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文内容

包含李商隐写过多少诗的词条

一厢情愿2022-11-13 14:10历史51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李商隐写过多少诗,以及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李商隐的诗有哪些

李商隐的诗有很多,比如《锦瑟》《乐游园》他还有很多《无题》诗,比如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代诗人李商隐还有哪些诗?

我们熟悉的最有名的就是《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还有《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当然李商隐的诗还有非常多,如果楼主非常感兴趣,可以去百度高三网查看李商隐的诗词全集哦。

李商隐写过哪些诗句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1.《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4.《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5.《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6.《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7.《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8.《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9.《马嵬·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李商隐一生写了多少首诗?

根据刘学锴、余恕诚的整理研究[7],李商隐流传下来的诗歌共594首,其中381首已经基本确定了写作的时间,213首无法归入具体的年份。此外,还有十来首怀疑是李商隐的诗作,不过证据欠充分。

李商隐写过哪些诗

无题诗

[编辑本段]

李商隐以无题诗著名。根据《李商隐诗歌集解》[7]里所收诗歌的统计,基本可以确认诗人写作时即以《无题》命名的共有15首:

《无题》(八岁初照镜)

《无题》(照梁初有情)

《无题二首》(昨夜星辰;闻道阊门)

《无题四首》(来是空言;飒飒东南;含情春畹晚;何处哀筝)

《无题》(相见时难)

《无题》(紫府仙人)

《无题二首》(凤尾香罗;重帷深下)

《无题》(近知名阿侯)

《无题》(白道萦回)

《无题》(万里风波)

另有5首在目前通行的诗集中经常被标为“无题”的(五律“幽人不倦赏”、七绝“长眉画了”、“寿阳公主”、“待得郎来”、“户外重阴”),经冯浩、纪昀等人考订,认为多半是由于版本问题而产生的原题丢失情况,并非真正的无题诗。

有些研究者(如杨柳[9])认为李商隐诗集中部分有题目的诗也应该属于无题诗一类,理由是这些诗的题目往往是从诗的首句中取前几字为题(如《昨日》、《日射》等),或者诗题与内容本身毫无联系(如《为有》、《一片》等)。但如果以这样的标准来看,李商隐诗集中可以归入无题诗的就有近百首之多。所以此说并没有得到多数人的支持。

另一方面,许多人倾向于将《锦瑟》、《碧城三首》、《玉山》等诗与无题诗相提并论,认为它们在写法和意境有相似的地方,都是通过隐晦的笔触表现一种微妙复杂的感情。事实上,正是这种一言难尽的情形,使得无题诗吸引了众多的研究者,都试图对这些诗的真正含义作出解释。然而没有一个人的注解能够非常令人信服的阐明诗中的涵义。

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总结了前人关于无题诗的笺注工作[10],从中可以看出诸家观点之大不同:“自来解无题诸诗者,或谓其皆属寓言,或谓其尽赋本事。各持偏见,互持莫决。余细读全集,乃至实有寄托者多,直做艳情者少,夹在不分,令人迷乱耳。”

文章

[编辑本段]

李商隐的写作,除诗歌以外的成就被论及得较少。事实上,他是晚唐时期最重要骈体文作家之一。这种文体注重文辞的对偶,并使用大量典故,广泛使用在唐代官方文件中。李商隐在令狐楚的培养下,成了一位骈体文的专家,为许多官员代笔起草过奏折、书信等文书。《旧唐书·文苑传》说李商隐“尤善为诔奠之辞”。由于当时章奏中使用的骈体文,要求词藻华丽,又要表述准确,因此对于用典的要求很高。而擅长写作骈体文的李商隐,养成了用典的习惯,因此被认为这是他的诗歌中喜欢用典的原因[3]。

李商隐曾将其骈体文作品编订为《樊南甲集》、《樊南乙集》各20卷共832篇。根据《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的记载,李商隐的文集,除了自编两集,还有另外一些。但前述这些文集,都没有流传下来。目前可以看到的李商隐的文章,是朱鹤龄、徐炯、冯浩、钱振伦、钱振常、张采田、岑仲勉、刘学锴、余恕诚等人,先后从《全唐文》、《文苑英华》、《唐文粹》等书中搜辑、考证而得到的。最新的汇编文集《李商隐文编年校注》(刘学锴、余恕诚,中华书局,2002)中收入了352篇文章,其中大部分是骈体文,也有少量被称为“古文”的散体文。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对李商隐的骈体文评价很高,认为只要《樊南文集》存留,唐代的骈体文就算全部遗失也不可惜。

关于李商隐写过多少诗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59cha.com/ask/1753.html

分享给朋友:

“包含李商隐写过多少诗的词条” 的相关文章

王安石是哪个朝代诗人(王安石是哪朝的诗人?)

王安石是哪个朝代诗人(王安石是哪朝的诗人?)

王安石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王安石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qiú)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

吴均是哪个朝代的(吴均是南朝的吗)

吴均是哪个朝代的(吴均是南朝的吗)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吴均是哪个朝代的,以及吴均是南朝的吗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吴均简介 吴均(469~520年),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吴均是历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

诗歌多少行(诗歌多少行,算题目与名字吗)

诗歌多少行(诗歌多少行,算题目与名字吗)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诗歌多少行,以及诗歌多少行,算题目与名字吗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高考写诗歌需要几行 高考作文一般都要求不能写诗歌,如果写诗歌,要写够800字,至于写多少行,没有规定。但需要说明的是1、绝大部分省份的高...

王维一生写了多少首诗(王维一生写了多少首诗词)

王维一生写了多少首诗(王维一生写了多少首诗词)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王维一生写了多少首诗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王维一生写了多少首诗词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王维一生中写过多少首诗? 王维(701--761)保留下来的诗有400多首。他的山水田园诗主要是写他隐居终南、辋川...

全唐诗李世民共多少首(唐诗三百首李世民的诗)

全唐诗李世民共多少首(唐诗三百首李世民的诗)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全唐诗李世民共多少首,以及唐诗三百首李世民的诗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唐太宗李世民写的诗有哪些? 《全唐诗》卷1_1 【帝京篇十首】李世民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馀。连薨遥接汉,飞观...

九章.惜诵多少字(楚辞九章惜诵)

九章.惜诵多少字(楚辞九章惜诵)

大家好,关于九章.惜诵多少字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楚辞九章惜诵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楚辞《九章·惜诵》原文 《九章·惜诵》是战国末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此诗名取自篇首二字,作者以痛惜的心情,...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