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文内容

若敖六卒多少人(若敖之六卒)

几许黑发2022-11-09 13:45历史212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若敖六卒多少人,以及若敖之六卒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城濮之战是楚成王的借刀杀人吗

有点像。因为成得臣所属的若敖氏(楚国公族分支)实力非常强悍,不但历任令尹都由若敖氏族人担任,而且还拥有一支强大的“若敖氏六卒”,对楚国王室构成很大的威胁。所以在城濮之战前,虽然此战关系到楚国进军中原的成败,但楚成王唯恐若敖氏因获胜而实力进一步壮大(打赢之后的战利品和功勋大都归于若敖氏),坚决反对成得臣与晋国开战。后来虽然在成得臣的一再要求下不得不与晋国开战(由此可见若敖氏的强势,连楚王都不得不看他们的脸色),但楚成王却根本不肯把王室的精锐部队派给成得臣,只给成得臣派了如下的几支部队:楚王亲军右广、东宫卫士和若敖氏六卒。楚王亲军分左广和右广,每广有一卒,每卒两偏,每偏15乘,每乘百人(中原各国每乘75人),共计60乘6千人。但在城濮之战前,楚成王把亲军精锐主力集中在左广,右广实际上只有十余乘千余人,而且都是老弱病残。所以楚成王派右广增援成得臣总感觉只是应付罢了。至于东宫卫士,其实力为一卒,也就是三十乘3千人左右。由于楚国世子为公子商臣,也就是后来的楚穆王。因当时楚成王喜欢幼子公子职,想要废长立幼,所以将公子商臣的东宫卫士派给成得臣作为援军,总感觉有借刀杀人之嫌,好削弱公子商臣的实力。至于最后一支若敖氏六卒,则是若敖氏的亲兵,由若敖氏族人组成。前面讲了楚国军制每卒三十乘,若敖氏六卒大概是180乘,共计1万8千人,可谓实力强大。从楚成王派给成得臣的援军来看,还真有借刀杀人之嫌,因为楚成王的王室精锐部队如中军和左广,都没有上阵,上阵的都是与楚成王不对付的公子商臣和若敖氏部队,这些部队被打光了楚成王不但不心疼,反而会暗自高兴。但是出乎楚成王的意料,城濮之战损失较大的反而是部署在左右翼的楚国各仆从国如陈、蔡、郑、许等国和申、息两地的地方军(由于争霸中原的需要,楚国大力发展申、息两地地方军,而且还大力开发这两地的经济,并将两地的税收收入全部用于军队开支,而不需要上缴楚国中央。据称申、息两地“其赋皆千乘”,可谓实力不俗),楚国中军的“右广、东宫卫士和若敖氏六卒”并没有受到损失,令楚成王的计划落空。后来东宫卫士和若敖氏六卒都参与公子商臣的谋反篡位行动。

晋楚城濮之战故事梗概

城濮之战应该是中国历史上已知最早有详细记载的战例,也是诱敌深入战术的典范。

据记载此战为先轸所谋划。前632年,四月初四,楚军和晋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交战。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

简介编辑

公元前632年,春秋时期,晋文公与楚成王为争夺中原霸权,晋军谋略制胜,在城濮(山东鄄城西南)大败楚军,开“兵者诡道也”先河的一次作战。4月,晋、楚两军为争夺中原地区霸权,在城濮(山东鄄城西南)交战。楚军居于优势,晋军处于劣势。晋国下军副将胥臣奉命迎战楚国联军的右军,即陈、蔡两国的军队。陈、蔡军队的战马多,来势凶猛。胥臣为了战胜敌人,造成自己强大的假象,以树上开花之计,用虎皮蒙马吓

城濮之战

唬敌人。进攻时,晋军下军一匹匹蒙着虎皮的战马冲向敌阵,陈、蔡军队的战马和士卒以为是真老虎冲过来了,吓得纷纷后退。胥臣乘胜追击,打败了陈、蔡军队。

晋文公于周襄王二十年,即文公五年(公元前632年)初,率军由棘津(河南滑县西南)渡河,进攻附楚的曹、卫,企图诱楚来援以解宋围。正月占卫五鹿(河南清丰西北),二月进至敛盂(河南濮阳东南)与齐昭公会盟,都城楚丘(河南滑县东北)的卫人逐其君降晋。

三月攻占曹都陶丘(山东定陶西北)。但楚军不受调动,反而加紧围攻商丘。宋向晋告急,晋文公用先轸建议,利用秦、齐“喜贿怒顽”的心理,运用外交谋略制造秦、齐与楚的矛盾。一面让宋重贿秦、齐,请两国出面求楚退兵,一面分曹、卫之地与宋,坚其抗楚决心。商丘未能攻下,而曹、卫之地又被晋送于宋国,楚因而拒绝退兵。秦、齐遂出兵助晋,形成三强联合对楚的战略格局。

楚成王见形势不利,恐秦乘机攻其后方,退至申邑(河南荥阳西北),并令围攻商丘和缗邑以及占领谷邑的楚军撤回。但围攻商丘的主将子玉,骄傲自负,坚请与晋一战。楚成王决心动摇,同意子玉建议,但又不肯全力决战,仅派王室亲兵600人增援子玉。子玉派人与晋交涉:如晋许曹、卫复国,楚即解宋之围。晋国君臣认为形势有利,希望决战,但恐不允子玉条件,将遭宋、曹、卫三国仇恨。于是一面暗许曹、卫复国,劝其与楚绝交,一面扣留楚使臣以激怒子玉。子玉果怒而求战,率军进逼陶丘。晋文公为疲敝楚军,诱使子玉轻敌深入,以便在预定战场与楚决战。遂退避三舍(在古代一舍为30里,三舍为90里),至城濮与秦、齐军

城濮之战

会合。

四月初一,楚军进至城濮,初二,双方对阵。晋军在秦、齐军声援下配置为上、中、下三军;楚军以陈、蔡军为右军,申、息两军为左军,主力精锐为中军。晋统帅先轸下令首先击溃较弱的楚右军;并让晋上军佯退,于阵后拖柴扬尘,制造后军已退的假象,以诱楚左军进击,使其暴露侧翼,尔后回军与中军实施合击,又将楚左军击溃。子玉及时收住兵力,方免于中军败溃。楚军退至连谷(河南西华境)时,子玉自杀。此战,晋文公及先轸等,决战前充分运用外交谋略,是由实力制胜向谋略制胜的转折点;决战中,晋军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示利诱敌,在战术上也有所发展。

