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文内容

生民如何,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的意思

一厢情愿2023-02-28 23:10历史81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生民如何,以及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的意思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诗经 大雅 生民 全文翻译 (厥出生民,时维姜嫄)

《生民》中国古代诗歌。收录于《诗经》,属《诗·大雅》第十一篇,周人记录关于始祖后稷的传说,歌咏其功德和灵异的民族史诗。大约早就在周人内部口头流传,西周初年写定。全诗64句,分8章。

为先秦时代汉民族的史诗之一,追述周王朝的始祖后稷的事迹,主要记叙他出生的神奇和他在农业种植方面的特殊才能。在神话里,后稷是被当作农神的,这首诗所写的内容既有历史的成分也有一些分神话的因素。

《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作品原文】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 ,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吁,厥声载路。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卽有邰家室。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恒之秬秠,是获是亩;恒之穈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昂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词句注释】

[1] 本篇选自《诗经·大雅》,也是周民族的史诗之一。诗歌追述周的始祖后稷的事迹,主要记叙他出生的神奇和他在农业种植方面的特殊才能。在神话里,后稷是被当作农神的,这首诗所写的内容既有历史的成分也有一些分神话的因素。厥:其,指示代词。这两句是说那当初生育周民的,就是姜嫄。民:人,指周人。

[2] 时:是。

[3] 姜嫄(yuán):传说中远古帝王高辛氏(帝喾)之妃,周始祖后稷之母。姜是姓。"嫄"亦作"原",是谥号,取本原之义。以上二句说姜嫄始生周人,就是指生后稷。

[4] 禋(yīn)祀:一种野祭。祭时用火烧牲,使烟气上升。这里指祀天帝。一说指祀郊禖(méi)。禖是求子之神,祭于郊外。

[5] 弗:"祓(fú)"的借字。祓是除不祥,祓无子就是除去无子的不祥,也就是求有子。

[6] 履:践,踩。帝:天帝。

[7] 武:指足迹。敏:脚拇指,"武敏"就是足迹的脚拇指。

[8] 歆:欣喜。姜嫄践巨人脚印而感生后稷的故事是周民族的传说。(一说履迹是祭祀仪式的一部分,即一种象征的舞蹈。所谓帝就是代表上帝的神尸。神尸舞于前,姜嫄尾随其后,践神尸之迹而舞。)

[9] 介:同"愒(qì)",息。这句是说祭毕休息。

[10] 震:娠,就是怀孕。夙:肃,意思是谨守胎教。

[11] 时维后稷:即是为后稷。后稷又名弃。

[12] 诞:发语词,有叹美的意思。弥:满。弥厥月:意思是满了怀孕应有的月数。

[13] 先生:首生,第一次分娩。如:同"而"。达:滑利。这句是说头生子很顺利地出生。

[14] 坼(chè):裂。副(pì):裂开,剖开。这句是说生得滑利不致破裂产门。

[15] 菑(zāi):"灾"的异体字。

[16] 赫:显。这句是说因上述的情况而显得灵异。

[17] 宁、康:都训"安",意思是:"上帝莫非不安享我的禋祀吗?"这是写姜嫄的惴惧。践大人迹而生子是大怪异的事 姜嫄疑为不祥,所以下文又说"居然生子"。

[18] 居然:徒然。生子而不敢养育所以为徒然。这里三句辞义和下章紧相连接。

[19] 寘(zhì):即"置",搁。

[20] 隘:狭。这句是说将婴儿弃置在狭巷。

[21] 腓(féi):隐蔽。见《小雅·采薇》篇。

[22] 字:乳育。

[23] 平林:平原上的树林。

[24] 会:适逢。这句是说适逢有人来伐木,不便弃置。

[25] 呱(gū):啼哭。

[26] 实:与"寔"同,作"是"解。覃(tán):长。吁(xū):大。

[27] 载:满。以上二句言婴儿哭声壮大。

[28] 匐:古音"必"。匍匐:伏地爬行。

[29] 岐:知意。嶷:古音"逆",认识。克岐克嶷:是说能有所识别。

[30] 以:同"已"。

[31] 就:求。以上三句是说后稷当才能匍匐的时候就很聪颖,能自求口食。

[32] 蓺(yì):种植。

[33] 荏(rěn)菽:大豆。这句的"蓺之"两字贯下"禾役"、"瓜瓞(dié)"等句。

[34] 旆旆(pèi):即"芾芾(fèi)",茂盛。

[35] 役:《说文》引作"颖",禾尖。

[36] 穟穟(suì):美好。

[37] 幪幪(méng):茂盛覆地。

[38] 唪唪(běng):《说文》引作"菶菶(běng)",多果实貌。以上五句是说后稷知道游戏时候就爱好种植,所种瓜谷无不良好。

[39] 相:助。以上二句是说后稷的收获有助成之道,即指下文茀草等事。

[40] 茀(fú):拔除。

[41] 黄茂:指嘉谷。

[42] 方:整齐。

[43] 苞:丰茂。

[44] 种:同"肿",肥盛。

[45] 褎(yòu):禾苗渐长貌。引申为出众。《汉书·董仲舒传》:"今子大夫褎然为举首。"后以"褎然举首"指人的才能超出同辈。

[46] 发:舒发。秀:初长穗。

[47] 坚好:言谷粒充实。

[48] 颖:垂穗。栗:即"栗栗",众。以上五句依禾生长成熟的次第描写禾的美好,表现出耕种人的勤劳。

[49] 邰(tái):地名,又作"斄",音同。邰故城在今陕西省武功县西南。这句是说后稷到邰地定居。相传后稷在虞舜时代辅佐禹有功,始封于邰。

[50] 降:天赐。

[51] 秬(jù):黑黍。

[52] 秠(pī):一种黑黍。《尔雅·释草》:"秠,一稃二米。"

[53] 穈(mén):赤苗嘉谷(初生时叶纯色)。芑(qǐ):白苗嘉谷(初生时色微白)。

[54] 恒(gèng):遍;满。"恒之秬秠"言遍种秬秠。

[55] 是获是亩:收割而分亩计数。

[56] 任:抱。

[57] 肇:始。以上五句是说遍种四种谷,成熟后收获抱负而归,始祭上帝。

[58] 揄(yǎo):《说文》引作"舀",取出。

[59] 蹂(róu):通"揉",揉搓。

[60] 释:淘米。叟叟:亦作"溲溲(sōu)",释米之声。

[61] 烝:同"蒸"。

[62] 浮浮:《说文》引作"烰烰(fú)",热气上升貌。以上四句写准备用于祭祀的米和酒。

[63] 惟:思。言思念于祭祀的事。

[64] 萧:香蒿。

[65] 祭脂:即牛肠脂。祭祀用香蒿和牛肠脂合烧,取其香气。

[66] 羝(dī):牡羊。軷(bá):祭道路之神。因为将要郊祀上帝,先祭道神,就是《说文》所说"将有事于道,必先告其神。"这句是说取牡羊为牲以用軷祭。

[67] 燔(fán)、烈:烧烤。这句是说将萧与脂烧燎起来。

[68] 岁:古读如"雪"。嗣岁:来年。这句是说祭祀是为了兴旺来年,意思就是祈求来岁的丰年。

起黄帝至俈四世。号高辛。"

