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正文内容

战国时代的齐人在哪里(战国时代的齐人在哪里建立)

不善挽留2022-11-07 06:00诗词195

古代邹奭是谁啊?有详细资料吗?好像是战国时期的。

也称 驺奭,中国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宫黄老道家学者,采用邹衍学说入自己之文,人称“雕龙奭”。受到齐王的赏识,在稷下学宫与慎到、田骈齐名。齐王为他们修建豪宅。驺奭著《驺奭》12篇,归属阴阳家。

齐郡在什么地方

这里有图文并茂的详细介绍,请参阅

[编辑本段]简介

齐郡,又名齐国,中国古代郡、国名。秦始皇二十六齐郡年(前221年)灭齐国,于其故地分置齐郡、琅邪郡。汉初刘邦封韩信为齐王,领田氏齐国故地,后徙韩信为楚王,分齐国为七郡。汉高帝六年(前201年)复置齐国,治所在临淄(县治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领七郡七十三县,其地相当于今山东省北部、中部、胶东半岛和东南沿海地区。至武帝时,齐国之地已分为十二郡国,又除齐国为齐郡,属青州刺史部。西汉后期,齐郡仅辖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淄博市区东部及青州、临朐、广饶一带,人口五十余万。王莽改齐郡为济南郡。汉光武帝复置齐国。魏晋南北朝诸代,或置齐郡,或置齐国。后汉为齐国,晋因之,南朝宋复为郡,北魏时齐郡属青州,另于济南郡之地置齐州。南齐置...南朝宋侨置冀州,后魏改为齐州。隋初废齐郡。隋炀帝改齐州为齐郡,治历城(在今济南市城区),临淄改属北海郡。唐初改郡为州,废齐郡,复置齐州。宋曰齐州济南郡,升为济南府,即今山东临淄。[编辑本段]建置

齐郡因齐国得名。战国时,齐国于境内置五都,不置郡县。临淄为齐国都城,“城临淄水,故名临淄”。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灭齐为郡,治临淄”。六国既灭,秦始皇“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此三十六郡之名,史记未载。南朝人裴骃集解史记,所举三十六郡中有齐郡与琅邪郡。但秦代封泥有“临菑司马”之文,秦时司马为边郡属官,因此在齐国中心地区应置有临菑郡。据谭其骧考证,秦代已有济北郡、胶东郡之名。秦代封泥又有“即墨太守”、“城阳候印”,因此临菑、济北、即墨、城阳、胶东等郡可能均为秦代所置。惟齐郡与临菑等郡之关系已难以考定。

[编辑本段]沿革

楚汉之际

秦子婴元年(汉元年,前206年)十月,刘邦灭秦。项羽分封诸王,以田都为齐王,都临淄;以田市为胶东王,都即墨;以田安为济北王,都博阳。六月,田荣起兵杀田都、田市,自立为齐王,项羽出兵北上伐齐。八月,汉王刘邦起兵出汉中,入关中,楚汉战争开始。汉二年(前205年),田荣兵败,项羽立田假为齐王。田荣弟田横占据城阳,立田荣之子田广为齐王。汉四年(前203年),韩信破齐军,逐田横,略定齐地。田广兵败而死,田横退居海岛。刘邦封韩信为齐王,都临淄,为汉初异姓诸王之一。汉五年(前202年)正月,徙韩信为楚王,齐地“属汉为四郡”,分为临淄、济北、胶东、琅邪四郡。二月,刘邦称帝。

西汉

汉高帝五年、六年间,分济北郡置博阳郡,分琅邪郡置胶西郡、城阳郡。六年(前201年),田肯向汉高帝进言:齐国广大,“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者”。高帝于是下诏:“齐,古之建国也。今为郡县,其复以为诸侯”。春正月,置齐国,立皇长子刘肥为齐王,治临淄,领临淄郡、博阳郡(后改称济南郡)、济北郡、胶东郡、胶西郡、琅邪郡、城阳郡七郡七十三县,“诸民能齐言者,皆与齐”。此时齐国辖境大致相当于今山东省淄博市、济南市、潍坊市、莱芜市、青岛市、烟台市、威海市、日照市之全境,滨州市、东营市南部(当时海平面以上),泰安市大部,德州市中南部,临沂市、聊城市北部,江苏省赣榆县以及河北省沧州市中部一带。 惠帝即位后,吕后执政,开始削弱刘姓诸王势力。惠帝二年(前193年),齐王肥慑于吕后威权,主动献上城阳郡,以增益鲁元公主(吕后女)之汤沐邑。吕后二年(前186年),割济南郡为吕国。七年(前181年),又割琅邪郡为琅邪国,封营陵侯刘泽为王。 西汉齐国沿革简表 前201年 前193年 前181年 前179年 前178年 前165年 前164年 前154年 前153年 前122年 前8年