2过程编辑

城濮之战是继齐、楚召陵之盟和宋、楚泓之战以后,晋国与楚国之间的一场大战,在春秋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扼制了楚国的北进势头,稳定了中原形势,成就了晋国的中原霸主地位。关于城濮战前的形势,我们在第一章中已作了交代。泓之战后,中原列国郑、许、陈、蔡、鲁、卫、曹、宋等都已拜倒在楚国的军威之下,楚成王又攻占齐国谷地(山东省东阿县),拥立公子雍,造成对齐国的威胁。当时,楚国可以说是势力强盛、声威方张。晋国自文公即位以来,对内整顿内政,发展经济,壮大军旅,对外尊崇王室,联络齐、秦,以与楚国针锋相对,争夺中原霸权。晋、楚之战势在难免。这是城濮之战的根本原因。

城濮之战的直接原因是晋援宋拒楚。周襄王十八年(公元前634 年),宋成公因为其父襄公当年善待过晋文公,与文公有旧交,遂"叛楚即晋"。冬,楚成王命令尹子玉、司马子西率军伐宋,包围缗(mín,音民)邑(在山东省金乡县东北)。次年冬,楚率陈、蔡、郑、许五国军队包围宋国,宋国向晋告急。晋中军元帅先轸说:"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晋文公采纳先轸建议,准备起兵救宋。他在被庐检阅军队,扩编三军,任命了将佐,从而拉开了城濮之战的序幕。

晋国君臣十分重视这次军事行动,确定了政治、外交与军事总体战的方针。在军事上,决定不直接救宋,而首先讨伐曹、卫。因为"楚始得曹而新婚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这一着制敌方案,既可引诱楚师北上,又可坐收以逸待劳之功。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 年)春,晋国出动三军、战车七百乘伐曹,借道于卫,卫人不允许。晋军遂绕道南下,在南河(河南省淇县南)渡过黄河。正月初九,攻取卫国的五鹿。并挥师东进,攻占敛盂(在河南濮阳东南),遣使至齐国通好。二月,晋文公与齐孝公结盟,成功地把齐国拉到了自己一边。卫侯见晋大军压境,晋、齐又结为盟好,请求参加结盟,晋文公不答应。卫侯又想亲近楚国,国人不同意,就驱逐了卫侯。晋军不战而得卫国。

战前,鲁国追随楚国。在晋军攻卫时,鲁曾派公子买帮助戍守卫国。

现见晋军势大,卫侯逃亡,而楚国救卫没有成功,鲁国便召回公子买而杀了他。一面向晋国报告说他擅自兴兵,另一面又向楚国报告说他没有完成防守任务,玩弄两面手法,坐待投靠胜利者。三月,晋军南下攻曹。十二日,攻入曹都(山东定陶)。

晋军攻击曹、卫,本欲引诱楚军北上。但楚军并不上钩,而猛攻宋国,宋再次向晋军告急。晋军若南下救宋,诱楚北上之战略意图则无法贯彻。若不南下救宋,必失掉宋国,陷于战略被动地位。面对这种形势,晋大夫先轸又建议:让宋国使者去贿赂齐、秦二国,使齐、秦劝楚退兵。晋则捉住曹共公,分曹、卫的田地给宋人,以激怒楚国人,逼其不听齐、秦的劝解。齐、秦劝楚不成,必然坚定了站在晋国一边的立场,决定出兵对楚作战。这是晋走出的第二着高棋。

楚成王见晋军破曹降卫,与齐、秦结成了联盟,中原形势已变,就退回申邑(在河南南阳市),命令大夫申叔撤出攻占齐国的谷邑,命令令尹子玉撤回围宋的军队,并告诫子玉说:"无从晋师!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又说:"《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敌'。"但楚令尹子玉一向骄傲,不听楚成王劝告,指派伯棼赴申邑向楚成王请求出战,楚成王一怒之下率王师回国,只给子玉留下了西广、东宫、若敖之六卒的军队。这里的若敖之六卒有些许争议,一说一卒一百人,一说一卒为兵车三十乘。但若为后者,若敖一族便有一百八十乘兵力,晋国全国主力也只有七百乘,与楚王“少与之师”不符。

子玉他派宛春赴晋军说:"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之围。"子玉虽然狂傲,但身为楚国令尹,也并非无谋之辈,他的这个计划就是一石三鸟之策。如果晋答应他的要求,则曹、卫、宋三国都会感戴楚国。如果晋不答应他的要求,那么曹、卫、宋三国将会怨恨晋国。晋大夫子犯即上了子玉的圈套,说:"子玉无礼哉!君取一,臣取二,不可失矣,"主张拒绝子玉的建议。但晋中军帅先轸则识破了子玉的机关,说:"子与之!定人之谓礼。楚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我则无礼,何以战乎?"于是,晋国私下答应恢复曹、卫,让他们断绝与楚国的关系,而扣留楚使宛春以激怒子玉。这是晋国走出的第三着高棋。一向狂傲自大的子玉不能忍受这种刺激,冒然率军北上攻击晋军,终于被晋军牵上了鼻子。

当初,晋文公以公子身份颠沛流离时,曾路过楚国,受到楚成王的款待。酒席宴上,成王问文公:"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文公回答道:"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三十里一舍)。"这次,文公果然实践诺言,面对楚军的进攻,命令自曹国后撤三舍,与宋、齐、秦三国军队一同驻扎在城濮(山东省范县南)。子玉率军急进,依托丘陵险阻扎营,两军对峙于城濮。晋文公退避三舍,既是报答以前楚成王给予的礼遇,也是运用"卑而骄之"、"怒而挠之"的诱敌之计,子玉再次上钩。

楚子玉派大将斗勃向晋文公请战说:"请与君之士戏,君凭轼而观之,得臣(子玉名)与寓目焉,"晋栾枝答词却相当谦恭:"寡君闻命矣。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敢烦大夫谓二三子: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诘朝相见。"

城濮交战时双方的阵容是:晋三军,即先轸为元帅,统率中军,郤溱辅佐,狐毛统率上军,狐偃辅佐。栾枝统率下军,胥臣辅佐。楚国也是三军,即令尹子玉以若敖之六卒统率中军。子西(斗宜申)统率左军。子上(斗勃)统率右军。楚的仆从国郑、许军附属楚左军,陈、蔡军附属楚右军。