[69] 昂(áng):我。

[70] 豆:盛肉食器,木制。

[71] 登:瓦豆。

[72] 居:安。歆:享。

[73] 胡:何。臭:气息。即指上文"其香始升"的香。

[74] 亶:诚。时:得其时。这句是说:"为什么那馨香之气这样地真正得其时呢?"这是赞美的话。

[75] 迄:到。以上三句是说后稷始创周人的祭祀制度,直到后来,庶几乎没有获罪于天,遗恨于心的事了。

【全文翻译】

当初先民生下来,是因姜嫄能产子。

如何生下先民来?祷告神灵祭天帝,祈求生子免无嗣。

踩着上帝拇趾印,神灵佑护总吉利。

胎儿时动时静止,一朝生下勤养育,孩子就是周后稷。

怀胎十月产期满,头胎分娩很顺当。

产门不破也不裂,安全无患体健康,已然显出大灵光。

上帝心中告安慰,全心全意来祭享,庆幸果然生儿郎。

新生婴儿弃小巷,爱护喂养牛羊至。

再将婴儿扔林中,遇上樵夫被救起。

又置婴儿寒冰上,大鸟暖他覆翅翼。

大鸟终于飞去了,后稷这才哇哇啼。

哭声又长又洪亮,声满道路强有力。

后稷很会四处爬,又懂事来又聪明,觅食吃饱有本领。

不久就能种大豆,大豆一片茁壮生。

种了禾粟嫩苗青,麻麦长得多旺盛,瓜儿累累果实成。

后稷耕田又种地,辨明土质有法道。

茂密杂草全除去,挑选嘉禾播种好。

不久吐芽出新苗,禾苗细细往上冒。

拔节抽穗又结实,谷粒饱满质量高。

禾穗沉沉收成好,颐养家室是个宝。

上天关怀赐良种,秬子秠子既都见,红米白米也都全。

秬子秠子遍地生,收割堆垛忙得欢。

红米白米遍地生,扛着背着运仓满,忙完农活祭祖先。

祭祀先祖怎个样?有舂谷也有舀米,有簸粮也有筛糠。

沙沙淘米声音闹,蒸饭喷香热气扬。

筹备祭祀来谋划,香蒿牛脂燃芬芳。

大肥公羊剥了皮,又烧又烤供神享,祈求来年更丰穰。

祭品装在碗盘中,木碗瓦盆派用场。

香气升腾满厅堂,上帝因此来受享。

饭菜滋味实在香,后稷始创祭享礼。

祈神佑护祸莫降,至今仍是这个样。

【创作背景】

《生民》选自《诗经·大雅》第十一篇,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追述周王朝的始祖后稷的事迹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当时农业已同畜牧业分离而完成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文学赏析】

汉族传统诗歌源远流长,但以叙事为主的史诗却一向不发达,因此《诗经》中为数不多的几篇具有史诗性质的作品,便受到现代学者的充分关注。《大雅》中的《生民》一篇,就是这样的作品。 《毛诗序》说:"《生民》,尊祖也。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它是一首周人叙述其民族始祖后稷事迹以祭祀的长诗,带有浓重的传说成分,而对农业生产的详细描写,也反映出当时农业已同畜牧业分离而完成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事实。

诗共八章,每章或十句或八句,按十字句章与八字句章前后交替的方式构成全篇,除首尾两章外,各章皆以"诞"字领起,格式严谨。从表现手法上看,它纯用赋法,不假比兴,叙述生动详明,纪实性很强。然而从它的内容看,尽管后面几章写后稷从事农业生产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却仍不能脱去前面几章写后稷的身世所显出的神奇荒幻气氛,这无形中也使其艺术魅力大大增强。

诗的第一章写姜嫄神奇的受孕。这章最关键的一句话是"履帝武敏歆",对这句话的解释众说纷纭,历来是笺注《诗经》的学者最感兴趣的问题之一。毛传把这句话纳入古代的高禖(古代帝王为求子所祀的禖神)祭祀仪式中去解释,说:"后稷之母(姜嫄)配高辛氏帝(帝喾)焉。……古者必立郊禖焉,玄鸟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郊禖,天子亲往,后妃率九嫔御,乃礼天子所御,带以弓韣(dú),授以弓矢于郊禖之前。"也就是说高辛氏之帝率领其妃姜嫄向生殖之神高禖祈子,姜嫄踏着高辛氏的足印,亦步亦趋,施行了一道传统仪式,便感觉怀了孕,求子而得子。唐代孔颖达的疏也执此说。但汉代郑玄的笺与毛传之说不同,他主张姜嫄是踩了天帝的足迹而怀孕生子的。郑玄认为:"姜嫄之生后稷如何乎?乃禋祀上帝于郊禖,以祓除其无子之疾,而得其福也。帝,上帝也;敏,拇也。……祀郊禖之时,时则有大神之迹,姜嫄履之,足不能满履其拇指之处,心体歆歆然,其左右所止住,如有人道感己者也。于是遂有身。"这样的解释表明君王的神圣裔传来自天帝,是一个神话。然而在后世,郑玄的解释遭到了王充、洪迈、王夫之等人的否定。现代学者闻一多对这一问题写有《姜嫄履大人迹考》专文,认为这则神话反映的事实真相,"只是耕时与人野合而有身,后人讳言野合,则曰履人之迹,更欲神异其事,乃曰履帝迹耳"。他采纳了毛传关于高禖仪式的说法,并对之作了文化人类学的解释:"上云禋祀,下云履迹,是履迹乃祭祀仪式之一部分,疑即一种象征的舞蹈。所谓'帝',实即代表上帝之神尸。神尸舞于前,姜嫄尾随其后,践神尸之迹而舞,其事可乐,故曰'履帝武敏歆',犹言与尸伴舞而心甚悦喜也。'攸介攸止','介',林义光读为'愒(qí)',息也,至确。盖舞毕而相携止息于幽闭之处,因而有孕也。"另外,足迹无非是种象征,因此像王夫之等人那样力图在虚幻和事实之间架桥似乎是徒劳的。象征的意义是通过仪式的摹仿来完成的,舞蹈之类都是摹仿仪式,而语言本身也可以完成象征的意义,如最初起源于祭仪的颂诗;正是由于语言的这种表现能力的扩张,神话才超越了现实,诗歌才具有神奇的魅力。