齐国 齐国 济川国 (吕国) 齐国 济北国 济北郡 济北国 济北国 济北国 济北国 平原郡

平原郡

泰山郡 泰山郡

齐国 济南郡 济南国 济南郡 济南郡 济南郡 济南郡

齐国 临淄郡 齐国 齐国 齐国 齐郡 齐郡

千乘郡

菑川国 菑川郡 菑川国 菑川国 菑川国

胶西郡 胶西国 胶西郡 胶西国 胶西国 高密国

北海郡 北海郡 北海郡 北海郡

胶东郡 胶东国 胶东郡 胶东国 胶东国 胶东国

东莱郡 东莱郡 东莱郡

琅邪国 琅邪郡 琅邪郡 琅邪郡 琅邪郡 琅邪郡 琅邪郡

城阳郡 城阳郡 城阳国 城阳郡 城阳国 城阳国 城阳国 城阳国 城阳国

吕后死后,丞相陈平、太尉周勃、齐王刘襄(刘肥长子)、朱虚侯刘章(刘肥次子)、东牟侯刘兴居(刘章弟)等平定了诸吕之乱。刘章、刘兴居欲拥立齐王襄,朝中大臣则迎立高帝子代王刘恒为帝。文帝元年(前179年),因齐王兄弟平吕之功,将济南、城阳、琅邪三郡归还齐国,宗室诸王势力再度强大。二年(前178年)三月,文帝采纳贾谊的建议,“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分齐国之剧郡为城阳国,封刘章为王;分济北郡为济北国,封刘兴居为王。三年(前177年),刘兴居谋反,兵败自杀,济北国除。十二年(前168年),城阳王刘喜(刘章之子)徙封淮南,城阳郡入汉。十五年(前165年),齐王刘则薨,无嗣国除,齐国复为临淄郡,与其余的四个支郡(济南、胶东、胶西、琅邪)归属朝廷。十六年(前164年),刘肥诸子在世者六人同日封王,以杨虚侯刘将闾为齐王,安都侯刘志为济北王,武成侯刘贤为菑川王,白石侯刘雄渠为胶东王,平昌侯刘昂为胶西王,扐侯刘辟光为济南王。淮南王刘喜还徙于城阳。琅邪则为汉郡。于是在高帝时齐国故地形成了七国一郡。此举既安抚了悼惠王诸子,又将齐国一分为七,降低了诸王对朝廷的威胁。 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鼂错推行削藩。景帝二年(前155年),削胶西国六县置北海郡。又削赵国常山郡、楚国东海郡,拟削吴国会稽郡,由是引发了七国之乱。三年(前154年),齐地的胶西、胶东、菑川、济南四国起兵响应吴、楚,齐王将闾狐疑不决。胶西、菑川、济南三国发兵围困临淄,逼迫齐王叛汉。景帝遣路中大夫使齐,令齐王坚守。后来栾布击破三国兵,得知齐王曾与叛军暗中交通,便欲移师伐齐。齐王将闾饮药自杀。“胶东、胶西、济南、菑川王皆伏诛,国除”。七国之乱平定后,景帝继续削弱诸王势力。四年(前153年),分胶东国东部置东莱郡,徙济北王志为菑川王。后分济北国北部置平原郡。 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齐王刘次昌畏主父偃之逼而自杀。以其无嗣,国除为郡。同年,割临淄以东齐悼惠王冢园一带与甾川国(菑川国);封菑川懿王刘志之子为侯,置临朐侯国,属齐郡。元狩中,分济南郡南部置泰山郡,除济北国为郡。元狩六年(前117年),武帝封其次子刘闳为齐王,复置齐国。元封元年(前110年),齐王闳薨,无嗣,齐国再除。其后分齐郡北部十余县置千乘郡。元封以后,齐郡又得菑川王子侯国广饶。元帝、成帝时,以菑川孝王子侯国北乡、广、平广、台乡属齐郡。此时,齐郡领十二县,其辖境大致相当于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及张店区东部、临朐县、青州市、广饶县、博兴县东部与寿光市西北一带。秦汉时,今东营市东营区、寿光市北部之地,尚在海平面以下,故齐郡为临海边郡。 领县成帝元延、绥和之际(约前8年),齐郡领六县、六侯国: 县名 县治所在地 建置年代 王莽改名 备注

