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正文内容

阿崔是潍坊哪里人 潍坊崔兰海哪里人

白衣折扇2022-12-27 14:10诗词46

今天给各位分享阿崔是潍坊哪里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潍坊崔兰海哪里人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白居易与元稹的友情怎么样?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白居易与元稹的友情是一种心心相惜的那种友情。他们有非常相似的人生经历,所以才有更多的共鸣。

白居易和元稹两个人都是我国唐朝著名的诗人。两个人有非常相似的经历,所以就有非常多的共同语言。当时这两个人都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里面,但是所幸并没有在他们家庭里面养成懒惰的性子。他们在少年时期都非常的勤奋,曾经一起参加过科举考试,也一起在翰林院担任过职位。可以说两个人从少年的时候便是朋友了,之后又成为了同事。

但是由于当时特殊原因导致了白居易与元稹纷纷流放。一个流放到了荆州蛮荒之地,数十年的时间一个则是被贬官到了江洲。两个人即使分居两地却也始终没有忘了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友情。在当时交通条件不便利的情况下,两个人还能坚持互相写信十几年足以看出两个人的情谊是十分深厚的。

当时面对着两个人落魄的情况,他们都没有灰心选择以书信的方式相互鼓励。两个人曾经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可以说对历史文坛有一定的贡献,对整个唐代的发展也有了贡献。当时元稹重病,在他临死前依旧能够想到白居易。并且怀念往事的同时也为白居易写了一首诗。而白居易在元稹死后的八年也依旧想着元稹曾经与他的情谊。由此就可以看出元稹与白居易的感情绝对非常的深厚,他们不但使朋友更是一种亲人。

白居易和元稹两人的关系好吗

元稹,字微之,洛阳人。他天资聪慧,十五岁便明经及第。元稹与白居易是患难与共的好朋友,其情之深、其意之厚,在当时的文人当中非他们俩莫属。二人相识约在贞元十九年(803年),当年,白居易有《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白居易集》187页),诗一开始就这样说:“忆在贞元岁,初登典校司。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接着又自注:“贞元中,与微之同登科第,倶授秘书省校书郎,始相识也。”白居易年长元稹七岁,是年,白居易三十二岁,元稹二十五岁。

白居易和元稹有着相似的经历:

803年,同以书判拔萃科登第,授校书郎。

809年,白居易在长安任左拾遗、翰林学士;元稹任监察御史。

810年,白居易改授京兆尹户曹参军;元稹贬江陵士曹参军。

815年,白居易贬江州司马;元稹改授通州司马。

820年,白居易在长安任主客郎中;元稹任祠部郎中。

829年,五十八岁的白居易生子阿崔;元稹生子道保。

白居易与元稹一起登科,一起在朝任职,又在同年被贬,同年生子,相似的经历,一样的文学素养,把他俩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二人成为挚友后,无论谁在哪里,赠、寄、酬、唱、和、答诗总是不断。大和二年(828年),共同编纂了元白唱和总集《因继集》共十七卷。

白居易与元稹间的诗文来往最多,下面选取几首看一看二人间情同手足的真挚友情。

元和十年(815年)八月,白居易遭到不公正对待被贬为江州司马,心里十分惆怅和伤感,常常夜不能寐。他在赴江州的舟船上总是看元稹的诗,以慰藉受伤的心灵,在《舟中读元九诗》中写道:“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灯灭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白居易在诗里以“灯残”和“眼痛”表示彻夜在读元稹的诗,尽管未写读后的感受,但是以暗中独坐和静听风浪作结,通过营造气氛来表达自己的感伤。

白居易是在元和十年八月被贬江州的,元稹早白居易被贬江州五个月,于这年三月被贬为通州刺司马。到通州后不巧染病在身,他在夜里听到自己的挚友被贬的消息后震惊得一下子从床上坐了起来。在《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诗中写道:“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梦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不久,白居易收到了这首诗,立刻被好友的关切之情所打动,他在给元稹的信中十分动情地说:“这首诗,就是不相干的人读了都会感动得不忍再看,何况我呢?直到现在每逢看到它,我心里都会凄恻难忍”(见《与微之书》第433页)。元稹接到白居易的书信当即就哭了,吓得妻女惊慌失措,以为出了什么大事。他在《得乐天书》诗中写道:“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你看,这两个同被逐出京城的“天涯沦落人”,患难之中相互慰藉,其情、其意、其怜、其爱,就是同胞兄弟也不过如此!

