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文内容

古诗词如何创作(古诗词如何创作出来的)

点灯人2022-11-07 14:40历史157

如何写古诗?

古诗做法:

一、古体诗的韵

古体诗既可以押平声韵,又可以押仄声韵。在仄声韵当中,还要区别上声韵、去声韵、入声韵;一般地说,不同声调是不可以押韵的。

古体诗用韵,比律诗稍宽;一韵独用固然可以,两个以上的韵通用也行。但是,所谓通用也不是随便乱来的;必须是邻韵才能通用。

依一般情况看来,平上去三声各可分为十五类,如下表:

第一类:平声东冬;上声董肿;去声送宋。

第二类:平声江阳;上声讲养;去声绛漾。

第三类:平声支微齐,上声纸尾荠,去声寘未霁。

第四类:平声鱼虞,上声语麌;去声御遇。

第五类:平声佳灰,上声蟹贿,去声泰卦队。

第六类:平声真文及元半,上声轸吻及阮半,去声震问及愿半。

第七类:平声寒删先及元半,上声旱潸铣及阮半,去声翰谏霰及愿半。

第八类:平声萧肴豪,上声筱巧皓,去声啸效号。

第九类:平声歌,上声哿,去声个。

第十类:平声麻,上声马,去声禡。

第十一类:平声庚青,上声梗迥,去声敬径。

第十二类:平声蒸。

第十三类:平声尤,上声有,去声宥。

第十四类:平声侵,上声寝,去声沁。

第十五类:平声覃盐咸,上声咸俭豏,去声勘艳陷。

入声可分为八类:

第一类:屋沃。

第二类:觉药。

第三类:质物及月半。

第四类:曷黠屑及月半。

第五类:陌锡。

第六类:职。

第七类:缉。

第八类:合叶洽。

二、分类

概述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

四言体

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除《楚辞》  外,其他诗作出现不多。

四言诗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诗经》中的《国风》、《小雅》、《大雅》等都是以四言诗为基本体裁。

在先秦两汉的其他典籍里,如《史记》所载《麦秀歌》,《左传》所载《宋城子讴》、《子产诵》等,也都是以四言体为主。可见,在西周到春秋时期,无论是社会上层还是下层,娱乐场合还是祭祀场合,最流行的诗体是四言诗。

五言体

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

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因此,它更为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即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五言诗是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它作为一种独立的诗体,大约起源于西汉而在东汉末年趋于成熟。当然,《诗经》中早就有五言的句子,如《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汉魏六朝时期的诗作,以五言为主。说明五言诗形成于此一时期。古代本有五言诗起于李陵《与苏武诗》的说法,但后人多加以否认,如苏软题(文选动便说:“李陵、苏武,五言皆伪。”

又有说五言起于《古诗十九首》,也未获广泛赞同。大抵五言诗系吸收民歌的形式而成。

秦始皇时的民歌《长城谣》:“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就是使用五言。汉代的乐府诗如《江南》、《白头吟》、《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也是五言。

文人作的五言诗,一般认为最早的要算班固的《咏史》。五言的句式是在四言的基础上每句增加一个字,在句子的节奏上增加了一拍,形成了二二一或二一二的节拍群。由于不同节奏在诗中交错运用,就使句式更富于变化,更具有音乐感。

六言体

六言诗属古风类诗文,已不多见到了。

六言诗是旧诗的一种体裁,全诗都是六个字一句。在《诗经》中已有萌芽。其后诗人也偶尔写过六言四句的短诗,如王维的《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线更带朝烟。花落家僮未归,鸟啼山客犹眠。''

六言散句最早散见于《诗经》。其中有单句,亦有偶句。如“室人交遍谪我”、“室人交遍摧我”(《邶风·北门》),“行役夙夜无已”、“行役夙夜无寐”(《魏风·陟岵》),“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豳风·七月》),“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魏风·伐檀》)。正是因为《诗经》中有这么多的六言句,挚虞和刘勰论六言诗的起源,才追根溯源到这里。