临淄县 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齐国故城遗址 前221年 齐陵 古营丘。有三服官、铁官。

昌国县 淄博市张店区沣水镇昌城村昌国遗址 战国时燕昌国君乐毅之封邑。

利县 滨州博兴县店子镇利城村利城遗址 利治

西安县 淄博市临淄区稷下街道西安村 东宁

巨定县 东营广饶县中部

广侯国 潍坊青州市五里镇下圈村 前33年 菑川孝王子侯国

广饶侯国 东营广饶县东部 元封以后 菑川靖王子侯国

昭南县 无考

临朐侯国 潍坊临朐县县城东 前127年 监朐 菑川懿王子侯国

北乡侯国 淄博市临淄区北部一带 前35年 禺聚 菑川孝王子侯国

平广侯国 无考 前33年 菑川孝王子侯国

台乡侯国 潍坊寿光市杨庄乡杨家庄子西北 前11年 菑川孝王子侯国

汉武帝封韩说为按道侯,李朔为涉轵侯,朝鲜人尼溪相参为澅清侯,赵弟为新畤侯。四地皆属齐,则武帝时齐郡曾有按道、涉轵、澅清、新畤四县、侯国。

东汉

王莽时,改齐郡为济南,改临淄为齐陵。东汉初,齐郡为琅邪人张步所据。建武三年(27年),光武帝派光禄大夫伏隆前往齐地,拜张步为东莱太守。梁王刘永得知后,派人立张步为齐王。张步遂杀伏隆而接受齐王封号。光武帝建武五年(29年)张步降汉。东汉前期,以济南郡之般阳县属齐郡,又省并巨定、广饶、昭南、北乡、平广、台乡六县。建武十一年(35年),徙太原王刘章为齐王,复置齐国。十三年(37年),降齐王为齐公。十九年(43年),复为王。明帝时,分利县属千乘郡。章和元年(87年),贬齐王晃为芜湖侯,国除为郡。永元二年(90年),芜湖侯晃子无忌嗣立为齐王。顺帝永和五年(140年),齐国领六县: ●临淄县(青州刺史部治所)、西安县、昌国县、临朐县、广县、般阳县 献帝建安初年,曹操分齐国之临朐县与琅邪郡东莞县、泰山郡蒙阴县置东莞郡。建安十一年(206年),齐国除为郡。汉末,复置广饶县。

魏晋

魏时于齐郡置益都县。青龙三年(235年),明帝封其养子曹芳为齐王。齐王芳于景初三年(239年)即皇帝位。同年,迁辽东郡东沓县民渡海入齐郡,置新沓县。正始元年(240年),徙辽东郡北丰县民于齐郡,置新汶、南丰二县。复置东安平县。嘉平五年(253年)司马师废曹芳帝位,还封为齐王。魏末景元中,齐国领十一县: 临淄县(青州州治) 西安县 昌国县 广县 广饶县 般阳县 益都县 新沓县 新汶县 南丰县 东安平县 魏咸熙二年(265年),晋武帝代魏,改元泰始,封其弟司马攸为齐王。以益都县入乐安郡,广县入东莞郡。太康元年(280年),齐国领五县:临淄、西安、东安平、广饶、昌国。齐献王攸薨,子司马冏嗣位。八王之乱时,齐王冏起兵讨伐赵王司马伦,拥晋惠帝乘舆反正,拜大司马,执掌朝政。后被长沙王司马乂攻杀,曝尸三日。齐国除为郡。 十六国时代中原丧乱,临淄城日渐衰落。晋永嘉五年(311年),前赵将领曹嶷攻入青州,于广县筑广固城(今山东省青州市西),将广县并入临淄,迁青州州治于广固。永昌二年(323年),齐郡入后赵。晋元帝于广陵侨置青州、齐郡。冉闵反赵之际,青、徐、兖州刺史纷纷归降东晋。永和六年(350年),鲜卑段部首领段龛南下,割据青州,东晋封其为齐公。永和十二年,前燕慕容恪攻取青州,段龛降。太和五年(370年),前秦灭前燕,齐地入秦。淝水之战之后的太元九年(384年),晋军北伐,前秦青州刺史苻朗降,东晋收复了青州、兖州一带,使辟闾浑以幽州刺史镇广固。太元十九年,燕将慕容农破广固,齐郡入后燕。燕主慕容宝北逃后,青、徐一带被东晋收复。隆安四年(400年),后燕宗室慕容德称帝,在青州建立南燕,以广固为燕都尹。义熙六年(410年),刘裕北伐,灭南燕,克复青州,齐地入晋。

