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 > 正文内容

浣溪沙全文有哪些声音 浣溪沙中的

许我三千笔墨2023-03-30 10:00故事43

很多朋友对于浣溪沙全文有哪些声音和浣溪沙中的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浣溪沙》全文?

《浣溪沙》是宋代词人晏殊

原文如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白话译文:

填曲新词品尝一杯美酒,时令气候亭台池榭依旧,西下的夕阳几时才能回转?无可奈何中百花再残落,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扩展资料: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

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舆情遣兴方式之一。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

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

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有些微微的伤感。于是词人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下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都是描写春天的,妙在对仗工整。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

此联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小园香径独徘徊”,即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浣溪沙

浣溪沙苏轼全文拼音版

1、宋代苏轼《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拼音版

ruǎn cǎo píng suōguò yǔxīn,qīng shāzǒu mǎlù wú chén。hé shí shōu shíǒu gēng shēn?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rì nuǎn sāng má guāng sì pō,fēng lái hāo ài qì rú xūn。shǐjūn yuán shì cǐzhōng rén。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翻译:柔软的青草和长得齐刷刷的莎草经过雨洗后,显得碧绿清新;在雨后薄薄的沙土路上骑马不会扬起灰尘。不知何时才能抽身归田呢?

春日的照耀之下,田野中的桑麻欣欣向荣,闪烁着犹如被水泼过一样的光辉;一阵暖风挟带着蒿草、艾草的熏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肺。我虽身为使君,却不忘自己实是农夫出身。

2、宋代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拼音版

xú mén shí tán xiè yǔ,dào shàng zuò wǔshǒu。tán zài chéng dōng èr shí lǐ,cháng yǔsì shuǐzēng jiǎn qīng zhuó xiāng yìng。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sù sù yījīn luò zǎo huā,cūn nán cūn běi xiǎng sāo chē,niú yīgǔliǔmài huáng guā。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jiǔkùn lù cháng wéi yù shuì,rì gāo rén kěmàn sīchá。qiāo mén shì wèn yěrén jiā。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翻译:枣花纷纷落在衣襟上。村南村北响起车缫丝的声音,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穿牛衣的农民在叫卖黄瓜。

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想随便去哪找点水喝。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

3、宋代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拼音版

xì yǔxié fēng zuò xiǎo hán,dàn yān shūliǔmèi qíng tān。rù huái qīng luò jiàn màn màn。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xuěmò rǔhuāfú wǔzhǎn,liǎo róng hāo sǔn shì chūn pán。rén jiān yǒu wèi shì qīng huān。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翻译: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杨柳使初晴后的沙滩更妩媚。清澈的洛涧汇入淮河,水势浩大,茫茫一片。

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尝山间嫩绿的蓼芽蒿笋的春盘素菜。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4、宋代苏轼《浣溪沙·缥缈红妆照浅溪》拼音版

piāo miǎo hóng zhuāng zhào qiǎn xī。bó yún shūyǔbù chéng ní。sòng jūn hé chù gǔtái xī。

缥缈红妆照浅溪,薄云疏雨不成泥。送君何处古台西。

fèi zhǎo yè lái qiūshuǐmǎn,mào lín shēn chù wǎn yīng tí。xíng rén cháng duàn cǎo qīmí。

废沼夜来秋水满,茂林深处晚莺啼。行人肠断草凄迷。

翻译:隐约见到一个女郎的盛装映照在浅浅的溪水中,天空云气稀薄,稀疏的小雨下个不停,路面上泥泞倒也无多。送君地在何处?在戏马台西。

干涸的池沼已经涨满了秋水,天已傍晚,茂密的树林深处传来了黄莺的啼鸣。行人断肠之处,青草是那样凄凉迷离。

5、宋代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拼音版

yóu qí shuǐqīng quán sì,sì lín lán xī,xīshuǐxīliú。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shān xià lán yá duǎn jìn xī,sōng jiān shālù jìng wú ní,xiāo xiāo mù yǔzǐguītí。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shuí dào rén shēng wú zài shào?mén qián liú shuǐshàng néng xī!xiūjiāng bái fà chàng huáng jī。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翻译: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浣溪沙苏轼原文带拼音

浣溪沙苏轼原文带拼音如下:

sù sù yī jīn luò zǎo huā , cūn nán cūn běi xiǎng sāo chē , niú yī gǔ liǔ mài huáng guā 。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jiǔ kùn lù cháng wéi yù shuì , rì gāo rén kě màn sī chá 。 qiāo mén shì wèn yě rén jiā 。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翻译:

