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正文内容

江西古代有哪些水驿 江西古代水利工程

青栀白衫2023-03-31 08:20诗词60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江西古代有哪些水驿,以及江西古代水利工程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我国古代供游人吃饭,住宿的地方叫什么

我国古代供游人吃饭,住宿的地方叫什么

驿站 :驿站是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客栈: 客栈,客栈是古代酒店的称号,是为了满足人们外出郊游或远行的需要而出现的。人们在出外远行时便会找地方投宿,而提供这些地方供人暂住的就称为客栈。客栈,其实也是指以住宿为主的地方,装置较简陋的旅馆,有的兼供客商堆货并代办转运。

我国古代供传递官传递官文的地方叫什么

我国古代供传递官传递官文的地方叫驿站

驿站,是国家出现以后, *** 专门为传递公文和军情所设定的通讯机构,至今已有4000年历史,其建设和营运费用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支出。早期的公文和军情,主要依靠人力步递,故在春秋时期,人们把边境内外传递文书的机构叫做“邮”。邮距为25公里,是一个成年人当天能往返的距离。

古代掌投递公文、转运官物及供往来官员休息的机构称为驿站。而邮则为境上传书之舍,起初邮和驿有区别,步传为邮,马传称驿,后则统而言之。

古代朝廷政令的下达,各级官府间公文的传递以及各地书信往来,则靠专人步行或骑马递送,这就是邮驿通讯。我国历代 *** 一直沿袭这种驿传制度。

驿传制度起源于周朝。当时的诸侯都自成国家,他们为政治和军事上的需要,都在大道上经常设有驿马和邮车,往返传送官方文书。为了方便信使和邮卒换用马匹和住宿,在通往京城的驿道上相隔一定的距离,设有驿站。春秋时期的邮驿通讯已很完备。到唐朝,邮传通讯盛极一时,分为陆驿、水驿和水陆兼办三种,共有1600余处。同时还规定了各种邮驿的行程,规定驿马每天走70里,驴50里,车30里。若有紧急情况,驿马一天能跑300多里。宋朝时,各州县都设定了专门传递官府紧急公文的“急递铺”。每铺有几个铺丁值班,日夜不停地递送档案,一铺接一铺地传递(如同今之接力赛跑)每天要走400里,紧急军情则“飞递”五六百里,有时还发插羽毛的紧急函件‘:鸡毛信”,称为“羽檄”。公文驿递的重要原则是迅速、准确、保密,历代均以法律形式加以保证,若耽误日程,错投,私自绕路、夹带私物、丢失损坏,都将受到法律制裁。驿传在中央属兵部所管,在府州都有专门的驿丞管理邮传及迎送官员之事。清末,随着近代邮政的兴起和发展,代替了古老的驿传制度。

我国古代供外国人住的旅店叫什么?

外国人住的叫:馆驿

中国的官员或者传信军人住的叫:驿站(休息马匹的地方)

古代供人学习的地方叫什么

 古人读书的地方叫书院。

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开始只是地方教育组织,最早出现在唐朝,正式的教育制度则是由朱熹创立,发展于宋代。原由富室、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当时,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江西上饶的鹅湖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等。后由朝廷赐敕额、书籍,并委派教官、调拨田亩和经费等,逐步变为半民半官性质的地方教育组织。仁宗庆历年间,各地州府皆建官学,一些书院与官学合并。神宗时,朝廷将书院的钱、粮一律拨归州学,书院一度衰落。

我国古代供外国人入住的旅馆叫?

