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文内容

放鹤亭记原文多少字,放鹤亭记文言文整理

情话大师2023-02-27 03:10历史43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放鹤亭记原文多少字,以及放鹤亭记文言文整理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苏轼《放鹤亭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放鹤亭记原文: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bēi)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 《放鹤亭记》。

放鹤亭记翻译及注释

翻译 熙宁十年的秋天,彭城发大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堂,水已没到他家门的一半。第二年春天,大水落下,云龙山人搬到故居的东面。在东山的脚下,登到高处远望去,看到一个奇特的境地。于是,他便在那座山上建亭子。彭城山,山冈从四面合拢,隐约的像一个大环;只是在西面缺一个口,而云龙山人的亭子,恰好对着那个缺口。春夏两季交替的时候,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秋冬的瑞雪和皓月,千里一色。风雨阴晴,瞬息万变。山人养两只鹤,非常温驯而且善于飞翔。早晨就朝着西山的缺口放飞它们,任它们飞到哪里,有时立在低洼的池塘,有时飞翔在万里云海之外;到了晚上就向着东山飞回来,因此给这个亭子取名叫「放鹤亭」。

郡守苏轼,当时带着宾客随从,前往拜见山人,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给山人作揖并告诉他说:「您懂得隐居的快乐吗?即使是面南称尊的国君,也不能和他交换。《易》上说:『鹤在北边鸣叫,它的小鹤也会应和它。』《诗经》上说:『鹤在深泽中鸣叫,声音传到天空。』大概鹤清净深远幽闲旷达,超脱世俗之外,因此《易》、《诗经》中把它比作圣人君子。不显露自己有德行的人,亲近把玩它,应该好像有益无害。但卫懿公喜欢鹤却使他的国家灭亡。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认为造成荒唐的灾祸没有能比得上酒的;而刘伶、阮籍那类人,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唉,面南的君主,即使清净深远幽闲旷达,像鹤这样,还不能过分享受,过分喜好就会使他的国家灭亡。而超脱世俗隐居山林的贤士,即使荒唐迷惑颓败迷乱像饮酒的人,还不能成为祸害,更何况对鹤的喜爱呢?由此看来,君主之乐和隐士之乐是不可以同日而语的。」山人欣然笑着说:「有这样的道理啊!」于是,写了放鹤、招鹤之歌:

「鹤飞翔到西山的缺口,凌空高飞向下看选择它去的地方,突然收起翅膀,好像将要落下;忽然看到了什么,矫健地又凌空翻飞。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白石头。」「鹤飞回吧,到东山的北面。那下面有人,戴着黄色的帽子,穿着草鞋,披着葛麻衣服,弹奏著琴弦,亲自耕种自食其力,剩下的东西就能喂饱你。回来啊,西山不可以久留。」

注释 放鹤亭:位于今江苏徐州市云龙山上。熙宁十年:即公元1077年。熙宁,宋神宗年号。彭城:今江苏徐州市。 北宋 徐州治所所在地。及:漫上。扉:门。明年:第二年。升:登上。作:造。适:恰好。晦明:昏暗和明朗。俯仰百变:俯视仰视之间,气像有许多变化。旦:早晨。纵:听凭。陂(bēi)田:水边的田地。傃(su):向,向着,沿着。名:给······命名。挹(yi):通「揖」,作揖。鸣鹤在阴,其子和之:鹤在北坡鸣叫,小鹤与之应和(见《易经·中孚·九二》)。阴,北面。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鹤在深手攀鸣叫,声传于天外(语出《诗经·小雅·鹤鸣》)。狎(xia):亲近。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据《左传·鲁闵公二年》,卫摊公好鹤,封给鹤各种爵位,让鹤乘车而行。狄人伐卫,卫国兵士发牢骚说:「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哉?』』卫因此亡国。《酒诰》:《尚书》篇名。据《尚书·康浩》序,周武王以商旧都封康叔,当地百姓皆嗜酒,所以周公以成王之命作《酒浩》以戒康叔。《抑戒》:《抑戒》是《诗·大雅》中的篇名。相传为卫武公所作,以刺周厉王并自戒。其中第三章:「颠覆厥德,荒湛于酒。」荒湛于酒即过度逸乐沉俪于酒。刘伶、阮籍:皆西晋「竹林七贤」中人。皆沉醉于酒,不与世事,以全身远害。「翻然」二句:指鹤转身敛翅,恍惚将要止歇。黄冠:道士所戴之冠。元丰元年:即1078年。元丰,宋神宗年号。