最富传奇色彩的是元和四年(809年)元稹到东川出差,白居易还在长安。好像两个人“心有灵犀一点通”似的,这天竟各写了一首诗。元稹恰巧到达梁州,他在诗里说:“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里游。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诗里是说元稹夜里做梦梦见白居易,李卓直和白行简三个人一起到曲江游玩。而这一天白居易等三人的确就真的去曲江游玩去了,他们在喝酒时想起了元稹,白居易写《同李十一(即李卓直)醉忆元九》诗:“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白居易计算得很准确,那天元稹就真的到了梁州。长安,梁州山水相隔,白居易与元稹两个人的心理感应竟然如此一致,不能不说是千古奇闻。

从一些看起来很小的细节中,可以凸显出二人之间的真挚感情。

元和五年(810年)白居易由左拾遗改官京兆府户曹参军,仍充翰林学士。元稹在洛阳因揭发当时任河南尹的房式违法犯罪而招致当权者不满被召回长安。途经华阴敷水驿,中使刘士元与元稹争驿房殴打元稹,元稹受到侮辱反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有一天白居易在禁中值夜突然惦念起元稹来,于是挥笔写下《禁中夜作书与元九》:“心事万端书两纸,欲封重读意迟迟。五声宫漏初明后,一点窗灯欲灭时”。元稹受辱反被贬,遭到不公正对待,白居易能不牵挂吗?他把千言万语都写在信纸上,唯恐还有遗漏的地方,又把写好的信重读一遍这才放进信封里,真可谓细微之处见真情啊!

元稹也时时牵挂着白居易。白居易为母丁忧那三年,元稹没少资助过白居易。白居易称赞元稹“心如石不转”,意思是说不管在啥情况下,元稹永远不会变心。

为朋友编写诗集,表现的是非同一般的亲密关系。白居易与元稹的关系就是这样。长庆四年(824年),元稹把白居易的诗文辑录成册,总计五十卷,命名《白氏长庆集》,为白居易诗文的流传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和三年(829年)三月末,白居易罢刑部侍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九月,元稹自浙东观察使迁尚书左丞,在返回长安途中路经洛阳,二人相见分外亲热,有说不完的知心话。临别时,元稹留下两首诗:“君应怪我留连久,我欲与君此别难。白头徒侣渐稀少,明日恐君无此欢。”“自识君来三度别,这回白尽老髭须。恋君不去君须会,知得后回相见无?”元稹吟完这两首诗后泪流满面,执手而去。白居易也是热泪盈眶,不忍离别。对于元稹在诗中所言,白居易惴惴不安,“私揣其故,中心惕然”,唯恐有什么不测发生。

大和五年七月二十二日元稹暴死在武昌军节度使任上,终年五十三岁。噩耗传至洛阳,白居易“一恸之后,万感交怀”,再看两年前元稹留下的那两首诗,“词意若此”。白居易睹诗思人,更是悲痛万分。这年八月元稹的灵柩运到洛阳,白居易亲自到灵前祭奠,随祭文作哀词二首,其一曰;“八月凉风吹白幕,寝门廊下哭微之。妻孥亲友来相吊,唯道皇天无所知。”其二曰:“文章卓荦生无敌,风骨精灵殁有神。哭送咸阳北原上,可能随例作埃尘。”(见《白居易集》952页《祭微之文》)

大和六年七月,元稹葬于咸阳,白居易亲自为其撰写墓志。自元稹死后,白居易对他的思念从未停止过。十年后,已经七十多岁的白居易有一天在好友卢子蒙那里看到卢子蒙与元稹的唱和诗,感今伤昔,不禁老泪纵横,于是饱蘸墨汁在诗集最后空白处写下这样的诗句:“昔闻元九咏君诗,恨与卢君相识迟。今日逢君开旧卷,卷中多道赠微之。相看泪眼情难说,别有伤心事岂知?闻道咸阳坟上树,已抽三丈白杨枝!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见《白居易集》第1115页《览卢子蒙侍御旧诗……因赠子蒙,题于卷后》)。

