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正文内容

包含李商隐政治诗有哪些的词条

许我三千笔墨2023-04-05 18:50诗词66

很多朋友对于李商隐政治诗有哪些和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李商隐的诗歌类型

李商隐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李商隐的诗歌类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咏史诗

作为一个关心政治的知识分子,李商隐写了大量这方面的诗歌,留存下来的约有一百首左右。其中《韩碑》、《行次西郊作一百韵》、《随师东》、《有感二首》等,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作品。李商隐早期的政治诗指陈时局,语气严厉悲愤,又含有自我期许的意味,很能反应他当时的心态。在关于政治和社会内容的诗歌中,借用历史题材反映对当代社会的意见,是李商隐此类诗歌的一个特色。《富平少侯》、《北齐二首》、《茂陵》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李商隐的诗歌创作,开始时醉心于李贺那种奇崛幽峭的风格和南朝清倩流丽的诗体,他有意加以仿效而写了许多歌唱爱情的诗篇。但大和九年(835年)的“甘露之变”,使他目睹了朝官大量被杀、宦官擅权的血淋淋的黑暗政局,思想和创作都发生了转变,写下了不少批判黑暗现实的政治诗。如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愤怒声讨了宦官的罪行,称颂了敢于反对宦官专权的将领,热切盼望铲除宦官、恢复皇帝的权力的《重有感》。又如有意效法杜甫《北征》的长篇政治诗《行次西郊一百韵》。

李商隐的政治诗又多半以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出现。如《咏史》批判了统治者的荒淫、愚昧和无能。《隋宫二首》其一,意在提醒晚唐统治者要接受前车之鉴。又如《马嵬二首》其二,对唐玄宗为皇帝而弄得众叛亲离,连自己的宠妃也保不住的可悲结局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嘲弄。含蓄深沉,意在言外。《贾生》深寓作者对晚唐统治者佞佛信道以求长生,而不恤国事的讽刺和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又如《瑶池》借周穆王讽刺唐代皇帝们求仙,《随师东》借古事影射朝廷东伐李同捷。

李商隐咏史诗的成功之处,在于注意构思的凝练、取材的精当,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融合在一起,或用假想之辞创作出带有虚构色彩的场景,突破史实局限,更深刻地揭示讽刺对象的本质;或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或微物,深入开掘,使之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典型性。与此同时,将自己的感情和议论自然地寓含在鲜明的形象之中,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深长的情韵,达到寓意的深刻性与形象的鲜明性、情昧的隽永和谐统一,增强了咏史诗的艺术表现力。

咏物诗

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心中的抱负无法得到实现,于是就通过诗歌来排遣心中的郁闷和不安。《安定城楼》、《春日寄怀》、《乐游原》、《杜工部蜀中离席》是流传得较广的几首。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内容的作品中许多七言律诗被认为是杜甫诗风的重要继承者。

无题诗

李商隐的爱情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独具特色。其中一部分表现他与妻子王氏的伉俪情深,代表作为《夜雨寄北》,此诗通过对巴山夜雨秋景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客居异乡之寂寞和对妻子的深切思念之情。结婚不到12年,李商隐的妻子就死了。他的悼亡追忆之作,如《正月崇让宅》、《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无家而作有家之想,血泪写成,令人不忍卒读。

包括大多数无题诗在内的吟咏内心感情的作品是李商隐诗歌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也获得了后世最多的关注。《锦瑟》、《燕台诗》、《碧城三首》、《重过圣女祠》等,保持了与无题诗类似的风格。而《柳枝五首》、《夜雨寄北》、《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等,则反映出李商隐感情诗另一种风格的意境。

李商隐以无题为名的爱情诗,最为人所传诵,但他的无题诗具有“朦胧”的特点,旨意隐秘。这些以无题为名的爱情诗,包括以《无题》为题的十五首,和以句首二字为题的“准无题”诗近三十首。这些诗有的有所寄托,但大部分属于纯粹的情诗。李商隐的“准无题”诗也写得相当出色。如《锦瑟》此诗貌似咏物,实则咏怀。它隐去了平生所历具体之事,以锦瑟起兴,充分运用了比兴、象征、典故等多种手法,将自己满腔的忧伤、郁愤之情,形象而又婉曲地表达出来。

李商隐以无题诗著名。根据《李商隐诗歌集解》里所收诗歌的统计,基本可以确认诗人写作时即以《无题》命名的共有15首,另有5首在通行的诗集中经常被标为“无题”的(五律“幽人不倦赏”、七绝“长眉画了”、“寿阳公主”、“待得郎来”、“户外重阴”),经冯浩、纪昀等人考订,认为多半是由于版本问题而产生的原题丢失情况,并非真正的无题诗。

有些研究者(如杨柳)认为李商隐诗集中部分有题目的诗也应该属于无题诗一类,理由是这些诗的题目往往是从诗的首句中取前几字为题(如《昨日》、《日射》等),或者诗题与内容本身毫无联系(如《为有》、《一片》等)。但如果以这样的标准来看,李商隐诗集中可以归入无题诗的就有近百首之多。所以此说并没有得到多数人的支持。

