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 > 正文内容

辛弃疾汉宫春中的意象有哪些 汉宫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好男人2023-05-05 12:21故事299

大家好,关于辛弃疾汉宫春中的意象有哪些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汉宫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诗词赏析:辛弃疾《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

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

宋代:辛弃疾

秦望山头,看乱云急雨,倒立江湖。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长空万里,被西风变灭须臾。回首听月明天籁,人间万窍号呼。

谁向若岁局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麋鹿姑苏?至今故国人望,一舸归欤。岁云暮矣,问何不鼓瑟吹竽?君不见王亭谢馆,冷烟寒树啼乌!

译文

看秦望山上乱云飞渡,暴雨倾注,犹如江湖倒泻下来。不知道是云化为雨,还是雨化为云?万里长空,西风劲吹,乌云瞬间变幻消失。回首倾听明月星夜天籁长鸣,人间万千洞穴的呼号似山崩雷震!

是谁将若耶溪畔的美女西施献给吴王,导致吴国灭亡,只剩下麋鹿出没在姑苏台?至今越国人仍盼望西施坐船归来。一年已到年底了,何不演奏乐器以示欢乐?难道君看不见古代王、谢望族的亭台楼阁,而今只剩凋残的树木,寒烟清冷,孤寂的乌鸦仍在呼唤着离魂!

注释

汉宫春:词牌名,又名“汉宫春慢”“庆千秋”。双调九十六字,前后段各九句、四平韵。另有双调九十六字,前段十句五平韵,后段八句五平韵;双调九十四字,前段九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六仄韵等变体。

会稽:地名,在今浙江绍兴。蓬莱阁:旧址在今浙江省卧龙山下。

秦望山:在会稽东南四十里处。

须臾:形容时间短。

天籁:大自然的音响。这里指风。万窍:《庄子·齐物记》中有“······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号。”

若耶溪:河名,在会稽南。倩:请。美人:指西施。传说西施曾经在若耶溪上浣纱。越国被吴国打败后,越王为了报仇,使用美人计,把西施送给吴国,后吴国被越国灭亡。麋(mí):鹿的一种,俗称四不像。姑苏:这里指姑苏台,吴王曾与西施在此游宴。

王亭谢馆:王、谢为东晋豪门贵族,山头子弟很多,多住在会稽。王亭谢馆泛指他们在会稽一带的游乐场所。

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重在写景,通过写景来抒情说理,寓理于景,寓情于景。景、情、理浑融一体。“秦望山头,看乱云急雨,倒立江湖。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开篇直截了当,写登高望远所见。“秦望山”,因秦始皇南巡时曾登此山观大海,祭大禹,故名。“乱云急雨,倒立江湖。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乌云翻滚,暴雨如注,给人翻江倒海一样的感觉。一时烟雨茫茫一片,分不清哪个是云,哪个是雨。“乱”“急”“倒立”“不知”等词语写出了狂风暴雨的骇人气势和壮观景象。“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语出《庄子·天运》:“云者为雨乎?雨者为云乎?”庄子的意思是云兴雨至乃自然之理,没有什么意志和力量的驱使。作者引用此语除了突出狂风暴雨的凶猛气势外,也有狂风暴雨是自然现象这个意思。但是,老子说过“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这不,刚才还是狂风暴雨,现在天气就变成了“长空万里,被西风变灭须臾。”这句承上,仍是作者所看到的景象,表意急转,作者的情绪也急转直下。刹那间西风便把云雨吹散,露出了万里晴空。“回首听月明天籁,人间万窍号呼。“天籁”,自然界的音响,哗丛这里指风。在明亮的月光下,回头听见,西风在天空中呼啸而过,大地上无数的洞穴发出了尖厉的声音。这句从视觉写到听觉,表现了自然现象的复杂多变。纵观上片,好像作者只是为了表现狂风暴雨这种自然现象,但联系当时的社会形势来看,不难发现作者有更深的用意在。作者借暴风骤雨到云散雨收,月明风起这种自然现象的变化,暗示着抗金之路虽然看似曲折,但前途一片光明,广大民众的抗敌呼声如同夜空刮过的西风,将会变成巨大的积极力量影响着时局朝着乐观方向发展。下片引用典故,以古喻今,影射现实,告诫*不要重蹈覆辙,应奋发有为。“谁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麇鹿姑苏?至今故国人望,一舸归欤。”这里用的是春秋时吴越争霸的故事。作者在这里用这个故事,强调的是吴国国王因为不图长远之计,耽于安乐而亡国。意在告诫当朝统治者应该引以为戒,不要重蹈吴国的覆辙,应该奋发作为,一雪国耻。值得注意的是,乎芦让作者登高怀古,占据他心灵的不是秦皇、大禹,也不是越王勾践,而竟是范蠡。这是因为范蠡忠贞不二,具有文韬武略,曾提出许多报仇雪耻之策,同作者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辛弃疾和范蠡,条件相当,但境遇悬殊,范蠡功成名就,而自己壮志难酬,两相比较,作者不由伤感痛心,情绪低落,引出下句“岁云暮矣,问何不鼓瑟吹竽?”作为答句,引出最后一句“君不见、王亭谢馆,冷烟寒树啼乌!”难道你没有看见,像王亭谢馆那些当年的行乐之地,现在已是一片萧条冷落,烟雾笼罩着秋天的树木,乌鸦在悲凉地叫着!作者的无奈伤感之情溢于言表。

