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 > 正文内容

为什么说花钿重(花钿啥意思)

素笺淡墨2022-11-11 23:45故事123

今天给各位分享为什么说花钿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花钿啥意思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浅谈古代女子的花钿

花钿是古代的一种装饰品,古代女性将金、银等制作成花的样子并贴在脸上,让自己看起来更加漂亮。以下是我整理的浅谈古代女子的花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花钿是我国古代女子面部妆容的一种特殊饰品,也是我国服饰、美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诸多化妆品中,花钿有着悠久历史,又最为女性所喜爱。所谓花钿,是古代女子贴在两鬓、眉间或面颊上的一种花朵形的装饰物,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唐朝发展到鼎盛,宋元时渐趋没落。如今,在女人的脸上早已看不到花钿的妆面,但有关花钿的美好传说仍然存在于我们的想象当中。

话历史 秦始皇曾让宫人贴花子

关于花钿的起源,民间流行着许多传说,有人说源于汉代,有人说源于六朝,也有人说源于唐代。曹丽芳介绍说,如果追溯我国女子在面部描绘或粘贴装饰图案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兴起了,比如,长沙战国楚墓出土的彩绘女俑的脸上,就点有呈梯形状的三排圆点,河南信阳出土的楚墓彩绘木俑的眼皮之上也点有圆点,这应该是花钿的雏形,所以花钿的起源要远远早于民间所传说的那样,至少能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有文献记载的花钿出现在秦始皇时期。唐末马缟《中华古今注》载:秦始皇好神仙,常令宫人梳仙髻,贴五色花子,画为云凤虎飞升。 曹丽芳介绍说,贴五色花子指的就是粘贴花子面饰,花子即为后来的花钿。汉承秦俗,并受楚文化的影响,花子应该相当流行。三国时开始流行 靥钿,这种特定位置的妆饰一直到唐朝还很盛行,晚唐文学家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记载:近代妆尚靥,如射月,曰黄星靥。靥钿之名,盖自吴孙和误伤邓夫人颊,医以白獭髓合膏,琥珀太多,痕不灭,有赤点,更益其妍以丹青点颊,此其始也。 南北朝时,南朝兴起了梅花妆,这是一种形状特别的花钿。而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里写到的对镜贴花黄的花黄,也是当时流行的一种女子额饰,应该是花钿的一个类型。这种妆饰又称额黄、鹅黄、鸭黄、约黄等,方法是把金黄色的纸剪成各式装饰图样贴于额头,或在额间涂上黄色。除了《木兰诗》外,南朝梁简文帝萧纲在《美女篇》里也有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的描写。

说发展 花钿妆在元代淡出历史

唐朝时,额黄依然流行,初唐卢照邻就有片片行云著蝉鬓,纤纤初月上鸭黄的诗句,晚唐的皮日休也有诗写道:半垂金粉如何似,静婉临溪照额黄。 唐代已是花钿使用的鼎盛时期,女子面部的妆饰有了多种颜色和形状。五代十国的服饰承袭唐代并且有所发展,花钿继续盛行。曹丽芳介绍,成书于后蜀的《花间集》中,在描写女子的日常生活和妆饰容貌时,有很多以花钿写意的词句,如顾夐《荷叶杯》里写道:小髻簇花钿,腰如细柳脸如莲。 甚至有女子把各种花钿贴满面颊,如欧阳炯《女冠子》词里写到的情形:薄妆桃脸,满面纵横花靥。 到了宋代,随着崇尚淡雅之美风气的兴起,浓艳风格的花钿逐渐失宠;至元代,花钿终于淡出了女子的妆台。从此以后,唯有在一些传世的书画作品和考古发掘中,人们才能找到这种在古代曾经流行了一千年的时尚饰品的影踪。

典故传说

寿阳公主额上印下梅花

有关花钿的起源有好几个传说,尽管产生的时间不同,与历史事实也不相符,但传说本身是美丽的,都反映了古代女子对于美的理解和追求,其中流传最广的是梅花妆的传说。

据北宋初年所编撰的大型类书《太平御览》记载,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在某一年的.正月初七仰卧于含章殿下,殿前的梅树被微风一吹,落下来一朵梅花,不偏不倚正好粘在公主的额上,而且怎么都揭不下来。于是,皇后就把公主留在自己身边,观察了好长时间。三天之后,梅花被清洗了下来,但公主额上却留下了五个花瓣的印记。宫中女子见公主额上的梅花印非常美丽,都想效仿,于是就剪梅花贴于额头,一种新的美容术从此诞生,当时被称梅花妆。