放鹤亭记赏析

这篇记有明显的出世思想。文章指出,好鹤与纵酒这两种嗜好,君主可以因之败乱亡国,隐士却可以因之怡情全真。作者想以此说明:南面为君不如隐居之乐。这反映了作者在政治斗争失败后的消极情绪。正文共四段。

文章开头,作者用直叙的方法。简练的文笔,交待了山人迁居和建亭的原由,把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经过写得一清二楚。「升高而望,得异境焉。」是何意境,先留一个「悬念」,然后从容着笔,再述其「异」。「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四合」与「大环」,似实非实,似虚非虚;「隐然」,既状其膝陇。又透出并非是绝对「合」与「环」的徽意。这是异境,也是美景;然而美中不足,独缺其西。亭子正好建在这里,岂非天工不足人巧补。或谓山人慧眼,依乎于自然。建亭的地理位置选得好,四周的风景更美。作者用一组节奏明快,语势刚劲的排比句来描述这里的景色,随着季节的转换,景物各异:春夏之交,草木齐夭,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随着风雨晦明的气候变化,景色瞬息百变,写得最文并茂,很是精美。到此为止,主要写一个「亭」字。

第二段主要写鹤。山人养鹤、为求其乐。「甚驯』,指早放晚归,顺从人意;「善飞」指纵其所如,时而立在田里,时而飞上云天。写得文理清晰,错落有致,「纵其所如」是随心所欲,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明状鹤飞,也暗喻隐士之乐。隐士爱鹤,故以鹤名其亭。紧承上文,由亭及鹤,又由鹤回到亭。文理回环,构思巧妙,点题自然,耐人品味。

弟三段主要写一个「乐」字。上文用描述,这一段用议论。「子之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自问自答,文意抑扬,饶有情趣,说出自己的看法,树立了论点。接着用主客映衬的手法加以论证。「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意思是鹤在隐蔽处鸣叫,它的同类便应声唱和。「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意思是鹤在水边高坎上鸣叫,声音洪亮传得又高又远。《诗经》、《易经》是儒家经典著作,引用来说明』『清远闲放」的鹤,可以比著贤人、君子,是无可非议的,具有绝对权威,增加了论证的力量。高洁祥瑞如鹤,虽贵为天子,却爱而不敢好,否则,就会像卫懿公一样,闹个亡国的下场。只有隐居而且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好而无伤,独得其乐。到此已经证明了论点,隐居之乐,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但是,作者并未就此而止,又进一步用主客映衬的写法,用「好酒」来陪衬「好鹤」。这并非是节外生枝,繁文累赘,而是「借客形主,回旋进退,使文情摇曳生姿」(王水照《论苏轼散文的艺术美》)。周公是周朝的开国元勋,他为了告诫康王不要酗酒误国,写了《酒浩》。春秋时代的卫武公,为了警戒自己不贪杯,写了《抑戒》这首诗。这些说明贵为帝王,不仅不能好鹤,也不能好酒。但隐逸之士的刘伶、阮籍等,虽酗酒狂放,不仅无害,而且还因此保全了自己的纯真,为后世留下了美名。在主客对论之后,又作一个交错给合的结论:「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感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鹤乎!」进一步说明了由于地位不同,为乐迥异。这从另一面歌颂了隐士之乐赛过了君王。这一段是从主到客,由客回到主,从鹤到酒,由酒回到鹤,回环复沓,反复论证,使文意更加深刻,文情更加流转动人。

第四段,用放鹤、招鹤之歌,对隐士之乐加以咏叹。既补充了前文写放鹤、招鹤之处的简略,又是对隐士好鹤之乐的教染。不仅如此,作者还借招鹤为名,行招仕之实。「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妆饱。」这是对隐士生活的素描,流露出歌赞、羡慕的感情,「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这表面上是招鹤,实际上却在招仕。本文的东山为隐居之庐,喻隐居。西山为鹤出所至,且与东山相反,所以西山是喻出仕为官。不可久留,是说仕途维艰,吉凶难于预料,不可迷恋,应该及早猛醒,亡途而知返。这表明了这时的苏轼已经滋生厌倦仕途的意念,萌发了羡慕隐居之乐的情丝。

