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 > 正文内容

树已半枯休纵斧下联是什么,已枯半树风烟古,才放一花天地香!

花落微凉梦清幽2023-03-07 04:50故事145

今天给各位分享树已半枯休纵斧下联是什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已枯半树风烟古,才放一花天地香!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对联…关于对联的问题

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和六禁忌

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欣赏与写作对联,必须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所谓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是指对联写作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格式,其核心要求是对仗。对联的基本格律,可概括成六要素和六禁忌。 对联基本格律六要素,一般认为,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作者认为,这六要素可分别从基础、语法、声律三方面来加以理解: 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基础要素。字数相等,指的是,若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则下联也应是由字数上与之一一相等的几个分句组成。总之,若连字数都不能相等,那无论如何也难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对联。 从内容看,上下联之间,内容要相关,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这种关系或者是从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衬、补充,即所谓“正对”;或者是从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衬、对照,即所谓“反对”。如: 觉行圆满;功德庄严。(正对)

心平积福;欲重招殃。(反对) 还有少数对联上下联之间属于互相衔接的关系,即所谓“串对”或“流水对”。如: 除了香甜苦辣咸酸涩;

无非柴米油盐酱醋茶。 如果上下联内容毫不相关,会使人觉得非常别扭和生硬,则起不到对联应有的文学效果,难以称得上是合格的对联。当然,有一种特殊的对联形式,即所谓“无情对”。它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字面)对仗工整,而内容上(意义)却有意不相关,从而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无情对主要是利用对联的形式特征(对仗),来体现一种文学趣味和技巧,其内容是次要的。如:

庭前花始放;

阁下李先生。(常用无情对)

树已半枯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常用无情对) 总之,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对联在形式和内容方面最起码的要求,体现了最基本的对应性和关联性,故将二者称为基础要素。 2.词性相当、结构相称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语法要素,也是最关键的两个要素。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如: 五蕴皆空观自在;

一心不乱见如来。 此联中,“五”和“一”都是数词,“蕴”和“心”都是名词,“皆”和“不”都是副词,“空”和“乱”都是形容词,“观”和“见”都是动词,“自在”和“如来”都是名物化的形容词或动词。一般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在具体的对仗中,除词性外,还可适当考虑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对修饰词语的要求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较严格。 结构相称,指上下联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如:

一心常忍辱;

万事且随缘。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宾结构,其中,“一心”对“万事”皆为偏正结构,“忍辱”对“随缘”皆为动宾结构。 3.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声律要素。节奏,本是音乐术语,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等现象。在联律中,则是指对联语句中有规律的停顿现象。节奏相应,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尽可能保持一致。如: 漏尽-飞身-去;

心空-及第-归。 以-神通力-护持-正法;

设-孟兰盆-超度-慈亲。 不过,作者认为,节奏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节奏包括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狭义的节奏则专指语意节奏。语意节奏主要依语句结构去划分,指根据语意而产生的音节上的停顿或间歇。声律节奏则是从平仄要求去看,指句中一定位置的声调要求(平仄安排)。作者认为,为使概念明确,最好将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分别用“节奏”和“音步”来表达。举例如下: 同时-闻-授记;次第-得-菩提。(节奏)

同时-闻授-记;次第-得菩-提。(音步) 当然,节奏和音步还是有密切联系的,二者经常是一致的。 平仄相谐,又称平仄协调,狭义地说,是指对联在音调上的两大要求:平仄相对与平仄交替。广义地说,也包含句脚平仄安排等其他一些平仄问题(见六禁忌)。平仄相对,指上下联各音步以及各分句句脚之间,要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即上联是平声,下联就要是仄声,反之亦然。对音步的安排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因为,实际上并不一定要求整个音步平仄相对,能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对即可。所谓音步位,就是每个音步的末位字,这是决定整个音步性质的重点声。由于汉字的绝大多数音步为二字音步,因此,音步位一般指的就是每句的第二、四、六字。所以便有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如: 心驰-有外-实迷-有;身处-空中-不见-空。

○○ △△ △○ △ ○△ ○○ △△ ○(○表平声, △表仄声。)此联中,第一三五字不一定平仄相对,第二四六字皆平仄相对。不过,并非所有的音步位都在二四六位置上,主要是由于对联行文的句式,除了律诗中的对仗句式外,还有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等句式,以及领字、专有名词等的运用。如: 建-曼荼罗坛-修法;