诗的第二章、第三章写后稷的诞生与屡弃不死的灵异。后稷名弃,据《史记·周本纪》的解释,正是因为他在婴幼时曾屡遭遗弃,才得此名。这首诗对他三次遭弃又三次获救的经过情形叙述十分细致。第一次,后稷被扔在小巷里,结果是牛羊跑来用乳汁喂养了他。第二次,后稷被扔进了大树林,结果正巧有樵夫来砍柴,将他救出。第三次后稷被扔在了寒冰之上,结果天上飞来只大鸟,用温暖的羽翼覆盖他温暖他。初生的婴儿经历了如此大的磨难,终于哇哇哭出了声,声音洪亮有力,回荡在整条大路上,预示着他将来会创造辉煌的业绩。关于后稷遭弃之谜,历代经史学家有许多解释。贱弃说在鲁诗中就已产生,刘向《列女传》和郑玄笺都执此说。另一较早的说法是遗腹说,首先由马融提出。此后,苏洵持难产说,朱熹持易生说,王夫之持避乱说,臧琳持早产说,胡承珙持速孕说。另外又有晚生说、怪胎说、不哭说、假死说、阴谋说等等。近世学者则多从民俗学角度出发,各倡轻男说、杀长说、宜弟说、触忌说、犯禁说等。英雄幼时蒙难是世界性的传说故事的题材,一连串的被弃与获救实际上是仪式性的行为。古代各民族中常有通过弃置而对初生婴儿体质作考验或磨练的习俗,这种做法名为"暴露法",弃子传说则是这种习俗遗迹的反映,弃子神话正是为了说明一个民族的建国始祖的神圣性而创造的,诞生是担负神圣使命的英雄(具有神性)最初所必经的通过仪式,他必须在生命开始时便接受这一考验。而所有的弃子神话传说都有这么一个原型模式:一、婴幼期被遗弃;二、被援救并成长为杰出人物;三、被弃和获救都有神奇灵异性。这首诗第三章中的弃子故事也不例外。这一章除了叙事神奇外,笔法也可圈可点,对此前人也有所会心,孙矿说:"不说人收,却只说鸟去,固蕴藉有致。"俞樾说:"初不言其弃之由,而卒曰'后稷呱矣',盖设其文于前,而著其义于后,此正古人文字之奇。"(均见陈子展《诗经直解》引)

诗的第四至第六章写后稷有开发农业生产技术的特殊禀赋,他自幼就表现出这种超卓不凡的才能,他因有功于农业而受封于邰,他种的农作物品种多、产量高、质量好,丰收之后便创立祀典。这几章包含了丰富的上古农业生产史料,其中讲到的农作物有荏菽、麻、麦子、瓜、秬、秠、麇、芑等。对植物生长周期的观察也很细致,发芽、出苗、抽穗、结实,一一都有描述。而对除杂草和播良种的重视,尤其引人注意。这说明周民族已经开始成为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民族。甲骨文中,"周"字写作"田(四格中各有一点)",田是田地,四点像田中密植的农作物,所以周民族的命名是与农业密切相关的。据史载,弃因善于经营农业,被帝尧举为农师,帝舜时他又被封到邰地。弃号后稷,后是君王的意思,稷则是一种著名的农作物名。周人以稷为始祖,以稷为谷神,以社稷并称作为国家的象征,这一切都表明周民族与稷这种农作物的紧密联系。至于稷具体究竟是哪一种谷物,唐宋人多以为是穄,穄是黍的一种,清代经学家、小学家则普遍认为就是高粱,这几乎已成定论。现代学者又有新说,认为它是禾的别名,也就是粟,去种皮则称小米。这几章修辞手法的多样化,使本来容易显得枯燥乏味的内容也变得跌宕有致,不流于率易。修辞格有叠字、排比等,以高密度的使用率表现其特色,尤以"实……实……"格式的五句连用,最富表现力。

诗的最后两章,承第五章末句"以归肇祀"而来,写后稷祭祀天神,祈求上天永远赐福,而上帝感念其德行业绩,不断保佑他并将福泽延及到他的子子孙孙。诗中所述的祭祀场面很值得读者注意,它着重描写粮食祭品而没有提到酒(虽然也是用粮食制成),这大约也表明后稷所处的尧舜时代酒还没有发明。据《战国策·魏策》记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则中国酒的发明在夏代,这首诗的叙述当可作为一个重要的旁证。而烧香蒿和动物油脂这一细节,也是后稷所创祀典的特殊之处。"上帝居歆"云云,则反映出当时可能有人扮的神尸来享用祭品,可供研究上古礼制参考。全诗末尾的感叹之词,是称道后稷开创祭祀之仪得使天帝永远佑护周民族,正因后稷创业成功才使他有丰硕的成果可以作为祭享的供品,结尾赞颂的对象仍落实在后稷身上,他是当之无愧的。

这首史诗记录了部分周部族发展史的重要的部族大事,再现了周部族发展史,并且这首诗歌中也蕴涵了周部族所特有的部族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学艺术成就,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

【名家点评】

《毛诗序》中说:《生民》,尊祖也。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

朱熹《诗集传》:此诗未详所用,岂郊祀之后,亦有受厘颁胙之礼也欤?

俞樾《群经平议》卷十一《毛诗》四:初不言其弃之之由,而于其卒也曰后稷呱矣。盖没其文于前,而著其义于后,此正古人文字之奇,乃学者则莫之能得矣。

陈子展《诗三百解题》:由此我们可以说,后稷是上古中国氏族社会由母系制向父系制过渡时期的一个伟大人物。传说他是最初教民稼穑的一个农官,他是仅亚于神农的一位农神,不是没有来由的。

【诗经简介】

《毛诗序》中说:《生民》,尊祖也。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

朱熹《诗集传》:此诗未详所用,岂郊祀之后,亦有受厘颁胙之礼也欤?