南北朝

宋初于齐郡分置广川郡、高阳郡。青州、临淄县徙治东阳城(在今青州市北关),仍以临淄故城为齐郡治所。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年),魏将慕容白曜攻克青州,齐地、淮北皆入魏。宋于郁洲侨置齐郡,为南青州州治。南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于建康以北瓜步侨置齐郡,治临淄,属南青州。 北魏齐郡属青州,领九县:临淄、昌国、益都、盘阳、平昌、广饶、西安、安平、广川。皇兴三年(469年),以济南郡、东魏郡、东平原郡、东清河郡、广川郡、太原郡置齐州。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废临淄县,以其地属齐郡高阳县。北周时齐郡仅领三县:益都,昌国、广饶,治益都。

隋唐

隋开皇三年(583年),罢天下诸郡,以州统县。废齐郡、济南郡,其地分属青州、齐州。开皇十六年(596年),于青州置临淄县、溡水县,以贝丘县(后更名淄川县)置淄州。大业初,废高阳、溡水二县入临淄。大业三年(607年)改齐州为齐郡,领十县,辖原济南郡之地,治历城。改青州为北海郡,治益都,领临淄、千乘、博昌、寿光、临朐、都昌、北海、营丘、下密十县。大业五年(609年),齐郡领十县,有152323户。 隋代齐郡领县 县名 建置年代 县治所在地 备注

历城县 济南市市区 山茌县并入。

祝阿县

临邑县 德州临邑县

临济县 开皇十六年(596年) 淄博高青县黑里寨镇刘村临济故城遗址 原名朝阳。

邹平县 开皇十八年(598年) 原名平原。

章丘县 开皇十六年(596年) 济南章丘市 原名高唐。

长山县 开皇十八年(598年) 滨州邹平县长山镇 原名武强。

高苑县 大业初 淄博高青县 北齐曰长乐,开皇十八年改会城。

亭山县 开皇六年(586年) 原名卫国。

淄川县 开皇十八年(598年) 淄博市淄川区 原名贝丘。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为齐州,领历城、祝阿、山茌、源阳、临邑五县。武德二年,以平陵、亭山、章丘、营城四县置谭州。贞观元年(627年),省源阳县。以原属谭州之平陵、临济、亭山、章丘四县属齐州。天宝元年(742年)改齐州为临淄郡,天宝五年又改为济南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齐州。

[编辑本段]人口

汉魏时,齐郡人口密度较高,主要集中在城市。西汉年间,郡治临淄县的人口多于长安,居全国之冠。汉武帝初年,临淄一县之户数已逾十万。主父偃云:“齐临菑十万户,市租千金,人众殷富,巨于长安,此非天子亲弟爱子不得王此。”故齐国常为开国皇帝之兄弟、长子、次子的封地。西汉后期齐郡人口逐渐减少。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齐郡有154826户,554444人。约占当时全国(除西域外)人口的0.96%。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公里141.15人,以今人葛剑雄的推算,居全国第九位。汉顺帝永和五年(140年),齐国约有64415户,491765人。

[编辑本段]经济

战国时,齐国临淄即为东方工商业中心之一。在汉代,齐郡号为“冠带衣履天下”。临淄与陈留襄邑(今河南睢县一带)为全国两大官办纺织业中心。西汉时,少府在临淄设立了三服官,以生产刺绣、纨素(魏晋以后谓之绢)、缣、绫为主。刺绣在汉代是非常昂贵的织品,价格在锦之上,大约是一般缯帛的二十余倍。“齐细绣文,上价匹二万,中万,下五千也”。时人称:“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襄邑俗织锦,钝女无不巧。”齐郡出产的纨素亦知名于世,其上品为冰纨,极为洁白细密,《文选》所收古诗《怨歌行》有“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之句。东汉章帝时,曾下令齐国服官“省冰纨方空彀吹纶絮”。新疆曾出土汉代齐郡出产的绢疋,标明了产地、规格,作为商品销往西域或外国。汉元帝时,谏大夫贡禹上书说:“故时齐三服官输物不过十笥,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足见其规模之大。 汉代齐郡制陶业也有所发展。窝托村西汉齐王陵出土的陶器主要为礼器和日用陶器。金岭东汉齐王墓则出土了不少陶制明器,有陶楼、陶屋、陶井、圈灶等,器形高大,工艺较为复杂。 临淄故城遗址内有多处冶铁和铸铜作坊遗址。汉代铁官即设于大城东南一带,有“齐铁官丞”、“齐采铁印”等封泥出土。大城东北的铸钱遗址曾出土半两、五铢及新莽大泉五十的钱范。