于-阿兰若处-参禅。

直心-乃-万行-之本;

贪欲-为-诸苦-之源。 深心-勤习-真言宗-教义;

全力-弘扬-大手印-法门。以上诸联,其音步位就不一定在二四六位置上。 平仄交替,它与平仄相对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指上联或下联的句子,其自身的音步(或者说音步位)之间,平仄应交替使用。只有各分句的句脚与前一音步之间,可以不考虑交替问题。如: 真身已过凡间望;妙法不堪小智听。

○ △ ○△ △ ○ △○(音步交替,句脚与前一音步也交替) 正信起行真有佛;深心入解本无魔。

△ ○ △△ ○ △ ○○(音步交替,句脚与前一音步不交替) 平仄协调的要求不是绝对的,有时,为了不以律害意,个别地方出现平仄失对或平仄失替,亦可通融。在运用排比、押韵、引用等特殊修辞手法和运用成语、典故等固定句式之类的情况下,更可以适当放宽平仄方面的格律要求。

对联格律的上述六要素,大体上还存在某种层层递进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词性相当是结构相称的基础,结构相称是节奏相应的基础,节奏相应是平仄相谐的基础。两个基础要素则自不必说。(待续)

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和六禁忌(中)--转

有的联家将强弱相当或概念相当作为对联格律的要素之一,作者认为并不恰当。因为,强弱相当,只是在内容相关基础上的进一步的修辞要求,指的是上下联内容的意思基本上要能相匹配,越相匹配,对仗就越工。如果上联太强而下联太弱,或者下联太强而上联太弱,其对称性就会受影响。因此,强弱相当主要涉及对仗的宽工问题。同样,概念相当,也只是在词性相当基础上的进一步的修辞要求,指的是上下联不但词性要相当,而且词语所代表的概念或者说词义也要相当,要尽可能相近或相反。这也只是涉及到对仗的宽工问题。若上下联两个词语共同所属概念的范畴越小,对仗就越工,反之则越宽。如:“中国”对“雄鸡”,其共同范畴是事物;“晓日”对“雄鸡”,就缩小为自然物;“小草”对“雄鸡”,就缩小为生物;“骏马”对“雄鸡”,就缩小为动物;“老鸭”对“雄鸡”,就缩小为鸟纲以至家禽。其次,若上下联两个词语之间,概念关系越互相矛盾(即所谓“矛盾概念”),对仗就越工,如“有”对“无”、“真”对“假”、“生”对“死”、“聪慧”对“愚痴”等,就属于工对。

总之,对联格律六要素,关系到一副对联是否成其为合格对联的问题。对此,楹联界还是有必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共识,并明确加以界定。 作者认为,对联的基本格律,除上述六要素外,还有六个比较重要的禁忌,即六种应尽量避免的情况。现分别简述如下: 1.忌同声落脚 这是就上联或下联各分句句脚之间的关系而言。由多个分句组成的对联,各分句句脚的平仄安排,严格说,可以马蹄韵为规则。所谓马蹄韵,指的是句脚平仄安排如马之走步,后脚踏着前脚印走。其平仄格式为: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或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但是,作者认为,从对联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考虑到对联“联无定句,句无定字”的特点,以及对联句式的复杂性等因素,其句脚平仄安排的格律要求亦可以“忌同声落脚”为规则。准确一点说,此规则有两点要求:(1)、每边二至三个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全是同声落脚。(2)、每边四个以上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连续三句(上下联起句及中间分语段时可以例外)或三句以上同声落脚。这种规则理论上简洁明了,运用上灵活多变,既体现了原则性和理论性相结合,又能包容在句脚平仄问题上的几种主要不同意见。以每边五分句长联之上联为例,按“马蹄韵”的规则,只有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间分语段时)两种正格,另有仄平平仄仄一种变格,共三种格式。按“忌同声落脚”的规则,那么,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间分语段时)、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等十一种格式皆为合格,且无须分正格与变格。 2.忌同声收尾 这是就上联联脚与下联联脚之间的关系而言。准确一点说,此规则也有两点要求:(1)一副对联不管长短如何、分句多少,都要求上联仄声收尾,即上联最后一字应是仄声;下联则要求平声收尾。一般不能上联平声收尾,下联仄声收尾。(2)上下联不能同声收尾,即上下联最后一字不能同是仄声或同是平声。 3.忌三平尾或三仄尾