这种梅花妆很快流传到民间,成为民间女子、官宦小姐及歌伎舞女们争相效仿的时尚妆容,一直到唐五代都非常流行,如五代前蜀时期诗人牛峤在《红蔷薇》中写道:若缀寿阳公主额,六宫争肯学梅妆。 说的便是这个典故。至宋朝时,还在流行梅花妆,南宋汪藻舟行汴中,无意中看见了水中画舫上的美人额妆,于是作《醉花魄》,在词中他以陶醉的心情吟咏道: 小舟帘隙,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恰似秋宵,一半银蟾白。 曹丽芳感叹说:我们可以想见,那印着梅妆的美丽容颜给词人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

上官婉儿眉间被刺红梅

花钿在唐朝达到了它风行的鼎盛时期,唐代诗文里随处可见它的芳踪。大约是出于对本朝文化的极度情深,晚唐有一种传说,认为花钿起源于唐朝,而且与著名才女上官婉儿有关。

段成式在《酉阳杂俎》里有这样一段记载: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迹。 上官昭容即上官婉儿。段成式之子(或其侄)段公路在《北户录》里叙述得比较详细:天后每对宰臣,令昭容卧于案裙下,记所奏事。一日宰相对事,昭容窃窥,上觉。退朝,怒甚,取甲刀札于面上,不许拔。昭容遽为乞拔刀子诗。后为花子,以掩痕也。 曹丽芳介绍,他们的记载后来在民间演变成了一个首尾完整的故事。

有一次,武则天粉碎了一起宫廷政变,不料在策划政变的人员名单中,竟有她最重用的上官婉儿!武则天大怒,令将婉儿黥面,她喝道:昔日你祖父(上官仪)有罪被诛,我念你才华出众,才重用你为御前女官。不料你恩将仇报,竟欲谋杀我。真是气死我了! 婉儿听了坦然一笑,道:陛下可曾记得奴婢三次挡驾之事吗? 武则天细想一下,是有几次传旨到御花园摆宴,临起驾都被婉儿劝回宫的事情,便点头说确有此事。上官婉儿道:陛下可知那御花园中,已经危机四伏?若不是我表面参与谋反,和他们搅和在一起,如何暗中保护您呀? 武则天似有所悟,点头称是。但皇帝是金口玉言,黥刑还是要执行的。不过,行刑时改用朱砂点额,仅刺了红梅花一朵。上官婉儿本来就面容姣好,恰在眉间刺上一朵小巧玲珑的红梅花,犹如二龙戏珠,又好似印度美女,煞是好看。以致于后来宫中的年轻女子纷纷效仿,都在额头配以花钿,一个个显得更加楚楚动人。

花钿用以掩饰面部瑕疵

花钿还载入了唐代的志怪传奇中,成为表达作品思想的一种道具。李复言著有《续玄怪录》一书,书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名叫韦固的男子,因不相信月老的婚姻命定说,就派人去刺杀那个所谓命中注定的年仅三岁的妻子,但刺客的匕首刺偏了,只刺中了女孩的眉心。后来,那小女孩长到十七岁的时候,机缘凑巧,果真嫁给了韦固做妻子,不过,她眉心总是贴着一片花钿,从不脱去。韦固问其原因,她便讲述了三岁时的经历,韦固大惊,顿时想起月老的婚姻命定说,明白自己还是没有逃脱命运的安排。

李复言在描写韦固妻时,说她眉间常贴一钿花,虽沐浴、闲处,未尝暂去。说的是韦固妻为了掩饰被刺伤的疤痕,连洗澡和非正式场合也从不将花钿摘下来。曹丽芳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花钿的作用除了装饰外,在唐朝民间,在那些聪明女孩子的巧妙妆饰之下,它还可以成为一种对面部不完美的修饰。同上官婉儿一样,这种以贴花钿来掩饰面上疤痕的妆饰,真可谓古代女性化腐朽为神奇的伟大创举。

诗人话花钿

对唐代文学颇有研究的曹丽芳老师发现,花钿曾是唐代女子的心爱之物,它紧贴女子肌肤,如同闺中密友般伴随和见证了她们的情感与生活。相应地,花钿意象也频繁出现在文学作品里,唐代诗歌中,可以说随处闪耀着花钿那迷人的光辉。在诗人的笔下,它也被赋予了或富贵或贫穷的出身、或欢乐或哀伤的情感、或顺畅或坎坷的命运、或温婉或泼辣的性格。走进唐诗的意境里,去追寻那一枚枚富于深情和巧思的花钿的倩影,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进入了唐代女子们所精心营构的那个情意款款的绚丽世界。