我国古代供外国人入住的旅馆叫香馆。

古代供使臣休息的地方叫什么

馆驿,宋人王应麟说:“郡国朝宿之舍,在京者 谓之邸;邮骑传递之馆,在四方者谓之驿”(王应麟《玉海》),

古运河的历史及发展情况

古代运河联结长江和淮河。春秋时期吴 王 夫差于公元前486 ~前 484 年开凿。南起邗城(今扬州)以南的长江,北经樊梁湖(今高邮附近)折向东北,入射阳湖,再向西北经淮安入淮河。

东汉时期向西改道取直,由樊梁湖直接向北,经津湖、白马湖,北入淮。东晋永和年间,南段江水已不能引入运河,从今仪征引水。

隋大业元年( 605 ),炀帝开挖通济渠时,又开邗沟,自山阳至江都入扬子江,沟通江、淮,成为隋代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元代会通河和通惠河开通后,京杭运河完成,明代进行了大规模整修,建立了完善的漕运管理制度,600年间,运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南北交通要道。

扩展资料:

漕运始终是维系历代中央政权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古代社会经济重心南移后,出现了政治、军事重心与经济重心分离的状况。

漕运对于各王朝的政治、军事意义更加突出。朝廷年复一年地进行着南粮北运,漕粮几乎供应京城所有居住人员的日常食粮,并极大地支撑着整个中央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

与此同时,漕粮成为支撑王朝军事体系的重要物质力量,历代分布各地的庞大地方驻军、漫长边境线上的防御与进攻、四方征讨的各种战事,许多都是以漕运作为强大物质后盾的。

大运河的开掘加强南北交通和交流,巩固中央政府对全国的统治,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了中原文化和南方文化相融合,并且方便南粮北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京杭大运河

中国古代的邮驿系统是怎样的

转:

邮驿,即驿站,传舍。传送文书,步递曰邮,马递曰置,曰驿。《后汉书·袁安传》:“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 宋朝曾巩《驾部制》:“舆马辇乘之奉,邮驿圉牧之治,中台要务,主以郎曹。敷求得人,俾任吾事。” 清 陈廷敬 《平滇雅·滇池》诗:“降幡夕竖,逆骇纵横,林野涂脑,邮驿递颅。”

中国古代政府为了有效的传播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类信息,在开辟、整修道路的基

础上,建立了一整套邮驿系统,依靠这套邮驿系统,古代社会才能进行相对高效的信息传播。而古代邮驿源远流长,王朝兴盛,邮驿发达;王朝没落,邮驿必然衰落,历朝历代均是如此。

在古籍中,“邮”、驿”均指在道路上隔一定距离为传递信息的人设置的站,站上提供食宿和车马,同时也指以邮驿方式传递信息。

中国的邮驿何时出现,尚未有确证。见于史籍记载的邮驿制度和邮驿的正式名称始于周代。西周时邮驿系统已初具规模。诸侯国之间为了政治、军事活动的需要,在交通要道上设置驿站,负责传递政府文书、运转货物、接待过往官员等。

一、先秦

根据记载周代典制的古籍《周礼·地官·遗人》的记载:“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凡委、积之事,巡而比之,以时颁之。”(庐、路室、候馆均指接待宾客、旅人的馆舍。亦是邮驿的另一功能。委、积指饮食。)可见周代对邮驿系统的设置和管理已经相当规范了。

到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都建立起邮驿网,主要交通道路上一般隔 30 里设一馆驿。《孟子·公孙丑上》中说,“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意思是说,道德的传播速度之快,甚至比采用专用邮路,乘坐专用邮车,以传递君王的命令的速度还要快。从这里可以看出,邮驿系统主要是为了更加迅速的传达政令。尤其在战国时期,邮驿形式更加多样,有了递、驿、徒 3 种形式:递用车,驿用马,徒为步传。

二、秦汉

秦王朝建立后,短短几年就建成了以“驰道”为干线的全国交通网。《汉书·贾山传》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交通网络延伸的同时,邮驿系统也得到全面的扩展。

到了汉代,邮驿系统得到进一步完善。邮亭驿站星罗棋布,《汉书·百官公卿表》中载,西汉共有邮亭 2 3 所。到东汉,全国驿道总长已超过 32 0 0 0 公里。《史记·留侯世家》载,汉“五里一邮,邮人居间,相去二里半”。(里指闾里,汉时每闾里间隔约 1 0 公里)。驿站的距离也有严格的规定,《续汉书·舆服志》载,“驿马三十里一置”。当时利用邮驿系统传播信息的速度已经非常快了,传车一般日行百里,快则二三百里。马驿更快。尤其在传送紧急公文时,驿者挨站换马,速度大为提高。《汉书·赵充国传》载,金城副长安相 1 4 0 里,文书三日半可到,平均日行约 40 0 余里。