全文主要通过活泼的对答歌咏万式与出了隐逸者信然自适的生活图景和不为时事所囿的自由心境,表现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神往。文中写景形象生动,主要着笔于「鹤」,借鹤的「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表现山人超尘出世之姿。写鹤亦是在写人。但思想性较差,消极避世,不鼓励人进取。

放鹤亭记创作背景

此文作于元丰元年(1078年)十一月八日,时苏轼知徐州。隐者张师厚隐居于徐州云龙山,自号云龙山人。后迁于东山之麓并作亭其上,自驯二鹤,鹤朝放而暮归,白日里令其自由地飞翔于天地间,所以名亭为「放鹤亭」。苏轼为之作题记。

诗词作品: 放鹤亭记 诗词作者:【 宋代 】 苏轼 诗词归类: 【古文观止】、【隐逸】、【生活】

放鹤亭记全文一共多少字?

冈岭四面围拢,隐约地象个大环,只缺它的正西一面,山人的亭子刚巧对准那个缺口。春夏两季交替的时候,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秋月冬雪,使广阔的大地一片洁白;在刮风、下雨、阴暗、晴朗的天气中间,景色瞬息万变。

山人有两只鹤,很驯服,而且很会飞。早晨,山人就望着西山的缺口把它们放出去,听任它们飞到什么地方。它们有时站在池塘边、田野里,有时飞翔到云层的上面,傍晚,它们就向着东山回来,所以给亭子起名叫“放鹤亭”。

放鹤亭记不算标点多少字

402字。放鹤亭记宋苏轼撰。作于宋神宗十一年1078作者任徐州知府期间。当时作者与张天骥交游甚密,亭子落成,就为亭作记。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59cha.com/ask/25548.html

标签: 隐居东山
分享给朋友:

“放鹤亭记原文多少字,放鹤亭记文言文整理” 的相关文章

宋词如何用平水韵(古人写诗押韵一般用平水韵)

宋词如何用平水韵(古人写诗押韵一般用平水韵)

很多朋友对于宋词如何用平水韵和古人写诗押韵一般用平水韵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告诉我,绝句跟诗有什么区别?填宋词时怎样运用平仄? 绝句包含在诗里面。古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就是讲究平仄格律的诗,包括绝句和律诗。写绝句时押韵要用到《平水韵》,所谓...

李频是哪个朝代的(李频是哪个朝代的?)

李频是哪个朝代的(李频是哪个朝代的?)

今天给各位分享李频是哪个朝代的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李频是哪个朝代的?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李频《赠长城庾将军》原文及翻译赏析 作者:李频      朝代:唐代初年三十拜将军,近代英雄独未闻。向国报恩心比石,辞天作镇气凌云。逆风走马貂裘卷,望塞悬弧雁阵分...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写的是秋天花园里美丽的景色)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写的是秋天花园里美丽的景色)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以及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写的是秋天花园里美丽的景色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昨天...

百花酒多少钱(百花酒多少钱一罐)

百花酒多少钱(百花酒多少钱一罐)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百花酒多少钱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百花酒多少钱一罐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38度又一村浓香型白酒多少钱一瓶(德州王) 38度又一村浓香型白酒一箱450元。每箱6瓶,零售每瓶75元。德州王浓香型白酒价钱一...

李白作了多少首诗(李白写了多少首诗诗)

李白作了多少首诗(李白写了多少首诗诗)

很多朋友对于李白作了多少首诗和李白写了多少首诗诗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李白一共写了多少首诗? 李白一共写了1010首诗,存于《李白全集》。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老将张籍如何塑造形象(张籍的背景)

老将张籍如何塑造形象(张籍的背景)

大家好,关于老将张籍如何塑造形象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张籍的背景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张籍的资料 张籍张籍(768-830?),字文昌,原籍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少时侨寓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