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总结了前人关于无题诗的笺注工作,从中可以看出诸家观点之大不同:“自来解无题诸诗者,或谓其皆属寓言,或谓其尽赋本事。各持偏见,互持莫决。余细读全集,乃至实有寄托者多,直做艳情者少,夹在不分,令人迷乱耳。”

应酬唱和诗

在李商隐用于交际的诗作中,写给令狐绹的几首(《酬别令狐补阙》、《寄令狐郎中》、《酬令狐郎中见寄》、《寄令狐学士》、《梦令狐学士》、《令狐舍人说昨夜西掖玩月因戏赠》)特别引人注意,为解释他与令狐绹的关系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李诗广纳前人所长,承杜甫七律的沉郁顿挫,融齐梁诗的华丽浓艳,学李贺诗的鬼异幻想,形成了他深情、缠绵、绮丽、精巧的风格。李诗还善于用典,借助恰当的历史类比,使隐秘难言的意思得以表达。李商隐《东还》诗脍炙人口,赏读该诗,可看出李商隐所表露归去寻师学仙只是一句托辞,所谓学道不过借此疏解自己内心不平与感叹自己命运的不幸,更有面对朝政种种荒淫无道的愤慨以及对正一步步走向衰败的唐皇朝的哀叹。

拓展阅读: 试论李商隐诗歌的独特境界参考

在晚唐诗人中,李商隐的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古诗,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律,继承前人的方面较广,既继承了杜甫七律的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既有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又形成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形成自己独特的诗歌境界,在百花齐放的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成为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总的说来,李商隐诗歌的特殊风格、独特境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构思谨严,立意高超,深情婉转;二是语言方面,绮丽典雅,词藻繁艳;三是表现手法,善于用典,工于比兴,象征、暗示的修辞技法比比皆是。

构思严谨深清委婉

李商隐的诗歌非常注重艺术构思,往往匠心独运,在很一般的题材中发掘出新的意境,给人以新的感受。而且诗歌立意高超,寄托深远,他人望尘莫及,这与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有很大关系。我们知道,作为封建晚唐社会,已经走向日益衰落的时代。特别是朋党之争,使当时的很多才子成为政权争夺的牺牲品。而李商隐,作为这时代的读书人,他想通过自己的才华来诓世报国,但本身却陷入牛、李两党的旋涡,屡遭不幸,在仕途上一生不得志,所以对黑暗的社会现实有很深的感触,从而培养了他过人的`社会洞察力和批判现实的眼光。在继承和发展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上,进行了别出心裁的探索和尝试,将抒情和议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写下了大量富有思想,富有深刻寓意的政治讽刺诗。在诗中,通过咏史,咏人,咏物和写景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从不同前人的新角度,对封建统治阶级腐朽糜烂的生活进行揭露、讽刺和抨击。用心独到,思路开阔,别出心裁。如唐代诗人吟咏唐明皇,杨贵妃事迹的题材,在很多诗篇中,大多数是对他们的悲剧表示同情,惋惜。但李商隐在他的《华清宫》二首:

其一

朝元阁迥羽衣新,首按昭阳第一人。

当日不来高处舞,可能天下有胡尘。

其二

华清恩幸古无伦,犹恐娥眉不胜人。

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下暂蒙尘。

一扫前人的“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逐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的对他们的同情。而是用批判的态度,表现出对传统观念的否定。他巧妙地把安禄山叛乱(“胡尘”)与唐明皇宠幸杨贵妃联系起来(“高处舞”),用“褒姒妃一笑使周灭之”反衬杨玉环。使诗歌的立意更高远,构思更巧妙,而措辞却又含蓄委婉,绵里藏针。

在创作风格上,李商隐力求克服前代诗人过于平直,不够凝练,缺乏艺术情韵的短处,刻意追求诗歌朦胧含蓄的审美情趣,形成独特的意境,提高诗歌的艺术韵味。在具体诗篇中,往往表现为意境曲折,扑塑迷离,主题深远,显而不露。就是那些直抒胸臆的小诗,也常常写得有声有色,直中见曲,给人一种斗转星移,柳暗花明的感受。如《嫦娥》写道:

云海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毁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在这首诗里,诗人借用嫦娥对面的景物落笔,通过景物的变换,借嫦娥的心情来推测,表现、咏叹嫦娥的孤独落寞。在诗中,作者没有直接言明嫦娥的孤独,只是借助“碧海青天夜夜心”来暗示,这就显得余韵悠长,耐人寻味。再如《霜月》中写道: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高楼水接天。

青女素娥但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本篇虽写深秋月夜景色,却全无悲秋之意,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霜月之神不畏寒冷,竞妍斗美。洋溢着一片生机活力。这首诗中的嫦娥形象与上首诗中的嫦娥形象是迥然不同的。这正是缘于诗人对美好、光明的向往与追求。

至于李商隐的“无题诗”和咏怀诗,构思严密,深清婉约的风格特点表现得就更为明显了。这些诗歌往往主题更丰富复杂,含意更深邃,情感更深沉,悲剧气氛更为浓厚,富于暗示性和双重品格,读起来让人回味无穷。

