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 > 正文内容

姚察是哪里的 姚察是什么样的人

青丝绕手2023-04-03 04:30故事62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姚察是哪里的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姚察是什么样的人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姚氏一族在历朝历代的地位如何?

1、姚绶(1422—1495)

字公绶,号谷庵、仙痴、云东逸史,人称丹丘先生,汉族,浙江嘉兴大云寺人。明代官员、书画家。传世名作有《秋江渔隐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山水图》册页(上海博物馆藏)、《竹石图》轴(辽宁省博物馆藏)。著有《谷庵集》、《云东集》、《天人合旨》、《姚御史诗文》。

2、姚文田(1758—1827)

字秋农, 号梅漪。归安(浙江吴兴)人。清代状元。姚文田清朝嘉庆4年(1799)己未科进士第1名,世称文状元。翰苑名贤,文坛巨匠。是清代一代蜚声朝野的著名学士,他于嘉庆年间高中状元,官至礼部尚书。这位德高望重老先生治学严谨,为官耿直,一身正气。姚文田著有《说文声系》、《古音谐》、《四声易知録》、《易言》、《广陵事略》、《邃雅堂学古録》、《邃雅堂文集》及《春秋经传塑闰表》等。

3、姚崇(651-721)

本名元崇,字元之。唐朝政治家,姚崇初以挽郎入仕,迁兵部郎中。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得到武则天赏识,迁兵部尚书、名列宰相。神龙元年(705年)提出《十事要说》,力主实行新政,推行社会改革。兴利除弊,整顿吏治,淘汰冗职,选官得才;抑制权贵,发展生产,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 [1]  执政三年,誉为“救时宰相”,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以开府仪同三司致仕。

4、姚天福(1229-1302)

字君祥,南阳村人,元初名臣,出自显赫的吴兴姚氏。

其父姚居实,属未出仕的读书人,因避兵乱曾到雁门寄居进士赵泰家,与其女结合生天福。天福幼读《春秋》,深通大义,长及青年时,以过人才识被怀仁县推为县吏,不久被征召为县丞。至元初年(1264),丞相塔察尔出使北国途经怀仁,代州太守杨阔阔推荐天福才干,深受丞相赏识。

至元五年(1268),元设御史台,塔察尔为御史大夫,任天福为架阁管勾兼狱丞。至元十一年(1274),天福升任监察御史,进入当时最高政治集团。

5、姚枢(1203年—1280年)

字公茂,号雪斋、敬斋。原籍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后迁洛阳(今河南洛阳)。 金末元初政治家、理学家。他陈述儒家传统的帝王之学、治国之道,深受器重。忽必烈受命总制漠南汉地军事,姚枢建议他在与南宋接壤地区屯兵,积谷守边,徐图灭宋,被采纳。后随忽必烈攻大理、鄂州,他屡谏屠戮。忽必烈即位后,姚枢以藩府旧臣预议朝政,参定一代制度,官至翰林学士承旨。

6、姚合(约公元779~约公元855)

字大凝,唐代著名诗人。陕州(今河南陕县)人,宰相姚崇曾侄孙。元和十一年(816)登进士第,授武功主簿。历任监察御史,金、杭二州刺史、刑部郎中、给事中等职,终秘书少监。世称姚武功,其诗派称“武功体”。7、姚烈:字姬传,清朝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概并称为“桐城三祖"。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曾为南宋“永嘉四灵”(见“四灵体”)及江湖诗派诗人所师法。

7、姚察(533—606)

字伯审,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人。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医学家姚僧垣之子,史学家姚思廉之父。

聪明敏捷,颇能作文,得到简文帝萧纲器重,累迁驾部郎中。梁元帝即位,授原乡县令。陈朝建立后,历任秘书监、著作郎、太子舍人、吏部尚书。陈朝灭亡后,进入隋朝,担任过秘书丞、晋王(杨昭)侍读、太子中舍人。奉诏修撰《梁史》《陈史》,袭封北绛郡公。

姚姓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一、舜 (上古部落联盟首领)

姚重华(虞舜大帝本名)一般指舜(上古部落联盟首领)

舜(约公元前2147~约公元前2067),轩辕黄帝八世孙。姚姓,妫氏,名重华,字都君,生于诸冯(今山东省诸城市)。中华民族共同始祖之一,“三皇五帝”之一。

生而重瞳,孝顺友爱,善于制陶。得到四岳推荐,经过重重考验,得到唐尧的认可与禅位(《竹书记年》和《韩非子》中并不记载为禅让) ,都于蒲阪(今山西永济),建立有虞国。

即位之后,虚怀纳谏,惩罚奸佞,流放四凶(共工、獾兜、三苗、鲧);任贤使能,百业兴旺(皋陶管理五刑,大禹治理水利、后稷主管农业、契主管五教),开创了政通人和的局面,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部落联盟首领。