但是,《诗经》中的六言诗仅是散句,既比较少见,又没有两句以上的六言句连续出现的情况。所以,如果以为在《诗经》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完整的六言诗,显然缺少足够的证据。

到了《楚辞》,六言句不仅较为常见,而且有连续四句以上的情况出现。《离骚》  的基本句式是上七下六,如“驷玉虬以乘笲兮,溘埃风余上征。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玄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珥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这样一种句式,如果去掉上句的“兮”字,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六言诗的雏形。《九辩》中甚至出现了连续的六言句:“慷慨绝兮不得,中瞀乱兮迷惑。私自怜兮何极,心怦怦兮谅直。”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现象。

因为,作为一种诗歌体式,如果能够独立成为一首诗,至少应该有四句以上,否则只能算是诗句,而不能算是一首完整的诗歌。可以说,《离骚》的上七下六句式及《楚辞》中大量出现的整齐的六言句,为六言诗走向成熟奠定了基础。

完整而规范的六言诗是在建安时期才出现的。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六言诗,是孔融的三首六言诗。孔融是建安七子之一,诗文俱享名于当时。在诗歌创作上,他在借鉴《诗经》、《楚辞》和两汉乐府六言散句的基础上,创作出了完整的六言诗:

汉家中叶道微,董卓作乱乘衰,僭上虐下专威,万官惶怖莫违,百姓惨惨心悲。

郭李纷争为非,迁都长安思归。瞻望关东可哀,梦想曹公归来 ]  。

从洛到许巍巍,曹公忧国无私,减去厨膳甘肥。群僚率从祁祁,虽得俸禄常饥,念我苦寒心悲。

孔融之后,曹丕、曹植兄弟皆有六言诗传世。曹丕有六言诗三首,其中《黎阳作诗》和《令诗》是规范的六言诗;《寡妇诗》形式为六言,但因每句第四字为“兮”字,因而可视为六言别体。

七言体

七言诗包括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和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七言体是古代诗歌体裁,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的诗体。它起于民间歌谣。

先秦时期除《诗经》,《楚辞》已有七言句式外,《荀子》的《成相篇》就是模仿民间歌谣写成的以七言为主的杂言体韵文。

西汉时期除《汉书》所载的《楼护歌》、《上郡歌》外,还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史游的《急就篇》等七言通俗韵文。

东汉七言、杂言民谣为数更多,如东汉末年的《小麦谣》、《城上乌》(司马彪《续汉书·五行志》)、《桓灵时童谣》"举秀才"(葛洪《抱朴子·审举》)都是很生动、通俗流畅的七言和杂言民间作品。

相传汉武帝曾会聚群臣作柏梁台七言联句,但据后人考证,实系伪托,并不可靠。

魏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的第一首文人创作的完整七言诗。以后汤惠休、鲍照都有七言作品。鲍照的《拟行路难》18首,不仅在诗歌内容上有很大扩展,同时还把原来七言诗的句句用韵变为隔句用韵和可以换韵,为七言体的发展开出了新路。

从梁至隋七言体诗歌逐渐增多,至唐代七言诗才真正发达起来。七言诗的出现,为诗歌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更大容量的形式,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杂言体

杂言诗,因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而得名,其句中字数不定,最短仅有一字,长句有达九、十字以上者,以三、四、五、七字相间者为多。其特点是形式比较自由,便于无所拘束地表达思想感情。凡是以情致或气势胜的诗人,对于杂言诗都有极大的偏爱。

中国古代诗歌整齐划一的格律诗发展到中唐达到巅峰状态(代表诗人是杜甫),因为其形式上的诗美空间已经被唐代的大诗人挖掘而所剩有限。

因此唐末五代中国的格律诗向杂言诗发展,形成一个对整齐划一而导致形式有些僵化的格律诗的反拨,而最终定型为“词”这一杂言诗体制形式。而词,最终发展到了“一代之文学”的高度,取得伟大成就。

扩展资料:

古诗简介: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称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古体诗 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