这是一首登临览景而咏史怀古之词。上片写登蓬莱阁所见壮丽雨景,极具变化倏忽之致。下片怀想西施旧事,对此作者流露出同情敬仰之意。“岁云暮矣”以下,表达作者对世事沧桑所采取的及时行乐的思想。全词情调统一于自然与人事的变幻,使人产生无常之感。特别多引用庄子玄妙之句,使这一特点显得更为突出。

点评

“岁云暮矣,问何不鼓瑟吹竽?”在词的收尾部分,作者首先以设问的语气提出问题:一年将尽了,为什么不鼓瑟吹竽欢乐一番呢?《诗经》的《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又《唐风·山有枢》:“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作者引《诗》说出了岁晚当及时行乐的意思,接着又以反问的语气作了回答:“君不见、王亭谢馆,冷烟寒树啼乌。”旧时王、谢的亭馆已经荒芜,已无可行乐之处了。东晋时的王、谢与会稽的关系也很密切,“王亭”,指王羲之修禊所在的会稽山阴之兰亭;谢安曾隐居会稽东山,有别墅。这些旧迹,眼前是只有“冷烟寒树啼乌”点缀其间了。

从怀念范蠡到怀念王、谢,感情上是一个很大的转折。怀念范蠡抒发了报国雪耻的积极思想;怀念王、谢不仅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而且明显地表现出消极悲观的情绪。作者面对自然的晴雨变化和历史的巨变,所激起的不仅是要效法古人、及时立功的慷慨壮怀,同时也有人世匆匆的暮年伤感。辛弃疾此时已经是六十四岁了。当作者想到那些曾经威震一方、显赫一时的风流人物无不成为历史陈迹的时候,内心充满了人生短暂、功名如浮云流水的悲叹。这末一韵就意境来说不是仅对王亭谢馆而发,而是关涉全篇,点明全词要旨。词人在这些历史人物事迹中寄托的不同感情,同他当时思想的矛盾是完全吻合的。

创作背景

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辛弃疾被重新起用。据《宝庆会稽续志》,为六月十一日到任,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即奉召赴临安,次年春改知镇江府,故知登蓬莱阁之举,必在嘉泰三年的下半年,另据词中“西风”、“冷烟寒树”等语,可断定是作于晚秋。

辛弃疾《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原文及翻译赏析

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原文:

秦望山头,看乱云急雨,倒立江湖。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长空万里,被西风、变灭须臾。回首听,月明天籁,人间万窍号呼。 谁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麋鹿姑苏。至今故国人望,一舸归欤。岁去暮矣,问何不、鼓瑟吹竽。君不见,王亭谢馆,冷烟寒树啼乌。

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赏析

这首词的题目,原作「会稽蓬莱阁怀古」。同调另有「亭上秋风」一首,题作「会稽秋风亭观雨」。唐圭璋先生谓,「秋风亭观雨」词中无雨中景象,而「蓬莱阁怀古」一首上片正写雨中景象,词题「观雨」与「怀古」前后颠倒,当系错简。说见《词学论丛·读词续记》。今据以订正词题。

词的上片,看似纯系写景,实则借景抒情。它不是单纯地为写景而写景,而是景中有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词人所登的蓬莱阁在浙江绍兴(即会稽),秦望山,一名会稽山,在会稽东南四十里处。他为何望此山?因为这里曾是秦始皇南巡时望大海、祭大禹之处。登此阁望此山,不禁会想起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和为民除害的大禹。这片词先以「看」领起,尽写秦望山头云雨苍茫的景象和乍雨还晴的自然变化。以「倒立江湖」喻暴风骤雨之貌,生动形象,大概是从苏轼《有美堂暴雨》诗「天外黑风吹海立」演化而来。「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语出于《庄子·天运》:「云者为雨乎?雨者为云乎?」「为」字读去声。云层是为了降雨吗?降雨是为了云层吗?庄子设此一问,下文自作回答,说这是自冲念然之理,云、雨两者,谁也不为了谁,各自这样运动着罢了,也没有别的意志力量施加影响要这样做。作者说「不知」,也的确是不知,不必多追究。「长空万里,被西风、变灭须臾。」天色急转,词笔也急转,这是说云。苏轼《念奴娇·中秋》词:「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维摩经》:「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州液。」云散了,雨当然也就收了。「回首听,月明天籁,人间万窍号呼。」这里又用《庄子》语。《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这就是「天籁」,自然界的音响。从暴风骤雨到云散雨收,月明风起,词人在散迹困大自然急剧的变化中似乎悟出一个哲理:事物都处在不断变化中,阴晦可以转为晴明,晴明又含着风起云涌的因素;失败可以转为胜利,胜利了又会起风波。上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为下片追怀以弱胜强、转败为胜、又功成身退的范蠡作了有力的烘托、铺垫。语言运用上,熔裁诸家,为己所用,这是辛词的长技。

下片怀古抒情,说古以道今,影射现实,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作者首先以诘问的语气讲述了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当年是谁到若耶溪上请西施西去吴国以此导致吴国灭亡呢?越地的人们至今还盼望着他能乘船归来呢!这当然是说范蠡,可是作者并不直说,而是引而不发,说「谁倩」。这样写更含蓄而且具有启发性。据史书记载,春秋末年越王勾践曾被吴国打败,蒙受奇耻大辱。谋臣范蠡苦身戮力,协助勾践进行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并将西施进献吴王,行美人计。吴王果贪于女色,荒废朝政。吴国谋臣伍子胥曾劝谏说:「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后来越国终于灭了吴国,报了会稽之仇。越国胜利后,范蠡认为「勾践为人,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于是泛舟五湖而去。引人深思的是,词人面对秦望山、大禹陵和会稽古城怀念古人,占据他心灵的不是秦皇、大禹,也不是越王勾践,而竟是范蠡。这是因为范蠡忠一不二,精忠报国,具有文韬武略,曾提出许多报仇雪耻之策,同词人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十八记载:辛弃疾至临安见宋宁宗,「言金国必乱必亡,愿付之元老大臣,务为仓猝可以应变之计,(韩)侂胄大喜。」《庆元党禁》亦言「嘉泰四年春正月,辛弃疾入见,陈用兵之利,乞付之元老大臣」,另据程珌《丙子轮对札记》记辛弃疾这几年来屡次派遣谍报人员到金境侦察金兵虚实并欲在沿边界地区招募军士,可见作者这时正跃跃欲试,摩拳擦掌,力图恢复中原以雪靖康之耻,范蠡正是他仰慕和效法的榜样。表面看来,「故国人望」的是范蠡,其实,何尝不可以说也指他辛弃疾。在他晚年,经常怀念「壮岁旌旗拥万夫」的战斗生涯,北方抗金义军也时时盼望他的归来。谢枋得在《祭辛稼轩先生墓记》中记载:「公没,西北忠义始绝望。」这一部分用典,不是仅仅说出某事,而是铺衍为数句,叙述出主要的情节,以表达思想感情,这是其用典的一个显著特点。