语言清丽词藻华美

李商隐诗歌的第二个独特境界是语言清丽,词藻华美,句式多变,对仗极为工整。诗人博学多识,语汇丰富,谴词造句挥洒自如。李商隐的诗如同“百宝流芳”,炫丽夺目。诗歌中成语典故,华语丽词,民谣民谚,口头俗语,比比皆是。用得得心应手,恰到好处,形成了辞澡华美,色彩徇丽,典雅清丽,清新隽永的语言风格,如他的咏物诗《牡丹》写道:

锦帷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片片寄朝云。

诗中以卫夫人比喻牡丹初开的艳丽;以越国鄂君形容牡丹绿叶拥裹时红花的娇美;用戚夫人的折腰争舞来描绘牡丹在春风中摇曳生姿的情态;又用石崇、荀彧两个历史人物的传说来盛赞牡丹的色泽与芳香;最后又化用江淹才尽和巫山神女的典故,抒发自己的强烈感受。这样,通过“情、色、香、味”的描述,牡丹的情态迷人,婀娜多姿,使人诵读之后如临其境,如见其花,从而产生无比欢悦之情。

在遣词造句方面,李商隐的诗歌还具有明显句式多变,对仗工整的特点。诗的语言婉转流动,注重锤词炼句,善于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如叠字的运用就富有特色,“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菊》)“依依向余照,远远隔芳尘”(《离席》),“花情羞脉脉,柳意怅微微”(《向晚》)。这些诗句读起来回旋流转,音节铿锵,韵味无穷。同时顶真修辞联珠句式,如“春天在天涯,天涯日又斜”(《天涯》);错综句式,如“看山对酒君思我,听鼓离城我访君”(《子初郊墅》);倒装句式,如“数日同携酒,平明不在家”(《闲游》)等等,使得诗歌新意百出,变化多端。

李商隐做诗非常讲究诗律,对仗严谨而又形式多变,他的律诗除了唐代诗人一般经常采用的一联中上下两句对偶外,更多的是运用隔句对、当句对等对仗形式。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在对仗中,又善于炼字,尤其是虚词的运用非常成功,确有独到之处,在诗中巧用关联词,造出不同的关系句式。如“岂关无景物,自是有乡愁。”(《寓兴》)“非关宋玉有微醉,却是襄王梦觉迟”。(《有感》)。而且,他在诗中还运用大量使用设问、反诘等句式,抒发自己强烈的思想感情,直陈自己对历史事件,社会时事的观点和意见。如“当日不来高处舞,可能天下有胡尘!”(《华清宫》),“如何匡国分,不与夙心期!”(《幽居冬暮》),“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马鬼二首》)。他还频繁地使用双声叠韵的修辞手法,讲究押韵、平仄,形成诗句音节的动听和声调的抑扬变化,诵读起来曼妙婉转,荡气回肠,动人心弦。如“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四首》)。在这点上,李商隐是深得杜甫的精华的。

工于比兴巧用典故寄寓深远

比兴寄托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艺术手法。历代诗人都采用比兴手法来歌其事,咏其乐。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白居易等也大力提倡诗歌要有“兴寄”,讲求“美刺比兴”。但是,他们都过份强调诗歌要蕴含深刻的社会政治内容,即“诗歌合为事而作”,而忽视了具体的比兴寄托艺术手法的运用。李商隐据此加以发展,在近体诗(尤其是七律,七绝)中尤大量采用比兴手法,形成了意境曲折,寓意深隐,韵味隽永的独特意境,成为他对传统艺术手法继承与发展的一大贡献。这一突出的、独特的艺术境界,在李商隐的咏史诗(政治诗),无题诗和一部分的咏物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咏史诗是李商隐政治诗的典范之作,一般都是通过题写历史事件来抒发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感慨。在具体表现手法上,有借古喻今,托古讽今,以古鉴今等几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但无论哪种形式,都是比兴寄托艺术技巧在咏史诗中的实际运用。如《筹笔驿》一诗写道:

猿鸟将疑畏筒书,风云长为护储胥。

继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文吟成恨有余。

这首诗,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两方面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可以与杜甫的咏怀诗相提并论。在诗中,诗人通过对筹笔驿这一古战场的游览、凭吊,在称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的同时,又对他的壮志难酬发出了由衷的感慨。诗中写道,虽然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胜过管仲、乐毅,而且六出歧山,兴兵伐魏,用兵如神。但是他正好生在末世,蜀国此时是上有昏庸无能的后主刘禅,下缺像关羽、张飞这样的贤臣大将,即使诸葛亮再努力,最终也不能挽回国破家亡的历史命运。而诗人笔下的蜀国历史,正是当时晚唐黑暗现实的真实写照。当时晚唐君主昏庸无能,在作者短暂的一生中,就经历了三朝君主,朝廷内部不堪,统治阶级内部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像当时颇有才干的宰相李德裕,也受客观环境的局限而难施抱负,反遭打击迫害,客死他乡。而作者本人,也成为当时牛、李两党相争的牺牲品。从这首咏史诗来看,诗人的写作技巧是极为高妙的,他并不局限于对历史人物诸葛亮这一典型及其事迹的议论,而是针对当时社会的现实,把自己的认识和感受,自然而然地贯穿于诗篇中的壮志难酬的诸葛亮身上,通过这人物的形象刻画和议论,加以引申和发挥,画龙点睛,从而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现实感,使寓意更深一层;几个典故的巧妙运用,更使诗歌的主题进一步升华,寄托深远,耐人寻味。在李商隐的作品中,最为人所传诵的,是他的爱情诗,即他的无题诗。在这类诗中,比兴寄托的艺术手法更是大量的运用。只是表现出来的寓意隐晦曲折,诗意朦胧。有些诗歌,还赋予了一定的政治追求在里面。如《无题二首》之二(重帏深下)写道: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落谁叫桂枝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粗看这首诗,是在抒发失恋的痛苦,诗人错杂运用象征、比兴的手法,结合神话传说,自然景物等来写情传恨,一位失恋少女深夜独卧闺房,愁思满怀,深恨寂寞夜长,回首往事如梦似幻。然而,细读之下,则能看出带有明显的暗示性,再结合李商隐的身世遭遇来分析,那诗中的政治寄托就显而易见了。这里,作者以神女漂泊和小姑独居来象征他和令狐绹关系恶化后的心境。以风波摧枝和月露禁桂来比喻黑暗官场压抑人才和诗人怀才不遇的政治遭际。“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就很形象地写出作者在政治仕途上的坎坷一生和他本人的无奈、痛苦。

李商隐的比兴寄托常常借助典故来完成,这些过去的历史事实,故事和古代的传说,在诗人灵活自如的调遣下,能够准确生动、恰如其分地表达出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往往能推陈出新,从中挖掘出他人看不到的新意,这又是诗人突出的一大独特写作特点,也是他的过人之处。咏史诗《贾生》就很有代表性:

宣宝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坐,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中所用的历史事实是汉文帝深夜召见汉初著名政治家贾谊,向他询问鬼神的本原。诗人不写君主恩遇的表现,而是巧妙地从“问鬼神”入手。引发深刻而新颖的议论,在诗人眼里,像贾谊这样有政治才能,有极大抱负的人才,所应受到的恩遇应该是辅国当政,干一番事业。怎能夜半不问“苍生”而大谈鬼神呢?这就揭露了腐朽的封建统治者表面上求贤、敬贤,实际上却不能识贤用贤的本质。这就表现了李商隐的远见卓识和敏锐过人的洞察力。

当然,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缺点也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比兴寄托等艺术技巧上刻意追求,导致他的诗歌典故堆砌,晦涩难懂,令人费解。过份追求词采华丽,使诗歌思想性削弱,出现华而不实的倾向。不过,他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的分量是极为重要的,他本人在我国文坛上也享有极高的声望。特别是他的爱情诗,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从晚唐之后的历代诗人,或多或少在诗的风格上都受到他的消极或积极影响。特别是唐宋婉约派词人,以及元明清时的爱情曲作家,都不断地向他学习、借鉴。纵观古代文学史的发展,李商隐的诗歌的独特境界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形成了古代诗词婉约派的一大风景。

高一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原文

1、《锦瑟》

唐代: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文:瑟本有二十五根弦,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望帝那美好的心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泪化成的珍珠。

只有在彼时彼地的蓝田才能生成犹如生烟似的良玉。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忆之中了。而在当时那些人看来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罢了,却并不知珍惜。

2、《马嵬(其二)》

唐代: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译文: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扩展资料

1、《锦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诗题“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一首无题诗。此诗是李商隐最难索解的作品之一,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

作者在诗中追忆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

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全诗词藻华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长,感人至深。

2、马嵬其二是一首政治讽刺诗,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杨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徒闻”者,徒然听说也。

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

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四纪,即四十八年,表明了唐玄宗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却保不住自己的宠妃,极具讽刺意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锦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嵬其二

李商隐有名的诗句有哪些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唐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译文: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唐 李商隐《乐游原 》

译文: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唐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唐 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译文: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5、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 唐 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译文: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扩展资料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

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葬于故乡荥阳。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参考资料:李商隐-百度百科

李商隐叫诗什么?