白居易与元稹的友情“金石胶漆,未足为喻。死生契阔者三十载,歌诗唱和者九百章”,二人“始以诗交,终以诗诀”(见《祭微之文》第952页),其如胶似漆般的情谊,并不因政见上的不同而削弱。二人友好相处求同存异,应该是后人学习的楷模。

没有人会对你的事感同深受,只有冷暖自知

      阿崔在她的生日那天和我说,她最后悔的事就是在三年级的一个晚上,接到了一个改变了她的一生乃至整个家庭的电话。

      她和我说的时候,她已经喝的醉醺醺的了,一边哭一边讲述她的故事。她说到现在还记得那天的夜黑漆漆的,因为村子里停电了,奶奶点亮了蜡烛放到了柜子上,那时的她因为不想写作业就一直盯着蜡烛,直到电视旁边的电话响了起来。

      阿崔看着窗外又哭又笑的说:那个电话是打给她爸爸的,让爸爸去上夜班。那时她的弟弟才刚出生不久,爸爸陪着妈妈出院也没有几天,但还是骑着摩托出去了。等到晚上睡觉的时候,她和弟弟躺在一起,盖着一个被子,她听见有叔叔进来告诉家里的人,她爸爸出事了。那时的她还没有理解所谓的“出事”到底是什么,直到妈妈出去一直没有回来,姑姑、舅舅都连夜赶了回来,她才听懂了一件事情。

      啊,原来她没有爸爸了,那时的她在被子里哭了好久,外面的奶奶、姑姑也一直在哭,她觉得那天的夜真的好长好长,长到第二天早上在家里的院子里就见到了爸爸的灵棚。讲到这里时阿崔就已经泣不成声,我知道,她只是需要一个倾听的人,所以给她递了纸巾,听她继续讲述她的故事。

她说:当时还记得,妈妈那时候还在床上输液,弟弟还不会坐,她看着来来往往的人在安慰妈妈,有很多人用那种奇怪的眼神看着她,长大了她才知道,原来,那是可怜的目光,可能是大家可怜这个家庭,可怜她幼年丧父,可怜妈妈中年丧夫,可怜爷爷奶奶晚年丧子。那一天,她实现了她曾经的愿望,没有去上学,她看着姑姑和爷爷奶奶在灵棚烧纸,她在晚上被带到那里,大人们告诉她,有什么想和爸爸说的吗?多说一点吧,可能爸爸现在还能听到。

      但是她只是默默的站在那里,静静的看着上面爸爸黑白的照片。

      阿崔说长大了以后,她不止一次的埋怨自己,为什么要接那个电话,为什么要让爸爸出去,那时的她不是爱捣乱吗,为什么不再坏一点,哪怕,哪怕当时挨多痛的打也可以。但是人生总是这样,只有在失去后才会发现自己原来拥有的美好,才会抱有遗憾,才会感慨万千。

第三天,小阿崔的妈妈带她去了殡仪馆,她还记得,当时的爸爸平静的躺在一个类似大簸箕里面,脸上盖着白手帕,妈妈说,因为怕爸爸的脸吓到她,所以就只能盖着了,小阿崔被妈妈带着在爸爸的身边转了两圈,就被带出了房间,在门外等着。

      那时的她还不知道是在等待什么,等了好久好久,她看见窗口处推出来一个盒子,那是爸爸的骨灰,那时的她听大人的话,用上衣的衣摆兜住盒子,她一直记得,那一路回去的时候,她觉得好沉好沉,沉到她想放手,她忘记了自己是怎么样回去的,只记得这是她最后离爸爸最近的时候了。

      长大的阿崔说“我多想当时再看看他,我有很多次做梦都想再看看他,因为家里怕看见爸爸的照片伤心,所以他们就把照片都收起来了,渐渐的我都要忘记了他”。阿崔说她当时偷偷的留下了一张全家福,放到了自己的单人照后,那里面的他们笑的很开心。