四言诗,在近体诗中已经不存在了,虽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体诗。《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以四言诗为主。两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诗,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停云》都是四言诗的典型例子。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

五古最早产生于汉代。《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诗。汉代以后,写五言古诗的人很多。南北朝时的诗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以后的古体诗中五言的也较多。而七古的产生可能早于五古。但在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见。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现,唐人又称七古为长句。

杂言诗也是古体诗所独有的。诗句长短不齐,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中杂言诗较多。

汉魏以来乐府诗配合音乐,有歌、行、曲、辞等。唐人乐府诗多不合乐。唐宋时代的杂言诗形式多种多样:有七言中杂五言的,如李白的《行路难》;有七言中杂三言的,如张耒的《牧牛儿》。

有七言中杂三、五言的,如李白的《将进酒》;有七言中杂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的,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以四、六、八言为主杂以五、七言的,如李白的《蜀道难》。

此外,古绝句在唐时也有作者;都属古体诗范围。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南北朝后期出现了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体、近体之间的新体诗。

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乃至古体作品中常融入近体句式。但也有些古诗作者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来避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诗体

古诗词创作技巧

直抒胸臆和含蓄委婉

直抒胸臆也称直接抒情,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寒士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节操。

含蓄委婉是不把自己的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采用婉曲、象征、比拟、隐语、用典等手段间接地表现出来的一种抒情方式。古诗经常把要抒发的情感,要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所描绘的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结尾:“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将依依惜别之情寓于帆影、碧空和长江流水的景物中了。

景与情

景指景物,情指人的感情。出现在诗歌里,有种种不同的情况,最常见的是先景后情,情因景生,即触景生情。如杜甫的《旅夜书怀》,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不少的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似乎已成常规,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也有一些诗是先情后景。还有一些诗,看上去完全写景,而实际上景物里面蕴含着诗人的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人间词话》(王国维)]。以上这些都属寓情于景。一般情况下,有什么样的景,就生什么样的情,如乐景生乐情,哀景生哀情。但有时,触景生情,生出的情与客观的景截然相反,这种情况叫情景相异。古诗中以乐景写哀情较为常见,以哀景写乐情比较少见。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以乐景写哀情。古诗中以乐景写哀情的名句还有“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等。

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的三种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兴是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赋、比、兴三者各有特点,又相辅相成。交待事实,直抒胸臆,以赋为佳。变抽象为形象,比兴为优。

施肩吾的《夜笛词》“皎洁西楼月未斜,笛声寥亮入东家。却令灯下裁衣妇,误剪同心一半花”,用赋的手法写成,言东家妇闻笛而生思亲之情,误剪同心之花,别开生面。还有古诗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动人佳句,“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含蓄之句,“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精警之句,均用赋的手法写成。

比喻的手法在诗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运用比喻,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能把陌生的东西变成人们熟悉的东西;有创造优美的意境,产生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的作用。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运用比喻,把无形的音乐描写得形象鲜明,栩栩传神,仿佛就在眼前。

兴是借助其它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兴同诗歌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如《氓》的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和第四章开头两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运用了兴的手法。前者既隐喻女主人公的貌美,又暗指女主人公的痴情;后者桑叶由嫩绿变为枯黄,既隐喻女主人公青春不再,又暗指“士贰其行,二三其德”。兴经常有统摄下文,提纲撮要的作用。

要注意,比和兴经常结合在一起使用。运用比兴手法,能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

动与静

自然界的事物,有的动,有的静;有时动,有时静。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当然当动则动,当静则静。一首诗,动静结合得和谐、完美,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反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首二句写,空山幽谷,只闻人语,不见人行。是静中寓动,以动写静。后二句写,林深杳冥,夕阳余辉反照,倏忽远去。是动中寓静,愈见其静。而这一切,正是诗人幽寂情怀的写照。再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前二句写静,静得寂寥,静得凄凉。后二句写动,却以动衬静,更映现出深山的幽静。又如苏舜钦的《淮中夜泊犊头》:“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前两句写白天行舟所见,是动中见静,以静写动;后两句是“晚泊犊头”所见,是静中见动,以动写静。