汉时邮传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国防上。边防一线的重要紧急文书,都是靠邮传递的。汉武帝时大将李陵北征。兵抵受降城,他马上通过邮传给武帝上书报告。后来桑弘羊要在西域轮台屯田,也准备通过邮驿来密切汉政府和西域的关系。东汉时我国和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密切起来,班超和甘英的出使西域和大秦,使丝绸之路更加畅通。

汉政府在西北的邮驿十分发达,出现了“列邮置于要害之路,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的繁华局面。当时,西方的罗马也正处于繁荣时期,那里也是邮驿畅通,沿途“列置邮亭”,所以当时诸国的商人和使者,可以从东汉边境通过邮驿一直驰骋到罗马首都。

整个汉代,政府从制度上保证了邮传的有效施行。在中央部一级的九卿官职中,有许多是和邮驿制度直接关联的。比如,少府中的尚书令和符节令,便是专管政府公文收发和符节的分发与管理。大鸿胪兼管邮使的接待。御史大夫也兼管邮传,对邮传使者的凭证进行监察。和邮传关系最直接的是九卿中的卫尉,他的属下有一官员叫“公车司马令”,负责接待由传车征召来上书的民间贤士,所以又叫“公车上书”。后来近代史上著名的康有为等“公车上书”,得名便由于此。三公中的太尉、府中的法曹也主管邮驿,负责邮驿规章制度的制订和一般管理。

汉时,地方邮驿管理也比前代更为正规化。邮驿系统由州、郡、县三级管理。郡太守府里最受重视的一个官吏便是“督邮”。他不仅主管邮书,还兼管督察长吏,是个实权官吏。

汉代邮驿继承秦朝制度,并统一名称叫“驿”。据出土的汉代木简记载,汉代邮驿通信已有迅速、准确、安全的要求。随着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的形成。邮驿不可或缺地进入并维系着这个通道。丝路和驿站相互依存,丝路因驿站而增加活力,邮驿因丝路而通达至印度、中亚、波斯等国。马可•波罗曾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在其游记中提及了很多古代驿站的遗迹,从中可以看到驿站在丝路中的地位。

三、魏晋南北朝

两汉与隋唐之间,是一个长期动荡不安的时代。混乱的局势对邮驿系统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但是战火纷飞之时,更需要迅速获得必要的信息,因而邮驿对信息传播的重要性更清晰的显示出来。各国在征战之余,都挪出一部分财力人力进行邮驿的建设。

据载,为了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魏国研制出一种“追锋车”。《三国志集解》中解释说:“晋志曰,⋯⋯追锋之名,取其迅速也,施于戎阵之间,是为传乘。”这种传车奔走神速,在传播信息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三国志·三少帝纪》注引傅畅《晋诸公赞》载,“帝性急,请召欲速。秀等在内职,到得及时,以望在外,特给追锋车,虎贲率五人,每有集合,望辄奔驰而至。”

同时,邮驿的形式也进一步多样了。如三国时期的吴国由于地处多水的江南,遂因地制宜设置了水驿,更便利了信息的传播。

四、隋唐

隋唐之时,邮驿系统得到空前的大发展。形成了以长安(今西安)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邮驿网络。据《唐六典·尚书兵部》载,唐开元年间有陆驿1297所,水驿260所,水陆相兼者70余所。

陆驿大约 30里一设,边陲地区驿所间隔则长一些,而“若地势险阻及须依水草,不必三十里”。根据交通繁忙程度,陆驿分为7个等级。最高等级的都亭驿配备驿马75匹,最低等级的六等驿则只有驿马8匹。