四月六日,晋军在城濮严阵以待楚军。子玉狂傲声称:"日必无晋矣。"当两军接触之时,晋下军佐胥臣率所部用虎皮蒙在马身上,首先冲击楚右翼的陈、蔡军,陈、蔡军惊骇逃散,楚右军溃败。楚子玉、子上见右军溃败,怒火中烧,加强对晋中军和上军的攻势。晋右翼上军狐毛设将、佐二面旗帜,令二旗后退,引诱楚军。晋下军栾枝所部也以车辆曳树枝奔驰而伪装后退。楚子玉以为晋右翼败退,令楚左军追击,所以对陈、蔡及右翼军溃败并未理会。楚左军追击晋上军时,侧翼暴露,晋先轸、郤溱率中军拦腰截击,狐毛、狐偃率上军夹攻楚左军,楚左军溃败。楚子玉见左、右军皆败,遂下令中军停止进攻,得以不败。子玉率残兵退出战场,晋军进占楚军营地,休整三日后,胜利班师。

城濮一战使晋文公建立了霸权,楚国北进锋芒受到挫折,被迫退回桐柏山、大别山以南地区。中原诸侯无不朝宗晋国。

在城濮之战中,宋、齐、秦的军队虽然到了城濮,但未参加实际战斗。晋国以战车七百乘、五万多兵力击败楚、陈、蔡、郑、许五国联军十余万众,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此处并无证据证明楚军真实兵力比晋国多。十余万仅是后人猜测,切尚有争议)晋国的胜利在于,认识到楚是强敌,君臣团结一心,在政治、外交、军事上,周密策划,牢牢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所以终于击败了楚国。楚国则不然。楚自战胜宋襄公以来,中原诸侯无一能敌,官兵上下已养成一片虚骄之气。子玉虽为一代枭将,不但不能革除积弊,反而更加骄狂。面对这样的大战,竟意气用事,掉以轻心,结果被人牵了鼻子,导致战争失败。楚成王得到楚军败报,派人指责子玉说:"大夫若入,其若申息之老何?"子玉羞愤自杀。

四月二十七日,晋军进入郑国衡雍(河南原阳县西,当时在黄河南岸),并在践土(距衡雍较近,当时亦在黄河南岸,在河南花园口黄河北岸)修筑王的行宫,向襄王献俘。周襄王策命晋文公为"侯伯"。晋文公要求诸侯"皆奖王室,无相害也。有渝此盟,明神殛之,无克祚国"。晋文公在"尊王"的旗帜下,顺理成章地登上了霸主宝座。

3结果编辑

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动手遭殃”。在军事上,“先发制人”也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早在《左传》中便有“先人有夺人之心”的提法,后人也多强调“兵贵先”、“宁我薄人,无人薄我”,意思都是主张争取作战中的先机之利。可是,事情并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后发制人”也是军事斗争的重要手段,它与“先发制人”之间存在着辩证的统一。其实质便是积极防御,即以防御为手段,以反攻为目的的攻势防御,它常常成为较弱一方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春秋时期的晋楚城濮之战,就是历史

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发生于鲁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它是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而进行的第一次战略决战。在这场战争中,楚军在实力上占有优势,但是由于晋军善于“伐谋”、“伐交”,并在战役指导上采取了正确的扬长避短、后发制人的方针,从而最终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楚军,“取威定霸”,雄踞中原。

春秋时期,大国争霸,最先崛起的是东方的齐国。齐桓公死后,齐国内乱不已,霸业遂告中衰。这时,位于长江中游地区的楚国乘机向黄河流域扩展势力,并在泓水之战中挫败宋襄公图霸的企图,将自己的势力范围发展到长江、淮河、黄河、汉水之间,控制了郑、蔡、卫、宋、鲁等众多中小国家。正当楚国势力急剧向北发展的时候,在山西、河南北部、河北西南一带的晋国也兴盛了起来。公元636年,长期流亡在外的晋公子重耳历尽艰辛,终于回国即位,是为晋文公。他执政后,对内修明政治,任贤使能,发展经济,崇俭省用,整军经武;对外高举“尊王”旗帜,争取与国,从而逐步具备了争夺中原霸权的强大实力。

晋国的壮大崛起,引起了楚国的严重不安。两国之间的矛盾因此日趋尖锐。而围绕对宋国的控制权,终于导致了这一冲突的全面激化。

公元前634年,鲁国因和曹、卫两国结盟,几度遭到齐国的进攻,便向楚国请求援助。而泓水之战后被迫屈服于楚的宋国,这时看到晋文公即位后晋国实力日增,也就转而依附晋国。楚国为了维持自己在中原的优势地位,便出兵攻打齐、宋,并想借此来扼制晋国势力的东进和南下。而晋国也不甘心长期局促于黄河以北一带,于是便利用这一机会,以救宋为名,出兵中原。

公元前633年冬,楚成王率领楚、郑、陈、蔡多国联军进攻宋国,围困宋都商丘。宋成公于危急中派大司马公孙固到晋国求救。晋国大夫先轸认为这正是“报施救患,取威定霸”的良机,力主晋文公出兵。但是,当时晋、宋之间隔着曹、卫两国,劳师远征,有侧背遇敌的危险;况且楚军实力强大,正面交锋也无必胜把握。正当晋文公为此踌躇犹豫之际,狐偃进而向晋文公提出建议:先攻打曹、卫两国,调动楚军北上,以解救宋国,这样就坚定了晋文公出兵的决心。战略方针确定后,晋国君臣随即进行了战前准备,将原来的两个军扩编为上中下三个军,并任命了一批比较优秀的贵族官吏出任各军的将领。准备就绪后,晋文公遂于公元前632年1月统率大军渡过黄河,进攻卫国,很快占领了整个卫地。接着,晋军又向曹国发起了攻击,三月间,攻克了曹国都城陶丘(山东定陶),俘虏了曹国国君曹共公。

为何说楚国城濮之战大败,是败给了自己的大后方?