枣花纷纷落在衣襟上。村南村北响起车缫丝的声音,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穿牛衣的农民在叫卖黄瓜。

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想随便去哪找点水喝。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

赏析:

这首《浣溪沙》词是苏轼43岁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

《浣溪沙》苏轼原文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代表作。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浣溪沙》苏轼原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浣溪沙》苏轼原文 篇1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

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浸:泡在水中。

萧萧:形容雨声。

子规:杜鹃,又叫杜宇、 布谷、子规、望帝、蜀鸟等。

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白发:老年。

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译文:

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村子的南北头响起剿车的支呀声,是衣着朴素的农民在卖黄瓜,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

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

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

赏析:

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初时虽也吟过“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样惴惴不安的诗句,但当生活安顿下来之后,樵夫野老的帮助,亲朋故旧的关心,州郡长官的礼遇,山川风物的吸引,促使他拨开眼前的阴霾,敞开了超旷爽朗的心扉。这首乐观的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当是在这种心情下吟出的。

上阕三句,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这一派画意的光景,涤去官场的恶浊,没有市朝的尘嚣。它优美,洁净,潇洒……充满诗的情趣,春的生机。它爽人耳目,沁人心脾,诱发诗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环境启迪,灵感生发。于是词人在下阕进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摅写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人生长恨水长东”,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可复返,青春对于人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讲,人未始不可以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往往能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因此词人发出令人振奋的议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人们惯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发出衰飒的悲吟。白居易当年在《醉歌》中唱道:“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杜甫也曾化用乐天诗,吟过“试呼自发感秋人,令唱黄鸡催晓曲”之句。此处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与另一首《浣溪沙》中所云“莫唱黄鸡并白发”,用意相同。应该说,这是不服衰老的宣言,这是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浣溪沙》苏轼原文 篇2

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枣花纷纷落在衣襟上。村南村北响起车缫丝的声音,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穿牛衣的农民在叫卖黄瓜。

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想随便去哪找点水喝。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

注释

徐门:即徐州。

谢雨:雨后谢神。

簌簌:花落貌,一作“蔌蔌”,音义皆同。

缫车:纺车。缫,一作“缲”,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牛衣:蓑衣之类。这里泛指用粗麻织成的衣服。《汉书。食货志》有“贫民常衣牛马之衣”的话。

漫思茶:想随便去哪儿找点茶喝。漫,随意,一作“谩”。

赏析

这首《浣溪沙》词是苏轼43岁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苏轼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组词《浣溪沙》,共五首,这是第四首。作品描述他乡间的见闻和感受。艺术上颇具匠心,词中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清新朴实,明白如话,生动真切,栩栩传神,是此词的显著特色。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词中所写的景,并不是一般情况下通过视觉形象构成的统一的画面,而是通过传入耳鼓的各种不同的音响在诗人意识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组联续不断的影象。

这首词是苏轼在徐州(在今江苏省)作官的时候写的。按照当时的迷信风俗,一个关心农事的地方官,天大旱,要向“龙王爷”求雨;下了雨,又要向“龙王爷”谢雨。这首词就是苏轼有一次途经农村去谢雨,记下的见闻之一。

“簌簌衣巾落枣花”,按照文意本来应该是“枣花簌簌落衣巾”。古人写诗词,常常根据格律和修辞的需要,把句子成分的次序加以调动,这里就是如此。“簌簌[sù]”,是形容枣花纷纷落下的样子。“衣巾”,是衣服和头巾。古代服装,男人往往戴头巾。枣树在初夏开出黄绿色的小花。作者不是从旁边看到落枣花,而是行经枣树下,或是伫[zhù]立枣树下,这样枣花才能落到衣巾上。接下去,“村南村北响缫车”。“缫[sāo]车”,一种抽取蚕丝的手摇工具。村子里从南头到北头缫丝的声音响成一片,原来蚕农们正在紧张地劳动。这里,有枣花散落,有缫车歌唱,在路边古老的柳树下,还有一个身披牛衣的农民在卖黄瓜。“牛衣”,是一种用麻或草编成的,用来覆盖牛身的织物,这里指蓑衣一类的东西。上片三句,每一句都写出了景色的一个方面。这一次苏轼偶然来到农村,很敏感地抓住了这些特点,特别是抓住了枣花、缫丝、黄瓜这些富有时令特色的事物,把它们勾画出来。简单几笔,就点染出了一幅初夏时节农村的风俗画。

