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正文内容

唐代郑薰是哪里的人 唐代郑薰是哪里的人物

一缕阳光2023-03-18 22:50诗词178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唐代郑薰是哪里的人,以及唐代郑薰是哪里的人物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历史上姓苗古人

苗晋卿

潞州壶关人,唐代宰相。进士出身。玄宗逃亡入蜀后,被肃宗拜为左相。唐军还师国都后,封为韩国公。代宗时,吐蕃曾占领京都,其被胁迫而闭口不言。其子苗丕,历任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郎中,官终河南少尹。 在唐王朝由盛而衰之际,有一位三朝为官、身高位显的宰辅之臣,他为人谦柔宽厚,处事恭谨。幼年时苗晋卿勤奋好学,文章尤佳,因而在科举取士的时分,得以高中进士。他先后活泼于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三朝的政治舞台上。

江苏宝应苗林苗氏族谱中苗晋卿遗像

起先,他久滞县尉一职,后调入朝廷,任过侍御史和度支、兵部、吏部员外郎等职。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今后连连高升,至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成为正四品大员吏部侍郎,掌管了科举取士的大权。天宝二年(743年)他因开科取士不公,被贬为健康太守,转任过魏郡、河东、扶风等地太守,因政绩而封为高平县男,后又再度调入朝廷,历任工部尚书、东京留守、宪部尚书等职。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苗晋卿被委以左宰相的重担,料理军国火事,其年十二月因功封爵为韩国公,食邑五百户,今后又转任过中书侍郎、侍中、太子太傅,唐代宗时为太子太保。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暴乱发生后,唐王朝很快丢掉京城。苗晋卿身为唐宪部尚书,因声威甚高而遭到独断国政的杨国忠的妒忌和架空。暴乱一开始,杨国忠奏请唐玄宗,让苗晋卿去担任陕州刺史、陕虢两州防范史,妄图把他挤出朝廷,到前哨领兵交兵,与安史叛军对立。他以年事已高、沉痾在身为由决断辞去所授之职,这引起了唐玄宗的不满,虽答应了他,但又解除了他宪部尚书的职务。但他依旧跋山涉水,饱经艰幸,到金州流亡,后又曲折回到唐肃宗的行在。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吐蕃戎行又占据长安京城,一些叛臣勾通吐蕃另立朝廷。那时,苗晋卿被唐代宗由侍中降职为太子太保,因病老卧床家中不能行走。伪朝廷想借他的声威打扮门庭,派人抬着肩舆,威逼利诱他参与伪政府。而苗晋卿一言不发,不予理睬。苗晋卿不计个人恩怨,一直保护唐王朝的控制,不管个人安危,忠于唐廷,保全节操,确实难能可贵啊!其二是地治郡有方,深得民意,苗晋卿在做当地官时间,宽厚待人,为官清凉,又长于抓大政战略,所到之处均有政绩,尤其是在魏郡做太守三年时间,政治清明,很得民意。当他调任之后,魏郡庶民因敬重和思念他,在他生前就为他树立祠庙,树碑立表,树碑立传。其三是他捐资办学,谋福桑梓。苗晋鲫做魏郡太守时间,曾回乡探亲,在回乡途中,走到能望见壶关县城的当地,他就下了车马,步行行进,以示对乡邦的恭顺。手下小吏劝止说:“太守德高望重,不该当这样自轻贱”,他却说:“过公门都要下马,何况是父母之邦呢?对父母之邦的全部都应该敬重,你啥也别说了”,硬是步行到城里。到乡里之后,父老乡亲有向他献酒的,他都一概走下台阶接手中恭顺地饮尽,其时大家都赞许他这种谦敬的美德,他还拿出个人俸禄万钱献给乡学为经费,开展教诲,谋福于桑梓。

永泰元年(765年)苗晋卿病老逝世,终年81岁。唐代宗因而辍朝3日,为他举丧,谥号“懿献”,后又改为“文贞”。大历七年(772年)他作为重臣列入唐肃宗祭庙享用祭拜,封建时代人臣的最辉煌时刻苗晋卿全部得到了,活着时候位居宰相,死后作为重臣列入唐肃宗祭庙享用祭拜,这是封建时代对一个臣子贡献的最直接肯定。

苗晋卿,祖苗夔,追赠礼部尚书。父苗殆庶,官至绛州龙门县丞。晋卿幼好学,能写文章,又能诗,王维谓其“时人以为鲍参军、谢吏部为更生云”。苗晋卿共十子,分别是太子通事舍人苗收、驾部员外郎苗发、河南少尹苗丕、苗坚、给事中苗粲、苗稷、苗垂、苗向、户部员外郎苗昌。苗晋卿一门辉煌数代,人才辈出。可见苗氏在迁居上党之后,其家族发展之盛,代不乏人,屡有位列卿尹者。苗氏一族由上党繁盛之后,又逐步迁散到了附近的泽州、永济、河曲等地。

苗奉倩

唐玄宗时期人,生卒年不详,天宝七年(748)任处州刺史。

苗稷

唐宪宗时期人,元和十四年(819)人任处州刺史。

苗发

唐,(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潞州壶关人,大历十才子之一。苗晋卿十个儿子之一,生卒年均不详,

约唐玄宗天宝末前后在世。初为乐平令,授兵部员外郎,迁驾部员外郎。仕终都官郎中。发常与当时名士酬答。

苗海潮

下邳(今江苏邳州)人,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六一三年聚众起义,不久并入杜伏威部,抗击隋军于江淮一带。后降唐。

苗台符

苗台符六岁能作文章,聪明无比。十几岁博览群书,著《皇心》三十卷。十六岁考中进士。张读也是很小就擅长吟诗作赋。十八岁中进士。跟苗台符是同年。两人又一起在少师(官名)郑薰(任宣州地方官时)那里作佐官。两人经常在宣州西明寺的东廓下,张贴他们的诗作。有人暗中批注说:两个前进士,一对阿孩儿。苗台符十七岁死去,神童英年早逝。张读做到礼部侍郎。著作有:苗台符《古今通要》四卷。

苗蕃、苗忄音、苗恪

潞州壶关人,唐代大臣。父子三人均为进士出身。父苗蕃累官至太原府参军。苗忄音娶宰相牛僧孺之女,官至户部郎中。苗恪历官洛阳令、翰林学士、户部侍郎,后出任山南西道节度使。

苗训

河中人,宋初大臣。善天文占候术,曾于营中预言赵匡胤陈桥兵变。宋初,累官至检校工部尚书。

苗时中

宋代名宦。字子居,其先自壶关徙宿州。以荫主宁陵簿。邑有古河久陻,请开导以溉田,为利甚博,人谓之苗公河。调潞州司法参军。郡守欲入一囚于死,执不可。守怒,责甚峻,时中曰:“宁归田里,法不可夺。”守悟而听之。熙宁中,以司农丞使梓州路,密荐能吏十人,后皆进用,人卒莫之知。讨蛮时以创立折运法,使得军粮供应无缺,因功升迁两阶,为发运副使、河东转运使,加直龙图阁、知桂州,进宝文阁待制、户部侍郎。

苗仲先

通州人,字子野,为北宋徐州太守。

苗授

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人,北宋将领。以荫补官,在攻打羌、西夏等战役中,屡立战功,累迁武泰军节度使、殿前副都指挥使,后以保康节度使知潞州。其子苗履亦为宋将,累官至天武都指挥使。

苗 履

宋将,累官至天都节度使。

苗傅

上党人,南宋将领。累官至统制官。后与刘正彦发动叛乱,逼高宗让位于太子,被勤王之师击败,并被俘杀。

苗翊

南宋将领,参与了清君侧的苗刘兵变,企图威逼利诱赵构抗金。

苗再成

南宋官吏,南宋抗元三杰之一。累官至真州知府。文天祥败走真州时,被其请入城中,共商抗元大计。如果不是苗再成抗旨不尊,文天祥早就被杀死在真州城下,更没有后世的《正气歌》。后死守孤城,城陷,不屈而死。

苗道润

苗道润(?-1218)金代骠骑大将军、留守中都苗道润,河北九公中的大部分都是苗道润的手下。贞祐初为河北义军队长。宣宗迁汴,河北义军集结,抗击蒙古兵。他“有勇略、敢战斗,能得众心”(《金史》)。累至骠骑上将军、中都路经略使,兼知中山府(河北定州)事前后抚定五十余城。兴定元年(1217)奉诏恢复中都,与诸军不和而相攻。次年被易州贾瑀诱杀。

苗善时

元朝词人,留有词作《步蟾宫》和《望江南》:

阳复乾纯阳姤午。象帝先、是吾玄祖。一气氤氲降甘雨。始恍然、火浮黎土。无极极中诚密锢。玉龙蟠、幽囚金虎。主人轻鼓没弦琴,全不属、宫商律吕。

清高士,志道体真仙。养浩虚中吹玉笛,凝神真乐吸琼笙。清净莹心天。离欲海,放倒我人山。玄素采阴魔畜道,娄公邪术执为玄。休效损丹田

苗道一

元朝全真教第十二任掌门、第十七任掌门,回首王重阳祖师创教至今的八百年来,至苗道一,元武宗在至大三年(1310),加尊全真教的祖师和重要弟子,北五祖由真君升帝君;北七真由真人升真君。其后,孙德彧、兰道元、孙履道、完颜德明等相继掌教。自苗道一起,每任掌教皆授封为真人、演教大宗师、知集贤院道教事。大约在元代中后期,南北归宗,又合并了真大道、楼观道和部分净明道,成为唯一的一个上层丹鼎大派。

苗好谦

苗好谦,我国古著名农学家,元代成武焦村(今成武县汶上集镇前苗楼村)人。初任都察院属员,延祐三年(1316)年升任淮东廉访司佥事,因“善课桑农”,皇帝“赐衣一袭”,后入朝为司农丞,著有《栽桑图说》和《农桑辑要》,受到皇帝赞许:“农桑衣食之本,此图甚善”。遂命刊印千册,散之民间。并晋升苗好谦为御史中丞。

苗衷

凤阳府定远(今属安徽)人,明代大臣。永乐年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有《史阁纪闻》、《归回录》、《雪窝稿》。

苗汝霖

明代军事家,生卒不详。嘉靖五年丙戌科二甲进士(第四十二名),山西朔州人,官至兵部郎中,其父、子均为兵部名将,曾驻守山海关。善诗,现存作品仅余一首,墨迹至今保留于山海关: 登亭试问秦皇岛,海上神仙信有无。今古几人能化羽,乾坤何处是蓬壶?

苗朝阳

山西河曲人,明代官吏。万历五年进士。历任新蔡、杞县知县,以廉能称。升兵科给事中,官至太仆少卿。

苗焕

字尔章,又字文峰,生于嘉靖二十二年(1543)六月十三日。21岁时中嘉靖四十三年(1564)甲子科举人,列第22名;28岁时登隆庆五年(1571)辛未科进士,会试第68名,殿试为三甲225名,赐同进士出身,同年即授宝丰知县,“性戆直,果敢有为,冰操自历,属吏清风”,祀宝丰县名宦祠。万历六年(1578)任平山知县,万历三十四年任鲁山县知县,修鲁山城池。后升任四川保宁府知府,时监司有人蜚语中伤,遂谢政归乡。万历四十七年(1619)春卒,寿年七十有六。崇祯三年(1630)祀泽州乡贤。生有三子,分别是苗有土,苗广土和苗胙土,苗胙土成就三子最高。

苗胙土

字叔康,号晋侯,万历十七年(1589年)七月初九日生于保宁府官邸,两个哥哥分别是苗有土和苗广土。万历四十六年(1618)中戊午科举人,列第二十七名;天启二年(1622)登壬戌科进士,会试第297名,殿试二甲58名,赐进士出身,刑部观政;天启四年(1624)四月授户部福建司主事,崇祯九年担任佥都御史、郧阳巡抚,称为正二品大员,达到了其事业的顶峰。苗胙土曾平定邓玘兵变,

“冬烘先生”为何称“冬烘”?