水驿也根据交通繁忙程度分成3个等级,第一等的水驿配驿船4只,第三等水驿只配驿船2只。

驿马日行300里,最快可达到日行500里,故唐诗有云:“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如公元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反叛,六天之后,远在3000里之外的长安就接到了消息。

水驿的速度则较慢。逆水时重船日行约40里左右,空船日行50里左右;顺水时日行百里左右。

为了更快地传播紧急讯息,唐代还发展出一种“飞驿”。如据《唐会要·馆驿》载:“贞观十九年,太宗亲征辽,发定州。皇太子奏请飞驿递表起居。又请递敕垂报,并许之。飞表奏事,自兹始也。”

五、两宋

宋代邮驿的规模虽较唐有缩减,但宋对邮驿制度的革新,促进了邮驿制度的发展。

一直以来,邮驿在传递信息之外,还承担着提供食宿的任务。宋代为了提高文书传递的效率,在驿站之外另设递铺,专门供传播信息之用,驿站则只负责提供食宿。

据《梦溪笔谈》载,“驿传旧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步递主要运送一般文书,日行200里,马递运送紧急文书或物品,日行300里,急脚递运送紧急军文,日行400里,后又提高到500里。

急脚递中还有一种金牌急脚递,红漆金字,上书“御前文字,不得入铺”。这种文书每到一铺,铺卒需早早在铺前等候,交接后立刻赶往下一铺,并不入铺耽搁。《梦溪笔谈》描述了其传递的情况:“过如飞电,望之者无不避路”、“日夜行五百里,不以昼夜鸣铃走递,前铺闻铃,预备人出铺就道交受。”召回岳飞的十二道金牌,就是这种金牌急脚递。

南宋又增设了斥候铺和摆铺。斥候铺是把称作斥候的了望、侦察与文书传递结合起来的急递组织,通常设在边防要地。摆铺是为适应军事行动、加速紧急文报的传递而临时设置的一种急脚递,是斥候制度的一种补充。

据有关资料推算,北宋递铺约6000个,铺卒10万余人,南宋递铺约3500个,铺卒5万余人。这些数据足以证明,宋朝的邮驿系统也是十分完备的。

六、元代

元朝的驿站是历代最盛的。驿站在蒙古语中称站赤。《元史•兵志》载:“站赤名,驿传之译名也。”站赤的交通工具根据各地不同环境状况而不同,有马、车、船、轿、牛、驴、狗等。

元朝的驿站总数虽和前朝差不多,但规模明显增大了许多。如唐、宋的驿站用马最多70余匹,而元朝的大驿站用马动辄上千匹。急递铺的设置则承前代,各铺距离十里十五里二十五里不等。据《永乐大典》载,当时“凡在属国,皆置驿传,星罗棋布,脉络相通,朝令夕至,声闻必达。”

七、明代

明代在沿袭旧制的基础上,由于海上交通日渐发达,开拓海上驿道并进一步延伸至非洲。

驿递接待的待遇不是所有的官员都可以随便享用的。明初,对驿递接待人员的范围有非常严格的规定,朝廷只给很少的军务和钦差人员发放使用驿递的证明信,允许他们持“官”牌或马牌使用公家的驿递。陆仲亨以侯爵之尊,因为违规使用了公家驿站的马匹,便被朱元璋罚往雁门捕盗。可见制度之严厉。

明朝中叶以后,驿递的管理开始出现混乱.以至于发展到没有使用驿递资格的官员,甚至其他人员,借用或购买证明信使用驿站的情况。地方官员们也乘机拿这个待遇来损公肥私攫取方便。出现了滥借滥赠的现象,导致驿递负担异常沉重。

