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守桐庐道中
作者:范仲淹 朝代:宋朝
- 出守桐庐道中原文:
- 素心爱云水,此日东南行。[1]
笑解尘缨处,沧浪无限清。[2]
- 出守桐庐道中拼音解读:
- sù xīn ài yún shuǐ ,cǐ rì dōng nán háng 。[1]
xiào jiě chén yīng chù ,cāng làng wú xiàn qīng 。[2]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相关赏析
-
作者介绍
-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授广德军司理参军。仁宗时,累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康定元年(1040)以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并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庆历三年(1043)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上《答手诏条陈十事》、《再进前所陈十事》,要求在原有法度的范围内,作一些改革,因遭到反对,主持「庆历新政」,次年出为河东陕西宣抚使,历知邓州、杭州。皇祐四年,徙知颖州,卒于途中,年六十四。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富弼为撰墓志铭(《范文正公集褒贤集》),欧阳修为撰神道碑(《欧阳文忠公集》卷二○)。《宋史》、《东都事略》有传。有《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别集》四卷,《奏议》二卷,《尺牍》三卷。《彊村丛书》收《范文正公诗馀》一卷,《全宋词》据《中吴纪闻》卷五补辑一首。魏泰《东轩笔录》谓仲淹守边日,作《渔家傲》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今只存「衡阳雁去」一首。范仲淹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杰然可观。他重视文章的风化作用,提倡复古。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抒写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理想,文中杂以骈句,语言参差和谐,立意高远,写景壮丽,为历代广为传诵。同时擅长词赋,流传下来的词只有6首,但意境开阔,沉郁苍凉,突破了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为豪放词派的先声。
范仲淹的诗词
-
- 严先生祠堂记
- 岳阳楼记
- 苏幕遮·怀旧
- 渔家傲
- 御街行·秋日怀旧
- 江上渔者
- 江上渔者
- 书扇示门人
- 苏幕遮·怀旧
- 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
宋朝诗词推荐
-
-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 铜人捧露盘引(控沧江,排青嶂)
- 采桑子(秋千散后朦胧月)
- 上西平·送陈舍人
- 题淮南寺(南去北来休便休)
- 忆秦娥(临高阁)
- 水龙吟·咏月
- 禾熟(百里西风禾黍香)
- 同学一首别子固
- 醉落魄(无言哽噎)
- 出守桐庐道中原文,出守桐庐道中翻译,出守桐庐道中赏析,出守桐庐道中阅读答案,出自范仲淹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