拼音: {dōnghōng }

释义:“冬烘”是民间俗语,讽刺人迂腐浅陋。

“冬烘先生”当然就是指迂腐浅陋的人,过去常用来讽刺私塾里不问世事的教师。

“冬烘”一词出自唐代一个有趣的故事。

出处:五代时人王定保所著《唐摭言》一书,保存了唐代文人雅士的许多遗闻佚事,其             中“误放”一条中记载:“郑侍郎薰主文,误谓颜标乃鲁公之后。时徐方未宁,               志在激劝忠烈,即以标为状元。谢恩日,从容问及庙院。标,寒畯也,未尝有庙               院。薰始大悟,塞默而已。寻为无名子所嘲曰:‘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               鲁公。’”

例句:李晗嘲笑同事头脑太冬烘

文言文(《新唐书·列传第十六》)

《卷九十一 列传第十六》作者:欧阳修、宋祁等

◎温皇甫二李姜崔 温大雅,字彦弘,并州祁人。父君攸,北齐文林馆学士,入隋为泗州司马, 见朝政不纲,谢病归。大雅性至孝,与弟彦博、大有皆知名,薛道衡见之,叹曰: “三人者,皆卿相才也。”初为东宫学士、长安尉,以父丧解,会天下乱,不复 仕。

高祖镇太原,厚礼之。兵兴,引为大将军府记室参军,主文檄。帝受禅,与 窦威、陈叔达讨定仪典,迁黄门侍郎,而彦博亦为中书侍郎,对管华近。帝尝从 容谓曰:“我起晋阳,为卿一门耳。”进工部侍郎、陕东道大行台尚书。隐太子 图乱,秦王表大雅镇洛阳须变,数陈秘画,多所嘉纳。王即位,转礼部,封黎国 公。改葬其祖,卜人占其地,曰:“弟则吉,不利于君,若何?”大雅曰:“如 子言,我含笑入地矣。”岁余卒,谥曰孝。永徽五年,赠尚书右仆射。

彦博字大临,通书记,警悟而辩。开皇末,对策高策,授文林郎,直内史省。

隋乱,幽州总管罗艺引为司马。艺以州降,彦博与有谋,授总管府长史,封西河 郡公。召入为中书舍人,迁侍郎。高丽贡方物,高祖欲让而不臣,彦博执不可, 曰:“辽东本周箕子国,汉玄菟郡,不使北面,则四夷何所瞻仰?”帝纳而止。

突厥入寇,彦博以并州道行军长史战太谷,王师败绩,被执。突厥知近臣, 数问唐兵多少及国虚实,彦博不肯对,囚阴山苦寒地。太宗立,突厥归款,得还。

授雍州治中,寻检校吏部侍郎。彦博欲汰择士类,寡术不能厌众,讼牒满廷,时 讥其烦碎。复为中书侍郎,迁御史大夫,检校中书侍郎事。贞观四年,迁中书令, 封虞国公。突厥降,诏议所以安边者,彦博请如汉置降匈奴五原塞,以为捍蔽, 与魏徵廷争,徵不胜其辩,天子卒从之。其后突利可汗弟结社谋反,帝始悔云。

彦博善辞令,每问四方风俗,胪布诰命,若成诵然;进止详华,人皆拭目观。

高祖尝宴近臣,遣秦王谕旨,既而顾左右曰:“何如温彦博?”十年,迁尚书右 仆射,明年卒,年六十三。

彦博性周慎,既掌机务,谢宾客不通,进见必陈政事利害。卒后,帝叹曰: “彦博以忧国故,耗思殚神,我见其不逮再期矣,恨不许少闲以究其寿。”家贫 无正寝,殡别室,帝命有司为构寝。赠特进,谥曰恭,陪葬昭陵。

子振、挺。振历太子舍人,居丧以毁卒。挺尚千金公主,官延州刺史。彦博 曾孙曦,尚凉国长公主。

大有,字彦将。隋仁寿中,李纲荐之,授羽林骑尉。高祖举兵,引为太原令。

从秦王徇西河,将行,高祖曰:“士马单少,要须经略,以君参军事,事之济否, 卜是行也。”西河下,摄大将军府记室,与兄大雅同掌机近,不自安,请徙它职。

帝曰:“我虚心待卿,何所自疑?”武德初,累迁中书侍郎,封清河郡公。卒, 赠鸿胪卿,谥曰敬。初,颜氏、温氏在隋最盛,思鲁与大雅俱事东宫,愍楚、彦 博同直内史省,游秦、大有典校秘阁,颜以学业优,而温以职位显于唐云。

大雅四世孙佶,字辅国,以字行。安禄山乱,往见平原太守颜真卿,助为守 计。李光弼厚遇之。后居邺,薛嵩荐之朝,授太常丞,一谢嵩即去,屏处郊野, 世推其高节。

子造。造,字简舆,姿表瑰杰,性嗜书,然盛气,少所降屈。不喜为吏,隐 王屋山,人号其居曰“处士墅”。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其名,书币招礼,造欣然曰: “可人也!”往从之。建封虽咨谋,而不敢縻以职事。及节度徐州,造谢归下邳, 慨然有高世心。建封恐失造,因妻以兄子。

时李希烈反,攻陷城邑,天下兵镇阴相撼,逐主帅自立,德宗患之。以刘济 方纳忠于朝,密诏建封择纵横士往说济,佐其必。建封强署造节度参谋,使幽州。

造与济语未讫,济俯伏流涕曰:“僻陋不知天子神圣,大臣尽忠,愿率先诸侯效 死节。”造还,建封以闻,诏驰驲入奏。天子爱其才,问造家世及年,对曰:“ 臣五世祖大雅,外五世祖李勣,臣犬马之齿三十有二。”帝奇之。将用为谏官, 以语泄乃止。复去,隐东都。乌重胤奏致幕府。

长庆初,以京兆司录为太原幽镇宣谕使,召见,辞曰:“臣,府县吏也,不 宜行,恐四方易朝廷。”穆宗曰:“朕东宫时闻刘总,比年上书请觐,使问行期, 乃不报。卿为我行喻意,毋多让。”因赐绯衣。至范阳,总橐鞬郊迎。造为开示 祸福,总惧,矍然若兵在颈,繇是籍所部九州入朝。还,迁殿中侍御史。田弘正 遇害,以起居舍人复宣慰镇州行营。

顷之,李景俭以酒得过宰相,造坐与饮,出为朗州刺史。开后乡渠百里,溉 田二千顷,民获其利,号“右史渠”。召授侍御史,知弹奏。请复朱衣豸冠示外 庑,不听。夏州节度使李祐拜大金吾,违诏进马,造正衙抨劾。祐曰:’吾夜入 蔡州擒吴元济,未尝心动,今日胆落于温御史。”迁左司郎中,知御史杂事,进 中丞。

大和二年,内昭德寺火,延禁中“野狐落”,野狐落者,宫人所居也,死者 数百人。是日,宰相、两省官、京兆尹、中尉、枢密皆集日华门,督神策兵救火 所及,独御史府不至。造自劾曰:“台系贼,恐人缘以构奸,申警备,乃得入。

臣请入三十直,崔蠡、姚合二十直,自赎。”宰相劾造不待罪于朝,而自许轻比, 不可听。有诏皆夺一月俸。

造性刚急,人或忤己,虽贵势,亦以气出其上。道遇左补阙李虞,恚不避, 捕从者笞辱。左拾遗舒元褒等建言:“故事,供奉官惟宰相外无屈避。造弃蔑典 礼,无所畏,辱天子侍臣。凡事小而关分理者,不可失;失之,则乱所由生。遗、 补虽卑,侍臣也,中丞虽高,法吏也;侍臣见陵则恭不广,法吏自恣则法坏。闻 元和、长庆时,中丞呵止不半坊,今乃至两坊,谓之笼街。造擅自尊大,忽僣拟 之嫌,请得论罪。”帝乃诏台官、供奉官共道路,听先后行,相值则揖。中丞传 呼不得过三百步。造弹击无所回畏,威望隐然,发南曹伪官九十人,主史皆论死。

迁尚书右丞,封祁县子。

兴元军乱,杀李绛,众谓造可夷其乱,文宗亦以为能,乃授检校右散骑常侍、 山南西道节度使,许以便宜从事。帝虑其劳费,造曰:“臣计诸道戍蛮之兵方还, 愿得密诏受约束,用此足矣。”许之。命神策将董仲质、河中将温德彝、郃阳将 刘士和从造。而兴元将卫志忠、张丕、李少直自蜀还,造喻以意,皆曰:“不敢 二。”乃用八百人自从,五百人为前军。既入,前军呵护诸门。造至,欲大宴, 视听事,曰:“此隘狭,不足飨士。”更徙牙门。坐定,将卒罗拜,徐曰:“吾 欲闻新军去主意,可悉前,旧军无得进。”劳问毕,就坐,酒行,从兵合,卒有 觉者,欲引去,造传言叱之,乃不敢动。即问军中杀绛状,志忠、丕夹阶立,拔 剑传呼曰:“悉杀之!”围兵争奋,皆斩首,凡八百余人。亲杀绛者,醢之;号 令者,殊死。取百级祭绛,三十级祭死事官王景延等,余悉投之汉江。监军杨叔 元拥造靴祈哀,造以兵卫出之。诏流康州。叔元,始激兵乱者也,人以造不戮为 恨。以功加检校礼部尚书,赐万缣赏其兵。

入为兵部侍郎,以病自言,出东都留守。俄节度河阳。奏复怀州古秦渠枋口 堰,以溉济源、河内、温、武陟四县田五千顷。召为御史大夫。方倚以相,会疾, 不能朝,改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尚书右仆射。

兄邈,弟逊。邈,长庆、大和中,累以拾遗、补阙召,不应。逊尝为邑宰, 解印绶去。

造子璋。璋以父荫累官大理丞。阴平吏盗官物,而焚其帑,璋刺得其情,擢 侍御史,赐绯衣。迁婺州刺史,以政有绩,赐金紫。徙庐、宋二州刺史。宣州逐 郑薰也,崔弦调淮南兵讨之,以璋为宣州刺史。事平,就拜观察使,擢武宁节度 使。银刀军骄横,累将姑息,而璋政严明,惧之,相率逐璋,诏徙邠宁节度,历 京兆尹。璋素强干,鉏宿弊,豪右慑服,加检校吏部尚书。同昌公主薨,懿宗诛 医无状者,系亲属三百余人。璋与刘瞻极谏,贬振州司马,叹曰:“生不逢时, 死乌足惜!”仰药死。

彦博裔孙廷筠,少敏悟,工为辞章,与李商隐皆有名,号“温李”。然薄于 行,无检幅。又多作侧辞艳曲,与贵胄裴諴、令狐滈等蒲饮狎昵。数举进士不 中第。思神速,多为人作文。大中末,试有司,廉视尤谨,廷筠不乐,上书千余 言,然私占授者已八人,执政鄙其为,授方山尉。徐商镇襄阳,署巡官,不得志, 去归江东。令狐綯方镇淮南,廷筠怨居中时不为助力,过府不肯谒。丐钱扬子院, 夜醉,为逻卒击折其齿,诉于綯。綯为劾吏,吏具道其污行,綯两置之。事闻京 师,廷筠遍见公卿,言为吏诬染。俄而徐商执政,颇右之,欲白用。会商罢,杨 收疾之,遂废卒。本名岐,字飞卿。

弟廷皓,咸通中,署徐州观察使崔彦曾幕府。庞勋反,以刃胁廷皓,使为表 求节度使,廷皓绐曰:“表闻天子,当为公信宿思之。”勋喜。归与妻子决,明 日复见,勋索表,倨答曰:“我岂以笔砚事汝邪?其速杀我。”勋熟视笑曰:“ 儒生有胆邪,吾动众百万,无一人操檄乎!”囚之,更使周重草表。彦曾遇害, 廷皓亦死,诏赠兵部郎中。

皇甫无逸,字仁俭,京兆万年人。父诞,隋并州总管府司马,汉王谅反,逼 之不从,见杀。无逸在长安,闻变即号恸,人问故,对曰:“吾父生平重节义, 必无苟免者。顷讣至,果然。时五等废,炀帝嘉诞忠,特封无逸平舆侯,而赠诞 柱国、弘义郡公。

无逸历淯阳太守,治为天下最,再迁右武卫将军。帝幸江都,诏居守洛阳。

帝被杀,乃与段达、元文都立越王侗。及王世充篡,弃母妻,斩关自归。追骑及, 无逸顾曰:“吾有死,终不能同尔为逆。”解金带投之地,曰:“以与尔,无相 困。”骑争下取,由是获免。

高祖以无逸本隋勋旧,尊遇之,拜刑部尚书,封滑国公。历陕东道行台民部 尚书,迁御史大夫。时蜀新定,吏多横恣,人不聊,诏无逸持节巡抚,得承制除 吏。既至,黜贪暴,用廉善,法令严明,蜀人以安。

皇甫希仁,憸人也,诬告无逸为母故阴交世充,帝判其诈,斩希仁,遣给 事中李公昌驰谕。又有告无逸交通萧铣者,时无逸与行台仆射窦璡不协,因表自 陈,并上璡罪。有诏刘世龙、温彦博按之,无状,遂斩告者而黜璡。及还,帝劳 曰:“比多谮毁,但以正直为佞人憎尔。”无逸顿首谢,帝曰:“卿无负,何所 谢?” 拜民部尚书,出为同州刺史,徙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所至辄闭閤不通宾客, 左右无敢出入者;所须皆市易它境。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 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然过自畏慎,每上表疏,读数十犹惧未审, 使者上道,追省再三乃得遣。母在长安疾笃,太宗命驰驿召还承问,忧悸不能食, 道病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孝。王珪驳曰:“无逸入蜀,不能与母俱,留卒京师, 子道未足称,不可谓孝。”乃更谥良。

李袭志,字重光。其先本陇西狄道人,五世祖避地,更为金州安康人。仕隋 始安郡丞。大业末,盗贼起,袭志倾私产募士,得三千人,乘城拒盗,萧铣、林 士弘屡攻之不下。闻炀帝丧,乃与士民缟素三日临,或说曰:“公临郡久,士大 夫悦向,蛮夷畏威,虽曰隋臣,实君长也。今四海分裂,自王者非一姓,宜遂据 岭表,取百粤,岂遽不若尉佗乎?”袭志曰:“吾世隋臣,今江都虽沦,宗社尚 有奉,诸君当相与戮力刷仇耻,岂怙乱图不义哉?吾宁蹈忠死,不逆节以生,尉 佗不足为吾法也。”欲斩说者,众谏,乃止。遂固守凡二年,力穷援绝,为铣所 陷,伪署工部尚书、桂州总管。

武德初,高祖赐书,命其子玄嗣召之。袭志约岭南酋永平郡守李光度潜图归 国。帝复以书谕曰:“公朕之宗,不可与异姓比,宜及子弟并豫宗正属籍。”乃 铣平,岭南六十余州皆送款,袭志诱而致云。赵郡王孝恭承制授桂州总管。五年 来朝,进柱国,封始安郡公、江州都督。后讨辅公祏,为水军总管,转桂州都 督。袭志守桂二十八年,政尚清省,南荒便之。表请入朝,以光禄大夫、汾州刺 史致仕,卒。

弟袭誉,字茂实,通敏有识度。仕隋为冠军府司兵。阴世师辅代王守京师也, 三辅盗螘聚,袭誉请以兵据永丰仓,发粟赈穷乏,出库物赏战士,驰檄郡县, 共逐捕贼。世师不从。乃求出募山南兵,至汉中,高祖已定长安,召授太府少卿、 安康郡公。

伐王世充也,拜潞州总管。时突厥已和亲,又通使世充,袭誉捕斩之。诏委 典运,以饟东军。擢累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江南巡察大使,多所黜陟。扬州, 江、吴大都会,俗喜商贾,不事农;袭誉为引雷陂水,筑句城塘,溉田八百顷, 以尽地利,民多归本。召为太府卿。

