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 > 正文内容

锦江春色来天地写的哪里 锦江春水来天地

好男人2023-04-21 09:10故事49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锦江春色来天地写的哪里,以及锦江春水来天地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杜甫的《登楼》中的“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是什么意思?

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从古到今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

《登楼》

作者:杜甫  年代:唐  体裁:七律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释】:玉垒:玉垒山,在今四川省汶川、茂县之间。北极:北极星。这里比喻唐王朝。后主:刘禅。刘备死后,刘禅继位,昏庸无能,宠信宦官,朝政腐败,终于亡国。梁甫吟:乐府篇名。《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简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代宗广德二年(764)春,从阆中回到成都时写的。所表达的是忧国伤时的沉痛心情,但还是对唐王朝存在信心。全诗写景写情,雄阔深远,委婉含讽。

【作者小传】: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一生坎坷。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被后世诗家尊为“诗圣”。有《杜工部集》。

如何欣赏杜甫的千古名句”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动古今”?

这句诗出自杜甫的七律《登楼》。

一、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当时杜甫客居胡好成都。当时诗人客居四川已是第五个年头。763年正月,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安史之乱平定;10月便发生了吐蕃攻陷长安、立傀儡、改年号,代宗奔逃陕州的事;不久郭子仪收复京师,但是到年底,吐蕃侵入松、维、保等州(在今四川北部),继而攻陷剑南、西山诸州。但是天下战火频仍,动荡不安,民不聊生。外有吐蕃入侵,内有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呈现出唐王朝日益衰败的景象。诗中“西山寇盗”即指吐蕃,“万方多难”也以吐蕃入侵为最凶猛。

同年,杜甫的好友严武再一次被任命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原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欣喜异常,马上回到成都草堂。暮春时节,诗人登楼望远,感慨万端,写作此诗。全诗有情有景,情景及交融,雄阔深远,委婉含讽。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这两句诗出自于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篇《登楼》。

《登楼》—唐·裤毕铅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 ,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庭终不改, 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 ,日暮聊为梁父吟。

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春,杜甫客居成都已经是第五年了,去年正月,安史之乱刚平定,朝廷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可到了十月吐蕃突然攻陷长安,代宗仓皇逃往陕州,不久郭子仪率领唐军收复长安,迎回代宗,年底吐蕃又攻破松州、维州、保州等地,后又攻陷剑南。有感于外族入侵,同时藩镇割据,宦官弄权,大唐内忧外患,出现了日益衰败的景象,忧国忧民的杜甫在成都写下此诗。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写的是山河壮观的景象。“锦江”、“玉垒”都是登楼时所见景色。锦江,源头出自灌县,自郫县流经成都入岷江;玉垒,山的名字,在茂汶羌族自治县。

凭楼远眺,锦江流水挟着蓬勃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不定,正像古今世间的风云变幻。“锦江春色来天地”写空间视野的开阔。“玉垒浮云变古今”写思绪在时间里驰骋。

天高地阔,古往今来,形成了一个广阔悠远的宇宙大境界,饱含着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昔,并且,登高远望,极目八方,独向西北前线游目骋怀数逗,也透露出杜甫忧国忧民的无限忧思。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唐代杜甫《登楼》全文翻译赏析)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赏析

首联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反衬手法。在行文上,先写诗人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是由于万方多难的缘故,因果倒装,起势突兀;「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锦江」、「玉垒」是登楼所见。诗人凭楼远望,锦江流水挟著蓬勃好帆郑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诗人联想到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而且,登高临远,视通八方,独向西北前线游目骋怀,也透露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

颈轿凯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北极,星名,居北天正中,这里像征大唐政权。上句「终不改」,反承第四句的「变古今」,是从前一年吐蕃攻陷京城、代宗不久复辟一事而来,意思是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寇盗」「相侵」,进一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词严义正,浩气凛然,在如焚的焦虑之中透著坚定的信念。

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诗人的个人怀抱。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诗友颂人伫立楼头,徘徊沉吟,很快日已西落,在苍茫的暮色中,城南先主庙、后主祠依稀可见。想到后主刘禅,诗人不禁喟然而叹:「可怜那亡国昏君,竟也配和诸葛武侯一样,专居祠庙,歆享后人香火!」这是以刘禅比喻唐代宗李豫。李豫重用宦官程元振、鱼朝恩,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的局面,同刘禅信任黄皓而亡国极其相似。所不同的是,诗人生活的时代只有刘后主那样的昏君,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相。而诗人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高楼落日,忧虑满怀,却只能靠吟诗来聊以自遣。

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著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这首七律,格律严谨。中间两联,对仗工稳,颈联为流水对,有一种飞动流走的 *** 。在语言上,特别工于各句(末句例外)第五字的锤炼。首句的「伤」,为全诗点染一种悲怆气氛,而且突如其来,造成强烈的悬念。次句的「此」,兼有「此时」、「此地」、「此人」、「此行」等多重含义,也包含着「只能如此而已」的感慨。三句的「来」,烘托锦江春色逐人、气势浩大,令人有荡胸扑面的感受。四句的「变」,浮云如白云变苍狗,世事如沧海变桑田,一字双关,引发读者作联翩无穷的想像。五句的「终」,是「终于」,是「始终」,也是「终久」;有庆幸,有祝愿,也有信心,从而使六句的「莫」字充满令寇盗闻而却步的威力。七句的「还」,是「不当如此而居然如此」的语气,表示对古今误国昏君的极大轻蔑。只有末句,炼字的重点放在第三字上,「聊」是「不甘如此却只能如此」的意思,抒写诗人无可奈何的伤感,与第二句的「此」字遥相呼应。