李贺叫“诗鬼”,李商隐和杜牧并称“小李杜”,应为“小诗仙”吧

《无题》诗是政治诗还是爱情诗

对于李商隐的《无题》诗,历来就有政治诗和爱情诗两种解释。

其一:李商隐的《无题》诗是爱情诗解

如此认为者,比较普遍。例如对他《无题》诗代表作“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更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相探看。”人们就认为它描写了执着的爱情在濒于绝望之中显出了无比强烈的力量。李商隐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样富有创造性的形象来表达爱情的执着不渝,已成为描写爱情的绝唱。《无题》诗中的其他诗句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似一寸灰”,对于爱情的描写也深刻感人,很典型地表现了封建时代士大夫们那种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的特点。

其二:李商隐的《无题》诗是政治诗解

但是,对于“相见难时别亦难”这首《无题》诗,张采田《李义山诗辨证》就认为“此篇为陈情不省,留别令狐所作”。认为是留别当时的宰相令狐绹的诗。纪晓岚《李义山诗集辑评》也说:“此亦感遇之作也”。认为是李商隐对自己宦途多蹇的伤感。何焯也认为是一首感遇诗,他说:“东风无力,上无明主也。百花残,已且老至也。落句其屈子远游之恩乎?”总之,他们都是把这首诗看成是政治诗。

针对《无题》诗篇的两种诗体争辩

针对李商隐的某一《无题》诗篇,也有着不同的看法和争辩。如,对(《无题》四首之一):“来自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里”这首诗,多数人认为它描写了诗人对爱情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因而就把对爱情产生的种种渴望和幻想融注诗中。

但是,冯浩却认为这首《无题》诗是诗人怨恨令狐绹不了解自己心情的政治诗。冯浩解释这首诗说:首章二句谓令狐绹来相见,仅有空言,去则更绝踪矣。令狐绹为内职,故次句“月斜楼上五更钟”是点令狐绹入朝的时间。“梦为远别”紧接次句,犹下云隔万重也。“书被催成”是令狐绹促李商隐代书而携入朝,文集有《上绹启》可类推而定。五、六言留宿,蓬山,唐人每以比翰林仙署,李商隐怨恨之至,故言更隔万重也,不是他所向往。若误认艳体,则翡翠被中,芙蓉褥上,即以惠然肯来,岂尚有托空言而有梦别催书之情事呢?

由此看来,冯浩是以“实有寄托者多,直作绝情这少”的观点来解李商隐的《无题》诗。则朱鹤龄更是几乎把李商隐所有的爱情诗都说成是“美人香草”的“忠愤”之情的寄托。朱鹤龄曾说:由于当时“阉人暴横”和“党祸蔓延”,诗人“厄蹇当途,沉沦记室。其身危。则显言不可而曲言之,其思苦,则庄语不可而漫语之,计莫若瑶台璚宇,歌筵舞榭之间,言之可以无罪,而闻之足以动。”他认为李商隐的《无题》诗,尽管表面写爱情,而实际却都是“寄遥情于婉娈,结深怨于蹇修”。清代程梦星及近代的张尔田、汪辟疆对《无题》诗的解释也都持这种观点。

政治诗和爱情诗诗体之外的见解

在主张《无题》诗都是政治诗和爱情诗的观点之外,清人屈复还有着较为透辟的见解。屈复说:“凡诗有所寄托,有可知者,有不可知者。如‘日月霜里斗婵娟’、‘终遗君王怒偃师’诸篇,寄托明白,且属泛论,此可知者。若《锦瑟》、《无题》、《玉山》诸篇,皆男女慕悦之词,知其有寄托而已,若必求其何事何人以实之则凿矣。今但就诗论诗,不敢附会牵扯。”要说,屈复的透辟见解,比较符合李商隐《无题》诗的创作实际。李商隐的《无题》诗并非作于一时一地,它取材广泛,内容多样,既有寄意深远的政治诗,也有哀感婉艳的爱情诗,应该说还有其他优美的抒情诗,难以一概而论。至于其中某首具体的诗章究竟是爱情诗还是政治诗,则随读者的艺术修养、审美价值观、情趣好恶的差别见仁见智,因而对于《无题》诗的具体篇章的争论还会随着李商隐诗歌的永久艺术魅力而一直延续下去。

如何看待李商隐的锦瑟?

王蒙:一篇《锦瑟》解人难

“一篇《锦瑟》解人难”,从北宋到清代至今,许许多多学人诗家讨论李商隐的《锦瑟》,深钩广索,密析畅思,互相引用,互相启发,互相驳难,虽非汗牛充栋,亦是洋洋大观。一首仅仅五十六个字的“七律”(加题目不过五十八字,但几乎所有的解人都认为此题不过取首句头二字,相当于无题,那就是56+2-2还是五十六字了)引发出这么聪明智慧学问考证来,在诗歌研究领域,确实并不多见。

“追忆”“当时”,笔者则是在没有什么学问考证的情况下读这首诗的。少年时代,初读《锦瑟》便蓦然心动,觉得诗写得那么忧伤,那么婉转,那么雅美。那时我根本不知道望帝化杜鹃的典故,根本想不到类似“锦瑟”“玉烟”“珠泪”等字面上谈不上“隐僻”(明代诗论家高对商隐诗风的概括)的字词也连接着那么多书卷掌故,虽不能解,却能欣赏,并能背诵上口。其意境、其情绪、其形象的幽美与形式的完美、其音乐性,似乎都是可以用现代人平常人平常少年的平常心感觉到的,也是完全接受得了的。