为人严悫,以威肃闻。居家俭,厚于宗亲,禄禀随多少散之。以余资写书, 罢扬州,书遂数事载。尝谓子孙曰:“吾性不喜财,遂至窭乏。然负京有赐田十 顷,能耕之,足以食;河内千树桑,事之可以衣;江都书,力读可进求宦。吾殁 后,能勤此,无资于人矣。”迁凉州都督,改同州刺史。坐在凉州以私憾杖杀番 禾丞刘武,当死,废为民,流泉州,卒。

姜谟,秦州上邽人。隋大业末,为晋阳长。高祖在太原,谟前识之,谓所亲 曰:“隋政乱将亡,必有圣人受之。唐公负王霸资度,其必拨乱得天下。”乃深 自结。及大将军府建,引为司功参军,从平霍邑、绛郡,兵遂度河,谟部勒一夕 济,高祖叹其略。进平长安,除相国胄曹参军、长道县公。

薛举寇秦州,以谟山西豪望,诏安抚陇外,委以便宜。将行,请曰:“公天 人之望已属,宜膺图纬,光有神器。谟老矣,恐先朝露,幸一见践阼,死不恨。” 高祖嘉纳。乃与窦轨出散关,下河池、汉阳,遇薛举,与战,轨败,召谟还朝, 为员外散骑常侍。后仁杲平,擢秦州刺史。帝曰:“昔人称衣锦故乡,今以本州 相授,所以偿功。凉州荒梗,宜有以靖之。”谟至,抚边俗以恩信,盗贼衰止。

人喜曰:“不意复见太平官府。”改守陇州,以老去职。贞观元年卒,赠岷州都 督,谥曰安。

子确。确,字行本,以字显。贞观中,为将作少匠,护作九成、洛阳宫及诸 苑御,以干力称,多所赉尝,游幸无不从,迁宣威将军。太宗选趫才,衣五色袍, 乘六闲马,直屯营,宿卫仗内,号曰“飞骑”,每出幸,即以从,拜行本左屯卫 将军,分典之。高昌之役,为行军副总管,出伊州,距柳谷百里,依山造攻械, 增损旧法,械益精。其处有汉班超纪功碑,行本磨去古刻,更刊颂陈国威灵。遂 与侯君集进平高昌,战有功,玺书尉劳。还,为金城郡公,赐奴婢七十人,帛百 五十段。帝将征高丽,行本谏未宜轻用师,不从。至盖牟城,中流矢,卒。帝赋 诗悼之,赠左卫大将军、郕国公,谥曰襄,陪葬昭陵。子简嗣。行本性恪敏。

所居官,虽祈寒烈暑无懈容,加有巧思,凡朝之营缮,所司必谘而后行。魏徵见 其倚昵,恐浸启侈端,劝帝斥之,帝赖其强济,不斥也。

子柔远,美姿容,敷奏详辩。武后时,至左鹰扬卫将军,摄地官尚书通事舍 人、内供奉。子皎、晦。

皎,长安中为尚衣奉御,玄宗在藩邸,皎识其有非常度,委心焉。及即位, 自润州长史召授殿中少监。出入卧内,陪燕私,诏许舍敬,坐与妃嫔连榻,间击 球斗鸡,呼之不名也。赐宫女、厩马及它珍物,前后不胜计。帝在殿廷玩一嘉树, 皎盛赞之,帝遽令徙植其家。

后将诛窦怀贞等,皎与密议,以功进殿中监、楚国公,食封四百户。议者讥 短皎任遇太过,帝以其藩邸旧,思有以宣布之,乃下诏曰:“殿中监、楚国公皎, 往事朕于藩国,虽彭祖同书,子陵共学,不过也。朕尝游长杨、鄠、杜间,皎于 时奉侍,数谓朕曰:‘相王必登天位,王且储副。’朕叱而后止,复言于朕兄弟 近戚。语闻太上皇,太上皇奏之中宗,遣嗣虢王邕等鞫问,皎一意保护,罔或贰 言。宗楚客、纪处讷等请投皎炎荒,中宗特诏贬润州长史。专以忠力戴朕,谓天 且有命,故履危蹈艰而无变焉。朕既即位,又参诛奸臣,将厚以光宠,每所捴逊。

造膝匪躬,举多规益。而悠悠之谈,丑正恶直,天下之人,其未及识皎之功,何 见之异也?昔汉昭之任霍光,魏祖之明程昱,朕之不德,庶几于此。且否当其悔, 则必灭乃宗;泰至于亨,则所酬未补。岂流言之听,而厚德之忘哉?苟谋始有之, 图终可也。”寻迁太常卿,监修国史。弟晦又为吏部侍郎,有权宠,宋璟以为非 久安策,请抑损之。

开元五年,下诏放归田里,使自娱。久之,复为秘书监。十年,坐泄禁中语, 为嗣濮王峤所劾,敕中书门下究状。峤亦王守一姻家,中书令张嘉贞阴希其意, 傅致皎狱。诏免殊死,杖之,流钦州。道病死,年五十。亲厚坐谪死者数人,世 以为冤。时源乾曜方侍中,不能正,为人所讥诋。帝后思皎旧勋,令递柩还,以 礼葬之,存问其家,追赠泽州刺史。后以子尚主,更赠吏部尚书,仍赐封二百户 为祠享费。

子庆初。庆初生方白卒,帝许尚主,后沦谪二十余年。天宝初,皎甥李林甫 为宰相,为帝言之,始命以官,袭楚国公。十载,尚新平公主。新平故尝归裴 玪,玪卒,乃降庆初。主慧淑,闲文墨,帝贤之,历肃、代朝,恩礼加重, 庆初亦得幸。旧制,驸马都尉多不拜正官,特拜庆初太常卿。会脩植建陵,诏为 之使,误毁连冈,代宗怒,下吏论不恭,赐死,建陵使史忠烈等皆诛,裴玪子 仿,亦削官。主幽禁中,大历十年薨。

故事,太常职奉陵庙。开元末,濮阳王彻为宗正卿,有宠,始请宗正奉陵。

天宝中,张垍以主婿任太常,故复旧。及庆初败,又以陵庙归宗正云。

晦,起家蒲州参军,累为高陵令,治有声,迁长安令,人畏爱之。开元初, 擢御史中丞。先是,永徽、显庆时,御史不拜宰相,衔命使四方者,廷中揖见, 后稍屈下。至晦,独徇旧体,谓御史曰:“不如故事,且奏谴公等。”由是台仪 复振。转太常少卿。

时国马乏,晦请以诏书市马六胡州,率得马三千,署游击将军,诏可。闲厩 乃稍备。除黄门侍郎,辞不拜,改兵部。满岁,为吏部侍郎,主选。曹史尝请托 为奸,前领选者周棘扈藩,检窒内外,犹不禁。至晦,悉除之,示无防限,然处 事精明,私相属诿,罪辄得,皆以为神。始,晦革旧示简,廷议恐必败,既而赃 赇路塞,而流品有叙,众乃伏。皎被放,晦亦左除宗正卿。贬春州司马,徙海州 刺史,卒。

崔善为,贝州武城人。祖颙,为魏散骑侍郎。善为巧于历数,仕隋,调文林 郎。督工徒五百营仁寿宫,总监杨素索簿阅实,善为执板暗唱,无一差谬,素大 惊。自是四方有疑狱,悉令按讯,皆究其情。仁寿中,迁楼烦司户书佐,高祖为 太守,尤礼接。

善为见隋政日紊,密劝高祖图天下。及兵起,署大将军府司户参军,封清河 县公。擢累尚书左丞,用清察称。诸曹史恶之,以其短而伛,嘲曰:“曲如钩, 例封侯。”欲沮罢所任。帝闻,勉之曰:“昔齐末奸吏歌斛律明月,而高纬暗不 察,至灭其家。朕虽不德,幸免是。”因下令购谤者,谤乃止。傅仁均撰《戊寅 历》,李淳风诋其疏,帝令善为考二家得失,多所裁正。

贞观初,为陕州刺史。时议,户猥地狭者徙宽乡,善为奏:“畿内户众,而 丁壮悉籍府兵,若听徙,皆在关东,虚近实远,非经通计。”诏可。历大理、司 农二卿,坐与少卿不平,出为秦州刺史。卒,赠刑部尚书,谥曰忠。

初,天下既定,群臣居丧者皆夺服,善为建言其敝。武德二年,始许终丧, 然犹时以权迫不能免,如房玄龄、褚遂良者众矣。

李嗣真,字承胄,赵州柏人人。多艺数,举明经,中之,累调许州司功参军。

贺兰敏之修撰东台,表嗣真直弘文馆,与学士刘献臣、徐昭皆少有名,号“三少”。

高宗东封还,诏赠孔子太师,命有司为祝,司文郎中雷少颍文不称旨,更命嗣 真,成不淹顷,帝览称善,诏加两阶。敏之等倚恩自如,嗣真不喜,求补义乌令。

敏之败,学士多连坐,嗣真独免。

调露中,为始平令,风化大行。时章怀太子作《宝庆曲》,阅于太清观,嗣 真谓道人刘概、辅俨曰:“宫不召商,君臣乖也;角与徵戾,父子疑也。死声多 且哀,若国家无事,太子任其咎。”俄而太子废,概等奏其言,擢太常丞,知五 礼仪,封常山县子。嗣真常曰:“隋乐府有《堂堂曲》,明唐再受命,比日有‘ 侧堂堂,桡堂堂’之谣,侧,不正也,桡,危也。皇帝病日侵,事皆决中宫,持 权与人,收之不易。宗室虽众,居中制外,势且不敌。诸王殆为后所蹂践,吾见 难作不久矣。”太常缺黄钟,铸不能成,嗣真居崇业里,疑土中有之,弗得其所。

道上逢一车,有铎声甚厉,嗣真曰:“宫声也。”市以归,振于空地,若有应者, 掘之得钟,众乐遂和。尝引工展器于廷,后奇其风度应对,召相王府参军阎玄静 图之,吏部郎中杨志诚为赞,秘书郎殷仲容书,时以为宠。

永昌初,以右御史中丞知大夫事,请周、汉为二王后,诏可。命巡抚河东, 荐宋温瑾、袁嘉祚、李日知,拔州县职,皆至显官。来俊臣狱方炽,嗣真上书谏, 以为“昔陈平事汉祖,谋疏楚君臣,行反间,项羽遂亡。今殆有如平者谋陛下君 臣,恐为社稷祸”。不纳。出为潞州刺史。俊臣诬以反,流藤州,久得还。自筮 死日,豫具棺敛,如言卒桂阳。有诏州县护丧还乡里,赠济州刺史,谥曰昭。

武后尝问嗣真储贰事,对曰:“程婴、杵臼存赵氏孤,古人嘉之。”后悟, 中宗乃安。神龙初,赠御史大夫。所撰述尤多。

时雍州人裴知古亦善乐律,长安中,为太乐令。神龙元年正月,享太庙,乐 作,知古密语万年令元行冲曰:“金石谐婉,将有大庆,在唐室子孙乎!”是月, 中宗复位。人有乘马者,知古闻其嘶,乃曰:“马鸣哀,主必坠死。”见新婚者, 闻佩声,曰:“终必离。”访之,皆然。

哪位大哥大姐能给我一个 《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的PDF或者word什么的,我感谢万分啊!!!!!!!!

唐代石刻文献的重要收获

——评《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特辑》

陈尚君

今年五月在北京见到千唐志斋主人张钫先生的外孙女李鸣女士,她因为与我是大学同年级同学,因此谈得很投机,

给我看了有关张钫先生家族的许多珍贵资料,还谈到河南文物部门准备纪念张先生的安排,最后说到千唐志斋近十多

年来广徵石刻碑志,数量多达五六百方,有许多珍贵的发现,而且不久有出版的可能,引起我更大的兴趣。我始终认

为二十世纪唐代石刻文献的大宗发现,极大地改变了唐代文史研究的格局,造成了全新的气象。其中最重要的部分,

就是三十年代张钫千唐志斋的一千二百多方藏品。近 二十多年新发表的大批唐代碑志,其 中超过一半发现于洛阳一带。

以千唐志斋的地位和影响,新藏品肯定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十分值得期待。承西安碑林博物馆王庆卫先生告知,我得

以见到这批新志的目录,不久又得见全书。披览所及,深感此批墓志是最近二十多年来洛阳地区新发表墓志中分量最

大的一批,其中涉及到唐代政治、社会、文化、民族等方面的记载极其丰富,且绝大多数为首次刊布,具有极其重大

的学术研究价值,是唐代石刻文献的又一次重要收获。

《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藏志特辑》( 后文径称《特辑》,引录时仅注页码), 三秦出版社 2006 年 6 月出版,署吴

刚主编,王京阳、赵跟喜、张建华副主编,点校者除三位副主编外,还有陈忠凯、袁宪、马驰三位,其中赵跟喜为洛

阳千唐志斋博物馆馆长,《前言》由其撰写;马驰为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可以说是文物学者与唐史学者合作整理的

成果,达到了很高的学术水准。全书收入墓志共 589 篇,唐以前35 篇,宋以后 33 篇,唐五代墓志凡 521 篇,其中极

少数为旧志,如《元显儁墓志》,可能发表虽早,后归千唐志斋,因收入。个别墓志在他处也曾发表,如崔颢《唐故

太子洗马荥阳郑府君(齐望)墓志铭》也见于赵君平《邙洛碑志三百种》,绝大多数为近十多年出土而为千唐志斋收

集,并在《特辑》中首次发表,显得特别珍贵。

《特辑》承《全唐文补遗》的一贯体例,因收入千唐志斋近年所得全部墓志而稍作变通,将唐以前和宋以后墓志

六十多方,作为附录收入,是妥当的处置。这些墓志中,确有一些很重要的文献。唐前所出弘农杨氏的多方墓志,王

庆卫先生已经另作文考试。李 清臣撰范仲淹妻张氏墓志,涉 及范氏家室生平关系至大,就 不必我再费辞言了。范 杲( 小

传作范景,恐误,杲为宋初名臣范质子)撰刘温叟墓志,对于五代史研究关系至大。我先前作《旧五代史新辑会证》

未能利用,是很可惜的。其中关于刘岳家世和温叟知贡举始末的记录,尤其珍贵。

当然,《 特辑》在体例、标点、作者等方面,仍有一些细节出入。如因为全部唐墓志均按照时间先后编次,以致卢

载、崔从、崔沆、柳雍门等有二篇之作者,均两次列目,有失《全唐文》作者归一的原则。标点之出入,如 244 页《崔

氏墓志》“ 以山越叛,换裴君实施于戎事,以疆场之近,而夫人不获乎偕行”,“ 换”当作“涣”, 应连上句读,“ 疆场”