说到这里时,阿崔的情绪已经渐渐平稳下来了,擦了擦眼泪继续说,在出殡的那天,她和妈妈还有姑姑在一辆车上,她看着她们哭了一路,但是她一滴眼泪都没有,眼睛都没红,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迷茫的看着四周,听到有人说她这个孩子怎么这样,爸爸没了,哭都不哭。

      但那时候的小阿崔那一天都没有眼泪,她在回去的时候记住了爸爸埋葬的位置,记住了爸爸最后的地方。

      长大了以后,妈妈也一直没有嫁人,抚养着她和弟弟长大,姑姑和舅舅们,也都非常关心他们姐弟俩,即使没有了爸爸,但是他们为她关上了心里打开的窗户,她感激生活中的每一刻时光,但是偶尔也会想起曾经爸爸的肩膀,羡慕堂姐的家庭。

阿崔说,有一天她的相框碎了,摔出了后面的全家福,弟弟捡了起来,她那时问弟弟,你知道照片里的人是谁吗,弟弟那时还在上幼儿园,弟弟回答她说,那是叔叔呀!

      那一刻,她说不上是什么感觉,在爸爸没了的那一天,弟弟还不会坐着,他是真的对爸爸这个角色一无所知,她不知道妈妈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告诉他,他没有爸爸的,她只感觉再那一刻,她觉得弟弟,应当被更多关爱,因为至少她还有父亲关爱的几年。

长大的小阿崔,感激着身边的亲人,感谢她在她们的关爱中成长,只是非常不喜欢在每年的家庭聚会上,姨夫或者舅舅的感慨,感慨妈妈的不容易,感慨她的不幸,然后大家举杯喝酒,她知道妈妈不容易,但是她觉得,在那种时候,把这些话说出来,就像又再告诉她她是个可怜的孩子,没有爸爸。

      再长大一些后,也没有人再说这样的话了,她才感慨道,其实,那只是她剩余青春中唯有的那点自尊心了。现在的阿崔,经过了十几年的成长,再提到这件事,还是会责怪自己,她说,其实她知道,所有人可能都觉得不会怪她,但是她自己走不出这个坎了,只能借着酒劲,说一说心里的话,明天就又是一个坚强的阿崔了。

其实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遗憾,有人被回忆束缚,有人走出牢锢,每一天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体会另一个人的伤痛,哪怕那个人悲痛不已,那也只是你自己的事情,没人能对你的悲痛感同身受,有的也就只是安慰的话语。

      也许你的苦痛只是后来她们的感叹,没人能见到你在独自中承受的伤痛。只有自己经历了才知道,什么坎,都要自己试试,才知道,迈不迈的过去。有人说,阿崔的这样情况,放到她身上肯定受不了,但没想到,有一天她真的也经历了这样的事情,后来的她也感慨道,原来我经历这种事情,也迈过来了。

      我们的身后,会有各种各样的遗憾、苦痛与感慨,对于这些带给我们的感受,只有自己才知道,也只有自己才能迈过。

      愿我们在接下来的时间,看到人生中更多的色彩。

急需白居易的资料,有没有人知道,请尽快回答,谢谢!

白居易

古代山西诗人中,名气最大的要数白居易了。他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大诗人,世称李杜白为唐代三大诗人。

白居易,太原人,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干河南新郑县东郭宅。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白居易出生时,李白已逝世10年,杜甫也去世2年。时代需要大诗人,白居易适逢其时。他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9岁便能够辨别声韵,加之家庭和社会给予他很大的刺激和督促,他青少年时代读书特别刻苦。后来忆及当时读书情况,他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少年时代又曾经过颠沛流离的避难生活,对社会各方面都有所了解。这些原因,造就了白居易这位杰出的诗人。

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带发生了战事。蒲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眼看还要继续乱下去,由彭城县令升任徐州别驾的白季庚,便送儿子白居易到南方避乱。小小年纪就离家避难,随后南北奔走,备尝艰辛。所以他15岁时便写下了记录当时真情的一首绝句;“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今日因君访兄弟,数行乡泪一封书。”后来又一首寄兄弟与妹妹的七律,也写得较好,历来为人称道,诗云:“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从这些诗中可见白居易当时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感受。从他家骨肉分散的情况也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的程度。白居易的少年时代,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的。