指的是在一个句子的最末三个字,应尽可能避免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如“缘深因厚坐莲台”,若将“坐”改为“登”,就成了三平尾。又如“依法修行能入道”,若将“能”改为“可”就成了三仄尾。三平尾或三仄尾,在平仄单调上并无二致,为体现理论上的一致性,应将二者都作为禁忌,不能只忌三平尾而不忌三仄尾。 4.忌孤平或孤仄 指的是在五言或六言的句子中,应尽可能避免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或只有一个仄声字。如:“万事皆如意”,若改为“万事俱如意”,即是孤平;又如:“菩提当下现成”,若改为“菩提当下圆成”,即是孤仄。在此,作者对孤平问题拟略加论述。作者认为,联律不必完全依从传统诗律,从联律来说,“在五言或六言的句子中,若只有一个平声,就犯孤平”,此定义更加简洁合理。因为:其一,此定义对平仄的要求,总的看是宽松了一些,符合对联格律的发展趋势。其二,依传统诗律,所谓孤平,还要除句脚外,但对联与近体诗有一个较大的不同,就是尾字(句脚)的平仄要求有所不同,且不要求押韵,所以在联中,尾字(句脚)不一定要单独划出。其三,以字面看,孤,就是一个,孤平的字面含义和实际含义若完全一致,有利于理解和操作。传统诗律的孤平是:在五言平起、七言仄起的句式中,除韵脚的平声字外,如果句中只有一个字是平声字,就犯“孤平”。这种定义,实际上,已经把孤平定死在一两个句式上了(具体说,五言“平平仄仄平”变为“仄平仄仄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变为“仄仄仄平仄仄平”,就是孤平)。因此,对孤平二字,必须加以附带补充说明,人们才能实际理解和操作。其四,以五言联而言,若只有“仄平仄仄平”是孤平的话,那么,再来看看“仄仄仄平仄”,比较这两种格式,从平仄的死板、单调来看,究竟哪一种更死板、更单调?其五,近体诗,主要是五、七言,因此,在六言联中,传统诗律的孤平概念就不能加以解释,而六言联中,同样可能存在孤平现象。(待续)

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和六禁忌(下)--转

另外,孤平或孤仄,在平仄单调上,也没有什么不同。古今诗联作者,不管对于孤平,还是对于孤仄,实际上,都是能避免就避免。因此,将二者同时作为禁忌,不仅体现理论上的一致性,也是源于现实情况的。附带指出,依作者上述定义,孤平或孤仄的现象,实际上只存在于五言和六言句中,因为在七言以上的句子中,如果遵守了平仄交替的基本要求,是不会出现孤平或孤仄的。 5.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这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保持一致。如“世事纷纷”对“红尘滚滚”,其中,“纷纷”对“滚滚”,就是叠字相对;又如: 修道是修心,心空即是涅盘岸;

见因如见果,果苦莫如地狱人。 其中,“修”对“见”、“是”对“如”、“心”对“果”,就是重字相对。但是,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同位重字,就是同一字出现在上下联同一位置,如“法界”对“世界”、“成道”对“成魔”。但有些虚词(之乎也者而矣哉,等等)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 漏网之鱼,世间时有;

脱天之鸟,宇内尚无。 异位重字,就是同一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位置。如:

业流不住勿贪境;

命运相同莫恨人。 若将下联的“莫”改为“不”,就与上联的“不”字异位重字。

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是对联之忌。不过,有一种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如: 本无月缺月圆,它随顺你;

虽有花开花落,你任由它。 联中的“它”对“你”,就是异位互重。 6.忌同义相对 同义相对,又称为合掌。所谓忌同义相对,指上下联相对的语句,其意思应尽量避免雷同。如“旭日”对“朝阳”、“史册”对“汗青”、“神州千古秀”对“赤县万年春”等,就属合掌。当然,出现个别非中心词语(尤其是虚词)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在联中比重很小,无伤大雅。一些含义相近的语句相对,也未尝不可。综观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和六禁忌,作者认为,由于现代文学的主流是散文体(或者说自由体),其总趋势也是进一步向散文化方向发展。处于时代潮流中的对联,不可能摆脱这种影响。因此,对联的基本格律,虽然不能被人为地废除和否定,也确实有宽松、灵活、变通的必要和客观趋势,特别是在其平仄方面。但不管怎样,语言之声调是一个必然存在的客观现象,因此,对联的平仄要求,尽管可以宽松些,却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人为地加以取消。同时,由于对联的平仄要求,是在继承传统诗律的基础上发展变通而来,对此,楹联界目前的看法还不尽一致,就更有必要进行适当的探讨和界定