这首词,不仅是写景,还记了事。在下片,就转入了写作者自己的活动。这时他已是“酒困路长惟欲睡”。“酒困”,是酒后困倦,说明他上路前喝过酒了。“路长”,看来,已走过很长的路程,而离目的地还很远。“惟”,只。这句词写出他旅途的困倦。“日高人渴漫思茶”。“日高”,太阳已升得很高。在初夏的太阳下赶路,感到燥热、口渴,不由得想喝杯茶润喉解渴。“漫”,这里是情不自禁的意思。口渴,需要喝茶;困倦,大概也想借茶解困。于是他“敲门试问野人家”。“野人家”,乡野的人家,即乡下老百姓。苏轼当时是一州的行政长官,笔下称当地农民为“野人家”,正出于他当官的口气。但是“试问”两字表明他并没有什么官气。他没有命令随从差役去索要,而是自己亲自去敲一家老百姓的门,客气地同人家商量:老乡,能不能给一点茶解解渴呀?

就这样,用简单几句,既画出了一幅很有生活气息的农村画图;又记下了一段向老乡敲门讨茶的经历,这是他平常深居官衙中接触不到,因而感到新鲜有趣的。这首词似乎是随手写来,实际上文字生动传神,使一首记闻式的小词,获得了艺术的生命。这就是古典诗词中所讲究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作者为何要“敲门试问”呢?他是一个体恤民情、爱民如子的好父母官,谦和有礼,不会贸然闯入农家;2刚刚在旱灾后求得雨,主人可能外出下田耕作,并不在家,所以他要试探一下家中是否有人在。

《浣溪沙》词中“簌簌衣巾落枣花”一句,实为“枣花簌簌落衣巾”的倒文;杜甫《秋兴》一诗中有“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原意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主宾倒置的同时,宾语“香稻粒”、“碧梧枝”还被拆开分属主宾位置。对于古典诗歌诗句的倒置,清人洪亮吉说:“诗家例用倒句法,方觉奇峭生动”。

《浣溪沙》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日高、路长、酒困、人渴,字面上表现旅途的劳累,但传达出的仍是欢畅喜悦之情,传出了主人公县令体恤民情的精神风貌。这首词既画出了初夏乡间生活的逼真画面,又记下了作者路途的经历和感受,为北宋词的社会内容开辟了新天地。

鉴赏

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一篇老骥伏枥,志千里的宣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发自强。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下阕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

《浣溪沙》苏轼原文 篇3

[宋]苏轼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糜鹿逢人虽未惯,猿揉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作品赏析:

原序: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元丰元年(1078)徐州发生严重春旱,作者作为徐州太守,曾往石潭求雨,得雨后,又往石潭谢雨,沿途经过农村。这组《浣溪沙》词即纪途中观感,共五首,这里是前三首。第一首写傍晚之景和老幼聚观太守的情形。首句写到潭鱼。西沉的太阳,格外红而大,也染红了潭水。由于刚下过雨,潭水增多,大约也涌进了不少河鱼,它们似乎贪恋着夕照的温暖,纷纷游到水面。鱼之婉然若现,也写出了潭水的清澈。与大旱时水浊无鱼应成一番对照。从石潭四望,村复一村,佳木茏葱,只听得栖鸦的啼噪,而不见其影。

不易见的潭鱼见了,易见的昏鸦反不见了,写出了农村得雨后风光为之一新,也流露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三句转笔写人。儿童黄发,老人白首,故称“黄童白叟”,这是聚观谢雨的人群中的一部分。“睢盱”二字俱从“目”,张目仰视貌,兼有喜悦之义。《易经·豫卦》“盱豫”,《疏》:“盱谓睢盱。睢盱者,喜悦之貌。”

这里还暗用韩愈《元和圣德诗》“黄童白叟,踊跃欢呀”句意。从童叟之乐见出众人之乐,也寄寓了作者“乐人之乐”的情怀。

接着,下片写谢雨的盛会,打破了林潭的寂静。常到潭边饮水的“麋鹿”突然逢人,惊恐地逃避了。

而喜庆的鼓声却招来了顽皮的“猿猱”。“虽未惯”与“不须呼”相映成趣,两种情态,各各逼真。颇有助于表现和平熙乐的气氛。山村的老人纯朴木讷,初见知州不免有几分“未惯”,孩童则活泼好动,听到祭神仪式开始的鼓声,则争先恐后,若类皮猿之“不欢呼”。他们回家必得要兴奋地追说一天的见闻,说给那些未能目睹盛况的“采桑姑”们了。“归来说与采桑姑”,这节外生枝一笔,妙趣横生。