[编辑本段]地志

书名 成书年代 作者 备注

三齐略记 晋 伏琛 诸书或引作齐记、三齐记。

齐地记 十六国南燕 晏谟 新唐书艺文志二卷。一作齐记。

齐地记 南朝 解道康

三齐记 北朝 张朏 宋史艺文志一卷。

青州先贤传 不详 佚名

齐乘 元 于钦 六卷。清人周雨塍考证,周潜释音。

淄乘征 清 毕际有 一卷。

[编辑本段]遗迹

韩信岭

韩信岭,当地人又称为韩信宅,在今临淄区齐都镇东北河崖头村西南200米处。汉四年韩信岭遗址(203年)刘邦封韩信为齐王,相传韩信宫殿遗址就在此处;又传东汉初耿弇破张步,光武帝亲劳其师于此。韩信岭为正方形夯土台基,高4米,边长约300米,占地约9万平方米,四面有三层台级。有西周晚期至汉代的文化层。

墓葬

临淄城自西周初年姜太公封齐,至秦、汉、魏、晋,为国都或州郡治所凡1300余年,城内外遗迹众多。临淄区境内现存不少姜齐、田齐、两汉齐王的王陵,以及大量有封土或无封土的墓葬。在近五十年发掘的陵墓中,涉及两汉时期的有窝托村汉齐王陵、金岭东汉齐王墓,商王村汉墓,永流、辛店汉墓等。 窝托西汉齐王陵临淄区大武公社窝托村(齐临淄故城西南)南有一座西汉初年的诸侯西汉齐王墓王陵,俗称驸马坟、相公冢。嘉靖《青州府志》认为是战国时人淳于髡墓。覆斗形封土,墓穴为中字形,高32米,南北长200米,东西长250米,占地约24亩。1978年至1980年对此王陵的五个随葬坑进行了发掘。根据出土器物和墓葬形制,初步推测墓主为齐哀王刘襄(墓室尚未发掘)。五个随葬坑分别为器物坑、殉狗坑、兵器仪仗坑、车马坑、兵器及器物坑,均未被盗掘。共出土礼器、兵器、乐器、仪仗器、生活日用器物12100余件。其中五号坑出土的矩形龙纹铜镜,长114.1cm,宽57.7cm,厚1.2cm,重56kg,是迄今中国出土的最大铜镜。一号坑出土的鎏金熏炉、鎏金花纹银盘、银盒是较为少见的早期金银器。出土的日用铜器和陶器中,有“齐大官”、“齐食官”、“南宫”、“北宫”等成组铭文。 金岭东汉齐王墓1984年至1985年发掘的临淄金岭东汉齐王墓,位于金岭镇乙烯厂区内。封土高10.75米,为砖室墓,全长31.5米,是山东迄今发掘的最大一座砖室墓葬。墓室用砖为长方形或楔形青灰砖。长方形砖一般长48cm,宽25cm,厚12cm;楔形砖一般长48cm,宽30cm,厚12cm。多块砖上有戳记铭文“吕都”。墓已被盗,残存陶质冥器、铜铁器、玉器、玉衣残片等随葬品百余件。发掘者认为墓主是东汉齐炀王刘石。

广固城遗址

广固城遗址位于青州市益都镇西北,尧王山东南。南北长约600米,东西长约800米,面积约48万平方米。晋永嘉五年(311年)曹嶷所建,义熙六年(410年)废,仅存百年,故遗址内存留文物很少。