烘 托

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像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像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有以下几种类型:①人烘托人。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②物烘托物。如《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句以星光遥挂如垂来烘托平野的茫无际涯,用月光似奔涌倾泻来烘托大江的浩瀚渺茫。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句以闹衬静。③物烘托人。如李清照词《醉花阴》中“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用重阳佳节这天室内外的景物来烘托此刻人物的心情。物烘托人的写法在古诗中被普通运用。

虚 实

这是古人论文章常用的概念。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采用虚实相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的结构更紧凑,形象更鲜明,并可使作品的容量增加。比如《望庐山瀑布》,前三句描写眼前所见,是实写;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以银河来比拟庐山瀑布,为虚写。再如姜夔《点绛唇》一词,“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前面句子实写,最后一句“残柳参差舞”虚写。又如《林黛玉进贾府》中,陆续介绍了贾府中几乎所有的主要人物。贾母、王熙凤、贾宝玉等登场亮相,为实写;贾赦、贾政等没出场,为虚写。

反 衬

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的手法叫衬托。从反面来衬托就叫反衬。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是一首妙用反衬的好词。作者用全词三分之二以上的笔墨,极力渲染元夕热闹的景象,但目的不在写景,也不在抒情,而是为了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而这个人,正是受到朝庭冷落,不肯趋炎附势,不愿与投降派同流合污的诗人自己。再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极力铺排、渲染,正是为了反衬最后一句“只今惟有鹧鸪飞”的凄凉景象。吊古之情伤今之感,虽不着一字,却表现得十分深刻。又如杜甫的《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句所描绘的辽阔雄奇的景象正是为了反衬诗人颠沛流离,孤苦伶仃的形象,“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天地如此之大,竟无诗人容身之地。类似的例子还有杜甫的《登岳阳楼》,柳宗元的《江雪》等。

用 典

即在诗文中引用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经史子集、民谣、俗谚中的语句或事实的一种手法。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比如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其中的“后庭花”,即陈后主所作的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曲。用这个典故,意在讽刺晚唐官僚贵族沉湎于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将使历史重演,唐朝走向灭亡。辛弃疾更是用典的高手,他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等五人的五个典故,他借助这些典故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设 想

想象,是诗歌表现手法的一个方面。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在古诗中,有时作者会对自己并不知晓的异地的情况或未来的情况加以描绘,这种手法就是设想。运用设想手法,可使诗歌意境开阔,别具情味,并使作者的感情更深刻地表达出来。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的前六句写远地妻儿在月夜的情景。不说自己看月忆妻,却说妻子看月忆已。不说自己看月忆儿女,偏说儿女尚不知看月忆自己。这样写,更能表达出情之深,爱之坚。又如柳永的《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完全是设想之词。这种设想,既增强了环境的氛围和色调,又把“多情自古伤离别”的主题渲染得更加深刻。

对 比

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两种相反的情况,写在一首诗里,以便相互对照的一种修辞手法。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正确与错误,光明与黑暗,坚强与脆弱……凡事一比,妍媸立见,泾渭分明,这就省去了许多笔墨。对比,既可纵比,现在和过去相比;又可横比,两地或两种事物相比。如杜荀鹤的《再经胡城县》:“去岁曾经到县城,县民无口不怨声。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一方面是人民含冤无处申诉,一方面是恶人越来越富贵。这就有力地揭露了封建政权的本质,喊出了被压迫人民的心声,再如欧阳修的《生查子》词:“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上阕写欢愉,下阕写愁苦,对比鲜明:景物依旧,人事已非。

夸 张

夸张是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对某一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故意加以扩大或缩小的描写的一种艺术手法。它可以使诗歌的语言形象化,创造出惊人的意境和阔大的气势,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了夸张手法,使其诗闪耀出璀璨的艺术光辉。王之涣为了强调关外的荒凉,在《凉州词》中也采用了夸张手法,“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缩小夸张的例子有“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等。