词写到日、村、潭、树等自然景物,鱼、鸟、猿、鹿等各类动物,黄童、白叟、采桑姑等各色人物及其活动,织成一幅有声有色的画图。上片连用“深红”、“绿暗”、“黄”、“白”等色彩字,交错使用,画面生动悦目。下片则赋而兼比。全词虽未铺写谢雨,但无往而非喜雨、谢雨的情事。这正表现出作手取舍经营的匠心。前五句是实写,末一句是虚写,虚实相生,词意玩味不尽。

第二首写谢雨途中见闻。上片写自己进村之后出现的一个热闹场景。首句写村姑匆忙地梳妆打扮一番去见太守。“旋抹”刻画出少女第一次得见州官的急切、兴奋心情。接下来二句,写村姑们争看太守,连心爱的茜罗裙被拥挤的人群踏破也顾不得了。这样写既烘染出场面的热烈,又表现出围观少女精神的集中。

上片短短数语就刻画出一幅极风趣生动的农村风俗画。

下片写到田野、祠堂,又是一番光景。村民们老幼相扶相携,来到打麦子的土地祠,他们为感谢上天降雨,备酒食以酬神,剩余的祭品引来馋嘴的乌鸢,在村头盘旋不下。这两个细节都表现出喜雨带来的欢欣。结句则是一个特写,黄昏时分,有个老头儿醉倒在道边。这与前两句形成忙与闲,众与寡,远景与特写的对比。但它同样富于典型性。酩酊大醉是欢饮的结果,它反映出一种普遍的喜悦心情。

词中的“使君”虽只是个陪衬角色,但其与民同乐的心情也洋溢纸上。

第三首写夏日田园风光、乡村风貌,表现了农民大旱得雨、幸免饥馁的喜悦心情以及词人与民同乐的博大胸怀。上片写农事活动。首句写地头的作物。

“(音倾)即寈麻,是麻的一种。“麻叶层层”是写作物茂盛,“叶光”是说叶片滋润有光泽,二语互文见义,是雨后庄稼实况。从具体经济作物又见出时值初夏,正是春蚕已老,茧子丰收的时节。于是村中有煮茧事。煮茧的气味很大,只有怀着丰收喜悦的人嗅来才全然是一股清香。未到农舍,在村头先嗅茧香,“谁家煮茧”云云,传达出一种新鲜好奇的感觉,实际上煮茧络丝何止一家。“一村香”之语倍有情味。走进村来,隔着篱墙,就可以听到缲丝女郎娇媚悦耳的谈笑声了。“络丝娘”本俗语中的虫名,即络纬,又名纺织娘,其声如织布,颇动听。这里转用来指蚕妇,便觉诗意盎然,味甚隽永。此处虽然只写了煮茧缫丝这样一种农事活动,但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雨后农民的喜悦之情。

下片写作者对农民生活的采访,须发将白的老翁拄着藜杖,老眼迷离似醉,捋下新麦(“捋青”)炒干后捣成粉末以果腹,故云“软饥肠”。这里的“软”,本字为“餪”,有“送食”之义,见《广韵》。两句可见村中生活仍有困难,流露出作者的关切之情。简单的一问,含蕴不尽。

这几首词带有鲜明的乡土色彩,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风格自然清新,情调健康朴实。词人所描写的虽然只是农村仲夏风貌的两三个侧面,但笔触始终围绕着农事和农民生活等,尤其是麻蚕麦豆等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的农作物,从中可见词人选择和提取题材的不凡功力。

苏轼的浣溪沙中哪些句子是作者听到的声音?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代: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萧萧 一作:潇潇)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作者听到的声音是第三句“萧萧暮雨子规啼”。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原文: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清代: 纳兰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译文: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风吹散了骏马的嘶鸣。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落日时分,一抹晚烟荒凉萧瑟的营垒上,半竿红日斜挂在旧时关城,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

注释: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sī)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浣溪沙: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双调四十二字,五平韵。那畔:那边。若为:怎为。

一抹晚烟荒戍(shù)垒(lěi),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荒戍垒:荒凉萧瑟的营垒。戍:保卫。

赏析:

该词上片“身向”句说明行程辽远。“北风”句谓寒风吹来,满耳尽是马嘶之声。然后作一小结。下片“一抹”二句写眼前景色,末句画龙点睛,指出了这首词的主旨在于“古今幽恨”。全词情景交融,结尾处更是点明主旨,加强语意,抒发情感。