花钿为诗中女子平添娇媚

当诗中的女子心情愉快的时候,一枚精致小巧的花钿会更增加她的娇媚明秀。诗人李端笔下的女子是:杨柳入楼吹玉笛,芙蓉出水妒花钿。 (《赠郭驸马》)意为:她在花钿的妆饰下是那样的美艳,以至于连水中的芙蓉都会嫉妒。章孝标则在《柘枝》诗中描写了一位风姿绰约的舞姬形象:柘枝初出鼓声招,花钿罗衫耸细腰。移步锦靴空绰约,迎风绣帽动飘摇。 这位舞姬身着罗衫,面点花钿,脚踏锦靴,细腰款摆,在欢快的鼓声中碎步轻移而出,跳着一曲柘枝舞,头上那锦绣成团的帽子随风摇动,尤显得她风姿飘逸。

花钿的作用不仅仅是妆饰,它还可以为生活增添几许情趣。卢纶《古艳诗》中写道:残妆色浅髻鬟开,笑映珠帘觑客来。推醉惟知弄花钿,潘郎不敢使人催。 这位神态慵懒娇憨的绝色歌女,凭借着手中摆弄的一枚小小花钿,为她在香艳气质之外,平添了几分狡黠的情趣。

贵妃殒命花钿散落无人收

当诗中女子惆怅失意时,陪伴她的花钿也和她一起默默承受着不易言传的寂寞哀伤。温庭筠在《弹筝人》中写道:钿蝉金雁今零落,一曲伊州泪万行。 该诗用描叙的笔法哀叹一位弹筝艺人的遭遇。诗人巧妙地以物喻人,借花钿、筝柱的黯然颓败,暗示绝代艺人的飘零凄凉。唯其老境悲凉,故而格外眷恋昔日的盛荣,一旦旧曲重弹,即勾起满腹的愁绪怨意,不禁泪下滂沱。

借花钿来传达女子命运的悲凉,最动人心魄的当属白居易的《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被当作红颜祸水的杨贵妃被迫赐死在马嵬坡下。死时,她面上所贴的花钿、头上所戴的金钗散落了一地,死后也没有人为她收起。而那曾经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唐玄宗,此时眼看着心爱的人就这样死去,却救她不得,只能掩面而泣,步步回头。只此一句花钿委地无人收便道尽了杨贵妃死时的无比惨烈与死后的无尽凄凉。

白居易借花钿表淡泊心迹

唐诗中,作为意象的花钿,有时候表达的不是真正的女子情状,而是作者的一种生活情态或雅趣情怀。如白居易《东都冬日会诸同年宴郑家林亭得先字》中写道:盛世陪上第,暇日会群贤宾阶纷组佩,妓席俨花钿。 诗中饰有花钿的争芬斗艳的歌妓并不是作者刻意要描写的对象,她们只是作为文人墨客闲暇生活的一种点缀而存在,诗人要传达的是他们对这种惬意生活的享受心情。与白居易有同感的还有杜牧,他在《早春赠军事薛判官》诗中写道:弦管开双调,花钿坐两行。唯君莫惜醉,认取少年场。 这里用花钿作为弹弦奏乐的女子的代称,描绘出一幅把酒高歌的场景,劝那位薛判官要珍惜可以尽情享乐的时光。然而,一味地饮酒作乐,不免令人空虚厌倦,白居易在《酒筵上答张居士》诗中,就借花钿意象表达了对生活的反思和感慨,弦管声非实,花钿色是空。何人知此义?唯有净名翁。 花钿美色、丝竹美音,都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可有谁能真正知道这个道理呢?或许只有那些早就看透了人生本质,抛弃了功名利禄的人吧。白居易在此表达的是想要远离世俗、淡泊名利的思想。