双 关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利用语音或语义,使某词具有双种意义,这种修辞手法叫双关。它的特点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此是手段,指彼是目的。恰当地运用双关,可以使语言精练,情趣横生;可以形象地刻画人物的心理,鲜明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双关可分两种:一种是语义相关,一种是谐音相关。例如毛泽东的《七律·送瘟神》:“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句中的“瘟君”指“瘟神”,更指“血吸虫”,这是语义相关。又如“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这几句中的“清白”、“晴”、“丝”都属谐音相关。常用的谐音双关字,还有“莲”双关“怜”,“仁”双关“人”,“藕”双关“偶”等等。

想学古诗词创作,如何入门?

“古诗词”这个概念就是指中国古代诗歌与词牌。

古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也就是古风和格律诗。而词牌是发展稍晚一点的格律体长短句,有严格的平仄限制和格式体制。

第一步,掌握平仄

诗是韵文。 千万不要被 “平仄格律是诗歌创作的镣铐” 这种懒人借口所误导,还没开始就心里抵制学习平仄格律。

平仄是汉字发音系统,我们平时说话高低起伏就暗含了平仄。而格律是一套平仄关系的规范。近体格律诗作为古诗中的后起之秀,长期占据了中国古诗坛的高地,虽然和不守格律的古体诗共同发展,但是精致工巧的作品多出于格律诗。

我们学习写诗,是要在前人的肩膀上往上爬,没理由放弃上千年的诗家语、和格律诗意象的积累。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创作的源泉。

古体诗不讲平仄格律,押韵宽松,相当于文言版的现代诗。 古体诗最深处的东西就是当时代的古朴、古拙。 我们在今天是无法还原那种古意的,因为时空的不可逆性,社会文化的精致化,其实我们今天已经完全无法达到当年古风的意境高度了。

古体诗虽然不讲平仄,也讲汉字音律,诗是用来吟诵的,如果不合乎音律,都无法正常朗读顺畅,这样的作品,会有人喜欢?

所以,学习近体诗,平仄格律是基础,非学不可。学习古体诗,也要注意句词通顺,不能磕磕巴巴,影响句子发音的抑扬顿挫。学好平仄只会让我们的诗句更加流畅而有节奏感。

第二步,提高鉴赏能力

好的鉴赏力是技巧和意境结合提升的表现。鉴赏能力来自于大量的阅读,来自于对古诗发展变迁的理解。

“文章合时而著” ,诗也是一样的。当我们通过大量阅读了解到古诗的起落和演变,就能搞清楚自己的写作风格在诗歌发展史中的维度,找准自己的定位。

鉴赏力提高的另一个方法,就是对古诗写作技巧的提高。也就是前面说的平仄,韵脚,对仗的知识,以及古体诗的转韵,普遍文法等各个方面的学习提高。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技巧和方法,才可以在读到古人诗句的时候发现他们的精妙手法并学以致用。

当我们有了很高的鉴赏力,一首古诗放到面前,我们就可以了解它构建意象的方法。当我们遇到生活中诗的灵感,脑海中自然会有积累的经验解构灵感,重新组合,用古诗特有的韵味表达出来。

这个时候出来的作品就不能说“入门”,已经是“升阶”了。

第三步,创作交流

是骡子是马,得拉出来溜溜。

经过认真学习和阅读赏析,我们会发现诗词的境界越来越高深,用心的创作者只会越来越虚心,不会满足于基础知识和小成绩,那么就需要把作品亮出来,让高手来指点,在批评中进步。

因为我们总认为自己的作品是没问题的,正所谓“敝帚自珍”嘛。可“旁观者清”,特别是 有诗歌创作才华和鉴赏能力高超的人,正是我们需要的良师益友。

不过我们在学习和阅读的基础上也要构建自己的诗歌知识框架,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并对他人的批评和赞扬保持一种积极地、谦逊的姿态。确实有问题,可以借机提高。如果别人的指责有误,则互相帮助提升。