俞樾《群经平议》卷十一《毛诗》四:初不言其弃之之由,而于其卒也曰后稷呱矣。盖没其文于前,而著其义于后,此正古人文字之奇,乃学者则莫之能得矣。

陈子展《诗三百解题》:由此我们可以说,后稷是上古中国氏族社会由母系制向父系制过渡时期的一个伟大人物。传说他是最初教民稼穑的一个农官,他是仅亚于神农的一位农神,不是没有来由的。

诗经 大雅 生民 全文翻译 (厥出生民,时维姜嫄)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拆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

实覃实訏,厥声载路。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恒之秬秠,是获是亩。恒之穈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注释

(1)厥初:其初。

(2)时:是。姜嫄(yuán):传说中有邰氏之女,周始祖后稷之母。

(3)克:能。禋(yīn):祭天的一种礼仪,先烧柴升烟,再加牲体及玉帛于柴上焚烧。

(4)弗:“祓”的假借,除灾求福的祭祀。

(5)履:践踏。帝:上帝。武:足迹。敏:通“拇”,大拇趾。歆:心有所感的样子。

(6)攸:语助词。介:通“祄”,神保佑。止:通“祉”,神降福。

(7)载震载夙(sù):或震或肃,指十月怀

(8)诞:迨,到了。弥:满。

(9)先生:头生,第一胎。如:而。达:滑利。

(10)坼(chè):裂开。副(pì):破裂。

(11)菑(zāi):同“灾”。

(12)不:丕。不宁,丕宁,大宁。

(13)不康:丕康。丕,大。

(14)寘(zhì):弃置。

(15)腓(féi):庇护。字:哺育。

(16)平林:大林,森林。

(17)会:恰好。

(18)鸟覆翼之:大鸟张翼覆盖他。

(19)呱(gū):小儿哭声。

(20)实:是。覃(tán):长。訏(xū):大。

(21)载:充满。

(22)匍匐:伏地爬行。

(23)岐:知意。嶷:识。

(24)就:趋往。口食:生恬资料。

(25)蓺(yì):同“艺”,种植。荏菽:大豆。

(26)旆(pèi)旆:草术茂盛。

(27)役:通“颖”。颖,禾苗之末。穟(suí)穟:禾穗丰硬下垂的样子。

(28)幪(měng)幪:茂密的样子。

(29)瓞(dié):小瓜。唪(běng)唪:果实累累的样子。

(30)穑:耕种。

(31)有相之道:有相地之宜的能力。

(32)茀:拂,拔除。

(33)黄茂:指黍、稷。孔颖达疏:“谷之黄色者,惟黍、稷耳。黍、稷,谷之善者,故云嘉谷也。”

(34)实:是。方:同“放”。萌芽始出地面。苞:苗丛生。

(35)种:禾芽始出。褎(yòu):禾苗渐渐长高。

(36)发:发茎。秀:秀穗。

(37)坚:谷粒灌浆饱满。

(38)颖:禾穗末稍下垂。栗:栗栗,形容收获众多貌。

(39)邰:当读作“颐”,养。谷物丰茂,足以养家室之意。

(40)降:赐与。

(41)秬(jù):黑黍。秠(pǐ):黍的一种,一个黍壳中含有两粒黍米。

(42)麇(mén):赤苗,红米。芑(qǐ):白苗,白米。

(43)恒:遍。

43)恒:遍。

(44)亩:堆在田里。

(45)任:挑起。负:背起。

(46)肇:开始。祀:祭祀。

(47)揄(yóu):舀,从臼中取出舂好之米。

(48)簸:扬米去糠。蹂:以手搓余剩的谷皮。

(49)释:淘米。叟叟:淘米的声音。

(50)烝:同“蒸”。浮浮:热气上升貌。

(51)惟:考虑。

(52)萧:香蒿。脂:牛油。

(53)羝(dī):公羊。軷:读为“拔”,即剥去羊皮。

(54)燔(fán):将肉放在火里烧炙。烈:将肉贯穿起来架在火上烤。

(55)嗣岁:来年。

(56)昂:仰,举。豆:古代一种高脚容器。

(57)登:瓦制容器。

(58)居歆:为歆,应该前来享受。

(59)胡臭亶(xìu dǎn)时:为什么香气诚然如此好。臭,香气;亶,诚然,确实;时,善,好。

译文

当初先民生下来,是因姜嫄能产子。如何生下先民来?祷告神灵祭天帝,祈求生子免无嗣。踩着上帝拇趾印,神灵佑护总吉利。胎儿时动时静止,一朝生下勤养育,孩子就是周后稷。

怀胎十月产期满,头胎分娩很顺当。产门不破也不裂,安全无患体健康,已然显出大灵光。上帝心中告安慰,全心全意来祭享,庆幸果然生儿郎。

新生婴儿弃小巷,爱护喂养牛羊至。再将婴儿扔林中,遇上樵夫被救起。又置婴儿寒冰上,大鸟暖他覆翅翼。大鸟终于飞去了,后稷这才哇哇啼。哭声又长又洪亮,声满道路强有力。

后稷很会四处爬,又懂事来又聪明,觅食吃饱有本领。不久就能种大豆,大豆一片茁壮生。种了禾粟嫩苗青,麻麦长得多旺盛,瓜儿累累果实成。

后稷耕田又种地,辨明土质有法道。茂密杂草全除去,挑选嘉禾播种好。不久吐芽出新苗,禾苗细细往上冒,拔节抽穗又结实;谷粒饱满质量高,禾穗沉沉收成好,颐养家室是个宝。

上天关怀赐良种:秬子秠子既都见,红米白米也都全。秬子秠子遍地生,收割堆垛忙得欢。红米白米遍地生,扛着背着运仓满,忙完农活祭祖先。

祭祀先祖怎个样?有舂谷也有舀米,有簸粮也有筛糠。沙沙淘米声音闹,蒸饭喷香热气扬。筹备祭祀来谋划,香蒿牛脂燃芬芳。大肥公羊剥了皮,又烧又烤供神享,祈求来年更丰穰。

祭品装在碗盘中,木碗瓦盆派用场,香气升腾满厅堂。上帝因此来受享,饭菜滋味实在香。后稷始创祭享礼,祈神佑护祸莫降,至今仍是这个样。

生民原文及翻译注音

生民原文及翻译注音

原文:jué chū shēng mín , shí wéi jiāng yuán 。 shēng mín rú hé ? kè yīn kè sì , yǐ fú wú zǐ 。lǚ dì wǔ mǐn xīn , yōu jiè yōu zhǐ , zài zhèn zài sù 。 zài shēng zài yù , shí wéi hòu jì 。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dàn zhì zhī ài xiàng , niú yáng féi zì zhī 。 dàn zhì zhī píng lín , huì fá píng lín 。 dàn zhì zhī hán bīng , niǎo fù yì zhī 。 niǎo nǎi qù yǐ , hòu jì pài yǐ 。 shí tán shí xū , jué shēng zài lù 。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dàn hòu jì zhī sè , yǒu xiāng zhī dào 。 fú jué fēng cǎo , zhǒng zhī huáng mào 。 shí fāng shí bāo , shí zhǒng shí xiù 。 shí fā shí xiù , shí jiān shí hǎo 。 shí yǐng shí lì , jí yǒu tái jiā shì 。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

dàn wǒ sì rú hé ? huò chōng huò yú , huò bò huò róu 。 shì zhī sǒu sǒu , zhēng zhī fú fú 。 zài móu zài wéi , qǔ xiāo jì zhī 。 qǔ dī yǐ bá , zài fán zài liè , yǐ xìng sì suì 。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译文:

当初先民生下来,是因姜嫄能产子。如何生下先民来?祷告神灵祭天帝,祈求生子免无嗣。踩着上帝拇趾印,神灵佑护总吉利。胎儿时动时静止,一朝生下勤养育,孩子就是周后稷。

怀胎十月产期满,头胎分娩很顺当。产门不破也不裂,安全无患体健康,已然显出大灵光。上帝心中告安慰,全心全意来祭享,庆幸果然生儿郎。

新生婴儿弃小巷,爱护喂养牛羊至。再将婴儿扔林中,遇上樵夫被救起。又置婴儿寒冰上,大鸟暖他覆翅翼。大鸟终于飞去了,后稷这才哇哇啼。哭声又长又洪亮,声满道路强有力。

后稷很会四处爬,又懂事来又聪明,觅食吃饱有本领。不久就能种大豆,大豆一片茁壮生。种了禾粟嫩苗青,麻麦长得多旺盛,瓜儿累累果实成。

后稷耕田又种地,辨明土质有法道。茂密杂草全除去,挑选嘉禾播种好。不久吐芽出新苗,禾苗细细往上冒,拔节抽穗又结实;谷粒饱满质量高,禾穗沉沉收成好,颐养家室是个宝。

上天关怀赐良种:秬子秠子既都见,红米白米也都全。秬子秠子遍地生,收割堆垛忙得欢。红米白米遍地生,扛着背着运仓满,忙完农活祭祖先。

祭祀先祖怎个样?有舂谷也有舀米,有簸粮也有筛糠。沙沙淘米声音闹,蒸饭喷香热气扬。筹备祭祀来谋划,香蒿牛脂燃芬芳。大肥公羊剥了皮,又烧又烤供神享,祈求来年更丰穰。

祭品装在碗盘中,木碗瓦盆派用场,香气升腾满厅堂。上帝因此来受享,饭菜滋味实在香。后稷始创祭享礼,祈神佑护祸莫降,至今仍是这个样。

周后稷名弃文言文翻译

1. 古文后稷的翻译,原文是周后稷,名弃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

东周洛阳后期又分三周(即:东周洛阳首都里的周王室,周考王十五年【公元前462】死前,封弟弟姬揭为桓公都河南,史称西周【位于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周朝末代帝王周赧王后来迁于此】,西周桓公死后,他的儿子威公即位。

威公死,他的儿子惠公即位,惠公封他的小儿子另外到巩城立国【河南省巩县】,也称东周。另外还有周武王灭商的镐京宗周【西安市长安区西北】)。

西周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其 *** 和有14年);东周自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56年。两周共有三十七位帝王(西周十二王,东周二十五王),约延续792年。

司马迁的原文如下: 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

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

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

初欲弃之,因名曰弃。 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

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

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

封弃於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

后稷卒,子不窋立。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

不窋卒,子鞠立。鞠卒,子公刘立。

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

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公刘卒,子庆节立,国於豳。

庆节卒,子皇仆立。皇仆卒,子差弗立。

差弗卒,子毁隃立。毁隃卒,子公非立。

公非卒,子高圉立。高圉卒,子亚圉立。

亚圉卒,子公叔祖类立。公叔祖类卒,子古公亶父立。

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

已复攻,欲得地与民。民皆怒,欲战。

古公曰:“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

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

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於岐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於岐下。

及他旁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於是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

作五官有司。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生昌,有圣瑞。

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 古公卒,季历立,是为公季。

公季修古公遗道,笃於行义,诸侯顺之。公季卒,子昌立,是为西伯(《史记.周本记第四》)。

许雨浓的译文如下: 周国祖先后稷(稷指粟或黍属。古代以“稷”为百谷之长,因此帝王奉祀为谷神)的小名叫“弃”。

他的母亲是“有台氏”部落首领的女儿,大家称她为“姜源”。姜源是五帝之一的帝喾的帝后。

也就是说,后稷的母亲“姜源”与殷的祖先“子契”的母亲简狄,都是帝喾的妻子,只不过子契的母亲是帝喾的次妃,算起来后稷与子契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一天,姜源到野外看到一个巨人的足迹,她的芳心跳动不已,脸上露出了害羞的笑意。

她认为留下足迹的人才是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因此想将自己的脚与巨人的脚印合在一起。等她犹豫再三,见四周无人时,她才勇敢地将自己的玉脚与巨人的足迹合上,那一瞬间的感觉让她浑身飘然,这样,姜源怀孕了。

姜源怀孕十月后,生了一个儿子,她以为不吉祥。于是,把这个神话儿子抛弃在狭窄的小巷中。

然而,不管是马还是牛经过小巷时都不踩他。姜源觉得奇怪,又把婴儿抛弃在森林里,正好森林来了一群人,她只好将婴儿抱走,重新抛弃到水渠的冰上(想让婴儿冻死);结果一些飞鸟看到这可怜的婴儿,用羽翼盖在小生命的身上。

经过这番折腾,姜源以为是神在帮这个弃婴,才决定把他养大成人。她看到自己的儿子一天天成长,想给他取一个小名。

她思来想去,觉得这个儿子是自己开始要抛弃的,所以取名为“弃”。 再说弃从小就有大志,他还是三岁的小孩时,就喜欢种植谷物和桑麻,而且是苗儿茁壮,结下了累累的硕果。

等弃长大成人,喜欢上了农耕。其本领是——知道什么土质种什么样的庄稼,导致农夫学习种植技术都要来请教他。

尧帝听说这件事后,推选弃当了中科院农耕院士。让弃像袁隆平(1930年9月1日-)研究水稻杂交一样、潜心研究农业技术,天下人因为他都得到了利益。

到了舜帝时,舜帝对这位农业战线上的大功臣说:“弃呀,天下百姓因水旱之灾开始忍饥挨饿,你以后研究农作物的课题时,是不是对各种谷物都能准确地定下播种的时间?” 舜帝说完,为了表示自己对这位科学家的大力支持,把弃的封地定在了邰(陕西武功县及杨陵区一带),给他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号“后稷”(意思是百谷的皇帝)。这样有别于姬姓。