晋、楚城濮之战,楚国打了败仗。自那以后,各种正经、不正经的军事著作无不将楚国责任人成得臣划到失败典型的类别。实际上,直到决战前夕,他做得并不赖。

史载,成得臣本来的任务是攻打宋国,可宋国实力并不弱,在城濮之战39年后,楚国国王亲自带队倾巢而出攻打宋国,也未能得手。兵力显然少得多的成得臣能把宋国打得招架不住,而且任凭晋军步步紧逼,依旧死咬不放,不论他的军事素质还是军事眼光,都是值得竖一下拇指的。

晋文公带领全军增援,接连打下楚国的盟国曹国和卫国,成得臣在不利局面下能接受部下建议,提出用从宋国解围换晋国从曹、卫撤军,其政治头脑也算不糊涂。虽然老谋深算的晋文公最终没有上当,但战后不久,卫国亲晋傀儡政权就覆灭了,而曹国也局势不稳,楚国在吃败仗后并未完全失去地盘。这位败将没有功劳,也有些苦劳。

很多军事著作都说城濮之战晋军以少胜多,其实大错特错,史料中晋军兵力是有明确记载的—兵车700辆,战斗兵应有52500人,不但君晋文公亲自出马,而且晋军全部三个军、六位正副主将都到齐。而成得臣所指挥的,只有申、息两个县的地方军和自家家丁,外加楚王调拨的一小半卫队、亲兵和“若敖六卒”。再看看两国的盟军,楚国这边是陈国和蔡国,在当时都是芝麻大的小国,而晋国那边却是秦国、齐国和宋国,最小的宋国也比陈、蔡二国加起来大得多。

照这么说,难道成得臣死得冤枉、败得委屈?当然不是。他的确败得凄惨,死得活该,但不是因为他输给了晋国,而是因为他根本就弄错了“主攻点”。

楚国是当时唯一敢自称“王国”的诸侯国,能跟周天子叫板几百年不掉链子,那国力、军力自是不用说,如果全力以赴跟晋国打这一仗,胜算并不小。而晋国野心勃勃,一旦坐大,楚国北上争霸的国策就要受挫,可以说,晋国救宋已经触及楚国的战略核心利益,打比不打有利,趁晋国对楚国还有三分害怕,早打比迟打有利。

但当时楚国缺的,就是一个能把“这仗非打不可,非全力以赴不可”的道理跟楚成王说通说透的人。从公元前633年冬天晋国出兵到公元前632年四月城濮开战,成得臣有半年时间去做这项工作,他做得如何呢?

他既没有说服楚成王,也没有被楚成王说服,结果楚军既没有如成得臣所计划的全军和晋国决战,也没能如楚成王所盘算的全部撤回,而是成得臣带着严重“贫血兼营养不良”的一部分楚军傻乎乎地待在前线,楚成王出于维护成得臣的面子,凑了一点援兵充数。史书上说的援兵,有楚王的卫队“西广”、东宫之兵和“若敖六卒”。“西广”据说只有一千多人;“若敖六卒”连军官算上也不过六百多人;东宫之兵数量不详,大概也差不多。加在一起满打满算不过三四千,哪有半点跟超级大国决战的意思?

面对一场决定命运的生死之战,成得臣的“主攻点”不应是对面的晋文公,而应是自己的领导楚成王—两国实力相当,楚国还略强,楚成王只要被他成得臣“攻克”,也像晋文公那样来个倾巢而出甚至御驾亲征,城濮之战的结果就可能改写,至少不会大败。搞不定老大,却偏要带着半拉部队跟人家全军死磕,那不是活得不耐烦了吗?

决策、谋划,必须先把主攻点给看准了,千万切记,有时候这主攻点并不在对面的敌阵,而在自己的大后方。

城濮之战原文及翻译

晋楚城濮之战

宋人使门尹般如晋师告急。公曰:“宋人告急,舍之则绝,告楚不许。我欲战矣,齐、秦未可,若之何,”先轸曰:“使宋舍我而赂齐、秦,藉之告楚。我执曹君而分曹、卫之田以赐宋人。楚爱曹、卫,必不许也。喜赂怒顽,能无战乎,”公说,执曹伯,分曹、卫之田以畀宋人。

译文:宋国派门尹般到晋军告急。晋文公说:‚宋国来报告危急情况~如果丢开宋国不管,宋国将与我们绝交;如果请楚国退兵,楚国不会答应.我们要是与楚国交战, 齐秦两国不同意,那怎么办呢?先轸说:‚让宋国不求我们,而把礼物送给齐、秦~通过齐、秦两国向楚国请求退兵。同时我们扣留曹国国君~把曹国、卫国的田地分给宋国~楚国舍不得曹、卫~必定不答应齐国和秦国的请求而退兵的。齐国和秦国喜欢宋国的礼物~怒恨楚国不接受调解的顽固态度~能不参战吗,晋文公很高兴~拘捕了曹共公~把曹国和卫国的田地分给了宋国人。

楚子入居于申,使申叔(楚大夫)去谷(齐地),使子玉去宋,曰:“无从(进逼)晋师。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天假之年,而除其害。天之所置,其可废乎,《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敌。’此三志者,晋之谓矣。” 译文:楚成王进入申城并住下来~让申叔离开谷地~让子玉离开宋国~说:‚不要去追逐晋国军队:晋文公在外边~十九年了~而结果得到了晋国。险阻艰难,都尝过了,民情真假~都了解了。上天给与他年寿~同时除去了他的祸害~上天所设置的~难道能废除吗,《军志》说:‘适可而止’。又说:‘知难而退’。又说:‘有德的人不能阻挡’。三条记载~适用于晋国。?

子玉使伯棼请战,曰:“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间执谗慝(音特,播弄是非的人)之口。”王怒,少与之师,唯西广(广是楚国部队的名称,西广犹言右军)、东宫(太子宫的卫队)与若敖(楚先祖之名,此指楚国的特种部队)之六卒(一百名士兵曰卒)实从之。

译文:字玉派遣伯棼向成王请战~说:‚不能说一定有功劳~愿意以此塞住奸邪小人的嘴巴。?楚成王发怒~少给他军队~只有西广、东宫和若敖的一百八十辆战车跟去

子玉使宛春告于晋师曰:“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之围。”子犯曰:“子玉无礼哉~君取一,臣取二,不可失矣。”先轸曰:“子与之。定人之谓礼,楚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我则无礼,何以战乎,不许楚言,是弃宋也。救而弃之,谓诸侯何,楚有三施,我有三怨,怨仇已多,将何以战,不如私许复曹、卫以携(离间)之,执宛春以怒楚,既战而后图之。”公说,乃拘宛春于卫,且私许复曹、卫。曹、卫告绝于楚。 子玉怒,从晋师。晋师退。军吏曰:“以君辟臣,辱也。且楚师老(士气衰落不振为老)矣,何故退,”子犯曰:“师直(正义所在为直)为壮,曲(理亏为曲)为老。岂在久乎,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三十里为一舍)辟之,所以报也。背惠食言,以亢(同“抗”)其仇,我曲楚直。其众素饱,不可谓老。我退而楚还,我将何求,若其不还,君退臣犯,曲在彼矣。”退三舍。楚众欲止,子玉不可。