如果遇到半桶水的杠精,那就置之不理。

“不卑不亢,勤学好问”才是真正进步求学的态度。

关于词牌

词牌除了在押韵上比近体诗要稍微宽松一点之外,其他方面是更为严格的格律体。不学平仄格律,就不要去填了。即便学会了平仄格律,还需要了解清楚成千套词牌名的固定格式,然后找出能够合适表达当时情感的词牌,再依据固定格式进行创作。

这个难度比写近体诗只高不低。

要入门诗词,个人建议从古体诗入手,逐步掌握文言文的精妙,体会平仄音律带来的快感,再上升到格律需求,再进一步研究近体诗。近体格律诗基本掌握,再考虑词牌。

祝大家尽早升阶,成为高手。

如何写诗词创作详解?

1、首先,写诗得分古代诗还是现代诗,古代诗有很多规则、格式,这个是每个想也古代诗必须学的,现代诗当然规则、格式要求就少了,不过还是有的,就连打油诗都要求押韵等规则。

这个我们国家历史悠久,文化渊博,学会写诗就先读懂诗,由看到品,由品到析〔赏析〕,最后才是写。

古典诗词,按其起源、体式、语言、结构等的不同,大致可以划分为诗、词、曲三大类。从格律上,诗又可划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格式、规则很多,就不描述了,自己买一些专业的书籍看看。

2、第二步,前面的是最重要的,知识的沉淀,别小看前面的准备,学会写诗就先读懂诗,由看到品,由品到析〔赏析〕,最后才是写。这句话不是瞎说的,肚子有墨才能写的出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作为新手可以尝试先从现代诗练习,然后发到一些诗歌网站求大神指导。其实大多数人都是写诗自娱自乐,给心爱的人看看。这样你可以先了解一些简单的格式,修辞手法,及意境表达方式。就简单说下修辞手法有通感、互文,以静称动,“顶(真)针”,以乐写哀,比兴等这些都是高中古文鉴赏的常识,我忘得差不多了。得活到老学到老。

3、第三步,新手可以写些现代诗给心爱的人,也可以写藏头诗、藏尾诗表达爱意。

主要注意赋比兴,先赋后比再兴,很多写歌的都按这个来的,如同桌的你等。

因为我们是普通人不是专业人士,所以先从短诗句写起,也可以运用前人给我们的写情诗的词语,进行装饰自己的诗词,不建议公开发表,可能会被大神喷说一看就是抄袭的。

像我这样脸皮厚的无所谓了。

4、第四步,我以我个人的一首诗来说下,所谓的赋比兴,这个赋比兴不是严格的赋比兴风雅颂中的,如图,前面两句相当于 赋 就是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算是描述一个环境背景,这个不一定需要写的,有的诗直接表达感情,也就是直接兴。

中间部分就是一些所谓的 比,以彼物比此物,借一个事物作类比 一般说,用来作比的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当事人的情感。

后面四句就是所谓的 兴,抒发个人情感。

如果写情诗,建议,写你跟她如何相遇、相识、相爱(当然你是如何爱上她的,她不一定爱上你),这样的一个过程。达到情感抒发,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进而让她喜欢上你。

5、最后,如果你想成为专业的诗人,你需要时间和知识的沉淀才能成功,并非一朝一夕。比如你看了我写的这些以个人经验为例的东西,就认为写诗很容易很简单,就能成功。那以前的十年寒窗就没意义了,当然不排除天才有这方面的天赋。我们普通人写一些表达爱意,娱乐一下就行了。有强烈想成为诗人的人可以在下面评论或者介绍互相学习。让更多人有这个欲望。

学习写古诗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学习诗词创作几个步骤:

一、先辨别平仄

学诗不可不知平仄,一开始可以先从新韵学起。简单说普通话的一声、二声是平,如,诗、时;三声、四声是仄,例如:使、是。

为什么一定要知道平仄呢?因为最简单的古体诗也对平仄有要求。

二、古体诗学起

最早学诗的时候,如果一开始就对平仄格律深入研究,有一部分人很可能会被搞得头昏脑胀,然后知难而退。因此最早作诗不妨从不需要讲究格律的古体诗开始学起。

1、先学押韵

古体诗其实也有要求,最基本的条件就是押韵不要押错。例如平声韵的诗,在二、四句一定是平声收尾,

例如: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第二句,去,第四句,处,韵脚平仄一致。第一句要求不严。