及长及今,病中凭兴趣读了些与商隐诗与《锦瑟》有关的书文,才瞠乎于解《锦瑟》之复杂深奥纷纭。宋代刘攽提到“锦瑟”是令狐楚家丫环的名字。宋黄朝英又假托苏轼名义说此诗是咏瑟声的“适、怨、清、和”。清朱鹤龄、朱彝尊、冯洗、何焯、钱良择以及今人刘开扬先生等认为是悼亡诗。何焯、汪师韩以及今人叶葱奇、吴调公、陈永正、董乃斌及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诸先生,则认为此诗是诗人回首生平遭际、有的还特别强调是政治遭际之作。吴调公先生明确此诗应属于“政治诗”,而须与多首属于爱情诗的《无题》相区分。叶葱奇先生认为此诗“分明是一篇客中思家之作”。程湘衡以为“此义山自题其诗以开集首者”,就是说以此为序,概括回顾反思自己平生诗作。周振甫、钱钟书二先生亦主此说。钱先生在《谈艺录》中更具体分析锦瑟犹“玉琴”喻诗,首两句言“景光虽逝,篇什犹留”,三四句言作诗之法,五六句言“诗成之风格或境界”,七八句言“前尘回首,怅触万端”,等等。

笔者才疏学浅,不敢炒热饭而露底虚,这里只不过是想探讨一个问题:何谓解诗,何谓诗解,何谓解人,如何区分解诗的正误,如何解释一般人时人对这一难解的诗的喜爱呢?

“诗无达诂”说明了解释的困难,但也没有说“诗也无诂”。诗仍然是需要解释可以解释的,不准解释于诗无补,也行不通。那么我们平常(即包括一般读者当代读者一首首诗所需要了解的)所说的对诗的解释,究竟包含着一些什么样的意思呢?

第一层应是诗的字面上的意思,每个字、词、语、句和上下文关联的意思,包括文字的谐音、转义、语气、典故。没有这方面的起码知识和判定,当然很难读一首诗。例如“此情可待成追忆”句,有解释“可待”为“岂待”之意,而我们的旧诗是不标问号或逗号的,这当然有点麻烦也颇有趣。“当时”亦有解作今时即现在时的,与彼时即过去时不同,而我们的动词又不分加不加ing或者ed。这样,“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锦瑟》最后两句,也就不好解释了。看来,字面解释亦殊不易。但一首诗能够长期流传广为流传,终应证明此诗整体字面上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地方,只不过一些解释留有弹性、留有变通的余地罢了。

从字面上看,“锦瑟”就是“锦瑟”,何必是无题呢?援引诗中字为题即无题么?那为何不标无题呢?那时又没批过“无标题”。有题又如何?有的题力图把一切告诉读者,也有的题不过是个影壁,是个记号罢了。从锦瑟及其弦柱开始,写到华年,写到迷蝴蝶与托杜鹃故事,写到海、月、珠、泪与田、日、玉、烟之景观,归结为惘然之情,此诗是从锦瑟出发(是兴还是比还是赋就不能仅从字面上看了)写诗人的惘然之情的。这样说虽嫌浅俗乃至鄙陋,却应是探讨的出发点。对吗?

第二层是作者的背景与写作的触发与动机,就是作者因何要写此诗。这实际上是从创作论及作家论的角度来解诗,这就需要许多历史、传记、文化背景、创作情况资料方面的积累,需要许多考据查证的功夫。如果不了解牛李党争、义山与王氏的婚姻、王氏的夭亡、商隐仕途之坎坷等情况,当然也就无法做出悼亡、感遇等推测。如不知旧版《玉溪生集》《李义山集》多以此诗为开篇,也会大大影响诗序诗忆诗论说的信心。至于令狐家是否有婢名“锦瑟”王氏是否喜奏锦瑟?商隐是否精通音乐适、怨、清、和之律与偏爱锦瑟这一乐器,这就更需要过硬的材料了。所谓“聚讼纷纭”,往往偏重于这方面的歧见。

这样的对作家创作背景缘起与创作过程的研究虽然符合从孟夫子到鲁迅的“知人论世”的主张,却也有两个难处。第一,往往缺少过硬的与足够的材料,特别是古代诗人作家的情况,常常是一鳞半爪,真伪混合。因此许多见解、推测、估计,论者一厢情愿的想象的成分有可能大于科学的、合乎逻辑要求的论断的成分。如《锦瑟》乃政治诗说,根据是李商隐一生政治上坎坷失意,却并没有他写此诗抒发政治上的不平之气的任何佐证。再如令狐丫环说,究竟今天谁能论证清楚令狐家有还是无这样一个丫环呢?即使确有这样一个丫环,又怎样论证《锦瑟》一定是为她而写呢?即使令狐家绝无此婢,又怎样论证李商隐毕生不可能遇到过一个名锦瑟的女子,引起他爱情上的怅然惘然之情呢?或谓“若说是一时遇合,则起二句绝不能如此挚重”(见《李商隐诗集疏注》第2页),这话当然深有其理,但做诗不是有由此及彼的“兴”法吗?从一个无缘相爱相处而又给自己以美好印象的女子身上联想起自己的爱情生活爱情苦闷,联想起自己一生爱情上事业上政治上的不如意,这又为何不可想象呢?这里,不论是全称的肯定判断或否定判断,似乎前提都还不充分。纷纭聚讼的结果肯定是莫衷一是。