译文:子玉派宛春到晋军中报告说:‚请恢复卫侯的君位~同时把土地交还曹国~我也取消对宋国的包围。?子犯说:‚子玉无理啊:给君王的~只是解除对宋国的包围一项~而要求君王给出的~却是复卫封曾两项。这次打仗的机会不可失掉了。?先轸说:‚君王答应他~使别人安定叫做礼~楚国一句话而安定三国~我们一句话而使他们灭亡~我们就无礼~拿什么来作战呢,不答应楚国的请求~这是抛弃宋国,救援了又抛弃他~将对诸侯说什么,楚国有三项恩惠~我们有三项仇怨。怨仇已经多了~准备拿什么作战,不如私下里答应恢复曹国和卫国来离间他们~逮了宛春来激怒楚国~等打起仗再说。?晋文公很高兴。于是把宛春囚禁在卫国~同时私下里允诺恢复曹、卫。曹、卫就与楚国断交。子玉发怒~追击晋军。晋军撤退。军吏说:‚以国君而躲避臣下~这是耻辱,而且楚军已经衰疲~为什么退走,?子犯说:‚出兵作战~有理就气壮~无理就气衰~哪里在于在外边时间的长短呢,如果没有楚国的恩惠~我们到不了这里。退避三舍~就是作为报答。背弃恩惠而说话不算数~要用这个来庇护他们的敌人~我们理曲而楚国理直~加上他们的士气一向饱满~不能认为是衰疲。我们退走而楚军回去~我们还要求什么,若他们不回去~国君退走~而臣下进犯~他们就缺理了。?进军退走三舍。楚国骑士要停下来~子玉不同意。

夏四月戊辰(四月初三日),晋侯、宋公(宋成公)、齐国(国氏)归父、崔夭(齐贵族)、秦小子慭(秦公子)次于城濮。楚师背酅(音西,地名)而舍,晋侯患之,听舆人(众人)之诵,曰:“原田(高田)每每(茂盛),舍其旧而新是谋。”公疑焉。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公曰:“若楚惠何,”栾贞子曰:“汉阳诸姬,楚实尽之,思小惠而忘大耻,不如战也。”晋侯梦与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盬(音古,吸取)其脑,是以惧。子犯曰:“吉。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柔服)之矣。”

译文:夏天四月初三~晋文公、宋成公、齐国大夫国归父、崔夭、秦国公子小子懿带领军队进驻城濮。楚军背靠着险要的名叫郄的丘 陵扎营~晋文公对此很忧虑。他听到士兵们唱的歌辞说:‚原野上青草多茂盛~除掉旧根播新种。?晋文公心中疑虑。狐偃说:‚打 吧:打了胜仗~一定会得到诸侯拥戴。如果打不胜~晋国外有黄河~内有太行~也必定不会受什么损害。?晋文公说:‚楚国从前 对我们的恩惠怎么办呢,?栾枝说:‚汉水北面那些姬姓的诸侯国~全被楚国吞并了。想着过去的小恩小惠~会忘记这个奇耻大辱~不 如同楚国打一仗。?晋大公夜里梦见同楚成王格斗~楚成王把他打倒~趴在他身上吸他的脑汁~因此有些害怕。狐偃说:‚这是吉利 的征兆。我们得到天助~楚王面向地伏罪~我们会使他驯服的。?

子玉使斗勃请战,曰:“请与君之士戏,君冯(同“凴(凭)”)轼而观之,得臣(即子玉)与寓目焉。”晋侯使栾枝对曰:“寡君闻命矣。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戒(准备)尔车乘,敬(重视)尔君事,诘朝(明天早晨)将见。”

译文:子玉派斗勃来挑战~对晋文公说:‚我请求同您的士兵们较量一番~您可以扶着车前的横木观看~我子玉也要奉陪观看。?晋文 公让栾枝回答说:‚我们的国君领教了。楚王的恩惠我们不敢忘记~所以才退到这里~对大夫子玉我们都要退让~又怎么敢抵挡楚君

呢,既然得不到贵国退兵的命令~那就劳您费心转告贵国将领:准备好你们的战车~认真对待贵君交付的任务~咱们明天早晨战场 上见。?

晋车七百乘(古时每辆战车配备步兵七十五人,七百乗共有兵力五万二千五百人),韅(音显,指马身上的皮甲、繮绳、节约之类,在背曰韅)、靷(音引,在胸曰靷)、鞅(音养,在腹曰鞅)、靽(音半,在足曰靽)。晋侯登有莘(地名,在今山东曹县)之虚(同墟)以观师,曰:“少长有礼,其可用也。”遂伐其木以益其兵。己巳(四月初四日),晋师陈于莘北,胥臣(晋下军副帅)以下军之佐当陈、蔡。子玉以若敖六卒将中军,曰:“今日必无晋矣。”子西将左,子上将右。 译文:晋军有七百辆战车~车马装备齐全。晋文公登上古莘旧城 的遗址检阅了军容~说:‚年轻的和年长的都很有礼貌~我们可以 用来作战了。?于是晋军砍伐当地树木~作为补充作战的器械。四月初四~晋军在莘北摆好阵势~下军副将胥臣领兵抵挡限陈、蔡两国军队。楚国主将子玉用若敖氏的六百兵卒为主力~说:‚今 天必定将晋国消灭了:?子西统率楚国左军~斗勃统率楚国右军。

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陈、蔡奔,楚右师溃。狐毛设二旆(音配,大旗。古军制,中军主帅建二旆,此言狐毛制造中军败退之假象来引诱楚军)而退之。栾枝使舆曳柴而伪遁,楚师驰之。原轸、郤溱以中军公族横击之。狐毛、狐偃以上军夹攻子西,楚左师溃。楚师败绩。子玉收其卒而止,故不败。

译文:晋将胥臣用虎皮把战马蒙上~首先攻击陈、蔡联军。陈、蔡联军 逃奔~楚国的右军溃败了。晋国上军主将狐毛树起两面大旗假装撤迟~晋国下军主将栾枝让战车拖着树枝假装逃跑~楚军受骗追 击~原轸和郄溱率领晋军中军精锐兵力向楚军拦腰冲杀。狐毛和狐偃指挥上军从两边夹击子西~楚国的左军也溃败了。结果楚军 大败。子玉及早收兵不动~所以他的中军没有溃败。

晋师三日馆谷(住进敌人的军营,吃敌人的军粮),及癸酉(四月初八日)而还。甲午(四月二十九日),至于衡雍(郑国地名),作王宫(作王宫以迎周王,来提高晋国的声望和地位)于践土(郑国地名)。