晚年听从四岳的安排和建议,禅位于大禹,乘车巡行天下,卒于苍梧郡,葬于九嶷山,谥号为舜,史称帝舜、虞舜、舜帝。

二、姚贾 (战国时期秦国上卿)

姚贾:战国时期魏国人,出身“世监门子”,其父是看管城门的监门卒,在当时社会根本没有一点地位可言。

姚贾:战国时期魏国人,出身“世监门子”,其父是看管城门的监门卒,在当时社会根本没有一点地位可言。他的经历更是让人非议,乃至于韩非后来称其为“梁之大盗,赵之逐臣”。在赵国受命联合楚,韩,魏攻秦,后来秦国使间,被赵国逐出境。他得到秦王嬴政的礼遇和赏识。

三、姚察

姚察(533—606年),字伯审,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人。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医学家姚僧垣之子,史学家姚思廉之父。

聪明敏捷,颇能作文,得到简文帝萧纲器重,累迁驾部郎中。梁元帝即位,授原乡县令。陈朝建立后,历任秘书监、著作郎、太子舍人、吏部尚书。陈朝灭亡后,进入隋朝,担任过秘书丞、晋王(杨昭)侍读、太子中舍人。奉诏修撰《梁史》《陈史》,袭封北绛郡公。

大业二年(606年),姚察去世,享年七十四岁。

四、姚思廉

姚思廉(557年~637年),字简之,一说名简,字思廉,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 [1]  其父姚察于陈朝灭亡后到隋朝做官,迁至北方,故两《唐书》中《姚思廉传》称其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长安县)人。唐朝初期史学家。

其父姚察,在陈时任吏部尚书,著陈梁二史,未成。他自幼习史,后曾任隋朝代王杨侑侍读。唐李渊称帝后,为李世民秦王府文学馆学士。自玄武门之变,进任太子洗马。贞观初年,又任著作郎,为唐初“十八学士”之一。官至散骑常侍,受命与魏征同修梁陈二史。

贞观十年(636年),成《梁书》(50卷)、《陈书》(30卷),为二十四史之一。又著有《文思博要》,已失传。贞观十一年(637年),卒。

姚思廉在撰史工作中,充分利用了其父已完成的史著旧稿。自贞观三年至贞观十年,历时七年最终完成了《梁书》与《陈书》的撰写工作。

姚察及姚思廉父子虽为史学家,但都有较深厚的文字素养,于史文撰著方面,文字简洁朴素,力戒追求辞藻的华丽与浮泛,继承了司马迁及班固的文风与笔法,在南朝诸史中是难能可贵的。

五、姚希得

姚希得,1198出生,卒于1269年,字逢原,一字叔刚,潼川(今四川三台)人。嘉定十六年(1223)第进士,授小溪主簿,朝夕讨论六经、诸子百家之说。累官参知政事,忠直清俭,常抗疏直言。因言论罢,起知潭州湖南安抚使。后以资政殿学士,潼川郡公致仕。

希得著有《续言行录》、《奏稿》、《橘州文集》等行于世。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姚重华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姚贾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姚察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姚思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姚希得

姚思廉忠烈原文翻译

姚思廉忠烈原文翻译如下:

姚思廉,字简之,雍州万年人。父亲姚察,在陈代做过吏部尚书,入隋历任太子内舍人、秘书丞、北绛公,学问兼及儒学和史学,在隋、陈二代地位显要。陈亡后,姚察从吴兴迁到关中。姚思廉年少时就随父亲学习汉代历史著作,能完全继承家传的史学,勤学寡欲,从不过问家人产业方面的事。

在陈朝任扬州主簿,入隋后任汉王府参军,因居父丧辞去官职。当初,姚察在陈代时曾撰修梁、陈二史,没有完成就去世了,临终时嘱咐思廉继续完成撰修梁、陈二史的遗志。接着思廉的母亲去世,他在坟墓旁结庐居丧,人愈加羸弱瘦削。居丧期满,任河间郡司法书佐。

思廉上表陈述其父遗言,隋炀帝下诏准许他继承父志续撰梁史、陈史。后来炀帝又令思廉与起居舍人崔祖浚撰修《区宇图志》。

隋末,思廉任代王杨侑的侍读,适逢义军攻克京城,杨侑的府僚惊骇得各自奔逃,只有思廉侍奉代王,不离代王左右。

义兵攻打进来准备上殿时,思廉挺身而出,厉声对他们说:“唐公起义兵,本来是为了匡正隋朝的王室,你们不得对代王无礼!”士兵们被他大义凛然的话说服了,于是列阵在大殿阶下。唐高祖听说这事,认为姚思廉的行为合乎义理,允许他扶代王到顺阳阁下,思廉拜泣而去。

看的人都感叹地说“:是个忠烈之士啊!仁者有勇,就是说的这样的人啊!”