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况闻他名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及读到这首诗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这首诗,确见白居易才情非凡。

自到长安,顾况为之延誉后,白居易有时居长安,有时在别处,曾去过徐州、襄州、杭州等地,交结了一些诗人,真正开始了他的诗人生涯。他27岁方从乡试,次年为宣州刺史崔衍所赏识,送往长安应试,贞元十六年(800年)29岁时,以第四名及进士第,31岁时,试书判拔萃科,与元稹等同时及第,与元稹相识,从此成为莫逆之交。在32岁那年春,白居易被授校书郎,算是步入了仕途,33岁时自洛阳徙家于秦,卜居渭上,距长安约百里,到35岁时,罢校书郎,随后又授周至县尉。次年,他由周至县尉调充进士考官,补集贤院校理。这年冬季,授翰林学士,就在授翰林学上这一年前后,娶杨虞卿从妹为妻,元和三年(808年)拜左拾遗。

当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指斥朝政的牛僧孺等人不满,或黜或贬。初任拾遗的白居易上《论制科人状》,极言不当任意贬黜,因此得罪了李吉甫及其子李德裕,不幸陷入当时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在此后几十年的牛李党争中,白居易始终为李德裕所排挤,由此决定了他一生仕途不顺利。他任拾遗期间,克尽职守,屡陈时政,难免使得皇上或权臣不满。

元和六年(811年)四月,因母亲去世,白居易丁忧居渭村,而他的爱女金銮子也在这一年夭折。居渭村三年多,白居易又贫又病,好友元稹时常分俸济其困难。元和九年(814年)冬,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后因上疏请急捕刺武元衡者,为宰相所恶,被贬为州刺史,又为中书舍人王涯所谗,追诏再贬为江州司马。此次连续被贬,对白居易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和教训,使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为避祸远嫌,“不复愕愕直言”,“世事从今口不言”。在江州,他自称为“天涯沦落人”,以游历山水、作诗为事,慕起陶渊明来,希望作个隐逸诗人,并转而事佛,企图从佛教中求得解脱。总之,被贬江州司马,是白居易人生道路的一大转折。

白居易在江州四年,后移忠州,元和十五年召还。宪宗崩,穆宗继位,授中书舍人,后又拜尚书主客郎中,知制诰,加朝散大夫,转上柱国。白居易精神重又振奋,诗云“得水鱼还动鳞发,乘轩鹤亦长精神。”但因当时朋党之争仍很激烈,他不但不能有什么作为,而且“终日多忧惕”,惊叹“高有罾缴忧,下有陷阱虞”。很快又感到失望。他恐再遭权幸谗害,不敢久留朝中,便请求外任,于长庆二年(822年)出为杭州刺史,避开了朋党残酷倾轧的朝廷,从此思想进一步消沉,诗云:“谁知名利尽,无复长安心。”“敢辞官远慢,且贵身安妥。”荣枯任之,听天由命,颇有些与世相忘的意思了。为了涤除人生烦恼,白居易以妓乐诗酒放情自娱。他蓄妓与嗜酒无厌,直到暮年。蓄妓玩乐,始自东晋,唐代比较普遍,而在白居易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从他的诗中知姓名之妓便有十几个。嗜酒,据他自己说,“唯以醉为乡”,“往往酣醉,终日不醒。”宋人统计白居易诗,说他“二千八百首,饮酒者九百首。”所以如此,都是为了逃避现实,自我麻醉。他还进一步从佛教中寻找精神倚托,寻求解脱之法,用佛家消极出世思想麻醉、安慰自己。《大宋高僧传》所载白居易向名僧致礼稽问佛法宗意,与名僧探讨佛理妙义,多在出守杭州后。白居易进而持斋坐道场,并且从此后一直好佛,经常持三长月斋,即在一、五、九月在家坐道场。所以白居易又为古代文人中崇佛、达观的代表,历代不少人对他称赞备至。其实,他之崇佛,并非真心事佛,而是为了解除烦恼,寻求解脱,是对社会的消极反抗,是一种退缩,也是在当时社会环境中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是仕途坎坷,感到失望所致。饱经忧患后,才潜心释氏以寄托。白居易晚年所撰《醉吟先生传》自我表白云:“性嗜酒、耽琴、淫诗。凡酒徒、琴侣、诗友多与之游,游之外,栖心释氏”。可知他是先酒乐而后佛的。他甚至怀疑真有佛否。同时又炼丹学道。从严格意义上讲,白居易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佛教信徒。同时,他之崇佛,还出于健身的原因。这便是他有时一边持斋、坐道场,一边又在心中想着妓乐美酒的原因。