[编辑本段]国王、郡王及太守

汉代

齐王西汉齐王 姓名 谥号 在位时间 备注

韩信 前203年至前202年 始封齐王,后徙封楚王,再贬为淮阴侯

刘肥 齐悼惠王 前201年至前189年 汉高帝长子

刘襄 齐哀王 前189年至前179年 齐悼惠王太子

刘则 齐文王 前179年至前165年 齐哀王太子,无嗣,国除为郡

刘将闾 齐孝王 前164年至前154年 齐悼惠王子

刘寿 齐懿王 前154年至前131年 齐孝王太子

刘次昌 齐厉王 前131年至前127年 齐懿王太子,无嗣,国除为郡

刘闳 齐怀王 前117年至前110年 汉武帝次子,无嗣,国除为郡

东汉齐王 姓名 谥号 在位时间 备注

刘演 齐武王 无 汉光武帝长兄,建武十五年追谥为齐武王

刘章 齐哀王 35年至46年 刘演长子,建武二年封太原王,十一年徙封齐王

刘石 齐炀王 46年至70年 齐哀王长子

刘晃 70年至87年 齐炀王子,章帝章和元年贬为芜湖侯,国除

刘无忌 齐惠王 90年至142年 芜湖侯晃子,和帝永元二年嗣立为齐王

刘喜 齐顷王 142年至147年 齐惠王子

刘承 147年至206年 齐顷王子,建安十一年(206年)国除

齐相曹参,沛人。汉高帝六年(前201年)为齐左丞相,以黄老之术治齐九年。惠帝二年(前193年)为汉丞相。 傅宽,魏人。汉初从韩信破齐军,封阳陵侯。齐悼惠王初为齐右丞相、齐相。后为代相、汉丞相。 齐寿,吕后元年在任。 召平,吕后末年在任。吕后八年(前180年)自杀。 驷钧,齐悼惠王后之弟,召平死后为齐相。 袁盎,汉书作爰盎,字丝,楚人。文帝时相齐。 牛抵,景帝末年在任。 主父偃,齐临淄人。武帝元封中相齐。元封三年以罪诛。 卜式,河南人。元鼎中在任。六年(前111年),为御史大夫。 石庆,河内温人,石奋之子。武帝初年相齐,大治,百姓立石相祠。 柳隗,河东人。不知何时。 董并,陈郡圉人。大约光武帝、明帝时在任。 周纡,字文通,下邳人。永平末在任。 杜度,杜陵人。章帝时在任。 丁牧,章帝、和帝之际在任。 曹成,字子壳,扶风人。安帝时在任。 吴佑,字季英,陈留长垣人。顺帝、桓帝时在任。 王畅,字叔茂,山阳高平人。桓帝初在任。 桥玄,字公祖,梁国雎阳人。桓帝中叶在任。 [编辑] 齐郡太守文献所载汉代齐郡太守仅二人: 京房,汉昭帝时齐郡太守。此人与着有京氏易传的京房并非同一人。 徐宣,汉末曹操所置齐郡太守。

魏晋南北朝隋

曹芳 (235年至239年、254年至265年在位),魏明帝养子,青龙三年封齐王。景初三年即皇帝位。嘉平六年被司马师所废,贬为齐王。入晋后降封邵陵县公,谥曰厉公。 晋代齐王 姓名 谥号 在位时间 备注

司马攸 齐献王 265年至283年 司马昭次子、晋武帝弟,过继为司马师之子。

司马冏 齐武闵王 283年至302年 齐献王子,八王之乱中为司马乂所杀,国除。

司马超 306年至311年 齐武闵王子,惠帝光熙元年嗣位。永嘉五年没于刘聪。

司马柔之 晋太元年间至 元兴元年(402年) 南顿王司马宗子。孝武帝太元中袭封齐王,奉司马攸之祀。

司马建之 402年至420年 司马柔之之子。刘裕代晋,国除。

刁薮,勃海饶安人,晋齐郡太守。 崔逞,前秦苻坚时齐郡太守。 王诞,琅邪临沂人,东晋义熙中从刘裕北伐,为齐郡太守。 庞秀之,宋元嘉末为齐郡太守。 胡景世,豫章南昌人,宋元嘉末为齐郡太守,后于庞秀之。 刘怀慰,齐建武中在任。南齐首任齐郡太守。 北魏、东魏齐郡王 姓名 谥号 在位时间 备注

