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文内容

夜雪从哪些角度描写夜雪 夜雪从哪些角度描写夜雪的特点

说忘是谎2023-03-27 15:30历史53

很多朋友对于夜雪从哪些角度描写夜雪和夜雪从哪些角度描写夜雪的特点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夜雪》1.诗人的“知雪重”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的

一、本诗主要从触觉、视觉和听觉三个角度来写夜雪的:睡眠中因寒冷而醒,这是从触觉来描写;看到窗户透亮,这是从视觉来描写;听到竹枝被雪压折的声音,这是从听觉来描写的。

二、附原文如下: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译文】

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

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赏析】

前两句“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为生活经验证明: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这里已感衾冷,可见落雪已多时。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面描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

后两句“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变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减。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才使得这首《夜雪》别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

这首诗新颖别致,首要在立意不俗。咏雪诗写夜雪的不多,这与雪本身的特点有关。雪无声无嗅,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诗人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全用侧面烘托,依次从触觉(冷)、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四个层次叙写,一波数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诗中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这首诗朴实自然,诗境平易,充分体现了诗人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

三、创作背景:

白居易的《夜雪》作于公元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冬。诗人当时45岁,官职是江州司马。当时白居易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江州,在寒冷寂静的深夜中作者看见窗外积雪有感而发,孤寂之情愈发浓烈,写下了这首《夜雪》。

四、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含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

夜雪从哪些角度写诗

白居易的《夜雪》——

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第一句从感觉的角度写起,通过冷不仅点明有雪,而且暗示雪大。

第二句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说明雪下得大。

第三、四句是从听觉的角度着笔,深夜传来了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减。

夜雪 白居易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夜

本诗主要从触觉、视觉和听觉三个角度来写夜雪的:睡眠中因寒冷而醒,这是从触觉来描写;看到窗户透亮,这是从视觉来描写;听到竹枝被雪压折的声音,这是从听觉来描写的。

夜雪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夜雪的

前两句“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为生活经验证明: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这里已感衾冷,可见落雪已多时。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面描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

后两句“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变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减。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才使得这首《夜雪》别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

这首诗新颖别致,首要在立意不俗。咏雪诗写夜雪的不多,这与雪本身的特点有关。雪无声无嗅,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诗人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全用侧面烘托,依次从触觉(冷)、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四个层次叙写,一波数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诗中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这首诗朴实自然,诗境平易,充分体现了诗人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

夜雪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含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

《夜雪》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咏雪诗,诗人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写“夜雪”,透露出谪居江州的孤寂心情。诗人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给人一种新颖别致,清新淡雅,别具韵味的感觉。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59cha.com/ask/29625.html

标签: 诗人描写
分享给朋友:

“夜雪从哪些角度描写夜雪 夜雪从哪些角度描写夜雪的特点” 的相关文章

送瘟神多少字(送瘟神的诗是怎么写的)

送瘟神多少字(送瘟神的诗是怎么写的)

求歌曲 送瘟神 的详细资料 ▲毛泽东诗词《送瘟神》 ——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 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

郁郁高岩表森森幽涧陲如何解释(郁郁高岩表,森森幽涧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郁郁高岩表森森幽涧陲如何解释(郁郁高岩表,森森幽涧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很多朋友对于郁郁高岩表森森幽涧陲如何解释和郁郁高岩表,森森幽涧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迎客松诗句 1、堂下何所有,十松当我阶。乱立无行次,高下亦不齐。高者三丈长,下者十尺低。有如野生物,不知何人栽。——白居易《庭松》2、高松出众木,...

如何评价韩愈大凡物的主张(韩愈在什么一文中提出了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的观点)

如何评价韩愈大凡物的主张(韩愈在什么一文中提出了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的观点)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如何评价韩愈大凡物的主张,以及韩愈在什么一文中提出了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的观点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对韩愈的评价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三岁而孤,由嫂郑氏抚养成人。叔父云卿、兄韩会都是在李华、萧颖士的影响之下,倾向复古...

杜甫绝句其一中的名句是哪个(杜甫的绝句其一的诗意)

杜甫绝句其一中的名句是哪个(杜甫的绝句其一的诗意)

大家好,关于杜甫绝句其一中的名句是哪个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杜甫的绝句其一的诗意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杜甫的绝句佳句 1.关于杜甫绝句的名句 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 2、两个...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多少字(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多少字(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很多朋友对于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多少字和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出自哪里 名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出自《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全词赏析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

核舟记译文多少字(核舟记写一句翻译一句)

核舟记译文多少字(核舟记写一句翻译一句)

今天给各位分享核舟记译文多少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核舟记写一句翻译一句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核舟记全文翻译 《核舟记》是明朝文学家魏学洢创作的一篇说明文。此文细致地描写了一件微雕工艺品——“核舟”的形象,其构思精巧,形象逼真,反映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