虽则消极、蓄妓、耽酒、信佛,但在杭州刺史任上,他政绩斐然,关心民间疾苦,最为人称道的是修筑杭州湖堤蓄水灌田。人们为了怀念他,名所筑之堤为“白堤”,此外,还浚城中六井,以供市民饮用。

长庆四年(824年)五月,在杭州任期满。除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于是,他卜居于洛阳履道里。至此为官20来年,竟然凑不足买房钱,只好以两匹马抵偿,于此可见他为官之清廉。第二年,他除苏州刺史,在苏州刺史任上只一年多,便因病免郡事。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刘、白二人结伴归洛阳。一年后,白居易又转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58岁那年,即大和三年(829年)春,白居易称病,免归,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从此不复出,后除河南尹,寻以病免,64岁那年,除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因心境消极和健康原因,他不愿再为官了。60岁时,儿子阿崔夭折,这对诗人又是一打击,73岁时,曾施家财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揖。卒年75岁。

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作为一个诗人,却成就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大概因为他青少年时期的颠沛流离和以后的数次被贬,多为外官,经历极广,对社会有较深刻的了解,才使他得以成为千古不朽的大诗人。

白居易的诗,前面已讲到,自少年时代便写得很好。16岁时“野火春风”之句,已成为千古名句。最为出名,堪称中国古代诗歌杰作的叙事长诗《长恨歌》,是他35岁为周至县尉时作。该诗以民间流传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为题材,加以虚构,写得有声有色。生动动人,被评论家认为是唐代歌行体长诗中最好的一首,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在这首诗里,他敢于批评唐玄宗的荒淫。至有“汉皇重色思倾国”、“从此君王不早朝”等语。后面描写两人之深情,既微有讽刺,又饱含哀怜。说及生离死别的情形,笔锋颇常感情。全诗从曲曲折折的故事中兴起层层波澜,感情充沛复杂,读之给人以极大的感染力。

他45岁时所作另一首歌行体长诗《琵琶引》,也是同样受到人们高度评价的诗。他被贬作江州司马后,在浔阳江头和友人话别,舟中离别酒筵上,感伤之中,忽听邻船有弹琵琶声,移船相邀,原来是一位年老色衰、独守空船的歌妓,也有无限愁绪,借琵琶寄托幽怨。白居易听了她的身世,不仅深为同情,而且因之想到自己的不幸,因而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便作了这首可与《长恨歌》媲美的长诗。前面叙歌妓的生平状况、可悲身世,后面以“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转而写己,最后云“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司马青衫”,因此也成典故。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很多优点,描写细致,音节和谐,尤其描写琵琶声音那一段,真是令人一唱三叹。而最重要的,还是感情的真挚。这两首长诗,是白居易留给后人的无价瑰宝。