搜集对联 无情对

公门桃李争荣日

法国荷兰比利时

皓月一盘耳,

红星二锅头

孙行者;

祖冲之

庭前花始放;

阁下李先生

花荣卖艺;

柳毅传书

笑面虎;

磕头虫

上联“玉带生、玉带桥、玉带糕、玉带生在玉带桥上吃玉带糕。”

下联一“娑婆女、娑婆树、娑婆舞,娑婆女到娑婆树下跳娑婆舞”;

下联二“葫芦僧、葫芦棚、葫芦灯,葫芦僧立葫芦棚前看葫芦灯”

树已半枯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避暑最宜深竹院;

伤寒尤妙小柴胡

细羽家禽砖后死

粗毛野兽石先生

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

太极两仪生四象

春宵一刻值千金

玫瑰花开,香飘七八九里;

梧桐子落,日服五六十丸

三径渐荒鸿印雪;

两江总督鹿传霖

色难

容易

雄黄酒;

牡丹烟。

夏侯渊———秦皇岛。

马拉松———牛得草。

李四光———唐三彩,

西班牙———东坡肉,

半桶水———六盘山,

豹子头———马寅初(子丑寅卯),

空山鸟语———危地马拉。

燕归南浦———马来西亚。

爱妾换马———老子骑牛

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

鸡冠花未放

狗尾草先生

陶然亭

张之洞

水发千支终入海,

风流万种尽归天

四品青天褂,六味地黄丸

韩国影星“车仁表”对印度首都“马德里”。

《红楼梦》人名“马道婆”对唐朝牛李党争的主角“牛僧儒”。

又如旧时某理发店一联:“提起刀人人没法(谐发);拉下水个个低头”

翻译家、诗人杨益宪小时候调皮捣蛋,但天资聪慧。因不满家庭教师徐剑生管束太严,为其姓名作对联曰:“快枪毙”,令人解颐

陆耳山,曾与纪晓岚共同编撰《四库全书》,某日出城访友,归途过四眼井休息饮马,得上句“饮马四眼井”,可就是对不出下句。他日跟纪晓岚提起,纪晓岚说你陆耳山本身便是好对,陆耳山不解,纪晓岚便含笑对出下联:“驮人陆耳山。”两人大笑。

清咸同年间名将陈海鹏解甲归田,于新河养鸭。一次,客人来拜访,他便以鸭招待。于是有好事者为之题联:“欲吃新河鸭;须交陈海鹏。”陈海鹏去世,其孙承继祖业,有人续上联为之:“欲吃新河鸭子;须交陈海鹏孙。”两副对联皆是无情对。

郁达夫某年游杭州西湖,至茶亭进餐,面对近水遥山,得上联“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洞”,一时未得下句,适逢主人前来报帐,其食单帐目恰成下联“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

希望对你有帮助啊。

“树已半寻休纵斧”下联是什么?

树已半寻休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

清末大臣张之洞,一日于北京陶然亭宴客,席中以对句佐兴。一客以一句诗出上联:“树已千寻难纵斧。”张之洞作答:“果然一点不相干。”“果”对“树”,乃物名;“一点”对“千寻”,皆量词(古八尺为寻);“干”对“斧”,皆器物名(“干”是古代一种兵器)。上下句极是工整,但句意却毫不相干,出人意表。

对联格律的基本要求:六个要素与六个禁忌

要素一:对联的上下两联字数要相等。如果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那么下联也要在字数上由一一对等的几个分句组成。总而言之,如果对联上下两联的字数不相等,无论如何都不能称得上是一副对联。

要素二:对联上下两联的内容要存在某种联系。上下两联的内容起到相辅相成的联系,或起到反衬对照的联系。如上联觉行圆满,下联功德庄严,上下两联的内容起到相辅相成的联系。上联心平积福,下联欲重招殃,上下两联的内容起到反衬对照的联系。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可以存在互相衔接的联系,如上联除了香甜苦辣咸酸涩,下联无非柴米油盐酱醋茶。对联也有一种特殊的形式,指的是上下两联在字面上对仗工整,而内容却有意不相关,从而有一种特殊的效果。这种对联主要是利用对联的形式特征,即要求对仗工整,来体现一种文学趣味和技巧,其内容是次要的。如上联树已半枯休纵斧,下联果然一点不相干。