嘉靖初年,淮阳驿递每年接到的证明信大约是3000个,不到20年光景,就上升到了1万多个,造成了“法当入驿者,十无二三。法不当人驿者,十每八九”的严重失控局面。

八、清代

清代邮驿依各地路程远近及冲要偏僻情况之不同,因地制宜的设置了各种邮驿。

《清会典》载,“凡置邮,曰驿、曰站、曰塘、曰台、曰所、曰铺,各量其途之冲僻而置焉”,驿、所(递运所)、铺(急递铺)均大体承前制,站、台、塘则是清代为加强边疆与内地的联系而特设的通信组织,名称因地域而不同,实质则都是以飞报军情为主,兼有侦察、巡逻、运输等功能。

但是,清朝古邮驿经过前期的盛后,到嘉庶道光以后,呈现出种种的衰落景象:邮传速度慢、效率低,“文书任意延搁,至数起始遣一马夫送之。故往往有数百里内文书竟迟至十条日始到者。”

咸丰年间,一方面军情紧急,羽书频传,另一方面驿路梗塞,通信戋灵,大量军事文书被积压、损坏、私拆。严重影响文件的技用,难完成“置邮传命”的任务。破败的驿站比比皆是,今河北武清县的河西驿清韧有驿夹152名,驿马33匹,到光绪朝只剩下驿夫30名,驿马24匹。

我很想了解古代的关隘,城市,对应的现在位置,有谁能给张古代的关隘图,非常感谢

1.居庸关

古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名。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境内。取“徒居庸徒”之意而得名。三国时称西关。北齐时改为纳款关。唐代没有居庸、蓟门、军都等关。辽以后都称此关为居庸关。此关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所争夺。841年,幽州(今北京)发生兵乱,雄武军节度使张仲武因扼住居庸,断乱军粮草,使乱军陷于困境,得以收复幽州。

2.玉门关

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北。此关北依天山余脉,南接阿尔金山,为中国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门户。为汉武帝开辟河西后所置。前108年,汉将赵破奴破车师国,前104年,李广利两伐大宛国均由此关出师。

3.嘉峪关

在今甘肃省嘉峪关市西。此关南屏祁连山,西北靠嘉峪山,两山夹峙,北大河横贯其间,为古代肃州(今甘肃省洒泉市)西北门户和河西走廊西端之咽喉。明正德年间,即倚此关抵御吐鲁番东侵。

4.仙人关

在今甘肃省徽县东南。此关西临喜陵江,南接略阳北界,北有虞关紧接铁山栈道,是关中、天水进入汉中的要地,也是由陕入川的重要咽喉。1134年,宋将吴玠军在此据险坚守,大败金兵,使金军南下的企图破灭。

5.阳关

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因居玉门关之南而得名,与玉门关同为西汉通往西域的交通门户。宋代

6.天井关

又称太行关。在今山西省晋城县南部太行山顶。因关南有三所深不可测井泉而得名。这里适当太行南北要冲,形势险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秦与韩、魏相争上党,多交战于此。东汉建武元年(25年),冯异得过此关,连拔上党两城。

7.雁门关

又称西陉关。在今山西省代县城西北雁门山腰。与附近宁武关、偏关合称三关。因“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蜚雁出于其间”而得名。关附近峰峦叠嶂,峭壑阴森,异常险要,为历代镇守重地。现关城为明洪武七年所建,为当时的军事重镇。唐会昌二年(842年),回纥侵犯唐朝,唐河东节度使刘沔进屯雁门,尔后向大同出击,打退了回纥兵。|

8.石岭关

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东北。此关形势险要,为山西北部之要冲。唐朝为防止突厥南下,曾驻兵于此。宋与契丹相争,也屡次在此交战。979年3月,宋攻北汉之时,曾在此重创辽援北汉之军。

9.平型关

在今山西省繁峙县东北。此关西托雁门之险,东拥紫荆之固,山势险要,道路崎岖,为古代出入晋、冀两省北部的重要交通孔道,历为兵家戍守之重镇。

10.娘子关

又称苇泽关。在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晋、冀两省交界处。此关地势险要,两山夹峙,东与井陉相通,为古代太行山重要关口和太原东方的屏障,历为兵戍要地。唐时曾设承天军,宋时设承天塞,明设承天镇。

