苦、离别怀人之情。都市的风物之美、社会的富庶在词中也得到突出的表现。如描写杭州风光的《望海潮》,相传金主完颜亮读到「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句,「遂起投鞭渡江之志。」在为歌女们写作的词篇中,表现了对她们的同情,唱出了她们的心声。在这类词中,也有一些庸俗的内容和颓废的情调。艺术成就最高的是羁旅行役之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融情入景,有点有染,感人至深。同时,赋予身世之叹和浓重的伤感情调,为人们千古传诵。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突出的贡献。首先,他始衍慢词。运用铺叙、渲染等手法,扩大了词的容量。其次,以俚语、俗语入词,呈现口语化的特色。同时,在艺术上运用传统的情景交融、点染等手法,又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入词,使词作韵味隽永、深婉含蓄。由于在题材和艺术上都有创新,所以流传很广。甚至连西夏也「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有《乐章集》传世,存词210多首,按宫调编次,共16个宫调150个词调,这说明柳永的作品不仅是词集而且是可以入乐演唱的唱本,故名《乐章集》。

柳永的诗词

  • 正宫
  • 满朝欢·花隔铜壶
  •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 燕归梁(平调)
  • 玉蝴蝶(五之二·仙吕调)
  • 甘草子(二之二)
  • 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 《安公子》柳永原文、翻译、赏析和诗意(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柳永)
  • 锦堂春(坠髻慵梳)
  • 玉蝴蝶(五之四·仙吕调)
  • 宋代诗词推荐

  • 渔家傲(留别孙表材)
  • 好事近(生朝纪梦)
  • 观村童戏溪上
  • 江城子(中秋忆举场)
  • 浪淘沙(四之一)
  • 千秋岁(寿圆北山六十)
  • 念奴娇(和徐尉游口湖)
  • 《菩萨蛮·回文夏闺怨》苏轼原文、翻译、赏析和诗意(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苏轼)
  • 卜算子(饮酒成病)
  • 临江仙(侍者阿钱将行,赋钱字以赠之)
  • 归朝欢(双调)原文,归朝欢(双调)翻译,归朝欢(双调)赏析,归朝欢(双调)阅读答案,出自柳永的作品

    诗词类别

    柳永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