李清照的蝶恋花(暖日晴风初破冻。。)那首诗的意思?并请做一下赏析。谢谢

蝶恋花

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本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草堂诗余别集》、《古今词综》等都题作“离情”,而《草堂诗余别集》还注云:“一作春怀”。由此看来,这些恐均非原题,是后人据词作内容添加的;此外,“春怀”与“离情”确也概括了词作的主要内容。从词作的内容与风格来看,这首词当写于词人婚后不久,夫妻小别,李清照独居时。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开首三句,词人放眼室外,由春景落笔。但见初春时节,春风化雨,和暖怡人,大地复苏,嫩柳初长,如媚眼微开,艳梅盛开,似香腮红透,到处是一派春日融融的景象。词人前期生活虽然没有大的波折,但以其独具的才情、细腻的情感,以及对外部世界敏锐的感悟、强烈的关注,常有出人意表之想。表现在词作里,就是经常慧心独照,发人所未发,见人所未见。“暖日晴风”似还不足以表达春天到来的特征,而紧接以“柳眼梅腮”,则使到来的春天更直接、更形象。李商隐在《二月二日》一诗中有“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苏轼在《水龙吟》词中描绘柳叶情状是“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看来女词人受此启发,抓住两个极具特点的事物,写出春天的生机。第三句的“已觉春心动”,从语意上看,是对春天来临总的概括,实亦是自己怀春之情已动之流露。词人游春、赏春,目睹良辰美景,必有所思,这句也暗启后二句词人所抒发的情思:“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女词人的细腻、敏感的思绪与感悟进一步强化,面对如此大好春光,自然便联想到自己独处深闺,孤栖寂寞,这与往日和丈夫赵明诚一齐把玩金石,烹茗煮酒,赏析诗文的温馨气氛形成强烈反差。一个“谁与共”,道出此刻词人内心的苦涩。紧接着词人用一个细节来进一步形容自己内心的苦涩,泪水流淌,脸庞上的香粉为之消融,心情沉重以致觉得头上戴的花钿也是沉甸甸的。

词作的下片,词人以细微的笔触,紧承上片末句,着重刻画自己具体的闺中寂寞生活。“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春暖天晴,春装初试,然而词人却足不出户,去观赏那美好的春景,却斜欹在山枕上,以致把精美的钗头凤给压坏了。“山枕”,即檀枕,因其如“凹”形,故称山枕。词人不出户观赏春景,是因怕良辰美景触引伤感之情,二是表明其心境郁闷,慵懒至极。一个“损”字,也暗示词人慵懒、无精打彩。末二句:“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愁本无形,却言“抱”,可见此愁对其来说有多“浓”,多重,更何况是“独抱”,此情更是难堪。“无好梦”,是说现实很寂寞无聊,想在梦中去寻求慰藉,但却始终无法进入梦乡,直至夜阑人静之时,仍剪弄灯花,以排遣愁怀。“犹”字写活了词人百无聊赖的情态。此外,剪弄灯火,古时妇女常藉以卜数夫君之归期。这两句写得极为细致、生动,看似毫不经意,如叙写生活本身,实是几经苦炼,没有生活经历和深厚的艺术功力是无法写就的。清词论家贺裳评这两句为“入神之句”(《皱水轩词筌》)。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眉腮,已觉春心动。酒意待情谁与共,沮融残粉花钿重。”什么意

意思是:暖暖的雨,暖暖的风,送走了些许冬天的寒意。柳叶长出了,梅花怒放了,春天已经来了。端庄的少妇,也被这春意撩拨起了愁怀。爱侣不在身边,又能和谁把酒论诗呢?少妇的泪水流下脸颊,弄残了搽在她脸上的香粉。

出自: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

原文: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翻译: 

暖暖的雨,暖暖的风,送走了些许冬天的寒意。柳叶长出了,梅花怒放了,春天已经来了。端庄的少妇,也被这春意撩拨起了愁怀。爱侣不在身边,又能和谁把酒论诗呢?少妇的泪水流下脸颊,弄残了搽在她脸上的香粉。

少妇试穿金丝缝成的夹衫,但心思全不在衣服上面。她无情无绪的斜靠在枕头上,把她头上的钗儿压坏了,她也茫然不顾。她孤单的愁思太浓,又怎能做得好梦?惟有在深夜里呵,手弄着灯花,心里想着爱侣。

扩展资料: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开首三句,词人放眼室外,由春景落笔。但见初春时节,春风化雨,和暖怡人,大地复苏,嫩柳初长,如媚眼微开,艳梅盛开,似香腮红透,到处是一派春日融融的景象。

词人前期生活虽然没有大的波折,但以其独具的才情、细腻的情感,以及对外部世界敏锐的感悟、强烈的关注,常有出人意表之想。表现在词作里,就是经常慧心独照,发人所未发,见人所未见。

此词很难确切系年,应该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在有的版本中,题作”离情“或”春怀“。当作于赵明诚闲居故里十年后重新出仕、李清照仍独自留居青州时。赵明诚担任地方官的时候,二人曾有过短暂的离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什么意思

出自李清照的《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又是春闺怨词一首,意思是身边没有人陪伴喝酒聊天作诗谈情,默默流泪弄花了女子脸上脂粉妆容。

“花钿”是什么,它是怎么出现的?