应作“疆埸”。 未见拓本,可能是原本如此。再如 358页《唐故巨鹿魏府君墓志铭》“ 曾祖知南府,皇守侍中、户部尚

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以其下文求之,知为玄宗相魏知古,“ 南府”二字不可解,可能属于误录而失校。182 页《崔

氏墓志铭》“ 父神基”保存了“基”字末笔的阙笔,也没有必要。以上诸点均属细节出入,并不影响全书的基本质量。

石刻文献多数都属于私家文献,但因为写于特定时地,为特定原因写作,与史书之为官方史家系统整理成史者有

很大不同。墓志当然是为死者盖棺而作的作品,具有不可避免的掩瑕颂德的目的,即使称为谀墓也不为过。但若学者

善于综合分析,去伪存真,也可以发现许多可以补充史实的重大记录。现在的墓志考释类文章大多是将墓志所述与史

书比读,以资于解读墓志,若有与史书不同或者史书不载者,就认为可以订补史书。这种方法不能算错,但史书不能

备载一个时代的所有鸡毛蒜皮的事情,墓志有而史书不载者非常正常,不必指责史书。对此,岑仲勉先生在《贞石证

史》中已经有过经典的论述。本文即拟秉持此一立场,重点揭示本书中所包含的有资唐代文史研究的重要信息。

《特辑》提供了大量唐代著名文人的文章,可以提到的很多,在此仅举两个具体的例子。杜甫《壮游》诗云:“ 斯

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 自注:“ 崔郑州尚,魏豫州启心。” 魏启心的诗文一直没有存世者。本书收入开元二十一年

太子中舍魏启心撰《唐故冀州刺史姚府君夫人弘农郡君杨氏墓志铭》,颇有文采,对于研究杜甫早期生平很重要。顺

2

便提到,崔尚的墓志也已经在《洛阳新出土墓志释录》发表,可知崔曾为杜甫祖父杜审言赏识,诗歌也颇负时名。中

唐著名诗僧清江,今存诗一卷,其生平详《宋高僧传》卷一五本传,但无文章传世。本书收其撰《唐故安国寺清源律

师墓志》,志主即《宋高僧传》所称之“与同学清源从守直和尚下为弟子”之清源,守直则应从《文苑英华》卷七八

六皎然《唐杭州灵隐山天竺寺故大和尚塔铭》作守真。此篇可以见到清江的文章才能,见到他与清源的同学深情,在

僧文中颇罕见。同时,墓志提到清源是严挺之孙,严武子,而前引《宋高僧传》和皎然文均称其为越州人,对于了解

严武一家的实际占籍,也提供了重要线索。

《特辑》收录有诗篇传世者之墓志,即有邵炅(146 页姚重晠《唐故朝请大夫行尚书考功员外郎上柱国魏郡安阳

邵府君墓志铭》)、张锡(152 页邢巨《唐故银青光禄大夫工部尚书绛州刺史上柱国平原郡开国公张府君墓志铭》)、许

景先(160 页韩休《大唐故吏部侍郎高阳许公墓志铭》)、郑虔(详下)、 崔备(324 页张惟素《唐故谏议大夫清河崔府

君墓志铭》)、 徐放(327 页元佑《唐故朝散大夫守衢州刺史上柱国徐君墓志铭》)、 贺兰遂(341 页许丰《唐故河南贺

兰府君墓志铭》)、 卢 载( 376 页卢载自撰《 唐朝议郎守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卢载墓志铭》)、裴 夷直( 397

页李景让《唐故朝散大夫守左散骑常侍赠工部尚书裴公墓铭》)。 墓 志提供了这些作家研究的完整资料。如贺兰遂,《日

本国见在书目》中有其集二卷,《千载佳句》中存其诗十多联,但其生平一直无从考索。友人孙猛方作《日本国见在

书目》的笺证,苦无资料,我告之此墓志已出,很感兴奋。自撰墓志,《 特辑》中有两篇,卢载自撰墓志是很有特色

的一篇。卢载不按当时的习俗备载家世阀阅,而是自称“性灵疏愚,言语方质,才知耸善,未及有方”, 并引与友人

书,以为“身不登神仙,道不济天下,过此以往,则皆略同,便当处山”, 可见其自负之高。墓志中引到他自认为得

意的文章,有“《 建中德音述》一篇,是兴起德宗皇帝终美之意;《文定》一首,是伸陈伯玉微婉被谤之由”, 另有为

魏博节帅起草的文书,可以见到他道济天下的努力。遗憾的是,虽然官至兵部侍郎,但仅存《元德秀诔》一文和写于

南岳的两句诗。此 篇墓志的发现,让 我们有机会了解一位傲兀文人的自负和追求。日 本京都大学川合康三教授曾著《 中

国的自传文学》(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9 年出版蔡毅中译本),着力研究有个性人士在自传中的个人描述。卢载此篇与

《全唐文补遗》第八辑收梁宁《唐故尚书水部员外郎以著作郎致仕彭城刘府君墓志文》所引刘复自叙,是近年发现文

献中最有特色的两篇自传,值得向川合教授作介绍。刘复有文集三十卷,凡五百多篇,今存诗十多首,较卢载稍微幸

运一些。

《特辑》中墓志的文学史料也极其丰富。樊宗师《樊凑墓志》( 278 页),是继《千唐志斋藏志》收录其《樊涚墓

志》后再次发现其遗文。这位以文章怪奇名世,但被韩愈许为“文从字顺各识职”的文章家,再次让世人看到其为文

平易顺畅的一面,证明韩愈的评价确非虚誉。陈翃《唐故朝散大夫检校尚书驾部郎中兼同州长史郭公(湜)墓志铭》

(271 页)记墓主“著书数十卷”, 今存惟《高力士外传》一种,是研究开元天宝轶事的重要著作,墓志提供了作者

的完整传记。陈翃撰有《郭汾阳家传》,虽然已经亡逸,但宋人引用尚多。本志是其撰文墓志第二次出土。裴虔馀《唐

故秀才河东裴府君(岩)墓志铭》云:“ 数年之间,遂博通群籍,能效古为歌诗,迥出时辈,多诵于人口。前辈有李

白、李贺,皆名工,时人以此方之。” 裴岩没有诗传世,时人的评价恐不免夸张,但以李白与李贺并提,这是很早的

例证,当为文学史家注意。本书 315 页收前试大理评事王建撰《李仲昌墓志》,作者是否诗人王建,还有待查考。

崔胐《刘元贞墓志》(196 页,题长不录)是体例很特殊的一篇墓志,志主为玄宗天宝间的宿卫将领,任职三十

五年,卒于任。作者始称“君子则尔哭,小人则尔歌。小人歌公德,君子哭公恒。” 又云“君子必哭也,小人必歌也”,

在墓志末则附歌一首:面松岳兮小有阳,东望溟兮饮太行。夹河洛兮地一藏,奉天劳兮憩北邙。窀穸奄兮不重光,大

贤邮兮物感伤。甫奇谷兮三畛强,永为古兮从此张。” 体式还是墓志中常见的骚体,但称为歌,值得注意。在墓志中

引诗作,《 特辑》中只有一例,即卢蕃《唐故越州剡县尉卢府君(广)夫人陇西李氏合袝墓志铭》引录卢广赴剡县任

时,吟诗云:“ 挂席日千里,长江乘便风。无心羡鸾凤,自若腾虚空。”《 全唐诗》没有收录卢广的诗。附带说到,《 洛

阳新出土墓志释录》收《崔尚墓志》,收录崔尚所献《温泉诗》和贾升颂美崔尚诗的断句,为石刻存诗的最近例证。

就文学研究来说,《 特辑》发表墓志中学术价值最高的无疑是郑虔墓志。谨全文抄录如下:

大唐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府君并夫人琅瑘王氏墓志铭并序

公讳虔,字趍庭,荥阳人也。本枝自周,因国氏郑,尔来千有馀年,世为著族。曾父道瑗,随朗州司法参军。

大父怀节,皇澧州司马,赠卫州刺史。父镜思,皇秘书郎,赠主客郎中、秘书少监。公则秘书之次子。源长庆深,

世继其美。公神冲气和,行纯体素,精心文艺,克己礼乐。弱冠举秀才,进士高第。主司拔其秀逸,翰林推其独

步。又工于草隶,善于丹青,明于阴阳,邃于算术,百家诸子,如指掌焉。家国以为一宝,朝野谓之三绝。解褐

3

补率更司主簿,二转监门卫录事参军,三改尚乘直长,四除太常寺协律郎,五授左青道率府长史,六移广文馆博

士,七迁著作郎。无何,狂寇凭陵,二京失守,公奔窜不暇,遂陷身戎虏。初胁授兵部郎中,次国子司业。国家

克复日,贬公台州司户。非其罪也,国之宪也。经一考,遘疾于台州官舍,终于官舍,享年六十有九,时乾元二

年九月廿日也。夫人琅瑘王氏,皇凤阁侍郎平章事方庆之孙,皇侍御史晙之女。承大贤之后,盛德相继。母仪母

则,传在六亲;妇道妇容,闻于九族。享年廿有五,以开元十四年十一月二日,先公而殁。嗣子元老、野老、魏

老。有女五人。既奉胎中之教,又承庭下之训。动乃应规,言必合则。咸以世事多故,或处遐方,唯长女、次女、

幼子在焉。初,公以权厝于金陵石头山之原,夫人在王城南定鼎门之右,顷以时艰,未遑合袝。昨以询于长老,

卜于龟筮,得以今年协从是礼。长女、次女相谓曰:“ 吾等虽伯仲未集,而吉岁罕逢,今誓将毕乎大事。” 于是自

江涉淮,逾河达洛,万里扶持,归于故乡。昨以六月廿五日,将启城南故窆,言归郑氏新茔。大隧既开,玄堂斯

俨。盘藤绕塔,彰神理之获安;葛蔓萦棺,未精诚之必感。青乌有言曰:“ 地之吉,草木润。神之安,福後胤。”

此其是也,必不可动。佥曰:“ 此其为万代柽槚,胡造次而易哉!” 于是长女、次女等叹曰:“ 不归故乡,亦闻古礼。”

遂以大历四年八月廿五日,袝于夫人故茔,崇礼经也,议不可动也。外生卢季长备闻旧德,书此贞石。铭曰:於

昭我舅,道德是尊。才高位卑,天道奚论。茫茫野田,苍苍古原。凄凉对阙,冥冥双魂。陇月夜明,松风昼昏。

千秋万祀,传于子孙。鼎门之右,龙门之侧。郁郁佳城,志荥阳茔域。

关于此篇墓志的价值,我将另文详细考释。在此先述要点。十多年前作《郑虔生平与著述补考》(收入《郑虔研究续

集》,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3 年 12 月出版),依据杜甫《八哀诗》注,认为郑虔与郑审为叔侄,并据郑审家世推定为郑

述祖五世孙。现据此志及其他郑氏家族墓志,知前述推论并不错,但郑审仅是郑虔从侄,为虔父镜思兄进思之孙。郑

虔生年,临海郑广文纪念馆考证为 685 年,并于去年举办了其诞辰 1320 周年的纪念活动。据本志,则郑虔生卒年应

为 691 年至 759 年,可见据诗文和宗谱考证之难以精密。郑虔曾登进士第,以往记载中都没有述及,可以补《登科记

考》之缺。郑虔七次仕历的经过,也大致可以得到印证。郑虔妻为武后相王方庆孙女,属显宦世族之家。《 特辑》另

收郑虔撰文之《大唐故右千牛卫中郎将王府君(暟)墓志铭》,为洛阳发现的第三方郑虔撰文的墓志,暟为方庆第六

子,为虔奉妻族命而作。郑虔陷伪的任官,史书作水部郎中,墓志作兵部郎中,又多国子司业一职。郑虔至德二年冬

贬台州司户,到乾元二年九月去世,包括赴台州路途,一共不足二年。以往根据杜甫诗和宋人杜诗注,认为郑虔亡于

广德二年,显然差距很大。事实是杜甫在秦州一带生活时,郑虔即已经去世,由于相隔太远,消息不通,杜甫在数年

后方得知郑虔噩耗。墓志对于杜甫一系列诗歌的解读,也都有意义。郑虔的丧葬和子嗣,墓志都交待得很清楚。大约

在台州病故后不久,即权殡于金陵,到大历四年归葬洛阳,时距去世已经十年。现在临海有郑虔墓,似乎需要重新检

讨。郑虔入袝夫人王氏故茔,有些特殊,故墓志有详细说明。但在已见唐代墓志中,也有类似情况。郑虔的子嗣,墓

志提到元老、野老、魏老三子,并云营葬时,二子在遐方。郑虔长子元老墓志也已经出土,见《全唐文补遗》第八辑

103 页,名忠佐,字元老,贞元十一年卒,年六十七。其父子墓志都没有留居台州的记录,今临海有大量郑虔遗裔,

各支谱系出入很大,也有重新审视的必要。

就艺术史研究来说,包佶《大唐故朝请大夫盛王府司马诸王侍书上护军范阳张公(怀瓌)墓志铭》(236 页),对

于唐代著名书学理论家张怀瓘的家世、生平研究,极其重要。今人薛龙春著《张怀瓘书学著作考论》(天津人民美术

出版社 2005年 7 月出版)对怀瓘生平考证已详,本志称张家“侨居于广陵”, 与《述书赋》称张氏为海陵人虽有细节

出入,大体近是。志没有叙及为张华之后,薛著认为怀瓌曾孙《张中立墓志》称华后疑出依托,可得佐证。墓志云:

“曾祖礼。祖隆,唐太子左司御率。父绍宗,赠宜春郡太守。” 可以考知其家世系。薛著依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疑与张说为同一支,但其祖隆与张氏还河东之祖张隆名同,恐非其后人。墓志述其曾祖礼与父绍宗皆无官职(《张绍

宗墓志》称绍宗为邵州武冈令),绍宗赠官当因其二子位达之故。又称怀瓌为绍宗第五子,天宝十四载卒,年六十四,

可据以推知怀瓘约生于垂拱前后。

就唐代家庭社会史研究而言,《 特辑》也提供了一批非常珍贵的资料。笔者不久前发表《唐代的亡妻与亡妾墓志》,

分析唐代男性为其妻、妾所作墓志及其感情和家庭生活的状况,所得亡妻墓志凡八十七篇、亡妾墓志十九篇。据本书

则可以再补充亡妻墓志十二篇,即刘肱《大唐前同州澄城县主簿南阳刘肱妻河东裴氏墓志》( 174 页)、薛襄《大唐前

陈留郡陈留县尉薛襄故夫人王氏墓志铭》(193 页)、郭湜《大理司直郭湜故妻陇西李夫人墓志铭》(248 页)、卢士瑀

《大唐范阳卢公故夫人清河崔氏墓志铭》(285 页)、高锡《唐高氏故夫人夫人河东裴氏墓志铭》(294 页)、 卢载《唐

前黔中观察推官试太常寺协律郎卢载妻郑氏墓志铭》(308 页)、卢士琼《唐东都留守推官试大理评事卢君故夫人荥阳

4

郑氏墓志铭》(314 页)、 郭文应《唐安州都督法曹参军郭文应亡妻范阳卢氏墓志铭》(330 页)、崔彦崇《唐故荥阳郑

夫人墓志铭》(340 页)、皇甫弘《唐泾原节度掌书记试太常寺协律郎皇甫弘妻博陵崔氏夫人墓志铭》(343 页)、张澹

《和州乌江县令敦煌张公故夫人范阳卢氏墓志铭》(369 页)、崔镇《唐乡贡进士崔镇亡妻荥阳郑氏墓志铭》(396 页),

加上《书法丛刊》2005 年 4 妻刊出的李岘为妻撰墓志,使今存唐亡妻墓志达到了百篇,确是很可观的珍贵记录。亡

妾墓志也可以增加一篇,即孙絿《王氏墓志铭》。此志整理者加括注云“孙絿妻”, 不太准确。墓志中云:“ 余年十七,

命尔为箒妾,逮今仅纪矣。” 王氏的身份确为妾而非妻。此批墓志包含的研究信息非常丰富。比方《王氏墓志铭》中,

孙絿云:“ 余湎于酒,尔能排之;余不好书,尔能励之。每言及是,不觉垂涕良久。余自叹曰:‘ 为男子身,束身冕首,

不能行世间美事,反惰其业,为酒所惑,使儿女子勉诫,得不悲乎!’ 遂掷瓢命秩(疑当作帙),贯览坟典,不三二岁,

且有所补。一日,朋友俳余曰:‘ 孙氏子可谓道长矣。’ 余思之,乃尔之力也。” 这一段,几乎就是《李娃传》后半浪

子回头故事的减缩版。墓志记王氏临终所言:“ 余父冢长安中,苟终,愿归窆于其侧。” 也是值得玩味的。虽然孙絿解

释此语为“殁则侍父以孝”, 并以子女祭奠为由没有遵从其遗言,仍窆于孙氏墓地,而此点因关涉唐代出嫁妇女与其

本家的关系,以及妾在葬制中的选择,特别值得重视。

《特辑》收录洛阳出土唐代世家大族墓志之重要,赵跟喜馆长在《前言》中已经说到:“ 这批新收墓志大多出于洛

北邙山、洛南万安山、龙门西山及偃师、关林等地,其价值弥足珍贵,如万安山出土的李、卢、姚、范官僚家族墓志,

龙门张沟一带出土的多与皇亲国戚有关联的人物墓志等,其中人物事件或见诸史册,或补缺拾遗,皆可印证唐史之一

般。” 全书可以补充唐史或者考订唐代世家谱系的资料实在太丰富,本文难以一一遍举,可留待学者今后进一步的研

究。在此仅举皇甫氏一例。郑薰《唐故中散大夫守给事中柱国赐紫金鱼袋赠刑部侍郎皇甫公(鉟)墓志铭》云:“ 其

先自宋戴公之子充石字皇父,为宋司徒。生仲,仲生发,发以王父字为族。汉兴,改父为甫,因氏焉。至武帝初,雍

州牧鸾始自鲁国迁茂陵,故起鸾为始祖。鸾生裒,举至孝,为彭城相,北徙安定,家三水。裒生儁,东汉复为安定都

尉。儁生稜,渡辽将军,以永平初徙居安定朝那,为郡著姓。稜有八子,为八祖,坟墓皆在安定郡城之西石虎谷口。

八祖之后,皆出安定,关中谓之望族,故世为安定人。公即渡辽第六子旗之后也。” 虽然皇甫氏的得姓原委,在《元

和姓纂》卷五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都有所述及,但都没有此节详尽。有关皇甫氏占郡安定的始末,以及八祖

坟墓地点的记录,尤 其珍贵。其 材料来源显然是郑薰得自皇甫家人提供的谱牒记录,虽 汉前事实的记载可能会有出入,

但对于了解汉唐间世族发展历史和皇甫氏家族的重要性,相信会引起学者的兴趣。

又梁涉《大唐故中散大夫襄阳郡别驾上柱国李府君(庭芝)墓志铭》云:“ 十一代祖暠,晋凉武昭王。天宝中,主

上感肇霸之初,载兴王之业,有制册为兴圣皇帝。俾四公之后,咸属籍于宗正焉。”《 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云开元二

十三年以姑臧、绛郡、武阳(一作陵)、南阳四房复附属籍,与此作天宝中不同。庭芝为义琛孙,出姑臧大房,可以

知道当时恢复宗室属籍的具体情况。

至于文学世家的材料,可以举著名诗人王之涣家族为例。曲石藏王之涣墓志,曾为学者反复研究。其实在《千

唐志斋藏志》中,还有此一家族的四方墓志,我在 20 年前曾撰文介绍(《 文学遗产》1987 年第 5 期《跋王之涣祖父

王德表、妻李氏墓志》) 。近年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王洛客墓志》发表(《书法丛刊》2002 年3 期,又见北京大学

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编《中国古代碑帖拓本》),详细记载了其一生的文学活动。本书又收入之涣堂弟王之咸

墓志(229 页)及之咸子王绾墓志(280 页),为此一文学家族研究增加了新资料。

唐代海运史研究资料历来很少。《 特辑》169 页徐安贞《朱淑墓志》云:“ 父玄泰,幽州大都督府司马、摄侍御史、

兼河北道海运使。楼船鲸飞,輶车隼击。” 208 页李涓《大唐故北海郡千乘县令卢府君(均方)墓志》云:“ 调补洺州

平恩县丞。秩满,海运使朱玄泰奏君押运。越海有连樯之漕,安边有如京之防。且溟渤穷乎天壤,通波亘于万□ 。舳

舻电逝,委输云集。君皆饰躬履险,率先启行,昭宣国章,敷惠边土,使我东夏,保大定功。” 所叙都是开元年间由

朱玄泰实际领导、卢均方参与的从江南通过海路向河北运输粮食物资的实际情形,对于了解唐代经济史,以及安史之

乱发生的原因和睢阳保卫战对于阻厄乱军夺取江南的意义,也有参考意义。朱玄泰在两《唐书》中未见述及。

有关唐代交通史的资料,可以举出一例。华良夫《唐故殿中侍御史李公(举)墓志铭》云:“ 满岁,调授京兆盩

厔尉。县居剑南东西川谷口,中使、节制郎吏、西南夷宣诏使暨迁客,入者于是乎整驾,出者于是乎税息,亭传马牛

之损,毙不绝日,府为病而难其任。” 所述长安往两川经过盩厔时的境况,是很难得的记录。

有关民族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的资料,《 特辑》也极其丰富。我认为史料价值最高的,一是韦承庆撰《大周故镇

军大将军行左金吾卫大将军赠幽州都督上柱国柳城郡开国公高公(质)墓志铭》(79 页),二是缺名《唐故右领军中

5

郎将使持节招抚仆罗大使天水赵府君(臣礼)志文》(210 页)。 高质为高丽贵族,墓志记其十九代祖后汉末封王赐姓

并得赐铁券文云:“ 宜令高密子孙,代代承袭,自非乌头白,鸭绿竭,承袭不绝。” 又载质“曾祖前,本蕃三品位头大

兄;祖式,二品莫离支,独知军国及兵马事;父量,三品栅城都督、位头大兄兼大相”。 对于研究高丽史极其重要。

墓志记高质总章间归唐后,历任军职,万岁通天二年任泸河道讨击大使、充清边东军总管,在与契丹叛军作战中,困

守孤城,城陷被俘而遇害于磨米城。上世纪初洛阳曾出土高质子高慈墓志,罗振玉收入《唐代海东藩阅志存》,有关

其先世及父子战死的内容,与本篇记载一致,可以参看,相信会引起学者较多的注意。赵臣礼一生除曾贬官琼州的一

段经历外,在武后时期经历了西域的多次边疆冲突和招抚出使,更曾两次担任招慰仆罗使,后在归途中卒于武威。墓

志以其与张博望(骞)相比,可以见到其经历的特殊。

最后,特别想指出的是,最近几年发表的唐代墓志数量极其巨大,为唐代文史研究提供了空前丰富的资料,造成

了近年石刻文献研究的学术热点。1997 年,日本学者气贺泽保规编《唐代墓志所在总合目录》时,所得凡5482 件;

2004 年此书出版新版时,达到 6459 件,除增加了《全唐文》收录的文献保存的一部分外,多数为新发表者。2004

年以来,新发表的成批墓志,除本书外,还有《全唐文补遗》第八册、《邙洛碑志三百种》、《洛阳新出土墓志考释》

等,总数约达到 1500 方。此外,另行发表而特别重要者,我以为还可以举出魏烜《裴怀古墓志》(《中原文物》2005

年 5 期戴霖文)、《 王洛客墓志》(《书法丛刊》2002年3 期)、崔至《崔翘墓志》(《书法丛刊》2006 年2 期)、徐浩《李

岘墓志》(荣宝斋刊拓本,又见《书法丛刊》2005 年 4 辑)、令狐畲撰《狄兼谟墓志》(《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 年

1 期刊赵振华等文)、房凝《支谟墓志》(《洛阳大学学报》2006 年 1 期董延寿等文)等。此外,如陆邳《杨良瑶神道

碑》(《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 年 3 期张世民文)、智严《珪禅师纪德幢》(《敦煌研究》2004 年 6 期李文生文)等,

也有重要史料价值。赵跟喜馆长在本书《前言》中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洛阳出土的墓志,“ 主要有千唐志斋

六百馀方、洛阳文物二队四百馀方、洛阳师范学院三百馀方、洛阳宋氏、刘氏、王氏等五百馀方,其他散存于市县文

物单位,流散外地者几近千方。” 除《特辑》外,洛阳师范学院藏品部分发表于《洛阳新出土墓志释录》,洛阳民间私

人藏品部分收入赵君平《邙洛碑志三百种》,洛阳文物工作队藏品收入《洛阳出土历代墓志缉绳》和《洛阳新获墓志》

者约有一千方。估计已经出土而至今未曾发表者,仍有一千多方。千唐志斋秉着学术为天下公器的态度,及时完整地

发表全部藏品,提供学术界作进一步的研究,实在是一件造福学林、功德无量的善事。十分期待有关藏家也能及时发

表藏品,共通开创唐代石刻研究的新局面,并由此为唐代文史研究带来新气象。

田弘正文言文

1. 田弘正,字安道.父廷和文言文翻译

翻译如下: 田弘正,字安道,平州(今河北卢龙)人,前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之侄。

少读儒书,善骑射,颇通兵法。初为魏博牙内兵马使,节度使田季安以其得士心,出为临清(今河北临西)镇将。

元和七年(八一二)十月,季安病重,其子怀谏年幼,因召弘正复原职。季安卒,将士呼噪作乱,请弘正主持军政。

弘正归顺朝廷,宪宗授魏博节度使,封沂国公。原名兴,宪宗赐今名。

弘正欲变河朔旧风,于使府建书楼,藏书万余卷,常与宾佐讲论古今,以忠义为己任。十年,唐廷讨伐淮西;十一年,讨伐成德;十三年,讨伐淄青,弘正皆奉诏出兵,以功加同平章事。

十五年十月,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卒,其弟承元归顺朝廷,弘正奉诏移镇成德。次平七月,其随从亲兵二千人被遣返魏博。

成德军乱,弘正被杀。卒年五十八岁。

全文如下: 田弘正(764年-821年),本名兴,字安道,平州卢龙(今河北卢龙)人,唐朝中期藩镇,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堂侄,相州刺史田廷玠之子。 田弘正原为魏博军衙内兵马使,后被士卒拥立为主,率六州之地归顺朝廷,被任命为魏博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沂国公。

此后,田弘正效忠于朝廷,先后征讨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累功进封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元和十五年(820年),田弘正进封中书令,改任成德节度使。

但由于御下不严,家族生活奢侈,引起将士不满。长庆元年(821年)七月,成德军乱,田弘正遇害,赠太尉,谥号忠愍。

2. 文言文阅读:田弘正,本名兴.少习儒书,

田弘正(764年一821年),原名兴,字安道,平州卢龙(今河北卢龙)人,唐朝中期藩镇,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堂侄,相州刺史田朝廷的儿子。

田弘正原为魏博军队牙内兵马使,后来被士兵拥立他为皇帝,率领六州之地归顺朝廷,被任命为魏博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沂国公。这以后,田弘正效忠于朝廷,先后讨伐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积功进封为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元和十五年(820年),田弘正进封中书令,改变任成德节度使。但由于御下不严,家族生活奢侈,引起将士不满。