译文:晋军在楚军营地住了三天~吃缴获的军粮~到四月八日才班 师回国。四月二十九日~晋军到达衡雍~在践土为周襄王造了一 座行官

乡役之三月,郑伯如楚致其师。为楚师既败而惧,使子人九行成于晋。晋栾枝人盟郑伯。五月丙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

译文:在城濮之战前的三个月~郑文公曾到楚国去把郑国军队交给楚国指挥~现在郑文公因为楚军打了败仗而感到害怕~便派子人 九去向晋国求和。晋国的栾枝去郑国与郑文公议盟。五月十一日~晋文公和郑文公在衡雍订立了盟约。

丁未,献楚俘于王:驷介百乘,徒兵千。郑伯傅王,用平礼也。己酉,王享醴,命晋侯宥。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兴父策命晋候为侯伯,赐之大辂之服、戎辂之服,彤弓一,彤矢百,舻 弓矢千,钜氅一卣,虎贲三百人。曰:“王谓叔父:‘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王慝。’”晋侯三辞,从命,曰:“重耳敢再拜稽首,奉扬天子之丕显休命。”受策以出。出入三觐。

译文:五月十二日~晋文公把楚国 的俘虏献给周襄王~有四马披甲的兵车一百辆~步兵一千人。郑文公替周襄王主持典礼仪式~用从前周平王接待晋文侯的礼节来 接待晋文公。五月十四日~周襄王用甜酒款待晋文公~并劝晋文公进酒。周襄王命令尹氏、王子虎和内史

叔兴父用策书任命晋文 公为诸侯首领~赏赐给他一辆大辂车和整套服饰仪仗~一辆大戎车和整套服饰仪仗~红色的弓一把~红色的箭一百支~黑色的弓 十把~黑色的箭一千支~黑黍米酿造的香酒一卣~勇士三百人~并说:‚周王对叔父说:‘恭敬地服从周王的命令~安抚四方诸侯~监 督惩治坏人。’?晋文公辞让了三次~才接受了王命~说:‚重耳再拜叩首~接受并发扬周天子伟大、光明、美善的命令。?晋文公接 受策书迟出~前后三次朝见了周襄王。

卫候闻楚师败,惧,出奔楚,遂适陈。使元喧奉叔武以受盟。 癸亥,王子虎盟诸侯于王庭,要言曰:“皆奖王室,无相害也。有 渝此盟,明神殛之,俾队其师,无克祚国,及而玄孙,无有老幼。”君子谓是盟也信,谓晋于是役也,能以德攻。 译文:卫成公听到楚军被晋军打败了~很害怕~出逃到楚国~后又逃到陈国。卫国派元喧辅佐叔武去接受晋国与诸侯的盟约。五月 二十八日~土子虎和诸侯在周王的厅堂订立了盟约~并立下誓辞说:‚各位诸侯都要扶助王室~不能互相残害。如果有人违背盟誓~ 圣明的神灵会惩罚他~使他的军队覆灭~不能再享有国家~直到他的子孙后代~不论年长年幼~都逃不脱惩罚。?君子认为这个盟 约是诚信的~说晋国在这次战役中是依凭德义进行的征讨。

晋国和楚国之战过程

城濮之战,是诱敌深入战术的典范。公元前632年,晋国为救援宋国之围,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击败楚军,开“兵者诡道也”先河的一次作战。4月,晋、楚两军为争夺中原地区霸权,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交战。楚军居于优势,晋军处于劣势。晋国联合齐、秦国,南下救援宋都商丘。楚军元帅成得臣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城濮之战是继齐、楚召陵之盟和宋、楚泓之战以后,晋国与楚国之间的一场大战,在春秋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扼制了楚国的北进势头,稳定了中原形势,成就了晋国的中原霸主地位。关于城濮战前的形势,我们在第一章中已作了交代。泓之战后,中原列国郑、许、陈、蔡、鲁、卫、曹、宋等都已拜倒在楚国的军威之下,楚成王又攻占齐国谷地(山东省东阿县),拥立公子雍,造成对齐国的威胁。当时,楚国可以说是势力强盛、声威方张。晋国自文公即位以来,对内整顿内政,发展经济,壮大军旅,对外尊崇王室,联络齐、秦,以与楚国针锋相对,争夺中原霸权。晋、楚之战势在难免。这是城濮之战的根本原因。

城濮之战的直接原因是晋援宋拒楚。周襄王十八年(公元前634 年),宋成公因为其父襄公当年善待过晋文公,与文公有旧交,遂"叛楚即晋"。冬,楚成王命令尹子玉、司马子西率军伐宋,包围缗(mín,音民)邑(在山东省金乡县东北)。次年冬,楚率陈、蔡、郑、许五国军队包围宋国,宋国向晋告急。晋中军元帅先轸说:"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晋文公采纳先轸建议,准备起兵救宋。他在被庐检阅军队,扩编三军,任命了将佐,从而拉开了城濮之战的序幕。

晋国君臣十分重视这次军事行动,确定了政治、外交与军事总体战的方针。在军事上,决定不直接救宋,而首先讨伐曹、卫。因为"楚始得曹而新婚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这一着制敌方案,既可引诱楚师北上,又可坐收以逸待劳之功。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 年)春,晋国出动三军、战车七百乘伐曹,借道于卫,卫人不允许。晋军遂绕道南下,在南河(河南省淇县南)渡过黄河。正月初九,攻取卫国的五鹿。并挥师东进,攻占敛盂(在河南濮阳东南),遣使至齐国通好。二月,晋文公与齐孝公结盟,成功地把齐国拉到了自己一边。卫侯见晋大军压境,晋、齐又结为盟好,请求参加结盟,晋文公不答应。卫侯又想亲近楚国,国人不同意,就驱逐了卫侯。晋军不战而得卫国。

战前,鲁国追随楚国。在晋军攻卫时,鲁曾派公子买帮助戍守卫国。

现见晋军势大,卫侯逃亡,而楚国救卫没有成功,鲁国便召回公子买而杀了他。一面向晋国报告说他擅自兴兵,另一面又向楚国报告说他没有完成防守任务,玩弄两面手法,坐待投靠胜利者。三月,晋军南下攻曹。十二日,攻入曹都(山东定陶)。

晋军攻击曹、卫,本欲引诱楚军北上。但楚军并不上钩,而猛攻宋国,宋再次向晋军告急。晋军若南下救宋,诱楚北上之战略意图则无法贯彻。若不南下救宋,必失掉宋国,陷于战略被动地位。面对这种形势,晋大夫先轸又建议:让宋国使者去贿赂齐、秦二国,使齐、秦劝楚退兵。晋则捉住曹共公,分曹、卫的田地给宋人,以激怒楚国人,逼其不听齐、秦的劝解。齐、秦劝楚不成,必然坚定了站在晋国一边的立场,决定出兵对楚作战。这是晋走出的第二着高棋。