2、从古绝句学起

古绝句,就是四句齐言(齐言:每句字数一样)的古体诗。因为绝句短小,所以比较简单。可以作为入门的练习。

三、再学格律

古体诗除了双数句的韵脚要求特别严以外,几乎就是自由体的诗歌。

但是格律诗不同,格律诗又叫做近体诗,近体诗都是齐言诗,没有杂言诗。近体诗的句式是固定的模式,不能够随意改变平仄的组合。

1、近体诗的基本句式

五言近体诗的绝句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七言近体绝句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学习五律、七律 练习对仗

五七律变成了八句,除了平仄、黏连、押韵外,中间四句要求两两对仗。

例如李商隐七律《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上联: 春蚕到死丝方尽,下联:蜡炬成灰泪始干。

上联:晓镜但愁云鬓改,下联:夜吟应觉月光寒。

四、学习古韵

今古韵的区别是学习古诗词的一大障碍,没有其他办法,多读、多记、多练习。不懂古韵,可能会误解很多古诗词不押韵或者出律,只有懂古韵才能读懂古诗。

例如很多人就误以为《登幽州台歌》不押韵: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五、学习填词

懂了格律和古韵,就可以学习填词了,其实所有的词都可以看作符合格律要求的古体诗。唐宋人作词,一开始都是按照曲谱,后来曲谱遗失了,后人依照前人作品制订了词谱,改为依谱填词。

以上是诗词入门的简单步骤, 入门以后还要学习句法变化、章法的安排、字法的修炼、还有各种修辞手段.........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59cha.com/ask/290.html

分享给朋友:

“古诗词如何创作(古诗词如何创作出来的)” 的相关文章

李白哪个朝代的诗人的(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呢)

李白哪个朝代的诗人的(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呢)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李白哪个朝代的诗人的,以及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呢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李白是什么朝代诗人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自言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汉飞将军李广后裔...

也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也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什么意思)

也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也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也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以及也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什么意思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意思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意思是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作者:唐朝的孟浩然...

宋词如何用平水韵(古人写诗押韵一般用平水韵)

宋词如何用平水韵(古人写诗押韵一般用平水韵)

很多朋友对于宋词如何用平水韵和古人写诗押韵一般用平水韵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告诉我,绝句跟诗有什么区别?填宋词时怎样运用平仄? 绝句包含在诗里面。古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就是讲究平仄格律的诗,包括绝句和律诗。写绝句时押韵要用到《平水韵》,所谓...

庾寅年是多少年(庾子年是哪年)

庾寅年是多少年(庾子年是哪年)

今天给各位分享庾寅年是多少年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庾子年是哪年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庾子之年是哪一年,历史问题 1900年(庚子年),义和团运动在包括北京在内的中国北方部分地区达到高潮,大清帝国和国际列强开战,八国联军占领了北京紫禁城皇宫。1901年(辛...

放船杜甫如何将情景融合(放船杜甫如何将情景融合起来)

放船杜甫如何将情景融合(放船杜甫如何将情景融合起来)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放船杜甫如何将情景融合,以及放船杜甫如何将情景融合起来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杜甫两首放船赏析答案大全 《放船》唐代 杜甫收帆下急水,卷幔逐回滩。江市戎戎暗,山云淰淰寒。村荒无径入,独鸟怪人看。已泊城楼...

一共有多少首表示雪的诗(简单的)(古诗中的雪一般代表什么)

一共有多少首表示雪的诗(简单的)(古诗中的雪一般代表什么)

大家好,关于一共有多少首表示雪的诗(简单的)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古诗中的雪一般代表什么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描写雪的诗句有哪些? 1、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