花钿是古代的一种装饰品,古代女性将金、银等制作成花的样子并贴在脸上,让自己看起来更加漂亮。花钿的起源要追溯到南朝时期,传说一朵梅花落在寿阳公主的额头上并且擦不掉,宫女看见了,觉得公主额间梅花好看,于是争相效仿,进而渐渐演变成后来的花钿。

唐朝时期的女子最喜欢在自己的额头中间贴上花钿,最受欢迎的便是红色的花钿,因为红色更加醒目,显得女子更加娇艳动人。

而且,花钿的形状样式也非常多,尤其是到了唐代,除了圆形以外,还有小鸟、小花、小鱼、小鸭等各种各样的形状,女子可以根据自己的风格选择合适自己的花钿。

而制作花钿的材料,随着花钿越来越受人喜爱,也不再仅限于金银。除了金银,古人还喜欢用纸、茶油画饼、金箔、鱼腮骨等剪出各样的花钿形状,剪好以后,用呵胶或者鱼鳔胶作粘黏剂,将花钿黏在面部。

同时,花钿在古代也以多种形式存在。据说在我国的三国时期,吴太子孙在喝了许多酒以后有些醉了,便拿着水如意肆意挥舞。酒后误事,水晶如意没拿住,脱手而出并打伤了正受宠的邓夫人,邓夫人的面部被打出了一道口子,鲜血也流了不少。

后来太医用药材为邓夫人治疗伤口,虽然伤口完全愈合了,但是却还是在脸上留下了斑斑红点,可是邓夫人脸上的斑点不仅没有影响到她的容貌,反而让她更加娇媚,因而民间也纷纷效仿,用丹脂点颊。流传到后世以后,丹脂点颊的化妆手段渐渐被面部贴花钿代替。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59cha.com/ask/1292.html

分享给朋友:

“为什么说花钿重(花钿啥意思)” 的相关文章

孔雀东南飞刘氏为什么要再嫁(孔雀东南飞婚俗)

孔雀东南飞刘氏为什么要再嫁(孔雀东南飞婚俗)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什么意思 孔雀鸟向东南方向飞去,飞上五里便往返回旋一阵。出处:东汉佚名《孔雀东南飞》原文节选: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译文:东汉末年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的妻子刘氏,被仲...

王安石为什么要写泊船瓜洲(王安石为什么要写泊船瓜洲的故事)

王安石为什么要写泊船瓜洲(王安石为什么要写泊船瓜洲的故事)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王安石为什么要写泊船瓜洲,以及王安石为什么要写泊船瓜洲的故事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王安石为什么写《泊船瓜洲》快! 首先想理解《泊船瓜洲》这首诗的意思,必须把该作品的写作时间弄明白,这样有助于读者了解该...

刘禹锡为什么写望洞庭(刘禹锡怎么写出望洞庭的?)

刘禹锡为什么写望洞庭(刘禹锡怎么写出望洞庭的?)

很多朋友对于刘禹锡为什么写望洞庭和刘禹锡怎么写出望洞庭的?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刘禹锡写望洞庭的写作背景 一、写作背景《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

为什么从唐朝开始人们喜欢牡丹花(为什么从唐朝开始人们喜欢牡丹花的原因)

为什么从唐朝开始人们喜欢牡丹花(为什么从唐朝开始人们喜欢牡丹花的原因)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为什么从唐朝开始人们喜欢牡丹花,以及为什么从唐朝开始人们喜欢牡丹花的原因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为何唐朝人盛爱牡丹 在唐朝,牡丹成为富贵的象征。从唐代官服颜色谈起,唐代的朝廷官员以服饰颜色区分品级,三品以上大官的官袍为紫色,五品以上的官员服红色,六至...

清明古诗杜牧哪个朝代(清明是唐朝诗人杜牧)

清明古诗杜牧哪个朝代(清明是唐朝诗人杜牧)

大家好,关于清明古诗杜牧哪个朝代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清明是唐朝诗人杜牧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清明是哪个朝代诗人写的 清明是什么朝代诗人写的 1、《清明》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这首诗是写清明...

咏雪中文言文怎么样停顿(咏雪文言文断句规律)

咏雪中文言文怎么样停顿(咏雪文言文断句规律)

今天给各位分享咏雪中文言文怎么样停顿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咏雪文言文断句规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咏雪》怎么合理停顿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