楚成王见晋军破曹降卫,与齐、秦结成了联盟,中原形势已变,就退回申邑(在河南南阳市),命令大夫申叔撤出攻占齐国的谷邑,命令令尹子玉撤回围宋的军队,并告诫子玉说:"无从晋师!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又说:"《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敌'。"但楚令尹子玉一向骄傲,不听楚成王劝告,指派伯棼赴申邑向楚成王请求出战,楚成王一怒之下率王师回国,只给子玉留下了西广、东宫、若敖之六卒的军队。这里的若敖之六卒有些许争议,一说一卒一百人,一说一卒为兵车三十乘。但若为后者,若敖一族便有一百八十乘兵力,晋国全国主力也只有七百乘,与楚王“少与之师”不符。

子玉他派宛春赴晋军说:"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之围。"子玉虽然狂傲,但身为楚国令尹,也并非无谋之辈,他的这个计划就是一石三鸟之策。如果晋答应他的要求,则曹、卫、宋三国都会感戴楚国。如果晋不答应他的要求,那么曹、卫、宋三国将会怨恨晋国。晋大夫子犯即上了子玉的圈套,说:"子玉无礼哉!君取一,臣取二,不可失矣,"主张拒绝子玉的建议。但晋中军帅先轸则识破了子玉的机关,说:"子与之!定人之谓礼。楚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我则无礼,何以战乎?"于是,晋国私下答应恢复曹、卫,让他们断绝与楚国的关系,而扣留楚使宛春以激怒子玉。这是晋国走出的第三着高棋。一向狂傲自大的子玉不能忍受这种刺激,冒然率军北上攻击晋军,终于被晋军牵上了鼻子。

当初,晋文公以公子身份颠沛流离时,曾路过楚国,受到楚成王的款待。酒席宴上,成王问文公:"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文公回答道:"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三十里一舍)。"这次,文公果然实践诺言,面对楚军的进攻,命令自曹国后撤三舍,与宋、齐、秦三国军队一同驻扎在城濮(山东省范县南)。子玉率军急进,依托丘陵险阻扎营,两军对峙于城濮。晋文公退避三舍,既是报答以前楚成王给予的礼遇,也是运用"卑而骄之"、"怒而挠之"的诱敌之计,子玉再次上钩。

楚子玉派大将斗勃向晋文公请战说:"请与君之士戏,君凭轼而观之,得臣(子玉名)与寓目焉,"晋栾枝答词却相当谦恭:"寡君闻命矣。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敢烦大夫谓二三子: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诘朝相见。"

城濮交战时双方的阵容是:晋三军,即先轸为元帅,统率中军,郤溱辅佐,狐毛统率上军,狐偃辅佐。栾枝统率下军,胥臣辅佐。楚国也是三军,即令尹子玉以若敖之六卒统率中军。子西(斗宜申)统率左军。子上(斗勃)统率右军。楚的仆从国郑、许军附属楚左军,陈、蔡军附属楚右军。

四月六日,晋军在城濮严阵以待楚军。子玉狂傲声称:"日必无晋矣。"当两军接触之时,晋下军佐胥臣率所部用虎皮蒙在马身上,首先冲击楚右翼的陈、蔡军,陈、蔡军惊骇逃散,楚右军溃败。楚子玉、子上见右军溃败,怒火中烧,加强对晋中军和上军的攻势。晋右翼上军狐毛设将、佐二面旗帜,令二旗后退,引诱楚军。晋下军栾枝所部也以车辆曳树枝奔驰而伪装后退。楚子玉以为晋右翼败退,令楚左军追击,所以对陈、蔡及右翼军溃败并未理会。楚左军追击晋上军时,侧翼暴露,晋先轸、郤溱率中军拦腰截击,狐毛、狐偃率上军夹攻楚左军,楚左军溃败。楚子玉见左、右军皆败,遂下令中军停止进攻,得以不败。子玉率残兵退出战场,晋军进占楚军营地,休整三日后,胜利班师。

城濮一战使晋文公建立了霸权,楚国北进锋芒受到挫折,被迫退回桐柏山、大别山以南地区。中原诸侯无不朝宗晋国。

在城濮之战中,宋、齐、秦的军队虽然到了城濮,但未参加实际战斗。晋国以战车七百乘、五万多兵力击败楚、陈、蔡、郑、许五国联军十余万众,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此处并无证据证明楚军真实兵力比晋国多。十余万仅是后人猜测,切尚有争议)晋国的胜利在于,认识到楚是强敌,君臣团结一心,在政治、外交、军事上,周密策划,牢牢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所以终于击败了楚国。楚国则不然。楚自战胜宋襄公以来,中原诸侯无一能敌,官兵上下已养成一片虚骄之气。子玉虽为一代枭将,不但不能革除积弊,反而更加骄狂。面对这样的大战,竟意气用事,掉以轻心,结果被人牵了鼻子,导致战争失败。楚成王得到楚军败报,派人指责子玉说:"大夫若入,其若申息之老何?"子玉羞愤自杀。

四月二十七日,晋军进入郑国衡雍(河南原阳县西,当时在黄河南岸),并在践土(距衡雍较近,当时亦在黄河南岸,在河南花园口黄河北岸)修筑王的行宫,向襄王献俘。周襄王策命晋文公为"侯伯"。晋文公要求诸侯"皆奖王室,无相害也。有渝此盟,明神殛之,无克祚国"。晋文公在"尊王"的旗帜下,顺理成章地登上了霸主宝座。

成语之中的春秋历史36:若敖鬼馁——若敖氏的覆灭

鲁国宣公四年(公元前605),就在楚庄王带领大军“问鼎中原”之时,楚国国内的政治矛盾已经无法调和了,这些年来蒍贾在楚庄王的授意下不断的挑衅若敖氏,斗越椒本来就是狼子野心之辈,受到了楚庄王的打压之后愈发不满,于是干脆发起了叛乱,他先是发动私兵杀死了蒍贾,然后率领整个若敖氏家族的势力向楚庄王发起了进攻。经过了楚武王、楚文王、楚成王、楚穆王整整四代的发展,若敖氏终于积累了足够的实力向楚国王室发起了挑战。