也就是说,由于后稷对农耕的贡献,舜帝把。

2. "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翻译

由于历史久远,以及内容不为人熟知,《大雅·生民》很难懂。翻译这一句,必须先解释字词。

诞:句首助词,发语词,无实义。

寘:置。放置;弃置。

之:代词,他。这里指后稷,周朝的始祖。姬姓,名弃。

平林:平原上的野生大树林。

会:恰巧,正好(遇见)。

伐:砍伐,伐柴。

伐平林:在林子里砍柴的人。

那么,这句话的意思是——

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将他丢弃在野外的林子里,恰好遇上一个砍柴的人(救了他)。

3. 翻译一段古文,张居正大传中的

张居正《与王继津论君臣之义》【原文】唐虞之世,九官十二牧,师师济济,各效其能,岂必人为禹稷,位皆百揆,而后惬于心哉?诚欣于时世之遇也。

方今尧舜在上,属任忠贤,仆躬履贯鱼之行,寤寐孜孜,用天下贤者,效之于上。士生于今,义无所逃,以其时则可矣。

公乃独傲然远引,慨慕巢由,嘲哂禹契,欲自越乎不可逃之分,而背乎不易得之时,此愚蒙之所未譬也。虽然,人各有志,何可相强?聊为道其区区如此,惟高明裁之。

【译文】唐尧和虞舜的时代,(天下)设有九个中央大官十二个州的官员,人才济济,(大家)各自(为国家)效力,岂能人人一定都称为大禹、后稷,职位都在宰相,而后才能心里痛快呢?实在是为遇上这样美好的时代而高兴啊。如今像尧舜一样的圣君在上,任用忠心贤明之人,我亲身履行向皇帝推荐贤才的职责,日夜勤勉,任命天下的贤才,为皇上效力。

士人生在当今的时代,在道义上无所逃避,根据时势来做就可以了。您却高傲地远游,慨叹仰慕巢父、许由那样的隐士,嘲笑夏禹和契那样的贤才,自己想逃过不可逃避的本分,而背弃不易遇到的美好时代,这是愚昧不明的心还没有通明啊。

虽然这样,但是人各有志,怎么能够勉强您呢?暂且为您说一说我如此的心意,只希望高明的人来裁断是非吧。【注释】1、唐虞:唐尧与虞舜的并称。

亦指尧与舜的时代,古人以为太平盛世。《论语·泰伯》:“唐 虞之际,于斯为盛。”

《史记·汲郑列传》:“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宋刘过《沁园春·寿》词:“平章处,看人如伊吕,世似唐虞。”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诗:“我好像置身在唐虞时代以前。”

2、九官:古传舜设置的九个大臣。《汉书·刘向传》:“臣闻舜命九官,济济相让,和之至也。”

颜师古注:“《尚书》:禹作司空,弃后稷,契司徒,咎繇作士,垂共工,益朕虞,伯夷秩宗,夔典乐,龙纳言,凡九官也。”唐杜牧《上李太尉论 *** 书》:“虽九官事舜,十人佐周,校于太尉,未可为比。”

后泛指九卿六部的中央官员。《南齐书·乐志》:“六典联事,九官列序。”

宋叶适《纪纲一》:“自尧舜已来,外有岳牧,内有九官,一以制度,颁以文告。”3、十二牧:传说中舜时十二州的长官。

《书·舜典》:“咨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时,柔远能迩,惇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

蔡沉集传:“十二牧,十二州之牧也。”明唐顺之《廷试策》:“虽哲如尧舜,而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内则九官、十六相以为岳牧之倡,外则四岳、十二牧以任总领之责。”

清侯方域《朋党论下》:“昔者圣明之世,元恺之贤,必与九官、十二牧相知者也。”后泛指古代地方长官。

清魏源《〈圣武记〉叙》:“尝观周、汉、唐、宋、金、元、明之中叶矣……人见其材云布乎九列、十二牧,而不知其槁伏于灌莽也。”4、师师:众多貌。

宋苏轼《紫宸殿正旦教坊词》:“欲识太平全盛事,师师鵷鹭满云台。”章炳麟《肃政箴》:“师师群吏,布在九共。”

5、济济:众多貌。《诗·大雅·旱麓》:“瞻彼旱麓,榛楛济济。”

毛传:“济济,众多也。”唐卢纶《元日早朝呈故省诸公》诗:“济济延多士,跹跹舞百蛮。”

郑观应《盛世危言·西学》:“数年之后有不人才济济者,吾不信也。”李劼人《 *** 》第三部第九章:“偌大的广场,已是人众济济。”

6、百揆(kuí):总理国政之官。《书·舜典》:“纳于百揆,百揆时叙。”

蔡沉集传:“百揆者,揆度庶政之官,惟唐虞有之,犹周之冢宰也。”《旧唐书·代宗纪》:“唐虞之际,内有百揆,庶政惟和。”

宋王安石《夔说》:“将有治于天下,则可以无相乎,故命禹以宅百揆也。”明张居正《赠毕石庵宰朝邑叙》:“昔者帝舜起匹夫,摄百揆。

及为天子,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好问,好察迩言。”7、惬心:快心,满意。

《后汉书·杨彪传》:“司隶校尉阳球因此奏诛甫,天下莫不惬心。”唐元结《游潓泉云泉上学者》诗:“惬心则自适,喜尚人或殊。”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常有一词作成,自己亦既惬心,似乎不必再改。”8、属任:委任,任用。

《史记·萧相国世家》:“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汉荀悦《汉纪·高祖纪二》:“项王喑呜叱咤,千人皆靡,然不能属任贤将,特匹夫之勇耳。”

宋苏辙《论张颉不可用札子》:“臣屡以为言,而朝廷属任义问之意不衰。”清徐乾学《通议大夫纳兰君墓志铭》:“于此亦足以知上所以属任之者非一日矣。”

9、仆:用于自称的谦词,我。10、躬履:亲身履行。

《孔丛子·嘉言》:“(仲尼)言称先王,躬履谦让。”《汉书·宣帝纪》:“孝武皇帝躬履仁义。”

《北史·裴侠传》:“侠躬履俭素,爱人如子,所食唯菽麦盐菜而已。”11、贯鱼:《易·剥》:“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