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点评

「岁云暮矣,问何不鼓瑟吹竽?」在词的收尾部分,作者首先以设问的语气提出问题:一年将尽了,为什么不鼓瑟吹竽欢乐一番呢?《诗经》的《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又《唐风·山有枢》:「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 作者引《诗》说出了岁晚当及时行乐的意思,接着又以反问的语气作了回答:「君不见、王亭谢馆,冷烟寒树啼乌。」旧时王、谢的亭馆已经荒芜,已无可行乐之处了。东晋时的王、谢与会稽的关系也很密切,「王亭」,指王羲之修禊所在的会稽山阴之兰亭;谢安曾隐居会稽东山,有别墅。这些旧迹,眼前是只有「冷烟寒树啼乌」点缀其间了。

从怀念范蠡到怀念王、谢,感情上是一个很大的转折。怀念范蠡抒发了报国雪耻的积极思想;怀念王、谢不仅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而且明显地表现出消极悲观的情绪。作者面对自然的晴雨变化和历史的巨变,所激起的不仅是要效法古人、及时立功的慷慨壮怀,同时也有人世匆匆的暮年伤感。辛弃疾此时已经是六十四岁了。当作者想到那些曾经威震一方、显赫一时的风流人物无不成为历史陈迹的时候,内心充满了人生短暂、功名如浮云流水的悲叹。这末一韵就意境来说不是仅对王亭谢馆而发,而是关涉全篇,点明全词要旨。词人在这些历史人物事迹中寄托的不同感情,同他当时思想的矛盾是完全吻合的。

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创作背景

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辛弃疾被重新起用,任命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据《宝庆会稽续志》,为六月十一日到任,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即奉召赴临安,次年春改知镇江府,故知登蓬莱阁之举,必在嘉泰三年的下半年,另据词中「西风」、「冷烟寒树」等语,可断定是作于晚秋。

清人沈祥龙《论词随笔》云:「词贵意藏于内,而迷离其言以出之。」为此,词家多刻意求其含蓄,而以词意太浅太露为大忌。这首词以自然喻人世,以历史比现实,托物言志,寄慨遥深。

诗词作品: 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 诗词作者:【 宋代 】 辛弃疾 诗词归类: 【怀古】、【写景】、【抒情】

汉宫春立春日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在这首词中,作者对于恢复大业的深切关注,他的激昂奋发的情怀,都已真切地表达出来。