若敖氏在楚国的势力实在太大,楚庄王也没有把握一定能打赢叛军,所以听到斗越椒叛乱的消息后他的第一反应是求和(汉景帝:我觉得你的想法很对),楚庄王提出把楚文王、楚成王、楚穆王三代国君的子孙作为人质交给斗越椒以换取“和平”,稗子一直很好奇楚庄王为什么提出了这么一个奇葩的条件,总感觉他像是要借刀杀人把碍眼的宗室都清理掉,然后就可以像晋国人一样搞一出“楚无公室”的把戏了。斗越椒干脆的拒绝了楚庄王的“和平”条件(斗旭东:飞龙骑脸怎么输啊怎么输),他要的楚国的王座,要一堆只会吃干饭的废物有啥用。

既然没得谈那就只能干一架了,这年七月楚庄王跟若敖氏的军队在皋浒(湖北襄阳)决战,“若敖六卒”战斗力爆表,楚军一开始就处于不利地位,斗越椒也是异常勇猛,他向楚庄王连射两箭,一箭穿过了战车上的鼓架,射在铜钲上,另一箭则射穿了车盖,这两箭虽然没有伤到楚庄王,但是楚军见斗越椒如此勇猛都十分害怕,纷纷开始退却。不过楚庄王毕竟是穿越者(误),心思比春秋时代的古人活络的多,他派人在军中传话说:“先君文王在攻克息国后缴获了三支神箭,斗越椒偷走了其中的两支,现在已经全部射完了,所以大家不用再害怕他了。”这个谎撒的十分成功,完全忽悠住了战场上的楚军,大家听了楚庄王的话之后精神大振,楚庄王乘势反击,一举击溃了叛军,斗越椒也在战场上被杀。由此可见,一个成功的领导都是从忽悠开始的。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关于斗越椒之死有很多说法,比如他在战场上占尽了优势的情况下非要装逼,一定要跟“春秋第一射手”养由基比赛谁的箭法更准,结果被养由基一箭秒杀之类的,这些说法在史书中完全没有记载,应该是《东周列国志》之类的小说瞎编的(骗了稗子好多年啊魂淡)。

当初子文对他的弟弟说了斗越椒是“狼子野心”的话之后,他弟弟依旧坚持要把斗越椒养大成人,对于大家都不相信自己的眼光这件事子文一直耿耿于怀,他临死前对自己的家人说:“如果斗越椒将来执政的话,你们就赶紧跑路吧,不然一定会受到连累的。鬼魂也是要吃东西的,但是若敖氏的鬼魂大概是要饿肚子了。”

成语“若敖鬼馁”出自这里,馁:饿,意思是若敖氏的鬼魂要挨饿了,比喻没有后代,无人祭祀。

子文的担忧现在终于成了现实,斗越椒叛乱失败后楚庄王对若敖氏大开杀戒,斗氏、成氏全族被灭,只有斗越椒的儿子斗贲(也做“棼”)皇逃到了晋国,晋成公任命他为大夫,封地在苗,于是他以“苗”为氏,后世称其为苗贲皇,这也是苗姓的由来之一。苗贲皇一直都没有忘记灭门之仇,在之后的晋楚争霸战争中他不断的为晋国出谋划策逐渐成为了晋国国君的主要谋士,三十年后的鄢陵之战中晋国人正是听取的他的意见才能大败楚国,苗贲皇完成了自己的复仇,他也成为了楚国霸业的掘墓人之一。

子文的孙子斗克黄之前奉命出使齐国,回国的路上听到了族人叛乱的消息,随从劝说道:“您还是不要回国了吧,回去一定会受到连累的。”斗克黄回答说:“奉命出使却不回国复命,这是违背君命,君主,就是上天,违背上天的命令又能逃到哪里去呢?”斗克黄于是回国,复命之后自行走进了监狱。由于子文是楚国著名的贤臣(“毁家纾难”这个成语就是子文的典故),楚庄王不希望子文就此绝后,于是赦免了斗克黄,并且让他官复原职,延续若敖氏的祭祀。

若敖氏的鬼魂虽然不会挨饿了,然而若敖氏的活人却就此退出了楚国政坛,经过了九年的隐忍楚庄王终于清理掉了国内的掣肘之患,开始走上了“一飞冲天”的强国、称霸之路。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59cha.com/ask/596.html

分享给朋友:

“若敖六卒多少人(若敖之六卒)” 的相关文章

苏东坡的海市诗如何解释(苏轼的海市诗)

苏东坡的海市诗如何解释(苏轼的海市诗)

《海市》苏轼 翻译 ——译文—— 在登州的海上,有时候会出现云雾空气,象宫殿居室、台阁景观、城墙垣堞、人物、车马、楼屋顶盖,(都)清晰可见,把它(这种景象)叫做“海市”。有人说:“(这是)蛟龙吐气而形成的。”(我)怀疑不是这样的。欧阳文忠曾经河朔去出使 ,路过高唐县,在驿馆的房屋中夜间听到有鬼神从天...

陆凯的诗有多少(陆凯的诗有多少首)

陆凯的诗有多少(陆凯的诗有多少首)

折花逢驿使 寄与陇头人选自陆凯诗()诗意是() 《赠范晔》 作者:【陆凯】 年代:【南北朝】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注释】: 古今吟咏岭梅诗词不下千章,最早的是陆凯《赠范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直隶南雄...

行路难三首多少字(李白行路难三首多少字)

行路难三首多少字(李白行路难三首多少字)

李白的行路难全文(难字注音) 《行路难三首》唐代:李白其一:金樽(zūn)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其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晚凉多少红鸳白鹭(晚凉多少,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

晚凉多少红鸳白鹭(晚凉多少,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

很多朋友对于晚凉多少红鸳白鹭和晚凉多少,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元曲:「越调」小桃红 导语:元【越调】小桃红作者用轻松愉悦的“采莲图”反衬作者独卧江楼冷清悲苦; 原文: 碧湖湖上采芙蓉,人影随波动。凉露...

李煜望江南多少泪赏析(忆江南多少泪李煜)

李煜望江南多少泪赏析(忆江南多少泪李煜)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李煜望江南多少泪赏析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忆江南多少泪李煜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望江南》李煜赏析 望江南·闲梦远五代:李煜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闲梦远,南国...

一生惆怅情多少月不长(我们一生有多长来不及惆怅)

一生惆怅情多少月不长(我们一生有多长来不及惆怅)

今天给各位分享一生惆怅情多少月不长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我们一生有多长来不及惆怅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一生惆怅情多少,月不常圆,春色易为老! 这句话什么意思啊? 这一辈子惆怅的感情有多少,月亮不常圆,春天的景色也容易老去。形容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感情容易消...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