王弼注:“贯鱼,谓此众阴也,骈头相次,似贯鱼也。”高亨注:“贯,穿也。

贯鱼者个个相次,不得相越,以喻人有排定之顺序……爻辞言:统治者如贯鱼之排定顺序,用宫人而宠爱之,轮流当夕,则宫人不致争宠吃醋,相妒相轧,乃无不利。”后因指以次进御,不偏爱。

《后汉书·文苑传上·。

4. 弃的儿子叫什么

弃即后稷

(周族始祖)

后稷,姬姓,名弃,

天帝之子,

据山海经记载实为帝俊之子,

按照诗经记载实为天帝之子,

母姜嫄,

尧舜时期掌管农业之官,

周朝始祖。

后稷出生于稷山

(今山西省稷山县),

被称为稷王(也做稷神或者农神)。

后稷为童时,

好种树麻﹑菽,麻﹑菽。成人后,好耕农,

相地之宜,

善种谷物稼穑,

民皆效法。

后稷被尧举为“农师”,

被舜封为后稷,

封地古邰城(今陕西武功县),

其死后葬西南黑水之间,

都广之野。[

后稷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

曾在尧舜时代当农官,

教民耕种,

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

弃家族世系

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少昊—蟜极—帝喾—弃(史称后稷,本名姬弃)—不窋—鞠—公刘(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姬隃)—公非(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姬类)—周太王(又称古公亶父,本名姬亶)—周王季(也称季历,本名姬历)—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周朝开国君主)

5. 诗经 大雅 生民 全文翻译 (厥出生民,时维姜嫄)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