第二,即使作家死而复生,陈述讲明自己的写作缘起和过程,又如何呢?即使我们的论者掌握了可靠的“海内孤本”“独得之秘”,以至能相当详尽准确地复述作家的写作情况,这些材料与论断的传记学史学意义仍然会大于它们的文学意义。我国古典诗作中,题明写作缘起的并不少,如王勃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人熟知,除了专门家谁又在意王勃此诗具体对象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联,概括性强,气势也好,其文学意义社会乃至政治意义不知超过送少府外放做官多少倍!再如“访×××不遇”这一类的诗题,又怎能概括得了诗的具体意蕴?一个作家的写作缘起很具体很微小很明确,但是一篇感人的作品却往往包含着巨大深刻的内容,包含着作家本人的人格、修养、追求和毕生经验,包含着作家所处时代、国家民族地域许多特征,其内涵甚至大大超过作家自己所意识到的,这不已是很普通的常识了吗?现在回过头来说《锦瑟》,即使证明它确实是写一个女子或一张瑟或瑟乐演奏的适、怨、清、和,又能给《锦瑟》这首诗增加或贬损多少东西呢?

第三层,对于一般读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诗的内涵,诗的意蕴。这既与作家创作缘起有关,又独立于作家意愿之外。拿《锦瑟》来说,则是它的意境、形象、典故和精致完美的语言与形式。一般读者喜爱这首诗、阅读吟哦背诵这首诗,应该说首先还是由于美的吸引。它的意境美、形象美、用事美、语言美、形式美是充满魅力的。其次会着迷于它的惘然之情,它的迷离之境,它的蕴藉之意。“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两句琅琅上口,文字幽雅却绝不艰深。从锦瑟、起兴回忆起过往的年华,这个基本立意实在并不费解。“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回忆之中产生了(或弥漫了、笼罩了)类似庄生化蝶不知己身何物的迷惑,回忆之中又萌发了类似化为杜鹃的望帝的春心。或解为去回忆那种类似庄生梦蝶杜宇化鹃的内心经验,也可以。就是说,这里表达的是一种失落感与困惑感,更是一种幻化感:庄生化蝶,望帝化鸟,幻化不已。

失什么惑什么化什么?诗人没有说,一般读者亦不必强为之说。华年之思化为诗篇,生化为死,青年化为老年,胸有大志化为一事无成,爱情的追求化为失却都说得通。“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神游沧海蓝田,神交明月暖日,神感珠泪玉烟,又寥廓又寂寞,又悲哀(泪嘛)又温暖,又高贵(珠、玉、月、日)又无奈(有泪生烟,都是自在的与无为的啊),又阔大(海、蓝田)又深幽(泪也烟也转瞬逝去也终无用场也)又艳丽;又迷离又生动(孤立地解释中间四句其实是生动的),又阻隔(神秘)又亲切。这是什么呢,当然不是咏田咏海,咏珠咏玉,不是咏瑟咏物,而是吟咏自己的内心世界,自己的精神生活,自己的内心感受。内心不过方寸之地,所以此诗虽有海田日月字样并不令人觉得诗人在铺陈扩张,此诗并无宏伟气魄。内心又是包容囊括宽泛的,其中不但有庄生望帝,蝴蝶杜鹃,沧海日月珠玉,而且有爱情,有艺术有诗,有生平遭际,有智慧有痛苦有悲哀,其核心是一个情字,所以结得明明白白:“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写惘然之情。为什么惘然?因为困惑、失落和幻化的内心体验,因为仕途与爱情上的坎坷,因为漂泊,因为诗人的诗心及自己的诗的风格。更因为它把诗人的内心世界写得太幽深了。

一种浅层次的喜怒哀乐是很好回答为什么的,是“有端”可讲的:为某人某事某景某地某时某物而愉快或不愉快,这是很容易弄清的。但是经过了丧妻之痛、漂泊之苦、仕途之艰、诗家的呕心沥血与收获的喜悦及种种别人无法知晓的个人的感情经验内心经验之后的李商隐,当他深入再深入到自己内心深处再深处之后,他的感受是混沌的、一体的,概括的、莫名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而是略带神秘的;这样一种感受是惘然的与“无端”的。这种惘然之情惘然之感是多次和早就出现在他的内心生活里,如今以锦瑟之兴或因锦瑟之触动而“追忆”之抒写之么(我倾向于此说)?或是从锦瑟(不论是一件乐器,两个字,类似“玉琴”的一个借喻典故或一个女子的名字,一个女子)得到即时——“当时”的灵感冲击从而获得了幽美婉转的惘然之情?对这两种可能的解释各人又如何能是此非彼呢?

此诗首二句与尾二句其实还是相当明白的。有了“思华年”做向导,有了“情惘然”做总结,也就不至于聚讼于庄生望帝沧海蓝田之间了。思华年思出了蝴蝶杜鹃泪珠烟玉,情惘然惘成了“迷”、“托”、有珠泪之沧海与生玉烟之蓝田。鄙陋之见,能无太廉价及少学乏术之讥乎?

