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楼

作者:陈沆 朝代:清代
扬州城楼原文

涛声寒泊一城孤,万瓦霜中听雁呼。
曾是绿杨千树好,只今明月一分无。
穹商日夜荒歌舞,乐岁东南困转轮。
道谊既经功利重,临风还忆董江都。

扬州城楼拼音解读

tāo shēng hán bó yī chéng gū ,wàn wǎ shuāng zhōng tīng yàn hū 。
céng shì lǜ yáng qiān shù hǎo ,zhī jīn míng yuè yī fèn wú 。
qióng shāng rì yè huāng gē wǔ ,lè suì dōng nán kùn zhuǎn lún 。
dào yì jì jīng gōng lì zhòng ,lín fēng hái yì dǒng jiāng dōu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陈沆 陈沆 陈沆(hàng)(1785~1826)著名诗人,文学家,清代古赋七大家之一,被魏源称为“一代文宗”。 原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室名简学斋,白石山馆。蕲水(今湖北浠水县)人。乾隆五十年(1785)出身于下层官僚家庭。曾祖父陈嘉霁生前苦读经书,屡试不得志,后抑郁而死。祖父陈士珂,举于乡,终生未仕,做一个“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其父陈光诏,字金门,清乾隆己亥(1779)举人,官授知县。他为官梗正,善政甚多,口碑极好。 陈沆于嘉庆十八年(1813)中举,二十四年(1819)中进士一甲一名,其策论文章,气势雄浑,论述精辟,笔力奇健,授翰林院修撰,清道光二年(1822),任广东省大主考(学政),次年,任清礼部会试同考官。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陈沆卒年,《清史列传》记为道光六年(1826)。周锡恩撰《陈修撰沆传》则言年四十一,当为道光五年(1825)。后归葬于浠水县西调军山南麓。 陈沆的诗既不墨守古人,也不随俗转移,其诗造意刻苦而出以自然,语言琢炼而达于质朴,才情流溢而气韵沉深。陈衍论道光以来诗学时,将陈沆列为“清苍幽峭”一派之首,说他“用人人能识之字、能造之句,经匠心熔铸,遂无前人已言之意,已写之景,又皆后人欲言之意,欲写之景。当时嗣响,颇乏其人”(《石遗室诗话》卷二),指出了他在晚清诗发展中的地位。 陈沆著有《近思录补注》十四卷,《简学斋诗存》4卷、《简学斋诗删》4卷,共收诗360余首,《白石山馆遗稿》,《诗比兴笺》四卷,《简学斋集》六册,《简学斋诗存》四卷,《馆课赋存》一卷,《馆课试律存》一卷,《馆课赋续钞》一卷,《白石山馆诗》则是作者手录诗稿的复印,其诗均见《诗存》。《蕲水县志》卷二十二《艺文志》录《咏史乐府》13首,为集外诗。

陈沆的诗词

  • 雨后行舟(春江一雨嫩寒催)
  • 卢生祠戏题(梦想三山更五湖)
  • 嘲庐山道士
  • 扬州城楼
  • 清代诗词推荐

  • 杜鹃花·杜鹃花发杜
  • 水调歌头(五首选三)
  • 清平乐·池上纳凉
  • 虞美人·韶华争肯偎人住
  • 生查子·旅思
  • 咏百八塔
  • 读秦纪
  • 金缕曲·赠梁汾
  • 本事诗十首·选二
  • 《咏史》咏史龚自珍原文、翻译、赏析和诗意
  • 扬州城楼原文,扬州城楼翻译,扬州城楼赏析,扬州城楼阅读答案,出自陈沆的作品

    诗词类别

    陈沆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