白居易其他诗歌中,价值很高、为人称道的是前期所作的那些讽谕诗,尤以《秦中吟》和《新乐府》出名。刚步入仕途的白居易,反映民生疾苦,为正义而大声呼喊,“不识时忌讳”的勇气是非常令人钦佩的。《秦中吟》10首,首首如利剑,《重赋》谴责官府进奉羡余物,残酷盘削百姓,“夺我身上绫,买尔眼前恩。”《轻肥》写权贵赴宴会的气概和酒食的丰美,最后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歌舞》写公卿们日中乐饮、夜半歌舞的享乐生活,结句是“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买花》写长安城中有钱人竞买牡丹、以豪奢相夸耀,最后说:“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议婚》同情贫家女难以出嫁,《伤友》慨叹苦节之土的凄惨生活,《伤宅》讽刺豪门大兴建筑,“一堂费百万”。《不致仕》嘲讽八九十岁不肯退休的贪权者。《立婢》对不为好官立碑而虚伪地为某些人歌功颂德表示不满。《五弦》对当时不少人不懂传统文化而表示惋惜。可知全是批判、鞭挞和发牢骚者,是对德宗贞元到宪宗元和初黑暗政治的有力揭露,刺疼了统治阶级,难怪“闻《秦中吟》则权豪遗近者相目而变色矣。”白居易对自己的《秦中吟》也甚为自负,在编其诗集15卷完成后题的一首诗里说:“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新乐府》是与《秦中吟》差不多在同一个时期写出来的,是白氏讽谕诗中重要的另一组诗,共50首,写的是高祖武德至元和之间的事,时间跨度较《秦中吟》大,内容也更广泛。白氏在《寄唐生》诗中说他的乐府诗:“我亦君之徒,郁郁何所为。不能发声哭.转作乐府诗。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功高虞人箴,痛甚骚人辞。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推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可以说是他写《新乐府》的宣言和对《新乐府》的最好说明。被人们广为传诵的著名之作《卖炭翁》、《杜陵叟》、《缭绫》、《新丰折臂翁》等,即为《新乐府》中篇章。每首诗都有明确而强烈的中心思想,即序中所明言的“苦宫市也”、“伤农夫之困也”、“贪女工之劳也”、“戒边功也”、“忧蚕桑之费也”、“念寒隽也”、“戒求仙也”、“刺佛寺浸多也”、“疾贪吏也”等,鞭挞、讽刺,辞激情真,毫不留情,乃至大声疾呼。这些诗篇爱憎分明,除讽刺外,也有歌颂。这些诗篇,充分说明了白居易反对什么,赞美什么,是作者心迹的真实表露。他在《新乐府序》中明确宣布,这些诗是“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其事核而实”,宣称自己写的都是真实事件,更表现了一个中青年诗人扶正疾邪的战斗精神。在诗风上,继承了《诗经》、乐府古诗和杜甫歌行的优良传统,又采用了当时民歌的自由句法,形成了自己带有创造性的风格。

总之,白居易的《秦中吟》和《新乐府》,是他全部诗歌中最富战斗力的作品,连同《长恨歌》、《琵琶行》,是白居易诗歌中最优秀的部分,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可宝贵的部分。

白居易将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讽谕诗之外,还有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也大都写得很好。总的来说,前期诗歌较后期诗歌更有价值。因为世途险恶,他后来的诗作再也没有了中青年时期的锋芒,是十分令人惋惜的。

作为一个大诗人,一个天才的诗人,白居易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诗歌不但在艺术形式上是多样的,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也是多样的。白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但同时又经过千锤百炼,作了许多艺术加工。诗坛曾流传老妪亦解白诗的佳话。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唐音统签》中曾有宋朝诗人张文潜看到过白居易诗手稿的记载,说“真迹点窜,多与初作不侔”,可知白居易作诗、改诗之刻苦认真。他的诗达到这样的艺术水平,是作者付出了多少辛苦才获得的。

白居易的诗,在他在世时便已广泛流传,甚有影响,使他颇感自豪。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土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元镇也说白居易之诗,“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马走之口无不适。至于缮写模勒街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一个人的诗作,在当代即产生这样的社会效果,在古代是极少见的。不但如此,白居易诗当时还获得了很大的国际名声和众多的国外读者,日本、新罗(今朝鲜)、日南(今越南)等国,都有传写。据史料载,当时日本嵯峨天皇就曾经抄写过许多白居易的诗,藏之秘府,暗自吟诵。契丹国王亲自将白诗译成契丹文字,诏番臣诵读。

不言而喻,白居易诗对后代诗歌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白诗将永远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喜爱,流传千古。

papi酱旗下papitube签约了哪些作者?