长庆元年(821年)七月,成德军乱,田弘正遇害,追赠太尉,谧号忠愍。李:魏人之所以富裕而不能通晓圣人教化的人,由田原因。

李纯:田宏正,受天地之正性,明君臣的大节,文武才能贯穿,认识探究古今。熙百志以立身,坚一心事奉主,如果从长期积累,遇到事就明显。

在大家明白,带领运行,于是提六郡的地方,首先革除两河的风。以及滨海拥兵,徵师问罪,又能长驱直入义军,直达虏城。

一鼓而凶恶之徒夺去魂魄,二战而元凶传首,永清气氛,功绩卓然。元稹:田宏正开始把六州的多,归于朝廷,打开先帝的雄图,改变河朔的旧习俗,除去残暴,昭宣惠和,爱别人如同自己,如果你养士,安抚教育,一定要以忠孝为先,因此魏国的军队,一年就知道恩,二年,知礼仪,三年就知道彼此让给了道。

所以南征淮西蔡州,向东攻打青州、齐州,北方平定赵地,元勋丰功伟绩,都是从魏师。刘:朝廷动乱,在法律制度是否恰当,形势得失而已。

秦国人背叛上,法律制度丧失;汉勃兴,形势得到了。我看开元之政举,制服蛮夷;天宝的方法减弱,于是沦四海。

玄宗一失去了权势,横流没有救援,地分在盗贼,身上传播到九夷。河朔二十多个州,最后为盗洞,田氏凶险,不到人心。

而周弘正、孝忠,非常了解臣子的节操,沂国力量善无回复,是天意的好混乱恶治吗!王夫人的:田弘正的输周忱在王室,不忠贞的真挚的,由于很多的不服从,而在朝廷来巩固自己的。蔡东藩:王承元调任镇守而成德安,刘总弃官而卢龙安,合以魏博田弘正,谨守朝廷旨意,北方的叛乱,差不多休息了,唐朝廷才激励他使变,果然胡为吗?田弘正与成德有矛盾,不应轻易迁徙,张弘靖有文字没有武,更不应轻易调,一个变化突然站起来,一变再乘,到起复田布,再让遭遇灾祸,既然杀害他的父亲,又杀害他的儿子,弘正与分布,虽然从来没有失去,重要的是唐朝廷处置失当的问题。

3. 乌重胤 潞州牙将也古文阅读答案

【原文】

乌重胤,潞州牙将也。元和中,王承宗叛,王师加讨。潞帅卢从史虽出军,而密与贼通。时神策行营吐突承璀与从史军相近,承璀与重胤谋,缚从史于帐下。是日,重胤戒严,潞军无敢动者。宪宗赏其功,授潞府左司马,迁怀州刺史,兼充河阳三城节度使。

会讨淮、蔡,用重胤压境,仍割汝州隶河阳。自王师讨淮西三年,重胤与李光颜掎角相应,大小百余战,以至元济诛。就加检校尚书右仆射,转司空。蔡将有李端者,过溵河降重胤。其妻为贼束缚于树,脔食至死,将绝,犹呼其夫曰:“善事乌仆射。”其得人心如此。(选自《旧唐书·列传一百十一》)

【翻译】

乌重胤,是潞州的牙将。元和年间,(契丹人成德(河北正定)军节度王武俊(735年-801)长子继任成德军节度使王士真(759年-809年)之子)王承宗反叛朝廷,朝廷派军队加以讨伐。潞帅(昭仪节度使)卢从史虽然已经出兵,但暗中与王承宗互通消息。(因为)当时(宦官左)神策军行营中尉吐突承璀与卢从史的军队相近,(所以)他与乌重胤谋划到卢从史的营帐抓捕他。这天,乌重胤(进行全军)戒严,潞州军队没有敢轻举妄动的。唐宪宗嘉奖乌重胤的功劳,封他为潞州府左司马,升任怀州刺史,兼任河阳三城节度使。

(后来)恰逢讨伐淮州、蔡州(两地的叛军),唐宪宗命令乌重胤(率军)逼近叛军边境,又将汝州划归给(他节度的河阳)。自从朝廷军队征讨淮西开始的三年间,乌重胤与(忠武军节度使)李光颜互为犄角,互相配合,(经过)大小一百多次战斗,最终吴元济被杀。乌重胤因功加封检校尚书右仆射,接着转任检校司空。(当时)蔡州的叛将(吴元济部)有一个叫李端的,渡过溵河投降乌重胤。他的妻子被叛贼抓住绑到树上,脔食至死(将她的肉切成小块一块一块地吃掉,一直到她彻底死掉),(李端的妻子)在将要断气时,还高喊她丈夫道:“好好侍奉乌重胤仆射!”乌重胤得人心就像这样。

4. 文言文(《新唐书·列传第十六》)

顷之,李景俭以酒得过宰相,造坐与饮,出为朗州刺史。开后乡渠百里,溉田二千顷,民获其利,号"右史渠"。召授侍御史,知弹奏。请复朱衣豸冠示外庑,不听。夏州节度使李祐拜大金吾,违诏进马,造正衙抨劾。祐曰:'吾夜入蔡州擒吴元济,未尝心动,今日胆落于温御史。"迁左司郎中,知御史杂事,进中丞。

大和二年,内昭德寺火,延禁中"野狐落",野狐落者,宫人所居也,死者数百人。是日,宰相、两省官、京兆尹、中尉、枢密皆集日华门,督神策兵救火所及,独御史府不至。造自劾曰:"台系贼,恐人缘以构奸,申警备,乃得入。臣请入三十直,崔蠡、姚合二十直,自赎。"宰相劾造不待罪于朝,而自许轻比,不可听。有诏皆夺一月俸。

造性刚急,人或忤己,虽贵势,亦以气出其上。道遇左补阙李虞,恚不避,捕从者笞辱。左拾遗舒元褒等建言:"故事,供奉官惟宰相外无屈避。造弃蔑典礼,无所畏,辱天子侍臣。凡事小而关分理者,不可失;失之,则乱所由生。遗、补虽卑,侍臣也,中丞虽高,法吏也;侍臣见陵则恭不广,法吏自恣则法坏。闻元和、长庆时,中丞呵止不半坊,今乃至两坊,谓之笼街。造擅自尊大,忽僣拟之嫌,请得论罪。"帝乃诏台官、供奉官共道路,听先后行,相值则揖。中丞传呼不得过三百步。造弹击无所回畏,威望隐然,发南曹伪官九十人,主史皆论死。迁尚书右丞,封祁县子。

兴元军乱,杀李绛,众谓造可夷其乱,文宗亦以为能,乃授检校右散骑常侍、山南西道节度使,许以便宜从事。帝虑其劳费,造曰:"臣计诸道戍蛮之兵方还,愿得密诏受约束,用此足矣。"许之。命神策将董仲质、河中将温德彝、合阳将刘士和从造。而兴元将卫志忠、张丕、李少直自蜀还,造喻以意,皆曰:"不敢二。"乃用八百人自从,五百人为前军。既入,前军呵护诸门。造至,欲大宴,视听事,曰:"此隘狭,不足飨士。"更徙牙门。坐定,将卒罗拜,徐曰:"吾欲闻新军去主意,可悉前,旧军无得进。"劳问毕,就坐,酒行,从兵合,卒有觉者,欲引去,造传言叱之,乃不敢动。即问军中杀绛状,志忠、丕夹阶立,拔剑传呼曰:"悉杀之!"围兵争奋,皆斩首,凡八百余人。亲杀绛者,醢之;号令者,殊死。取百级祭绛,三十级祭死事官王景延等,余悉投之汉江。监军杨叔元拥造靴祈哀,造以兵卫出之。诏流康州。叔元,始激兵乱者也,人以造不戮为恨。以功加检校礼部尚书,赐万缣赏其兵。

入为兵部侍郎,以病自言,出东都留守。俄节度河阳。奏复怀州古秦渠枋口堰,以溉济源、河内、温、武陟四县田五千顷。召为御史大夫。方倚以相,会疾,不能朝,改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尚书右仆射。

兄邈,弟逊。邈,长庆、大和中,累以拾遗、补阙召,不应。逊尝为邑宰,解印绶去。

造子璋。璋以父荫累官大理丞。阴平吏盗官物,而焚其帑,璋刺得其情,擢侍御史,赐绯衣。迁婺州刺史,以政有绩,赐金紫。徙庐、宋二州刺史。宣州逐郑薰也,崔弦调淮南兵讨之,以璋为宣州刺史。事平,就拜观察使,擢武宁节度使。银刀军骄横,累将姑息,而璋政严明,惧之,相率逐璋,诏徙邠宁节度,历京兆尹。璋素强干,鉏宿弊,豪右慑服,加检校吏部尚书。同昌公主薨,懿宗诛医无状者,系亲属三百余人。璋与刘瞻极谏,贬振州司马,叹曰:"生不逢时,死乌足惜!"仰药死。

彦博裔孙廷筠,少敏悟,工为辞章,与李商隐皆有名,号"温李"。然薄于行,无检幅。又多作侧辞艳曲,与贵胄裴諴、令狐滈等蒲饮狎昵。数举进士不中第。思神速,多为人作文。大中末,试有司,廉视尤谨,廷筠不乐,上书千余言,然私占授者已八人,执政鄙其为,授方山尉。徐商镇襄阳,署巡官,不得志,去归江东。令狐綯方镇淮南,廷筠怨居中时不为助力,过府不肯谒。丐钱扬子院,夜醉,为逻卒击折其齿,诉于綯。綯为劾吏,吏具道其污行,綯两置之。事闻京师,廷筠遍见公卿,言为吏诬染。俄而徐商执政,颇右之,欲白用。会商罢,杨收疾之,遂废卒。本名岐,字飞卿。

--------------------------------------

谢谢采纳哦

5. 就是有关于欧阳修得到并修改修改昌黎先生文集这个内容的文言文,

1.十岁时偶然接触:

《记旧讳文后》: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2.校勘始末:

《唐田弘正家庙碑跋尾》:余家所藏书万卷,惟《昌黎集》是余为进士时所有,最为旧物。自天圣以来,古学渐盛,学者多读韩氏,而患集本讹舛。惟余家本,屡更校正,时人共传,号为善本,及后集录古文,得韩文之刻石者,如罗持神、黄陵庙之类,以校(余家)集本,舛谬尤多。若田弘正碑,则又尤甚。盖由诸本不同,往往妄加改易,以碑校集(印本与刻石多同,当以为正),初未必误,多为校雠者妄改之。乃知文字之传,久而转失其真者多矣。则校雠之际,决于取舍,不可不慎也。

3.对欧氏修订韩愈文集的评价:

宋人对韩集的整理,首先把力量集中在校勘上。在这方面用力最勤的当然要数穆修和欧阳修。欧阳修的校本,在当时是具有一定权威性的,不过没有镂版,所以流布不广。穆修本虽然印行过,但在北宋诸本中不见影响,很少有人提及。结果各本之间参差不一,因此学者就必然要求一个能够吸收各本优点的综合版,后人多从方崧卿的《韩集举正》与在此方氏基础之上朱熹所作《韩文考异》。

希望能有所帮助~

6. 弘靖请先命吊赠使,待其不恭,然后加兵,宪宗从其议 文言文翻译

这句话出自《旧唐书·卷七十九·韩滉(子皋、弟洄)张延赏(子弘靖、弘靖子文规、次宗)传》,前后文综合起来的原文如下:“吴少阳死,其子元济擅主留务,宪宗怒,欲下诏诛之。

弘靖请先命吊赠使,待其不恭,然后加兵,宪宗从其议。” 参考译文如下: 吴少阳死后,他的儿子吴元济擅自做主继续担任(淮西节度使),唐宪宗大怒,想下诏杀掉他。

张弘靖请求先下令吊唁他并加赠其节度使之职,等到他对朝廷有不恭的言行时,然后再武力征讨他,唐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 注释: 1、吴少阳(?-814):中唐时期割据一方的节度使。

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与吴少诚相友善。

少诚得淮西,任为部将,并认之为弟。元和四年(809)少诚死,他杀少诚子而代之。

朝廷不能制,即任为节度使。死后其子吴元济为帅。

2、元济:即吴元济(783-817)唐宪宗时叛藩的首领。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

其父吴少阳为淮西节度使,治蔡州(今河南汝南)。唐代宗、德宗以来,淮西镇勾结河北诸镇,成为唐廷心腹大患。

3、擅主:擅自做主。 4、留务:继续担任职务。

(1)继续担任职务。北周庾信《代人乞致仕表》:“臣仲春之末,旧患渐加,双足颇蹇,四支不利……安可率此留务,溷兹恒典。”

(2)指留守、留台等所掌的政务。《宋史·吕端传》:“王地处亲贤,当表率扈从。

今主留务,非所宜也。”清钱谦益《大司马吉安茂明李公参赞机务序》:“李公之品地在玉铉大斗之间,当宁深知之,固将参预密勿,在帝左右,留务之简,特以为传遽云耳。”

5、宪宗:即唐宪宗(778-820)。本名李淳,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

唐朝第11位皇帝,805-820年在位,唐德宗李适孙子、唐顺宗李诵长子。贞元四年(788)册封广陵郡王。

贞元二十一年(805)立为太子,改名李纯,监国理政。同年八月继承皇位。

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勤勉政事,力图中兴,从而取得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重振中央 *** 威望,史称“元和中兴”。元和十五年(820)驾崩于大明宫中和殿,享年43岁。

谥号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庙号宪宗,葬于景陵。 6、弘靖:即张弘靖(760-824)。

字元理,唐代藩镇节度使、宰相、书法家,中书令张嘉贞之孙,尚书左仆射张延赏之子。画家张彦远祖父。

以荫为河南参军。元和(806-820)中拜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高平县侯,出为河东卢龙节度使,迁太子少师。

工书法,幼学元常(锺繇);自镇蒲陕,迹类子敬(王献之);及处台司,乃同逸少(王羲之)。书体三变,为时所称。

元和六年(811)裴琯所撰唐魏博田绪遗爱碑,为其正书。 7、吊赠使:吊唁并加赠其节度使之职。

吊赠:吊唁并赠送财物。汉刘向《说苑·敬慎》:“先君薨而不吊赠,是无哀吾丧也。”