尤其值得读者注意的是,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方面起著突出的作用。全诗写登楼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是从空间着眼;「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样就兼顾了空间和时间,增强了意境的立体感。单就空间而论,无论西北的锦江、玉垒,或者城南的后主祠庙,都是远处的景物;开端的「花近高楼」却近在咫尺之间。远景近景互相配合,便使诗的境界阔大雄浑而无豁落空洞的遗憾。

历代诗家对于此诗评价极高。清人浦起龙评论说:「声宏势阔,自然杰作。」(《读杜心解》卷四)沈德潜更为推崇说:「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登楼 杜甫《登楼》 杜甫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解析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注解】:

1、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市南,岷江支流,以濯锦得名,杜甫的草堂即临近锦江.

2、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3、玉垒:山名,在今四川灌县西.

4、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5、北极句:广德元年(七六三)十月,吐蕃陷长安,立广武王李承弘为帝,代宗至陕州(今河南陕县),后郭子仪收复京城,转危为安.此句喻吐蕃虽陷京立帝,朝廷始终如北极那样不稍移动.北极:北辰.

6、西山寇盗:指吐蕃.同年十二月,吐蕃又陷松、维、保三州(皆在四川境)及云山新筑二城,后剑南西川诸州也入吐蕃.意谓朝廷终不因侵扰而稍改.故吐蕃也莫相侵.

7、《梁父吟》渣桥袭:乐府篇名.相传诸葛亮隐居时好为《梁父吟》.但现存《梁父吟》歌词,系咏晏婴二桃杀三士事,与亮隐居时心情似不相涉,故学者疑之,一说亮所吟为《梁父吟》古曲.又一说吟者是杜甫自己.按:李白也曾作《梁甫吟》消液,此处之“聊为”,疑杜甫也欲作此曲以寄慨.

【韵译】:

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

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

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从古到今.

大唐的朝廷真象北极星不可动摇;

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

日暮时分我要学习孔明聊作梁父吟.

【评析】: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 全诗即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从空间着眼.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上,起着突出的作用.“花近高楼”写近景,而“锦江”、“玉垒”、“后主如兄祠”却是远景.“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种兼顾时间和空间的手法,增强了诗的意境的立体感,开阔了诗的豁达雄浑的境界.诗的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历来为诗家所推崇.沈德潜以为“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59cha.com/ask/33085.html

分享给朋友:

“锦江春色来天地写的哪里 锦江春水来天地” 的相关文章

夜渡夜渡惊起一行白鹭是哪个诗词(争渡争渡惊起一番鸥鹭的意思)

夜渡夜渡惊起一行白鹭是哪个诗词(争渡争渡惊起一番鸥鹭的意思)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还能联想到哪句古诗词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可以联想到的诗句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意思是怎么出去呢?怎么出去呢?叽喳声惊叫声划船声惊起了一滩鸣鹭。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娇均诗水怎么样(娇韵诗女神水怎么样)

娇均诗水怎么样(娇韵诗女神水怎么样)

娇诗韵护肤品怎么样? 系列较为完整,护肤中等水平,性价比较为一般。护肤品应根据年龄选择合适的系列,再根据价位选择品牌。这个价位建议用碧欧泉的更好些。教室用弹簧水娇诗韵弹簧水娇诗韵弹簧水可以当爽肤水和柔肤水用吗 可以,弹簧水俗称小姐姐水,适合28-40岁,可以补水,同时抚平细纹,促进后续护肤品的吸收,...

三衢道中曾几为什么要写三衢道中(曾几写的三衢道中是什么意思)

三衢道中曾几为什么要写三衢道中(曾几写的三衢道中是什么意思)

三衢道中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三衢道中[宋] 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译文梅子成熟的时候原本是多雨的季节,却难得遇上了连续晴朗的日子,于是与朋友结伴去游赏三衢山。来的时候,坐着小船,一直游赏到浓荫掩映的小溪尽头,山林的深处。回来的时候,虽然走的是山路,但是...

为什么说登幽州台歌这首诗内涵丰富(登幽州台歌表达了什么哲理)

为什么说登幽州台歌这首诗内涵丰富(登幽州台歌表达了什么哲理)

登幽州台歌中蕴含的道理 《登幽州台歌》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这是一种在对事业和人生的执着追求中产生的喟叹。唐代...

秋宿湘江遇雨首句中哪个词最传神(秋宿湘江遇雨首联中哪个字用得好)

秋宿湘江遇雨首句中哪个词最传神(秋宿湘江遇雨首联中哪个字用得好)

大家好,关于秋宿湘江遇雨首句中哪个词最传神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秋宿湘江遇雨首联中哪个字用得好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秋宿湘江遇雨》古诗赏析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

为什么读明史(为什么读明史这么重要)

为什么读明史(为什么读明史这么重要)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为什么读明史,以及为什么读明史这么重要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为什么明史这几年很火 因为明史比较有趣,也是汉人统治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我本人也喜欢读明史 下属为什么要读明史 明代的皇帝和下属很有特点,能...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