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

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

不拆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

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

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

鸟乃去矣,后稷呱矣。 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

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

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

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

恒之秬秠,是获是亩。恒之穈芑,是任是负。

以归肇祀。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

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惟。

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

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

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注释 (1)厥初:其初。 (2)时:是。

姜嫄(yuán):传说中有邰氏之女,周始祖后稷之母。 (3)克:能。

禋(yīn):祭天的一种礼仪,先烧柴升烟,再加牲体及玉帛于柴上焚烧。 (4)弗:“祓”的假借,除灾求福的祭祀。

(5)履:践踏。帝:上帝。

武:足迹。敏:通“拇”,大拇趾。

歆:心有所感的样子。 (6)攸:语助词。

介:通“祄”,神保佑。止:通“祉”,神降福。

(7)载震载夙(sù):或震或肃,指十月怀 (8)诞:迨,到了。弥:满。

(9)先生:头生,第一胎。如:而。

达:滑利。 (10)坼(chè):裂开。

副(pì):破裂。 (11)菑(zāi):同“灾”。

(12)不:丕。不宁,丕宁,大宁。

(13)不康:丕康。丕,大。

(14)寘(zhì):弃置。 (15)腓(féi):庇护。

字:哺育。 (16)平林:大林,森林。

(17)会:恰好。 (18)鸟覆翼之:大鸟张翼覆盖他。

(19)呱(gū):小儿哭声。 (20)实:是。

覃(tán):长。訏(xū):大。

(21)载:充满。 (22)匍匐:伏地爬行。

(23)岐:知意。嶷:识。

(24)就:趋往。口食:生恬资料。

(25)蓺(yì):同“艺”,种植。荏菽:大豆。

(26)旆(pèi)旆:草术茂盛。 (27)役:通“颖”。

颖,禾苗之末。穟(suí)穟:禾穗丰硬下垂的样子。

(28)幪(měng)幪:茂密的样子。 (29)瓞(dié):小瓜。

唪(běng)唪:果实累累的样子。 (30)穑:耕种。

(31)有相之道:有相地之宜的能力。 (32)茀:拂,拔除。

(33)黄茂:指黍、稷。孔颖达疏:“谷之黄色者,惟黍、稷耳。

黍、稷,谷之善者,故云嘉谷也。” (34)实:是。

方:同“放”。萌芽始出地面。

苞:苗丛生。 (35)种:禾芽始出。

褎(yòu):禾苗渐渐长高。 (36)发:发茎。

秀:秀穗。 (37)坚:谷粒灌浆饱满。

(38)颖:禾穗末稍下垂。栗:栗栗,形容收获众多貌。

(39)邰:当读作“颐”,养。谷物丰茂,足以养家室之意。

(40)降:赐与。 (41)秬(jù):黑黍。

秠(pǐ):黍的一种,一个黍壳中含有两粒黍米。 (42)麇(mén):赤苗,红米。

芑(qǐ):白苗,白米。 (43)恒:遍。

43)恒:遍。 (44)亩:堆在田里。

(45)任:挑起。负:背起。

(46)肇:开始。祀:祭祀。

(47)揄(yóu):舀,从臼中取出舂好之米。 (48)簸:扬米去糠。

蹂:以手搓余剩的谷皮。 (49)释:淘米。

叟叟:淘米的声音。 (50)烝:同“蒸”。

浮浮:热气上升貌。 (51)惟:考虑。

(52)萧:香蒿。脂:牛油。

(53)羝(dī):公羊。軷:读为“拔”,即剥去羊皮。

(54)燔(fán):将肉放在火里烧炙。烈:将肉贯穿起来架在火上烤。

(55)嗣岁:来年。 (56)昂:仰,举。

豆:古代一种高脚容器。 (57)登:瓦制容器。

(58)居歆:为歆,应该前来享受。 (59)胡臭亶(xìu dǎn)时:为什么香气诚然如此好。

臭,香气;亶,诚然,确实;时,善,好。译文 当初先民生下来,是因姜嫄能产子。

如何生下先民来?祷告神灵祭天帝,祈求生子免无嗣。踩着上帝拇趾印,神灵佑护总吉利。

胎儿时动时静止,一朝生下勤养育,孩子就是周后稷。 怀胎十月产期满,头胎分娩很顺当。

产门不破也不裂,安全无患体健康,已然显出大灵光。上帝心中告安慰,全心全意来祭享,庆幸果然生儿郎。

新生婴儿弃小巷,爱护喂养牛羊至。再将婴儿扔林中,遇上樵夫被救起。

又置婴儿寒冰上,大鸟暖他覆翅翼。大鸟终于飞去了,后稷这才哇哇啼。

哭声又长又洪亮,声满道路强有力。 后稷很会四处爬,又懂事来又聪明,觅食吃饱有本领。

不久就能种大豆,大豆一片茁壮生。种了禾粟嫩苗青,麻麦长得多旺盛,瓜儿累累果实成。

后稷耕田又种地,辨明土质有法道。茂密杂草全除去,挑选嘉禾播种好。

不久吐芽出新苗,禾苗细细往上冒,拔节抽穗又结实;谷粒饱满质量高,禾穗沉沉收成好,颐养家室是个宝。 上天关怀赐良种:秬子秠子既都见,红米白米也都全。

秬子秠子遍地生,收割堆垛忙得欢。红米白米遍地生,扛着背着运仓满,忙完农活祭祖先。

祭祀先祖怎个样?有舂谷也有舀米,有簸粮也有筛糠。沙沙淘米声音闹,蒸饭喷香热气扬。

筹备祭祀来谋划,香蒿牛脂燃芬芳。大肥公羊剥了皮,又烧又烤供神享,祈求来年更丰穰。

祭品装在碗盘中,木碗瓦盆派用场,香气升腾满厅堂。上帝因此来受享,饭菜滋味实在香。

6. 古代有个被扔三次名叫弃的人

周族的祖先,后稷,姬姓,名弃,黄帝玄孙,帝喾嫡长子,母姜原,尧舜时期掌管农业之官,周朝始祖。后稷出生于稷山(今山西省稷山县),被称为稷王(也做稷神或者农神)。曾经被尧举为“农师”,被舜命为后稷。后稷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

传说有一日,姜嫄趋郊信步而游,碰见一个巨人足印,其大小远胜常人,正惊疑问,顿觉一股暖流在气海泉涌,冲击遍身穴位,竟有说不出的畅快和舒坦,并莫名地产生一种踩踏这个大足迹的强烈欲望.她将她的脚套在巨人足印的大拇指上,俄顷,就感到腹中微动,好似胎儿动作一般.她又惊又怕,却毫无办法,十月后产下一子,姜螈以为儿子是妖,就把他抛入隘巷;可一连串奇怪的现象发生.起先是隘巷中过往牛马都自觉避开,绝不踩到婴儿身上.后来姜螈派人把他丢到山林中去,可正巧碰上山中人多没丢成.最后将婴儿抛到河冰上,又忽然飞来一只大鸟,用自己丰满的羽翼把婴儿盖住,以防婴儿冻僵.姜螈得知后,以为这是神的指示,便将婴儿抱回精心抚养.因最初本是要抛弃他;所以给他起名叫“弃”.

大雅生民原文及翻译

大雅生民原文及翻译

生民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拆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

实覃实訏,厥声载路。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恒之秬秠,是获是亩。恒之穈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

当初先民生下来,是因姜嫄能产子。如何生下先民来?祷告神灵祭天帝,祈求生子免无嗣。踩着上帝拇趾印,神灵佑护总吉利。胎儿时动时静止,一朝生下勤养育,孩子就是周后稷。

怀胎十月产期满,头胎分娩很顺当。产门不破也不裂,安全无患体健康,已然显出大灵光。上帝心中告安慰,全心全意来祭享,庆幸果然生儿郎。

新生婴儿弃小巷,爱护喂养牛羊至。再将婴儿扔林中,遇上樵夫被救起。又置婴儿寒冰上,大鸟暖他覆翅翼。大鸟终于飞去了,后稷这才哇哇啼。哭声又长又洪亮,声满道路强有力。

后稷很会四处爬,又懂事来又聪明,觅食吃饱有本领。不久就能种大豆,大豆一片茁壮生。种了禾粟嫩苗青,麻麦长得多旺盛,瓜儿累累果实成。

后稷耕田又种地,辨明土质有法道。茂密杂草全除去,挑选嘉禾播种好。不久吐芽出新苗,禾苗细细往上冒,拔节抽穗又结实;谷粒饱满质量高,禾穗沉沉收成好,颐养家室是个宝。

上天关怀赐良种:秬子秠子既都见,红米白米也都全。秬子秠子遍地生,收割堆垛忙得欢。红米白米遍地生,扛着背着运仓满,忙完农活祭祖先。

祭祀先祖怎个样?有舂谷也有舀米,有簸粮也有筛糠。沙沙淘米声音闹,蒸饭喷香热气扬。筹备祭祀来谋划,香蒿牛脂燃芬芳。大肥公羊剥了皮,又烧又烤供神享,祈求来年更丰穰。

祭品装在碗盘中,木碗瓦盆派用场,香气升腾满厅堂。上帝因此来受享,饭菜滋味实在香。后稷始创祭享礼,祈神佑护祸莫降,至今仍是这个样。

生民如何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的意思、生民如何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59cha.com/ask/25812.html

分享给朋友:

“生民如何,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的意思” 的相关文章

包含风伯如何解回怒的词条

包含风伯如何解回怒的词条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风伯如何解回怒,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全唐诗》卷七百六十五 卷765_1 【泊姑熟口】王周 杳杳金陵路,难禁欲断魂。雨晴山有态,风晚水无痕。 远色千樯岸,愁声一笛村。如何遣怀抱,诗毕自开尊。 卷765_2 【湖...

李白一共多少诗(李白共有多少首诗)

李白一共多少诗(李白共有多少首诗)

大家好,关于李白一共多少诗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李白共有多少首诗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李白一共写了多少首诗? 李白一共写了1010首诗,存于《李白全集》。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东方朔哪个朝代(东方朔哪个朝代建立的)

东方朔哪个朝代(东方朔哪个朝代建立的)

今天给各位分享东方朔哪个朝代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东方朔哪个朝代建立的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东方朔是哪个朝代的他在中国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 东方朔是汉武时代的人汗青上他能言善道最有名的是汉武帝因寻求长生被他以彭祖寿长人中就长吗吗这个问题嘲笑东方朔是谁?他...

杜牧诗歌现存多少首(杜牧留下多少首诗)

杜牧诗歌现存多少首(杜牧留下多少首诗)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杜牧诗歌现存多少首,以及杜牧留下多少首诗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杜牧的全部古诗 清明[作者] 杜牧[朝代] 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山行[作者] 杜牧[朝代...

杜甫一生写了多少首古(杜甫一生写了几首诗)

杜甫一生写了多少首古(杜甫一生写了几首诗)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杜甫一生写了多少首古,以及杜甫一生写了几首诗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杜甫一生写了多少诗? 杜甫一生所写的诗不计其数,但被保留下来的约有1500首,大多集于《杜工部集》。杜甫简介:杜甫(712-770),...

李白的诗多少钱一瓶(李白的诗值多少钱)

李白的诗多少钱一瓶(李白的诗值多少钱)

大家好,关于李白的诗多少钱一瓶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李白的诗值多少钱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李白自己写的诗句值多少钱啊, 无价的如果私自买文物的话,小心被扣住最好是上交给国家 唐代李白的诗值钱吗?...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