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 > 正文内容

为什么要读唐诗三百首(读了唐诗三百首)

一厢情愿2022-11-16 23:20故事220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为什么要读唐诗三百首,以及读了唐诗三百首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唐诗三百首》的意义有哪些?如何在两分钟内读懂一首唐诗?

《唐诗三百首》的主要意义,它是凝结了我国传统文化,它主要突出了盛唐和晚唐时期的诗作,并且选取了众多诗人的经典的作品,唐诗300首可以说是当中有很多著名的诗歌,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这些诗歌不仅仅反映了当时人民的胸襟以及抱负,也从侧面反映了人们积极向精神,当然,也有一些是个反应的爱国主义情怀等等。现在的我们遇到一些特别的感受的时候,当然想要,舒展心中抱负的时候,可以说是,脱口而出,从而用诗词来表达心中此时此刻的感想。

如果要从两分钟读懂或者是背诵唐诗的话,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可能一天只能背一首唐诗,甚至于半个小时才能背一首唐诗,这是由于短时间内理解字面上的意义是很简单的,主要是离解释从所要表达出的感情。通过短期的记忆背诵,一个100以内的唐诗可能只需要很短的时间,但是两分钟只能理解字面上的意思,而不能深刻的进行理解,并且很难形成长期的记忆,也就是说,只是简单的读一下,而不能造成一定的记忆模块,很快就会忘记。

甚至与有些诗的字数是很多的,所以最好是防止遗忘,每天都要复习一遍,甚至于多复习几遍,读懂其中的意思,了解作者的感情,甚至于引入到当时的年代体会所要表达的此情此感这样才是比较稳妥的,并且有些古诗当中有一些生僻字读写还是很绕口的,那么这有些时候就需要查字典,查资料,这样长期如此,可能是一两个小时对一首诗才能更好的进行理解。当及时的读一首诗的时候,一定要复习,预习甚至的理解其中的意思,这样才能加深记忆,后面也就不会忘记了。

熟读唐诗三百首的好处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是出自清孙洙《唐诗三百首》序里流传甚广的两句名言,我的理解是:只要对《唐诗三百首》倒背如流,不会写诗的人也能出口成章地说出媲美诗歌的语言。

唐诗三百首里真的是300首吗?为什么要叫唐诗三百首啊?

关于唐诗三百首,这是一个明代的学者通过筛选整理出来的,大部分是通俗易懂脍炙人口的,比较容易理解,后来经过一代一代的流传和不断的整理,于是才确定了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编辑完成,书的题目有的说脱胎于民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有的说取自“诗三百”,说法各不相同。 《唐诗三百首》被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流传最广的诗词选集。

创作背景

早在唐代,流传的唐诗选本就已有了不少品种,宋元明清各代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型和版本的唐诗选本。清蘅塘退士依照以简去繁的原则,从中选取了脍炙人口的唐诗名篇,辑录而成《唐诗三百首》。

清代康熙年间编订的《全唐诗》,收录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常人难以全读;此后 沈德潜以《全唐诗》为蓝本,编选《唐诗别裁》,收录诗一千九百二十八首,普通人也难以全读。于是,清代乾隆年间蘅塘退士以《唐诗别裁》为蓝本,编选《唐诗三百首》收录诗三百一十首,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唐诗普及读本。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祖籍安徽休宁。他自幼家贫,性敏好学,寒冬腊月读书时,常握一木,谓木能生火可敌寒[7]  。乾隆九年(1745)他考中顺天举人,授景山官学教习,出任上元县教谕。乾隆十六年(1751)他得中进士,历任卢龙、大城知县。后遭人谗陷罢官,平复后任山东邹平知县。乾隆二十五年(1761)、二十七年(1763)两次主持乡试,推掖名士。他为官清廉如水,爱民如子,又勤勉好学,书似欧阳询,诗宗杜工部,著有《蘅塘漫稿》。乾隆二十八年春,孙洙与他的继室夫人徐兰英相互商榷,开始编选《唐诗三百首》。编选这本书是有感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体裁不备,体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选本取而代之,成为合适的、流传不废的家塾课本。他们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既好又易诵,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

 唐诗三百首 (唐诗选集)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

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0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背诵唐诗三百首的好处