要素三:上下两联的分句中词语性质尽可能的相同或相近。如上联的某个分句是名词,下联与之对应的分句也应该是名词。上联的某个分句是动词,下联与之对应的分句也应该是动词。如上联五蕴皆空观自在,下联一心不乱见如来。这副对联里,“五”和“一”都是数词,“蕴”和“心”都是名词,“皆”和“不”都是副词,“空”和“乱”都是形容词,“观”和“见”都是动词,“自在”和“如来”都是名词化的形容词或者名词化的动词。在一副对联里,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对实词的要求比较严格。对修饰词语的要求比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比较严格。

要素四:上下两联里分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的相同或相近。如上联一心常忍辱,下联万事且随缘。此副对联里,“一心”对“万事”为偏正结构,“忍辱”对“随缘”为动宾结构。

要素五:上下两联的节奏要互相对应。节奏互相对应,是指上下两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尽可能的保持一致。如上联以神通力护持正法,下联设孟兰盆超度慈亲。在这副对联里,“设”停顿对应“以”,“孟兰盆”停顿对应“神通力”,“超度””停顿对应“护持”,“慈亲”停顿对应“正法”。

要素六:上联或下联在音步节奏上应保持平仄接替,上下两联在音步节奏上应保持平仄相应。汉语四声声调中,第一声为阴平,第二声为阳平,第三声为上声,第四声为去声。平声包括阴平和阳平,仄声包括上声和去声。平仄接替指的是上联或下联在音步节奏上,平声与仄声相互接替,如上联或下联的某个音步节奏是平声,下个音步节奏上应是仄声。上联或下联的某个音步节奏是仄声,下个音步节奏应是平声。平仄相应指的是在上下两联的音步节奏中,平声与仄声保持相互对应。如上联的某个音步节奏是平声,下联与之对应的音步节奏应是仄声。上联的某个音步节奏是仄声,下联与之对应的音步节奏应是平声。在实际中,很多时候不一定要求上联或下联在音步上保持平仄接替,在节奏上保持平仄接替即可。在实际中上下两联不一定在音步上保持平仄相应,在节奏上保持平仄相应即可。

禁忌一:上下联的两个句子里不允许出现相同的字。对应的分句出现相同的字,或者不对应的分句出现相同的字都是对联的一个禁忌,应尽量避免。

禁忌二:上下联的两个句子里,分句里的词语不允许出现相同的意思。如“旭日”对“朝阳”,“史册”对“汗青”。

禁忌三:上下联的两个句子的最后三个字,应尽量避免出现都是平声或者都是仄声。上下联的句子最后三个字都是平声称为三平尾,上下联的句子最后三个字都是仄声称为三仄尾。

禁忌四:在一副对联里,很多时候都是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尽量避免上联平声收尾,下联仄声收尾。

禁忌五:上下联的两个句子最后一个字不允许都是仄声或者都是平声。禁忌六:在五言或六言的对联里,句子里除了以平声收尾,节奏停顿都是平声,这样的句子称为孤平。在五言或六言的对联里,句子里除了以仄声收尾,节奏停顿都是仄声,这样的句子称为孤仄。在五言或六言的对联里,这两种情况都要避免出现。

树已半枯休纵斧,你们知道对联中的无情对吗

上联:树已半枯休纵斧

下联:山空一老自横刀

无情对是对对联的一种格式,对联一般要求上下联内容要相关,配合要紧密。但有一种对联,只讲究上下联字词相对,至于内容则各讲各的,绝不相干,使人产生奇谲难料,回味不尽的妙趣。这就是所谓的“无情对”。

对联的基本要素和格律要求

要素一:对联的上下两联字数要相等。如果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那么下联也要在字数上由一一对等的几个分句组成。总而言之,如果对联上下两联的字数不相等,无论如何都不能称得上是一副对联。