《新唐书·百官志一》:“凡出蕃册授、吊赠者,给衣冠。” 8、不恭:不尊敬;不严肃。

(1)不尊敬;不严肃。《尚书·盘庚中》:“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孟子·万章下》:“(万章)曰:‘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一:“斯盖罔道不恭,为天罚也。”

单复《蜗牛》:“这虽然有些不恭,也有些不伦不类,但我前面说过,有些联想,是很奇特而引人深思的!” (2)不奉行;不重视。《魏书·律历志上》:“今崇徒教乐童书学而已,不恭乐事,臣恐音律一旷,精赏实难,习业差怠,转乖本意。”

9、加兵:发动战争;以武力进攻。 (1)发动战争;以武力进攻。

《韩非子·有度》:“(魏安厘王)加兵于齐,私平陆之都。”《史记·魏公子列传》:“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馀年。”

《周书·王罴传论》:“梁人为之退舍,高氏不敢加兵。”宋俞文豹《吹剑四录》:“刘漫塘遗之诗曰:‘……加兵杀僇非仁矣,纵火焚烧岂义欤?’” (2)增加兵力。

《三国演义》第59回:“众将又请曰:‘丞相每闻贼加兵添众,则有喜色,何也?’” 附录:《旧唐书·卷七十九·张弘靖传》原文全文 【原文】 子弘靖,字元理,雅厚信直。少以门廕授河南府参军,调补蓝田尉。

东都留守杜亚辟为从事,奏改监察御史里行,转殿中侍御史、内供奉。留守将令狐运逐贼出郊,其日有劫转运绢于道者,亚以运豪家子,意其为之,乃令判官穆员及弘靖同鞫其事。

员与弘靖皆以运职在牙门,必不为盗,坚请不按。亚不听,遂以狱闻,仍员及弘靖出幕府,有诏令三司使杂治之,后果于河南界得贼。

无何,德阳公主下嫁,治第将侵弘靖家庙。弘靖拜表陈情,具述祖考之德,德宗慰抚之,不令毁庙。

又献赋美二京之制,德宗嘉其文,擢授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迁兵部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知东都选事;拜工部侍郎,转户部侍郎、陕州观察、河中节度使;拜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吴少阳死,其子元济擅主留务,宪宗怒,欲下诏诛之。弘靖请先命吊赠使,待其不恭,然后加兵,宪宗从其议。

寻加中书侍郎平章事。盗杀宰相武光衡,京师索贼未得。

时王承宗邸中有镇卒张晏辈数人,行止无状,人多意之,诏录付御史陈中师按之,皆附致其罪。

7. 裴度传原文及翻译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

贞元初,擢进士第,以宏辞补校书郎。举贤良方正异等,调河阴尉。

迁监察御史,论权嬖梗切,出为河南功曹参军。武元衡帅西川,表掌节度府书记。

召为起居舍人。 元和六年,以司封员外郎知制诰。

田弘正效魏、博六州于朝,宪宗遣度宣谕,弘正知度为帝高选,故郊迎趋跽受命,且请遍至属州,布扬天子德泽,魏人由是欢服。还,拜中书舍人。

久之,进御史中丞。宣徽五坊小使方秋阅鹰狗,所过挠官司,厚得饷谢乃去。

下邽令裴寰,才吏也,不为礼,因构寰出丑言,送诏狱,当大不恭。宰相武元衡婉辞诤,帝怒未置。

度见延英,言寰无辜,帝恚曰:“寰诚无罪,杖小使;小使无罪,且杖寰。”度曰:“责若此固宜,第寰为令,惜陛下百姓,安可罪?”帝色霁,乃释寰。

王师讨蔡,以度视行营诸军,还,奏攻取策,与帝意合。且问诸将才否,度对:“李光颜义而勇,当有成功。”

不三日,光颜破时曲兵,帝叹度知言。进兼刑部侍郎。

王承宗、李师道谋缓蔡兵,乃伏盗京师,刺用事大臣,已害宰相元衡,又击度,刃三进,断靴,刜背裂中单,又伤首,度冒毡,得不死。哄导骇伏,独驺王义持贼大呼,贼断义手。

度坠沟,贼意已死,因亡去。议者欲罢度,安二镇反侧,帝怒曰:“度得全,天也!若罢之,是贼计适行。

吾倚度,足破三贼矣!”度亦以权纪未张,王室陵迟,常愤愧无死所。自行营归,知贼曲折,帝益信杖。

及病创一再旬,分卫兵护第,存候踵路。疾愈,诏毋须宣政衙,即对延英,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时方连诸道兵,环挐不解,内外大恐,人累息。及度当国,外内始安。

由是讨贼益急。 始,德宗时尚何伺,中朝士相过,金吾辄飞启,宰相至阖门谢宾客。

度以时多故,宜延天下髦英咨筹策,乃建请还第与士大夫相见,诏可。会庄宪太后崩,为礼仪使。

帝不听政,议置冢宰,度曰:“冢宰,商、周六官首,秉统百僚,王者谅暗,有权听之制。历世官废,故国朝置否不常,不宜徇空名,稽枢务。”

乃诏百司权听中书门下处可。 王锷死,家奴告锷子稷易父奏末,冒遗献。

帝留奴仗内,遣使者如东都按责其赀。度谏曰:“自锷死,数有献。

今因告讦而检省其私,臣恐天下将帅闻之,有以家为计者。”帝悟,杀二奴,还使者。

于时,讨蔡数不利,群臣争请罢兵,钱徽、萧俛尤确苦。度奏:“病在腹心,不时去,且为大患。

不然,两河亦将视此为逆顺。”会唐邓节度使高霞寓战却,它相揣帝厌兵,欲赦贼,钩上指。

帝曰:“一胜一负,兵家常势。若师常利,则古何惮用兵耶?虽累圣亦不应留贼付朕。

今但论帅臣勇怯、兵强弱、处置何如耳,渠一败便沮成计乎?”于是左右不能容其间。十二年,宰相逢吉、涯建言:“饷亿烦匮,宜休师。”

唯度请身督战,帝独目度留,曰:“果为朕行乎?”度俯伏流涕曰:“臣誓不与贼偕存。”即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彰义军节度、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

度以韩弘领都统,乃上还招讨以避弘,然实行都统事。又制诏有异辞,欲激贼怒弘者,意弘怏怏则度无与共功。

度请易其辞,窒疑间之嫌。于是表马总为宣慰副使,韩愈行军司马,李正封、冯宿、李宗闵备两使幕府。

入对延英,曰:“主忧臣辱,义在必死。贼未授首,臣无还期。”

帝壮之,为流涕。及行,御通化门临遣,赐通天御带,发神策骑三百为卫。

初,逢吉忌度,帝恶居中挠沮,出之外。 度屯郾城,劳诸军,宣朝廷厚意,士奋于勇。

是时,诸道兵悉中官统监,自处进退。度奏罢之,使将得颛制,号令一,战气倍。

未几,李愬夜入悬瓠城,缚吴元济以报。度遣马总先入蔡,明日,统洄曲降卒万人持节徐进,抚定其人。

初,元济禁偶语于道,夜不然烛,酒食相馈遗者以军法论。度视事,下令唯盗贼、斗死抵法,余一蠲除,往来不限昼夜,民始知有生之乐。

度以蔡牙卒侍帐下,或谓:“反侧未安,不可去备。”度笑曰:“吾为彰义节度,元恶已擒,人皆吾人也!”众感泣。

既而申、光平定,以马总为留后。 度入朝,会帝以二剑付监军梁守谦,使悉诛贼将。

度遇诸郾城,复与入蔡,商罪议诛。守谦请如诏,度固不然,腾奏申解,全宥者甚众。

策勋进金紫光禄大夫、弘文馆大学士、上柱国、晋国公,户三千,复知政事。 程异、皇甫镈以言财赋幸,俄得宰相。

度三上书极论不可,帝不纳。自上印,又不听。

纤人始得乘罅。 初,蔡平,王承宗惧,度遣辩士柏耆胁说,乃献德、棣二州,纳质子。

又谕程权入觐。始判沧、景、德、棣为一镇,朝廷命帅,而承宗势乃离。

李师道怙强,度密劝帝诛之。乃诏宣武、义成、武宁、横海四节度会田弘正致讨。

弘正请自黎阳济,合诸节度兵,宰相皆谓宜。度曰:“魏博军度黎阳,即叩贼境,封畛比联,易生顾望,是自战其地。

弘正、光颜素少断,士心盘桓,果不可用。不如养威河北,须霜降水落,绝阳刘,深抵郓,以营阳谷,则人人殊死,贼势穷矣。”

上曰:“善。”诏弘正如度言。

弘正奉诏,师道果禽。 大贾张陟负五坊息钱,上命坊使杨朝汶收其家簿,阅贷钱虽已偿,悉钩止,根引数十百人,列棰挺胁不承。

又获卢大夫逋券,捕卢坦家客责偿,久乃悟卢群券。坦子上诉,朝汶谰语:“钱入禁中,何可得。

8. 翻译 一篇文言文

翻译 一篇文言文 悬赏分: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2 天 15 小时祜字承吉,南阳人,来寓姑苏。

乐高尚,称处士,骚情雅思,凡知己者悉当时英杰。然不业程文。

元和、长庆间,深为令狐文公器许,镇天平日,自草荐表,以诗三百首献于朝,辞略曰:“凡制五言,苞含六义,近多放诞,靡有宗师。祜久在江湖,早工篇什,研几甚苦,搜象颇深,辈流所推,风格罕及。

谨令缮录,诣光顺门进献,望宣付中书门下。”祜至京师,属元稹号有城府,偃仰内庭。

上因召问祜之词藻上下,稹曰:“张祜雕虫小巧,壮夫不为。若奖激太过,恐变陛下风教。”

上颔之。由是寂寞而归,为诗自悼云:“贺知章口徒劳说,孟浩然身更不疑。”

遂客淮南。杜牧为度支使,极相善待,有赠云:“何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祜苦吟,妻孥每唤之皆不应,曰:“吾方口吻生华,岂恤汝辈乎!” *** 山水,多游名寺,如杭之灵隐、天竺,苏之灵岩、楞伽,常之惠山、善权,润之甘露、招隐,往往题咏唱绝。同时崔涯亦工诗,与祜齐名,颇自行放乐,或乘兴北里,每题诗倡肆,誉之则声价顿增,毁之则车马扫迹。

涯尚义,有侠诗云:“太行岭上三尺雪,崔涯袖中三尺铁。一朝若遇有心人,出门便与妻儿别。”

尝共谒淮南李相,祜称“钓鳌客”,李怪之曰:“钓鳌以何为竿!”曰:“以虹。”“以何为钩?”曰:“新月。”

“以何为饵?”曰:“以短李相也。”绅壮之,厚赠而去。

晚与白乐天日相聚宴谑,乐天讥以“足下新作‘忆柘枝’云:‘鸳鸯钿带抛何处,孔雀罗衫付阿谁?’乃一问头耳。”祜曰:“鄙薄之诮是也。

明公‘长恨歌’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都不见’,又非目连寻母邪?”一座大笑。“初过广陵”曰:“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大中中,。

《全唐文新编》中有关郑畋的著作篇名有哪些?

《旧唐书.郑畋传》又记载“(中和)二年冬,罢相,授太子少保。僖宗以畋子给事中凝绩为陇州刺史,诏侍畋就郡养疾,薨于郡舍,时年五十九。”中和二年是公元882年,如果畋公卒于此年,按生于公元825年则实岁57虚岁58。显然,与《旧唐书.郑畋传》时年五十九说不符。而《新唐书》更是语焉不详,只说“畋乃引疾去位,入见帝曰:‘。。。。。。’帝以其诚,乃授检校司徒、太子太保,罢政事。以凝绩为壁州刺史,留养。徙龙州,卒,年六十三,赠太尉。”云云。而《资治通鉴第二百五十五卷》记载:“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中之下中和三年(癸卯,公元八八三年)。。。七月,。。。司徒、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郑畋,虽当播越,犹谨法度。田令孜为判官吴圆求郎官,畋不许;陈敬瑄欲立于宰相之上,畋以故事,使相品秩虽高,皆居真相之下,固争之;二人乃令凤翔节度使李昌言上言:“军情猜忌,不可令畋扈从过此。”畋亦累表辞位,乃罢为太子太保,又以其子兵部侍郎凝绩为彭州刺史,使之就养。以兵部尚书判度支裴澈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三说差异很大,有三点疑问:一是时间,《旧唐书》只说畋公罢相是中和二年即公元882年,未明确说何年亡故。《新唐书》干脆不写,《资治通鉴》则明确是中和三年即公元883年的七月,畋公尚健在;二是畋公父子的官职,《旧唐书》说罢相后授太子少保,僖宗以畋子给事中凝绩为陇州刺史。《新唐书》说授检校司徒、太子太保,罢政事,以凝绩为壁州刺史留养,徙龙州。《资治通鉴》则说罢为太子太保,又以其子兵部侍郎凝绩为彭州刺史,使之就养。三最大的疑问是,其子凝绩封在何地,到底是陇州,还是壁州徙龙州,或是彭州?