11.虎牢关

又称武牢关、成皋关、古崤关、汜水关。在今河南省荥阳县汜不镇。因传闻周穆王曾将进献的猛虎圈养于此而名虎牢。此关,地处东西咽喉,由岭夹峙,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秦时因其地险而设关。以后每逢战乱,多争此关。唐初李世民与窦建德也曾在此一决雌雄。

12.义阳三关

在今河南省信阳市南。南北朝时对义阳郡南三关的总称。这三关指:武胜关(在今河南省罗山县南)、平靖关(在今河南省信阳县和湖北省应山县交界处)、黄岘关(在今河南省信阳县南)。三关历来为南北交通要道,地势险要,是古代南北抗衡的军事关隘。唐朝中叶,淮西割据势力因据三关诸险而屡次作乱。宋朝南渡后,也因三关势力单薄,致使寿春、合肥等地多遭袭击。

13.瞿塘关

故址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的瞿塘峡西口。汉时在此置江关都尉。214年,刘备攻打广汉未克,诸葛亮与张飞、越云等率军自荆江逆江而上,占领此关,遂克巴东。后被蜀汉视为重镇。历代要取巴蜀,必先取得此关。

14.大胜关

在今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区大胜关村。宋时在此设置巡检塞,1132年置烽火台。元时设水驿,名大城港。1360年,朱元璋在此设伏,击败了陈友谅数十万军队的进攻,于是改名大胜港并在此设关,即大胜关。沿袭至今。此地地势十分险要,自古以来为南京的江防要塞和中转港口。

15.独松关

在今浙江省安吉县南独松岭上,为南宋时所筑。此关东西为高山,狭谷串通南北,是古代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通往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的咽喉要地。1275年,元军即从此关攻破临安,灭亡南宋王朝。

16.仙霞关

在浙江省江山县保安乡南。878年,黄巢qi义jun转战浙东时所辟就。此关位于仙霞岭上,山高谷深,层峦叠嶂。为古代衢(今浙江省衢县)、建(今福建省建瓯县)两州间之咽喉。明朝末年,朱聿键在福州称帝,企图依托仙霞之险与清廷相抗衡,后因清兵破关而失败。

17.鬼门关

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县西。界于北流县与玉林市间,因其南多瘴疫,往者多难生还,故名鬼门关。为古代通往钦州、琼州、雷州及交趾(越南)的交通要道。明代改为天门关。

18.古严关

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城西。关名,一说为秦时所提,一说为汉所称。此关处群山环抱之中,周围山势连绵,悬崖峭壁,险不可攀,因之为古代军事要地。关前有清人商昌书刻“古严关”三字。

19.镇南关

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西南。此关控大青、金鸡两山隘口,山峦重叠,谷深林茂,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古代中国通往越南的重要交通要道,素有“南疆要塞”之称。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老将冯子材率军据关而守,身先士卒,在此大败法国侵略军。1965年,此关更名为友谊关。

20.下关

在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此关扼点苍山与洱海间狭长地段之通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为古代南诏、大理国都之门户。公元779年,南诏王在此设关,以为都城屏障。明初,大将沐英进攻大理,大理国据关以守,明军巧出奇兵,攻占此关,迅速灭亡大理。

以后,随着中西陆路交通的逐渐减少,关址渐废。

21.潼关

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北。东汉末在此设关。此关扼黄河要津渡口,锁东西交通咽喉,历来为关中地区的防守重地。211年,曹操派兵以攻汉中为名,由河南进军关中,因马超、韩遂等扼守潼关,致使曹操颇费周折才得以进据关中。

22.蒲津关

又称临晋关。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东。是黄河重要的古渡口和秦晋间的重险之地。战国时魏在此设蒲津关。汉武帝时改名临晋关。前205年,汉高祖刘邦曾由此关进入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一带),击虏了殷王邛。唐初,李渊父子能顺利引兵自太原而下,也主要是由于蒲津守将的不战而降。