汉宫春·立春日

宋 · 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译文

从美人登发上的袅袅春幡,看到春已归来。虽已春归,但仍时有风雨送寒,似冬日徐寒犹在。燕子尚未北归,料今夜当梦回西园。已愁绪满怀,无心置办应节之物。

东风自立春日起,忙于装饰人间花柳,闲来又到镜里察改,偷换人的青春容颜。清愁绵综如连环不断,无人可解。怕见花开花落,转眼春逝,而朝来塞雁却比我先回到北方。

上片起韵点题,写大地春回的立春日风景。立春日是春天到来的信号,表现这节物风光。作者以一“看”字,将春天的气息,通过妇女们立春日的头饰——袅袅春幡散布出来,暗示出作者对于春归的喜悦。以下一韵,不直接往前写去,却反挑一笔,写出对寒风冷雨阻碍春来的幽怨。以下突然写到燕子,用比兴法推出怀念故国的感情。因为余寒未尽,春社未至,那去年秋时南来的燕子,不能回到北方故国的“西园”去。但燕子虽然无法归去,作者却生派它一个“西园梦”。一个“料“字,化无理为有趣,表明这燕子,已经成了作者思念故国的精神象征。而燕子只能“梦”而不能“到”西园,暗示西园所在的汴京,依然被金人所掌握,所以作者徒有故国之思,却不能一探故里。借燕传情,颇为沉痛。以下回到立春日风光中来,黄柑荐酒,青韭推盘,这立春日应备的食品,现在作者却无心准备,并且显得心烦意乱。作者没有明言原因,但通过上下文语境,人们可以明白,是浓烈的故国之思,和时光流逝、英雄无用的悲伤,使作者完全乱了方寸,连节日应酬也无心去为之了。

下片写对春天再来的种种感受,把笔由立春日探进整个春天里去。换头先以一“笑”字,故意打散上片中的紧张和烦乱情绪,并领起以下五句。其所“笑”者,一为东风染遗梅柳,染追花草,使万紫千红的春天渐次到来,作者取笑东风的从此不得消闲;二是东风偶尔清闲时,不过是把镜中人的朱颜转换成衰老的模样。在这春天越来越华美而作者越来越衰老的对照中,作者“笑”着,但分明含着泪水。因为自然永在而人生易老,在忙得不得了的东风面前,作者所感觉到的是志士投闲、英雄无用而徒任芳华流逝的生命悲哀。由此可知,换头的“笑”字,在抒情上得内紧外松、甚至正话反说的趣味。以下直接归为正话正说,极言清愁难消。作者化用“解连环”的典故,表明白己不断滋生、越积超重的清愁,正像一个不见首尾的连环一样,不打碎则无法解开连环,也就是说,这是一种与生命共始终的感情。此处“问何人”一语袜没脊,下得凄侧,它向外探询的口吻,写足了作者被沉沉的家国之倩、生命之悲所萦绕,急于摆脱又无可摆脱的痛苦。它含蓄地表明了对于南宋统治者不思恢复、放废英雄的怨尤。最后一韵,直探进暮春里去,写作者怕见花开花落的心情,和看见暮春时大雁自由北还而伤痛于作者的人不如雁。这里有惜春惜时的感情,有怀念故国的感情,也有对于南宋统治者久不作恢复之计的怨尤。告渗至此,不仅上片中的无端幽怨和烦乱得到了解释,而且全词的主旨也从这花开花落、塞雁先还的意象中脱迹而出。

全词结构严谨,意境幽远,内涵丰富;同时运用比兴手法,使风雨、燕子、西园、梅柳、塞雁等物在本意之外,构成富有象征意味的形象体系,使此词传情含蓄而深沉。

《汉宫春·立春》赏析

《汉宫春·立春》情调哀怨凄迷,寄托作者对国事的忧伤,不是一般的怨春之作所能比。下面是我分享的赏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原文】

《汉宫春·立春》

作者: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①。无端风雨,未肯收尽馀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②。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轮誉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注释】

①春幡:古代立春那天女子剪彩纸为燕形戴在头上,以示迎春,叫春幡。

②堆盘:古时立春日做五辛盘,用黄柑酿酒,称作洞庭春色。

【赏析】

辛弃疾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北方度过的。当时的中国北方,已为金人所统治,辛弃疾的家乡山东也不例外。他是在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从金国归于南宋的。据邓广铭先生考证,这首词是他南归之初、寓居京口(镇江)时所作的一首词。