前几天朋友聚会,席间有几个上小学的孩子,我问他们上学最怕什么,小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有怕某老师的、有怕叫家长的、有怕背课文的、有怕做算术的,还有两个小孩说最怕背古诗了,虽然字挺少的,但比背课文还难,我想这两个孩子上学前肯定很少接触古诗。

有心的家长们可能早都发现了,现在很提倡国学教育,2017年9月,全国中小学使用的是新版教材,语文课本最大的变化就是增加了古诗的数量,小学有129篇,初中有132篇,主要以古诗词为主,还有文言文,那么我们如何激发孩子对古诗词的兴趣?并在漫长的学子生涯学会享受这一学习乐趣?那就是从小开始培养,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朗读,在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诗词中的文字美、意境美慢慢融入孩子的心灵深处,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领悟力的增加,读古诗就成了一种兴趣,这时你还会发愁孩子不爱学,背不会吗?

儿童的记忆力很强,即便是对不太理解,甚至完全不理解的东西也能很快记住,尤其对那些没有内在联系的记忆内容,更能反映出儿童的记忆优势,熟读背诵古诗词,对提高幼儿的记忆力有非常好的帮助。

那么古诗启蒙教育,我们怎么开始呢?唐诗三百首是不错的选择,在读古诗词时,2-3岁的儿童不需解释,3岁以上的孩子如果想了解,简单解释即可,让儿童充分体会古诗词的文字美和意境美就足够了。

唐诗三百首为什么值我们去读?

唐诗三百首值得去读,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古诗只是读的话,太浅了。如果想要更深层词的理解最好把古诗都背下来,表面上看你没有得到太多的回报,但是古诗的作用会潜移默化的改变你,影响你。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59cha.com/ask/2726.html

分享给朋友:

“为什么要读唐诗三百首(读了唐诗三百首)” 的相关文章

为什么喜欢月下独酌其四(月下独酌前四句)

为什么喜欢月下独酌其四(月下独酌前四句)

《月下独酌》古诗赏析 【作品简介】 《月下独酌》由李白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月下独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组诗。共四首。其中第一首最著名。这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此诗充分表达了李白仙...

李源六月初七的生日命怎么样的的简单介绍

李源六月初七的生日命怎么样的的简单介绍

2015年农历六月初七生孩子的命运如何? 2015年农历六月初七生命运测试评述简论:暗示健康、生活是否顺利为:虽可顺利成功,名利兼收,但因基础不稳而招致灾难。(凶)1、总论:一生劳碌不息,难成功的配置,有企图与侧身份不相应的言行,好摆面子无力强拖,有眼高手低的倾向,自悲自叹命运的不公平。天运五行属火...

点点行行泪痕满怎么样(点点行行泪痕满的意思)

点点行行泪痕满怎么样(点点行行泪痕满的意思)

大家好,关于点点行行泪痕满怎么样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点点行行泪痕满的意思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酒蒙子的搞笑诗句 1. 关于酒的搞笑诗句 关于酒的搞笑诗句 1. 有关于...

韦应物是哪个唐的诗人(韦应物是唐朝著名诗人)

韦应物是哪个唐的诗人(韦应物是唐朝著名诗人)

很多朋友对于韦应物是哪个唐的诗人和韦应物是唐朝著名诗人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韦应物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韦应物是中国唐代诗人。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

雪后千峰半入城写的是哪个地方(雪后千峰半入城是哪里)

雪后千峰半入城写的是哪个地方(雪后千峰半入城是哪里)

大家好,关于雪后千峰半入城写的是哪个地方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雪后千峰半入城是哪里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雪后千峰半入城是指哪个城市 雪后千峰半入城的简介 1、雪后千峰半入城是指济南。 2、“雪后...

高翥是哪个朝代的诗人(高启是哪个朝代的人诗人)

高翥是哪个朝代的诗人(高启是哪个朝代的人诗人)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高翥是哪个朝代的诗人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高启是哪个朝代的人诗人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鉴赏古诗高翥 赏析:古人说:“一叶而知秋”,作者开篇就抓住了对秋天的到来最敏感的小草来写。通过“衔”字,运用拟人手...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