根据以上材料,我编排了郑畋公事迹年表:

公元825年(唐敬宗李湛 宝历元年)生,名畋字台文,一岁。

曾祖邻又号少邻,祖穆,父亚,并登进士第。父亚字子佐,聪悟绝伦爽迈有文,唐元和十五年擢进士第,又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制科。吏部调选,又以书判拔萃,数岁之内,连中三科。翰林学士李德裕出镇浙西,高其才,辟署幕府为从事。累属家艰,人多忌嫉,久之不调。会昌初,始入朝为监察御史。中丞李回荐为刑部郎中知杂事,拜谏议大夫给事中。武宗会昌五年德裕罢相镇渚宫,授亚正议大夫,出为桂州刺史、御史中丞、桂管(越南北部在内)都防御经略使。 谱载荥阳郑氏" 中祖几世佚名,至六世家道中落,直至十一世又复中兴。"即亚为十一世。

公元842年(唐武宗李炎 会昌二年)十八岁,进士及第。有司上第籍,武宗视其年甚少疑,索所试自省,乃可。

公元846年(唐武宗会昌六年)二十二岁,吏部调选奏为宣武推官,又以书判拔萃。授渭南尉、直史馆事。释褐汴宋节度推官,得秘书省校书郎。未行,大中元年(公元847年)二月父亚出桂州,畋随侍左右。

公元847年唐宣宗、懿宗大中朝时,白敏中、令狐綯相继当国,秉政十余年,皆怨德裕,其宾客并废斥,故畋不调几十年,外更帅镇幕府。

公元848年(唐懿宗大中二年)吴汝纳诉冤,德裕再贬潮州,亚亦贬循州刺史,卒。

咸通中,令狐綯出镇,刘瞻镇北门,辟为从事。入朝为虞部员外郎。右丞郑薰,令狐之党也,摭畋旧事覆奏,诬畋罪,不放入省任郎官,畋复出为从事。

公元864年(唐懿宗李凗咸通五年)四十岁,方始登朝,入为刑部员外郎。

公元867年(唐懿宗李凗咸通八年)四十三岁,转万年令。

公元868年(唐懿宗李凗咸通九年)四十四岁,刘瞻作相,荐为翰林学士,转户部郎中。

公元870年(唐懿宗李凗咸通十一年)四十六岁,以户部侍郎、知制诰充翰林学士承旨。

公元873年(唐懿宗李凗咸通十四年)四十九岁,僖宗即位,内徙彬、降二州。九月转左散骑常待,转对延英殿。

公元874年(唐僖宗李儇乾符元年)五十岁,五月,以吏部侍郎为兵部侍郎、同平章事。

公元876年(唐僖宗李儇乾符三年)五十二岁,以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监修国史。九月,门下侍郎、礼部尚书、平章事郑畋加特进。

公元877年(唐僖宗李儇乾符四年)五十三岁,兼兵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

公元879年(唐僖宗李儇乾符六年)五十五岁。五月黄巢贼围广州,与广南节度使李岩、浙东观察使崔璆书,求保荐,乞天平节钺。璆岩上表论之,诏公卿议其可否。宰相郑畋、卢携争论于中书,词语不逊,俱罢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授岭南节度使,转礼部尚书,九月出凤翔陇右节度使。十二月,以太子宾客检校左仆射、凤翔尹,充凤翔节度使。

公元881年(唐僖宗李儇中和元年)五十七岁,农历二月十八日,授畋检校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农历三月十三日充京城四面诸军行营都统。以将兵复长安功,农历六月二十二日进为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并依旧任都统。封荥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九月以病征还行在,十一月由凤翔行至凤州,多次辞疾,诏授太子少傅,分司东都,便医于兴元。

公元882年(唐僖宗李儇中和二年)五十八岁,召至行在,拜畋司空、门下侍郎、平章事。

公元883年(唐僖宗李儇中和三年)五十九岁,七月罢为检教司徒,授太子太保,僖宗以畋子给事中凝绩为壁州刺史,留养。徙凝绩为陇州刺史,诏侍畋就郡养疾,是冬薨于陇州郡舍。子启昌(疑即凝绩)、凝远、可远奉丧还葬河南郑州。因中州战乱不息,畋公后人避地光州之固始。是时寿州屠户王绪、与妹夫刘行全聚众五百余人,据本州作乱。月余纠众至千人,复陷光州各县。固始县佐王潮及弟审圭、审知等三人,皆以才勇名当时。绪挟以为助,命潮为军正。畋三子可远原以父任为郎,也被挟为将举族以随。

公元888年(唐僖宗李儇文德元年)春正月己亥朔,僖宗车驾在凤翔。畋部将李茂贞表为请谥,制故凤翔陇右节度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司徒、同平章事,兼凤翔尹、上柱国、荥阳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郑畋赠司徒,谥曰文昭。后帝思畋忠力,又赠太傅。天复初,与李思恭配飨僖宗庙廷,又赠宗楚、弘夫官。

那么畋公到底卒于何年?有郑公山寺碑为据。

今四川省通江县文物管理所存有一碑,名《壁州建山寺记》,碑通高1.33米,宽0.8米,系北宋嘉拓八年(1063)据原碑重刻。此文乃唐末名相郑畋所撰。郑畋字台文,荣阳人。晚唐名相,三次入相,黄巢起义唐朝将倾,败传檄天下,各地响应,又延唐命几十年,后畋顾大局,以疾辞。宋人洪迈称晚唐宰相中惟郑畋入“一时名宰”之列。《黄氏日钞》评郑畋“出将有破贼之功,入相有运筹之益,功成身退,始终俊伟,唐末诸相,惟畋优焉”。郑畋《壁州新建山寺记》,《全唐文》、《唐文拾遗》、《唐文续拾》、《全唐文补遗》均未收录。

兹录碑文于下:

大唐中和岁次癸卯,天子在蜀,凤翔节度使荣阳郑畋以疾辞所任。帝念荣阳首举义旅,奋身捍患,檄天下诛拉巢贼,勤王之众云集京师。惟畋有功,金口神笔,稠沓勉谕。亟贡四表,坚意上请。至七月初蒙允,授检校司徒、东宫太保。季秋,子凝绩自兵部尚书拜疏乞郡迎养,惬得壁州长史。冬十月,奉辞行在,南至前六日,路达通江。凝绩峻以御下,清以涤己,修伤政理,安调黎元,吏不为奸,肆丰溢,民淳岁捻,宽泰乐输。父子欢笑,适于旦夕,高散无累,乐其幽旷,遨游壁山胜境之所。修篁郁密,乔树葱蒨,景态变幻。泫月澄日,搜索奇胜,得泉洞于西南,维凿石架篁,缭绕登降,高悬旗幡,疏为为泓沼,峭壁危栈,遂来商旅。乃于旧亭东隅建构佛宇,召僧匡信主其事,多出私财以益之。为堂三间,徘徊为门,为廊二十六间,高下环合,翬飞鳞次,廊外为僧房、疱厨十数间,又立真室精舍,列之高界,为左右翼。愚与凝绩,洎犹子昭允,俱写形于方丈之中,负山面江,雄压胜地,日月光照,风雨所交,钟梵松篁,铿锵满听,千家甍栋,历历在眼,晨烟夕艳,辉灿户庭,鸥鹭篙榜,以资景物。于时行朝卿士,或寓于诸州。给事中孙君储,秋曹正郎郑君损,皆柅车于此地,多邀以同游,书琴棋画,随后间作。自仲春至于维夏,时事维艰。故人心忧扰,赖多方以镇静之。四月,太守除狡獠,乔居于保谷,畋病痼,表请悬车,宸旨不允,再诏追觐,凝绩改佩天彭印。崖途震栈如壁,实危,遂越暑乞即路于孟秋,因念精舍既成,其佛不可遽塑。先是,开元年间殿宇、法像、碑揭、侍卫俱全,而漂掷流落,彩绘凋毁,特命良匠,严饬新以缨络珠金。七月八日,备珍帛洁净,迎礼于新室,眸容慈相,拱卫完严,犹可福壁神而安壁人,予择是月吉日,迁家于蜀,郡之人有见,思当护真室,乃《甘棠》蔽芾之义,畋心期引泉濆瀑 ,开巘构阁,辉朱轩于云际,架丹楹于云表,遽须舍去,不果经营,眷恋峰峦,岂无遗憾!其绍续余绩,暴列新规,俾加旧增辉,则倚靠岚光,完成绝致,俟将来矣!甲辰孟秋二十三日朝,请郎、行尚书刑部郎中、柱国、赐绯鱼袋郑损书。

今据此碑文可知,郑凝绩中和三年九月得壁州长史之职,并迎畋养疾于壁州,十月才前往,非《旧唐书》所谓的“凝绩为陇州刺史,诏侍郑畋就郡养疾”,自然郑败也就不会卒于陇州。然唐崔致《壁州郑凝绩尚书》云“伏承自小司马假大宗伯出刺始宁”。据两唐书地理志,壁州即始宁郡,则郑凝绩出刺壁州,与《新唐书》云郑凝绩为壁州刺史合。郑凝绩先为长史知州事,后为壁州刺史,时间是中和四年四月前。中和四年夏,郑凝绩“改佩天彭印”,天彭,古彭州名,即中和四年夏郑凝绩由壁州转往彭州任职,并于七月前往。据《资治通鉴》所载郑凝绩在彭州任刺史之职,时间是中和三年七月,实误,应是中和四年七月。《新唐书》本传在记“以凝绩为壁州刺史,留养”后,即云“徙龙州,卒,年六十三。”今据此文知,郑凝绩任壁州长史后,又到彭州任刺史,郑畋亦随往。至于郑凝绩是否又曾徙龙州,目前无资料可查,只有《旧唐书》云:郑凝绩中和二年任陇州刺史。

据上所叙,畋公事迹年表可续如下: 公元883年(唐僖宗李儇中和三年)五十九岁,唐僖宗在蜀,凤翔节度使荣阳郑畋以疾辞所任。七月初蒙允,授检校司徒、东宫太保。九月,子凝绩自兵部尚书拜疏乞郡迎养,惬得壁州长史。十月,奉辞行在前往壁州。 公元884年(唐僖宗李儇中和四年)六十岁,四月,壁州太守郑凝绩除狡獠,乔居于保谷,畋病痼,表请悬车,宸旨不允,再诏追觐,凝绩改佩天彭印。七月全家前往彭州,随凝绩上任。 公元885年(唐僖宗李儇中和五年即光启元年)六十一岁,正月,在四川躲避了整整4年的唐僖宗自川中启程,三月重返长安。惊魂未定,又遇新的动荡。原来僖宗宠信的宦官田令孜因企图从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手中夺得池盐之利而与之交恶,田便联合邠宁节度使朱玫和凤翔节度使李昌符向王重荣开战。三月王重荣则求救于太原李克用,二人联手大败朱玫和李昌符,进逼长安。神策军溃散,田令孜无奈再次带领僖宗于十二月逃亡到凤翔(今陕西宝鸡)。畋公当于是年初(中和四年年底)在凝绩任所州郡舍病逝,畋公后人奉丧还葬河南郑州,因中州战乱不息,避地光州之固始。是时寿州屠户王绪、与妹夫刘行全聚众五百余人,据本州作乱。月余纠众至千人,复陷光州各县。固始县佐王潮及弟审圭、审知等三人,皆以才勇名当时。绪挟以为助,命潮为军正。畋三子可远原以父任为郎,也被挟为将举族以随。光启元年(885)正月,王潮兄弟随王绪转战江西、福建。据谱载:当时可远公率兵五百及畋公旧僚属族人五百余人共千多人。于光启元年(885)2月南来,八月陷汀州,入龙岩过漳州而定泉州。光启二年(886)十月可远公率部镇戍桃源驿,唐天佑四年(907)四月唐哀帝禅位梁太祖朱全忠,唐亡。可远公卸却兵权归隐吴田。为入闽始祖。后唐长兴四年(933)桃源驿升为桃源县(今永春县)清雍正十二年升为永春州,可远公安葬福建龙岩市适中镇。

回答者:池塘边的小鸭子 - 助理 二级 6-7 15:07

关于唐代郑薰是哪里的人和唐代郑薰是哪里的人物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59cha.com/ask/28393.html

标签: 尚书刺史
分享给朋友:

“唐代郑薰是哪里的人 唐代郑薰是哪里的人物” 的相关文章

韩?的诗有哪些(韩翃的诗有哪些)

韩?的诗有哪些(韩翃的诗有哪些)

搜集有“韩”字的诗词 1.故国三韩远,秋风客意多。孤舟一夜梦,月落洞庭波。——朴寅亮《舟中夜吟·奉使于宋》2.《谒韩祠》吴兴祚(清康熙二十三年,两广总督吴兴祚参谒潮州韩文公祠所作并书的诗碑.)过桥寻胜迹,徙倚夕阳隈。绿水迎潮去,青山抱郭来。文章随代起,烟瘴几时开?不有韩夫子,人心尚草莱。3.江天漠漠...

屈原最著名的诗有哪些(屈原最有名的诗有哪些)

屈原最著名的诗有哪些(屈原最有名的诗有哪些)

屈原的诗有哪些? 1、《天问》《天问》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首长诗。此诗从天地离分、阴阳变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一直问到神话传说乃至圣贤凶顽和治乱兴衰等历史故事,表现了作者对某些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以及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语言别具一格,句式以四言为主,不用语尾助词,四句一节,每节一韵,节奏...

陶渊明的山水诗有哪些(陶渊明是山水诗)

陶渊明的山水诗有哪些(陶渊明是山水诗)

大家好,关于陶渊明的山水诗有哪些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陶渊明是山水诗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关于山水的陶渊明的诗句 1.陶渊明寄情山水的诗句 1:寄情山水诗句:陶渊明《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

含秋诗句有哪些(含秋 诗词)

含秋诗句有哪些(含秋 诗词)

今天给各位分享含秋诗句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含秋 诗词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含有“秋”字的诗句有哪些 含有“秋”字的诗句选:1.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____陶渊明《饮酒·其四》2.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____刘禹锡《秋风引》3.常恐秋风早,...

描写梅花有关的诗句有哪些(描写梅花有关的诗句有哪些二年级)

描写梅花有关的诗句有哪些(描写梅花有关的诗句有哪些二年级)

很多朋友对于描写梅花有关的诗句有哪些和描写梅花有关的诗句有哪些二年级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些关于梅花的诗句 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描写梅花的古诗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花,三候望春;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

金猴奋起千钧棒用在哪里(金猴奋起千钧棒下一句)

金猴奋起千钧棒用在哪里(金猴奋起千钧棒下一句)

今天给各位分享金猴奋起千钧棒用在哪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金猴奋起千钧棒下一句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意思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的意思是金猴操起它的千钧棒,把天地间的妖魔鬼怪打得个落花流水。出自《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