“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唐苏颋《汾上惊秋》有:“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而纳兰在此处云“北风吹断马嘶声”。听闻如此强劲,如此凛冽的北风,作者心境若何,可想而知。难怪他会感慨“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词中的寥廓的意境不禁让人想起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故而张草纫在《纳兰词笺注》前言中言,纳兰的边塞词“写得精劲深雄,可以说是填补了词作品上的一个空白点”。然而平心而论,无论是“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万帐穹庐人醉,星影要摇欲坠”,还是“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纳兰都不过是边塞所见所历的白描,作者本身并没有倾注深刻的生命体验,这类作品的张力无法与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同日而语。不过,纳兰的边塞词当中那种漂泊的诗意的自我放逐感的确是其独擅。比如该篇的结尾“古今幽恨几时平”,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卫边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纳兰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虽可能囿于一己,然而其情不胜真诚,其感不胜拳挚。

历史原因与环境原因以及词人自身的性格交织在一起,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这一曲边塞苍歌。全词除结句外,均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纳兰的一草一木皆有灵性:虽然作者一直未曾直接抒发要表达的情感,但人们从字里行间揣摩出作者的感受。“吹断”二字写尽了北国秋冬之险恶,“若为情”的发问中带出了作者对到任的迷茫与不安。环境险恶,前途未卜,纳兰胸中风起云涌:怀古之心,恋乡之情,忧虑之思,纷纷扰扰难以平静。此时边关的云烟、堡垒、落日均染上了情绪的色彩。整个边关不再是唐人笔下的雄浑、苍凉、悲壮,取而代之的是满目萧瑟的冷清与破败。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59cha.com/ask/30022.html

标签: 苏轼作者
分享给朋友:

“浣溪沙全文有哪些声音 浣溪沙中的” 的相关文章

昧旦趋华轩为什么(昧旦什么意思)

昧旦趋华轩为什么(昧旦什么意思)

同卢拾遗过韦给事东山别业二十韵,给事首春 王维 同卢拾遗过韦给事东山别业二十韵,给事首春 托身侍云陛,昧旦趋华轩。遂陪鹓鸿侣,霄汉同飞翻。 君子垂惠顾,期我于田园。侧闻景龙际,亲降南面尊。 万乘驻山外,顺风祈一言。高阳多夔龙,荆山积玙璠。 盛德启前烈,大贤钟后昆。侍郎文昌宫,给事东掖垣。 谒帝...

古诗分为什么联(古诗分为什么联什么联)

古诗分为什么联(古诗分为什么联什么联)

大家好,关于古诗分为什么联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古诗分为什么联什么联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古诗 分四联 那四联? 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或起联),第二联(...

茗在平水韵哪个韵部(茗字在平水韵中是仄声吗)

茗在平水韵哪个韵部(茗字在平水韵中是仄声吗)

很多朋友对于茗在平水韵哪个韵部和茗字在平水韵中是仄声吗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平水韵表(完整版)留着备用! “平水韵”(平水韵部)由其刊行者宋末平水人刘渊而得名。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7个韵部(其书今佚)。每个韵部包含若干字,作律绝...

王之涣为什么写登鹤雀楼(登鹳雀楼不是王之涣写的)

王之涣为什么写登鹤雀楼(登鹳雀楼不是王之涣写的)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王之涣为什么写登鹤雀楼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登鹳雀楼不是王之涣写的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登鹤雀楼是哪位诗人所作 登鹤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

点绛唇为什么诗(点绛唇这首诗)

点绛唇为什么诗(点绛唇这首诗)

今天给各位分享点绛唇为什么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点绛唇这首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点绛唇是啥意思 1.“点绛唇”是词牌名,每一个词牌名代表一种固定格式。任何一个人,用“点绛唇”这个格式填的词,都叫“点绛唇”。所以,“点绛唇”的词太多了。要具体说哪一首,...

李凭是哪个朝代的(李凭是唐代宫廷的)

李凭是哪个朝代的(李凭是唐代宫廷的)

今天给各位分享李凭是哪个朝代的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李凭是唐代宫廷的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寻觅关于箜篌的诗句,请注上作者朝代。 关于箜篌的诗句如下:《箜篌引》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卢溪郡南夜泊舟,夜闻两岸羌戎讴。其时月黑猿啾啾,微雨沾衣令人愁。有一迁...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