23.武关

在今陕西省丹凤县城东。和潼关、萧关、大散关被称为秦之四寨。关东崖悬壑深,狭窄难行,险阻天成。秦末刘邦取此道入关,灭掉了秦王朝。

24.大散关

在今陕西省宝鸡县南大散岭上。此关扼南北交通要道,是秦、蜀往来的咽喉,为历代兵家必外之地。宋时吴玠、吴鳞兄弟率军扼守此关,打败金兵多次进攻。

25.洛阳八关

东汉首都附近八关的总称。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周围。为东汉防卫首都的军事要塞。东汉中平元年(184年)。为修器械,镇守京师而设。这八关指:函谷关(今洛阳市西、新安县东)、大谷关(今洛阳市东南)、广成关(今洛阳市南、临汝县西)、伊阙关(今洛阳市南龙门)、缳辕关(今洛阳市东南)、旋门关(今洛阳市东、荥阳县西)、孟津关(今洛阳市东北、孟津县东北)、小平津关(今洛阳市东北、孟津县东北)等八关。

26.函谷关

在今河南省灵宝县东北。战国时秦置。因山谷悬崖峭壁,深险如函,关在谷中而得名。东自崤山,西至潼津为函谷。此关地势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前241年,楚、赵、韩、魏、卫等国联合攻秦,至此为秦据险所败。汉武帝时将故关东移300里到今河南省新安县东,史称新关,原函谷关相应被称作旧关。并改置为弘农县。

地图需要你去百度查了 贴不出来

江西古代有哪些水驿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江西古代水利工程、江西古代有哪些水驿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59cha.com/ask/30155.html

标签: 古代
分享给朋友:

“江西古代有哪些水驿 江西古代水利工程” 的相关文章

刘晃是哪个皇帝(刘炟是什么帝)

刘晃是哪个皇帝(刘炟是什么帝)

关于唐玄宗的诗句 1. 唐玄宗的诗的介绍 唐明皇,帝讳隆基,睿宗第三子,始封楚王,后为临淄郡王。 景云元年,进封平王,立为皇太子,英武多能。开元之际,励精政事,海内殷盛,旁求宏硕,讲道艺文。 贞观之风,一朝复振。在位四十七年。 諡曰明。诗一卷。 春日出苑游瞩 【唐】李隆基 三阳...

含山字的诗句有哪些(含山字的唐诗)

含山字的诗句有哪些(含山字的唐诗)

很多朋友对于含山字的诗句有哪些和含山字的唐诗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含山字的古诗句 含“山”字的古诗句有:山,土有石而高。——《说文》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

危楼高百丈还是尺哪个对(危楼高百尺的百尺什么意思)

危楼高百丈还是尺哪个对(危楼高百尺的百尺什么意思)

大家好,关于危楼高百丈还是尺哪个对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危楼高百尺的百尺什么意思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危楼高百尺是说山寺的楼很高有100尺这句话说得对吗? 从这句话的字面意思上理解,这个楼巍峨、...

有哪些描写风的词语(描写风的词语有什么?)

有哪些描写风的词语(描写风的词语有什么?)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有哪些描写风的词语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描写风的词语有什么?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描写风的成语有哪些 风息是温驯的,摩挲着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就这单纯的呼吸已是无穷的愉快。以下是我为大家...

曾几的写的古诗有哪些(曾几还有什么古诗)

曾几的写的古诗有哪些(曾几还有什么古诗)

大家好,关于曾几的写的古诗有哪些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曾几还有什么古诗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关于宋代曾几的诗句 1.曾几写过哪首诗 曾几写过的诗,《三衢道中》、《南山除夜》、《苏秀道中》、...

含里字的诗句有哪些(含里字的诗句有哪些三年级)

含里字的诗句有哪些(含里字的诗句有哪些三年级)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含里字的诗句有哪些,以及含里字的诗句有哪些三年级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带有里字的诗句 溯洄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蒹葭】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汉乐府民歌【长歌行】日月之行,...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