要素二:对联上下两联的内容要存在某种联系。上下两联的内容起到相辅相成的联系,或起到反衬对照的联系。如上联觉行圆满,下联功德庄严,上下两联的内容起到相辅相成的联系。上联心平积福,下联欲重招殃,上下两联的内容起到反衬对照的联系。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可以存在互相衔接的联系,如上联除了香甜苦辣咸酸涩,下联无非柴米油盐酱醋茶。对联也有一种特殊的形式,指的是上下两联在字面上对仗工整,而内容却有意不相关,从而有一种特殊的效果。这种对联主要是利用对联的形式特征,即要求对仗工整,来体现一种文学趣味和技巧,其内容是次要的。如上联树已半枯休纵斧,下联果然一点不相干。

要素三:上下两联的分句中词语性质尽可能的相同或相近。如上联的某个分句是名词,下联与之对应的分句也应该是名词。上联的某个分句是动词,下联与之对应的分句也应该是动词。如上联五蕴皆空观自在,下联一心不乱见如来。这副对联里,“五”和“一”都是数词,“蕴”和“心”都是名词,“皆”和“不”都是副词,“空”和“乱”都是形容词,“观”和“见”都是动词,“自在”和“如来”都是名词化的形容词或者名词化的动词。在一副对联里,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对实词的要求比较严格。对修饰词语的要求比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比较严格。

要素四:上下两联里分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的相同或相近。如上联一心常忍辱,下联万事且随缘。此副对联里,“一心”对“万事”为偏正结构,“忍辱”对“随缘”为动宾结构。

要素五:上下两联的节奏要互相对应。节奏互相对应,是指上下两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尽可能的保持一致。如上联以神通力护持正法,下联设孟兰盆超度慈亲。在这副对联里,“设”停顿对应“以”,“孟兰盆”停顿对应“神通力”,“超度””停顿对应“护持”,“慈亲”停顿对应“正法”。

要素六:上联或下联在音步节奏上应保持平仄接替,上下两联在音步节奏上应保持平仄相应。汉语四声声调中,第一声为阴平,第二声为阳平,第三声为上声,第四声为去声。平声包括阴平和阳平,仄声包括上声和去声。平仄接替指的是上联或下联在音步节奏上,平声与仄声相互接替,如上联或下联的某个音步节奏是平声,下个音步节奏上应是仄声。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59cha.com/ask/26709.html

标签: 平仄
分享给朋友:

“树已半枯休纵斧下联是什么,已枯半树风烟古,才放一花天地香!” 的相关文章

郑谷是哪个朝代的诗人(诗人郑谷被称为什么)

郑谷是哪个朝代的诗人(诗人郑谷被称为什么)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郑谷是哪个朝代的诗人,以及诗人郑谷被称为什么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郑谷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郑谷一生作诗不下千首;因曾“寓居云台道舍”,故称诗集为《云...

宋词为什么能成为经典(宋词为什么能成为经典作品)

宋词为什么能成为经典(宋词为什么能成为经典作品)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宋词为什么能成为经典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宋词为什么能成为经典作品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唐诗宋词为什么被称为经典 唐诗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之积淀,被称为经典文学,而从古至今,凡是中国有成就的...

曹植七步诗怎么样(曹植的七步诗是啥)

曹植七步诗怎么样(曹植的七步诗是啥)

很多朋友对于曹植七步诗怎么样和曹植的七步诗是啥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新三国曹植七步诗赏析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

醉翁亭记为什么写鸟(醉翁亭记为什么写醉翁多而不是写亭)

醉翁亭记为什么写鸟(醉翁亭记为什么写醉翁多而不是写亭)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醉翁亭记为什么写鸟,以及醉翁亭记为什么写醉翁多而不是写亭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醉翁亭记为什么结尾提到“禽鸟之乐”“山林之乐”“游人之乐”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

贾谊是哪个朝代的(贾谊是哪个朝代的什么家什么家)

贾谊是哪个朝代的(贾谊是哪个朝代的什么家什么家)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贾谊是哪个朝代的,以及贾谊是哪个朝代的什么家什么家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贾谊是什么(朝代)人的 过秦的意思是什么 贾谊是西汉时期的人,是一个很有才华的政论家。过秦的意思是指责秦朝的过失,文章认为:秦朝...

为什么夷歌数处起渔樵(夷歌渔樵亡国之音)

为什么夷歌数处起渔樵(夷歌渔樵亡国之音)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为什么夷歌数处起渔樵,以及夷歌渔樵亡国之音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杜甫的《阁夜》描写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你好杜甫的《阁夜》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之意.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