元简 齐顺郡王 481年至499年 文成帝子。

元佑 齐敬郡王 501年至517年 齐顺郡王子。

元温 ?至528年 死于河阴之变。

高洋 齐文宣帝 550年 武定八年正月进位齐郡王,三月进封齐王,五月受禅称帝,建立北齐。

杨暕(604年至618年在位),隋炀帝次子,封齐王,为宇文化及所杀。

[编辑本段]人物

田何,齐国田氏后裔,后徙杜陵,号杜田生。治周易,汉初治易学者多出其门下。 浮丘伯,齐人,治齐诗。弟子有申公、楚元王。 娄敬,齐人。向刘邦提出定都关中、和亲匈奴、徙六国豪族实关中三策,拜郎中,赐姓刘,封建信侯。 淳于意,齐临菑人。汉文帝时名医,为太仓长,世称仓公。 邹阳,齐临菑人。文、景时文学之士。为吴王濞、梁王武门客,有《谏吴王书》、《狱中上梁王书》。 辕固生,齐人,景帝时博士,治齐诗。 胡毋生,齐人,景帝时春秋公羊学博士,与董仲舒同业。 严安,齐临菑人,武帝时为丞相史、骑马令。 王朝,齐人。武帝时为右内史(京兆尹),与朱买臣诬陷张汤致其死。 主父偃,齐临菑人,武帝时为中大夫、齐相。 田延年,齐国田氏后裔,汉昭帝时为河东太守、大司农。封阳城侯。 周堪,汉元帝时为光禄勋。师从夏侯胜,治尚书。 楼护,齐人,汉成帝时为王氏五侯门客,历谏大夫、天水太守、广汉太守。新莽封息乡侯。 甘忠可,汉成帝时方士,著有《天官历包元太平经》。 江革,字次翁,齐郡临淄人。事母至孝,世称江巨孝,为二十四孝之一。官至谏议大夫。 左思,齐临淄人,西晋文学家。

春秋战国时期 儒 墨 道 法兵诸家代表人物各一名的情况

孔子 墨子 老子 韩非子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汉族。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上本是宋国(今河南商丘一带)贵族,他的六世祖孔父嘉在宋国内乱中被杀死,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追杀,从宋国(今河南商丘夏邑县)逃到了鲁国。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孔子逝世,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

墨子(约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鲁国人,今山东滕州市人,汉族,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曾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06年11月1日到4日,《墨攻》影片发行方西影华谊在山东滕州举行盛大的“寻访墨子、敬拜墨子的大型活动”,导演张之亮率众主创人员亲自前往墨子故里——滕州。随后,《墨攻》所有主创也将于11月中旬在北京、上海、深圳和香港等地举行盛大首映礼。

2007年中国(滕州)首届墨子国际文化节在滕州成功举办!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春秋时期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史记》载为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汉族人,与孔子同时期而年稍长于孔子。有人说又称老聃。在传说中,老子一生下来时,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后来称为老子。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学于老子。在道教中,老子是一个很主要的神仙,被称为太上老君,尊为道祖。从《列仙传》开始,把老子列为神仙,还说老子重视房中术。东汉时期,成都人王阜撰《老子圣母碑》,把老子和道合而为一,视老子为化生天地的神灵。成为了道教创世说的雏形。而在汉桓帝时,汉桓帝更是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为仙道之祖。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晚期韩国(今河南省新郑,属郑州 ;郑韩古国在今天的河南新郑)人,汉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世称“韩非子”。韩非原为韩国贵族,与李斯同师苟卿。韩非口吃,但他善于写作,且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术思想,同时又吸取了他以前的法家学说,比较各国变法得失,提出“以法为主”,法、术、势结合的理论,集法家思想大成。韩非多次上书韩王变法图强,不见用,乃发愤著书立说,以求闻达。秦王政慕其名,遗书韩王强邀其出使秦国。韩非的思想被秦始皇所重用。他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韩非在秦遭李斯、姚贾诬害,死狱中。今存《韩非子》五十五篇。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人称齐人,秦国人称秦人,那么居住在首都的人称什么?

国人。。。

首都称为中国,和今天的意思有区别。。。「国」在那个时候就是城郭的意思

而那时候无论是谁都不会有中华民族或者全国的概念,天子脚下只有天下,也就是全世界,国外大体上也是这个情况。。。到唐代,糖帝国也是觉得自己就是世界中心,外国都是蛮夷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都有什么?

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阴阳家的思想是“阴阳五行”,代表人物是邹衍,著作是《邹子》。

一、诸子百家

1、法家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治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以富国强兵为己任, 《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法家不是纯粹的理论家,而是积极入世的行动派,它的思想也是着眼于法律的实际效用。

法家思想包括伦理思想、社会发展思想、政治思想以及法治思想等诸多方面。法家伦理思想。法家伦理思想指的是建立在人性观基础上的诚信观和义利观。

2、道家

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系统的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

道家是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等等影响最深远的学派。

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存在于中华各文化领域,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墨家

墨家是中国东周时期的哲学派别,诸子百家之一,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墨家被古代大家认为是道家的分支,深受道家影响。

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等。

4、儒家

儒家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后延绵不断,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

儒家原先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其创始人是孔子。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百家地位平等,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使儒家遭受重创。

而后汉武帝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听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思想实施钳制,使儒家重新兴起。