第四层是欣赏者个人的独特的补充与体会或者某种情况下的特殊发挥。例如我在六十年代就对引用晏殊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来讲国际政治大为叹服。情种从《锦瑟》中痛感情爱,诗家从《锦瑟》中深得诗心,不平者从《锦瑟》中共鸣牢骚,久旅不归者吟《锦瑟》而思乡垂泪;这都是赏家与作者的合作成果。我们还可以设想,知乐者认为此是义山欣赏一曲锦瑟独奏时的感受——如醉如痴,若有若无,似烟似泪,或得或失。除了音乐,哪种艺术能这样深入地却又是浑然地打动它的欣赏者呢?这恐怕可以说得通。我们还可以设想一个旅行家、一个大地与太空的漫游者在他晚年时候对他的漫游生活的回忆。再设想一个爱因斯坦式的科学家从这首诗中获得做学问的体味吧——何自然万物之无端也,以有涯逐无涯,何光阴之促迫!功成业就而两鬓已斑,未竟之志虽有春心已无青春年少矣!或功未成业未就而此身非有,鸟乎蝶乎,将有托乎?茫茫广宇,人类智慧之珠上凝结着多少泪水!还有多少科学真理如美玉而埋在蓝田之下,人们略察端倪如玉之或有之烟,何时能开掘出来呢?一切科研成果都需要时间长河的冲刷淘洗,即时即地,谁又能判断吾人之科学新说的价值故而哪个智者又能不惘然呢?

这样说下去或有似相声《歪批三国》之嫌,但笔者虽然性喜调侃意却不在调侃。我只是想肯定李商隐的《锦瑟》为读者、为古今中外的后人留下了极大极自由的艺术空间,当然大而无当亦不佳,组合这艺术空间的一句句诗其实是很巧妙很贴切很有情有象的。八句诗如八根柱子,读者完全可以在这八根柱子建造的殿堂里流连徘徊,自得其乐。

第五层则是对《锦瑟》做学问研究。因《锦瑟》而及李商隐全人全诗,因一诗而及我国的与世界的诗的宝库诗的海洋文学的海洋,因一词一典而及天文地理历史政治哲学宗教语言音韵直到自然科学,那当然是研究不完的。此是以学问而解诗乎?抑或因由一诗而弘扬学问乎?到那时《锦瑟》真是起兴了,起中外之才智而兴古今之学识,大哉学问,真无涯而壮观也!吾人自当望洋而兴赞叹!

顺便说一句,按五层之说,有许多明白如话的诗,至少前三层很容易统一。“床前明月光……”就不必解释得这么复杂,也没有这么多争论和学问,同样是好诗,而且是更普及的好诗。本文没有偏爱乃至倡导隐僻之诗的意思,也没有把“五层”割裂的意思。

一九九〇年

李商隐政治诗有哪些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李商隐政治诗有哪些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59cha.com/ask/30933.html

分享给朋友:

“包含李商隐政治诗有哪些的词条” 的相关文章

描写秋天诗有哪些(秋天的诗描写秋天的诗有哪些)

描写秋天诗有哪些(秋天的诗描写秋天的诗有哪些)

关于写秋天的诗有哪些 1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1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13、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14、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15、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1...

白居易的墓在哪里(白居易李白墓)

白居易的墓在哪里(白居易李白墓)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白居易的墓在哪里,以及白居易李白墓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白居易墓地在何处 洛阳白园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公元772-846年)的墓园,位于洛阳香山的琵琶峰上 李白杜甫等诗人葬在哪里?这里有最全的唐诗名人...

诗词地名故事有哪些(诗词地名故事有哪些)

诗词地名故事有哪些(诗词地名故事有哪些)

很多朋友对于诗词地名故事有哪些和诗词地名故事有哪些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地名的诗句古诗 1.古诗中描写地名的诗句要5句.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唐代贾岛《...

塞鸿先秋去描写的哪里(塞鸿秋)

塞鸿先秋去描写的哪里(塞鸿秋)

今天给各位分享塞鸿先秋去描写的哪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塞鸿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塞鸿秋.浔阳即景古诗意思 原文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清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赏析傍晚时分,秋风徐徐地吹来,令人感...

含有远的诗句有哪些(含有远近的诗句)

含有远的诗句有哪些(含有远近的诗句)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含有远的诗句有哪些,以及含有远近的诗句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含有远字的诗句 答:小学课文常见的带有远字的诗句有1、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2、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雪后千峰半入城写的哪个城市(雪后千峰半入城说的是哪个城市)

雪后千峰半入城写的哪个城市(雪后千峰半入城说的是哪个城市)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雪后千峰半入城写的哪个城市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雪后千峰半入城说的是哪个城市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雪后千峰半入城描写的是什么城市? 描写的是济南。这首诗描写了济南雪后乍晴的千佛山和大明湖的迷人景色。表...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