此词上片通过立春时节景物的描绘,隐喻当时南宋不安定的政局。开头“春已归来”三句,点明立春节候。按当时风俗,立春日,妇女们多剪彩为燕形小幡,戴之头鬓。故欧阳修《春日帖子》中有“共喜钗头燕已来”之句。“无端风雨”两句,既指自然界的气候多变,也暗指南宋最高统治集团惊魄不定、碌碌无为之态,宛如为余寒所笼罩。“年时燕子”三句,作者由春幡联想到这时正在北飞的燕子,可能已经把他的山东家园作为归宿了。“年时”即去年之意,这说明作者作此词时,离别他的.家乡才只一年光景羡源。接下去“浑未办”三句,是说作者新来异乡,生活尚未安定,春节到了,连旨酒也备办不起,更谈不到肴馔了。

词的下片进一步抒发作者自己的忧国怀乡之情。“却笑东风从此”三句,作者想到立春之后,东风就会忙于吹送出柳绿花江的一派春光。“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语虽虚拟,实际表达了作者初归南宋急欲报国、收复失土的决心,深恐自己磋砣岁月,年华虚度。这里说的“清愁”,实际是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解连环”,是用《战国策》秦昭王送玉连环给齐国王后,让她解开的故事。当时的齐王后果断机智地把腊派段玉连环椎破,使秦的诡计流于破产。但环顾当前,南宋最高统治集团中人,谁是能作出抗金的正确决策的智勇人物呢?“生怕”,即“甚怕”。“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表示作者对于恢复事业的担忧,深恐这一年的花由盛开又复败落,而失地却未能收复,有家仍难归去,言语、句流露出一丝的惆怅。

从这首词的思想内容看,虽不能确断其为辛弃疾南归后所写的第一首词,但必为初期之作。在这首词中,他对于恢复大业的深切关注,他的激昂奋发的情怀,都已真切地表达出来。

辛弃疾汉宫春中的意象有哪些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汉宫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辛弃疾汉宫春中的意象有哪些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59cha.com/ask/34456.html

分享给朋友:

“辛弃疾汉宫春中的意象有哪些 汉宫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的相关文章

黄云万里动风色为什么是黄云(黄云万里动风色什么含义)

黄云万里动风色为什么是黄云(黄云万里动风色什么含义)

"黄运万里东风吃,柏坡九道留雪山"出自李太白的诗吗?什么意思? 你这首诗是有错的,我在网上搜过,那个文章肯定是记录错了。真正的原句是: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意为:万里黄云飘浮,景色不断变幻,九道江流白浪翻滚,汹涌如雪山。“动风色”,使风色为之动。“白波九道”,是古代传说,称长江流至浔阳分为...

曹植七步诗怎么样(曹植的七步诗是啥)

曹植七步诗怎么样(曹植的七步诗是啥)

很多朋友对于曹植七步诗怎么样和曹植的七步诗是啥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新三国曹植七步诗赏析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

鹊山湖是哪个省(鹊山湖是哪个省哪个市)

鹊山湖是哪个省(鹊山湖是哪个省哪个市)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鹊山湖是哪个省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鹊山湖是哪个省哪个市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生活中自己最难忘的一次旅游是去哪里? 我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自己最难忘的一次 旅游 是去内蒙古额济纳旗看胡杨林。 因为一...

汉乐府是哪个代的诗人(汉乐府是什么诗人)

汉乐府是哪个代的诗人(汉乐府是什么诗人)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汉乐府是哪个代的诗人,以及汉乐府是什么诗人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汉乐府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

北国风光是哪个诗词(北国风光是什么诗词里的)

北国风光是哪个诗词(北国风光是什么诗词里的)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北国风光是哪个诗词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北国风光是什么诗词里的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毛泽东诗词北国风光全文 毛泽东诗词北国风光全文:《沁园春·雪》近代-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

己亥杂诗为什么不用(己亥杂诗有什么问题)

己亥杂诗为什么不用(己亥杂诗有什么问题)

很多朋友对于己亥杂诗为什么不用和己亥杂诗有什么问题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己亥杂诗第五首为什么不用夕阳斜而用白日斜 夕阳是指快要落山的太阳,给人的联想是人之将暮白日则指人到中年,正是大有可为之时 作者做这首诗的目的是表示自己正是大有可为之时却不得不辞...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