5、阴阳家

阴阳家是盛行于战国末期到汉初的一种哲学流派,齐国人邹衍是其创始人,阴阳家的学问被称为“阴阳说”,其核心内容是“阴阳五行”,阴阳学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哲学思维之一。

阴阳家思想将自古以来的数术思想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并进一步发展,建构了规模宏大的宇宙图式,尝试解说自然现象的成因及其变化法则。

二、阴阳家代表人物及著作

1、邹衍

邹衍(约公元前324年~公元前250年),战国末期齐国临淄人。阴阳家代表人物、五行创始人,主要学说是五行学说、“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又是稷下学宫著名学者,因他“尽言天事”,当时人们称他“谈天衍”,又称邹子。

他活动的时代后于孟子,与公孙龙、鲁仲连是同时代人。著有《邹子》一书,《永乐大典》等将其列入道家部。《绛云楼书目》子部道家类《邹子》不著卷数。

2、《邹子》

邹衍的著作《邹子》和《邹子终始》,据说有十余万言,但早已佚失。现只有《吕氏春秋》、司马迁《史记》的一些段落可见其思想。

《汉书·艺文志》载:阴阳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公梼生终始》十四篇。《公孙发》二十二篇。《邹子》四十九篇。《邹子终始》五十六篇。

《乘丘子》五篇。六国时。《杜文公》五篇。《黄帝泰素》二十篇等等,但现存少量残文外,均已亡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子百家

战国时期孙武是哪国人?

孙武是齐国人。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

扩展资料

1、孙武的著作:《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2、孙武的成就

公元前532年(周景王十三年)的齐国内乱后,孙武毅然到了南方的吴国,潜心钻研兵法,著成兵法十三篇。公元前512年(卫灵公二十三年),经吴国谋臣伍子胥多次推荐,孙武带上他的兵法十三篇晋见吴王。

在回答吴王的提问时,孙武议论惊世骇俗,见解独特深邃,引起了一心图霸的吴王深刻共鸣,连声称赞孙武的见解,并以宫女180名让孙武操演阵法,当面试验了孙武的军事才能,于是任命孙武以客卿身份为将军。

公元前506(周敬王十四年),吴楚大战开始,孙武指挥吴国军队以三万之师,千里远袭,深入大国,五战五捷,直捣楚都,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为吴国立下了卓著战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武

关于战国时代的齐人在哪里和战国时代的齐人在哪里建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59cha.com/ask/238.html

分享给朋友:

“战国时代的齐人在哪里(战国时代的齐人在哪里建立)” 的相关文章

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出自哪里(万里长城寄 无贻汉国忧)

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出自哪里(万里长城寄 无贻汉国忧)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出自哪里,以及万里长城寄 无贻汉国忧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关于长城的传说的诗句 1.关于长城的传说、人物、诗句,越多越好 1、《长城》【唐】汪遵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

思成的诗词有哪些(思和成的诗句)

思成的诗词有哪些(思和成的诗句)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思成的诗词有哪些,以及思和成的诗句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相思的古诗词有哪些?? 1、重见金英人未见。相思一夜天涯远。——晏几道《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2、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

折柳送别出自哪里(折柳送别起源)

折柳送别出自哪里(折柳送别起源)

很多朋友对于折柳送别出自哪里和折柳送别起源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柳”与送别有关系,最早出现在哪部作品中?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柳”与送别有关系,最早出现在哪部作品中?“断柳”一词的意思是“爱和珍惜遥远的未来”在古...

7月古诗有哪些(七月的古诗有哪些)

7月古诗有哪些(七月的古诗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7月古诗有哪些,以及七月的古诗有哪些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七月的古诗词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三衢道中》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夏昼偶作...

朝潮嘲辨辫辩可以组哪些词(辩辫辫的区分)

朝潮嘲辨辫辩可以组哪些词(辩辫辫的区分)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朝潮嘲辨辫辩可以组哪些词,以及辩辫辫的区分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辫、辩、瓣组词 辫组词有:辫子、辫蒜、发辫、小辫、辫绳、解辫、绦辫、髫辫、辫群、南辫等。辩组词有:辩论、争辩、辩解、答辩、辩证、诡辩、狡...

长相思纳兰性德哪个朝代诗人(长相思纳兰性德诗人简介)

长相思纳兰性德哪个朝代诗人(长相思纳兰性德诗人简介)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长相思纳兰性德哪个朝代诗人,以及长相思纳兰性德诗人简介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长相思清朝纳兰性德写作背景有哪些? 写作背景: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云南平定,康熙帝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