@在下杨舒惠

@bibi乐

@金戈话铁马

@ACui阿崔

@大脑门儿

2016年,短视频兴起。papi酱的短视频用贴近大众的场景,风趣幽默的段子、引发大众共鸣的吐槽和凌厉的剪辑进行了病毒式的传播。这恐怕是12年前孤身一人北上求学的姜逸磊怎么也不会想到的事情。

2016年3月,真格基金、罗辑思维、光源资本和星图资本共同宣布向papi酱分别投资500万、500万、100万和100万共计1200万融资。而此时,papi酱团队的估值也达到3亿。这笔融资像一声枚"炸弹",炸醒了每一个关注着 "内容创业"、"网红经济" 的人。

融资后, papi酱和她的合伙人杨铭注册了3家公司,徐州春雨听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春雨听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及霍尔果斯春雨听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其中,北京春雨听雷公司由徐州春雨听雷公司控股。这也就是罗辑思维作为投资人的运营实体。

4月22日,papi酱势头正旺,罗辑思维特此为其策划了贴片广告拍卖,但这也几乎成为papi酱事业的分水岭。

罗振宇曾在节目中表示,"papi酱不会一直红下去,正是因为"会不红"是必然,所以要现在收取未来收益。"

于是仅5个月后,罗辑思维就退出投资。北京春雨听雷于7月经历了股权变更,变更后,罗辑思维(北京思维造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撤资北京春雨听雷,而在春雨听雷的股东一栏中早已去掉了北京思维造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名字。

这场由利益开始的合作,最终也因为利益分道扬镳,真格基金接手了罗辑思维所持papi酱全部股份,持股比例达到10%。

阿崔是潍坊哪里人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潍坊崔兰海哪里人、阿崔是潍坊哪里人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59cha.com/ask/16687.html

分享给朋友:

“阿崔是潍坊哪里人 潍坊崔兰海哪里人” 的相关文章

有关树的诗句有哪些(有关树的诗句有哪些二年级)

有关树的诗句有哪些(有关树的诗句有哪些二年级)

关于树的诗句 有关于树的诗句有:1、铺锦见知一寸丹,肯将金色洒故园。痴情仍恋钟情处,故遣黄蝶舞碧天。2、虽遣黄蝶舞碧天,不曾别去枉寻欢。相思缠在虬枝上,再聚精魂写灿然!3、城中朱门韩林宅,纱囊驰寄江陵城。玉纤雪腕白相照,烂银破壳玻璃明。4、深灰浅火略相遭,小苦微甘韵最高,未必鸡头如鸭脚,不妨银杏作金...

王勃的名句有哪些(王勃的名句有哪些送别)

王勃的名句有哪些(王勃的名句有哪些送别)

王勃的名句 王勃的名句1 1、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2、彭泽官初去,河阳赋始传。田园归旧国,诗酒间长筵。列室窥丹洞,分楼瞰紫烟。索回亘津渡,出没控郊邵。风琴调上客,龙辔俨群仙。松石偏宜古。藤萝不记年。重檐交密树,复磴拥危泉。抗石晞南岭,乘沙眇北川。傅岩来筑处,蹊溪人钧前。日斜真趣远,...

绝句诗有哪个字是动作词(古诗绝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绝句诗有哪个字是动作词(古诗绝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很多朋友对于绝句诗有哪个字是动作词和古诗绝句中表示动作的词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杜甫的(两个黄鹂)三.四两句中表示动作的词是 和 绝句杜甫万里船.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所以,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三、四两句中表示动...

思成的诗词有哪些(思和成的诗句)

思成的诗词有哪些(思和成的诗句)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思成的诗词有哪些,以及思和成的诗句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相思的古诗词有哪些?? 1、重见金英人未见。相思一夜天涯远。——晏几道《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2、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

有哪些写云的诗句(描写云的诗句有)

有哪些写云的诗句(描写云的诗句有)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有哪些写云的诗句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描写云的诗句有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描写云的诗句 与云有关的诗句:1、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2、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晏几道《清...

双溪楼的典故出自哪里(过南桥双溪楼的典故)

双溪楼的典故出自哪里(过南桥双溪楼的典故)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双溪楼的典故出自哪里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过南桥双溪楼的典故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辛弃疾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作者:辛弃疾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人言此地,夜...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