唐高祖李渊接受禅让建立唐朝,授思廉为秦王府文学官。后来太宗征伐徐圆朗,思廉当时在洛阳,太宗曾随口谈到隋代灭亡的事,感慨地赞叹说:“姚思廉不怕杀头,保护君主表现了忠君大节,与古人相比,也相差不了什么!”因此赠给他绸帛三百段,信上说:“念及节义之风,所以有这些赠物。”不久提升思廉为文学馆学士。太宗被立为太子,思廉升任太子洗马。

贞观初,思廉升任著作郎、弘文馆学士。画他的肖像并将它列在《十八学士图》中,命文学褚亮为他的肖像写赞语,说“:志苦精励,纪言实录。临危殉义,余风励俗。”

贞观三年(629),思廉又受诏与秘书监魏征同撰梁、陈二史,思廉又吸取谢炅等诸家梁史著述成果,续成父书,并推求研究陈史,参考傅纟宰、顾野王所修的旧史,删削补充,撰成《梁书》五十卷、《陈书》三十卷。魏征虽然裁决写定《梁书》、《陈书》的总论,这二书编次删削,都是思廉的功劳,太宗赐给他彩绢五百段,并升任他为通直散骑常侍。

思廉因为是藩王府的旧属,深受礼遇,政事上的得失,太宗常让他私下密奏其意见,思廉也能直言无隐。有次太宗准备到九成宫游玩,思廉进谏说:“到离宫去游乐,是秦始皇、汉武帝的行为,本来不是尧、舜、禹、汤那些圣明君主的行为。”言语非常恳切,尖锐。

太宗解释说:“朕有气病,天热病就马上加剧,本来不是生性喜好游乐玩赏。”因此赐给思廉帛五十匹。贞观九年(635),拜思廉为散骑常侍,赐爵丰城县男。贞观十一年(637)思廉去世,太宗深切悼念惋惜他,停止上朝一天,赠给他太常卿的封号,谥号康,赐葬地于昭陵。

《史记》注解中的“姚氏”指的是谁?他是什么年代的人?

这是描写霍去病的,时期是汉武帝时期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当时霍去病任嫖姚校尉。这里的姚公不是具体的某个人,指的是嫖姚校尉霍去病。个人认为,见谅!

姚氏名人

姚氏的历史名人... 在4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姚姓英才辈出,名人众多。姚姓人才之多,略举如下:上古圣君虞舜姚重华;春秋郑国大夫姚句耳、骸般;战国秦国客卿姚贾;西汉经学家姚平;后秦王朝奠基人姚弋仲、姚襄;后秦帝王姚苌、姚兴、姚泓;南朝画家姚昙度,历史学家姚察;北朝医学家姚僧恒,画家姚最,历史学家姚最;唐朝史学家姚思廉,宰相姚崇、姚,诗人姚合;北宋古文家姚铉,名将姚内斌、姚兕、姚麟、姚雄、姚平仲,孝子姚宗明,南宋一代名臣姚勉、宰相姚希得,中国古代三大圣母之一的岳母姚氏,词人姚云文;元朝一代名臣姚天福,政治家、理学家姚枢,文学家姚燧。。。。。。

历史上姚姓名人 舜帝姚重华,救时宰相姚崇,黑衣宰相姚广孝,姚启圣清时 *** ,姚中英黄埔2期156师少将参谋长南京保卫战牺牲,姚子青黄埔6期宝山保卫战第三营牺牲追封陆军少将衔,姚三五八旅参谋长西北野战军第八纵队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八军军长55年授衔中将

姚氏姓人由始以来的名人有哪些? 相传五帝之一的舜有生于姚墟,便以姚为姓,其后子孙便以地为氏,称为姚氏。又相传舜在当帝之前,四岳曾向帝尧推荐过陶唐氏,舜继承王位工曾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他们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便以妫为姓。武王灭商后,找到了帝舜的后裔妫满,武王把他的大女儿嫁给妫满,并且封他于陈。传至年仲敬氏时因避王莽乱居于吴郡,改姓为妫。传五世后,复改为姚姓。

出自子姓。据路史记载,春秋时有姚国,为商族的后代,他的子孙便以国为氏,称位姚氏。

他族改为姚姓。据有关史料所载,西晋时有羌族首领姚戈重,本是汉时西羌烧当氏的后人,他们自称是帝舜的后代,故而改姓姚。

姚姓排在百家姓93位,以人口多寡计算,姚姓在中国位列第64位

历史上姓姚的名人有哪些 在4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姚姓英才辈出,名人众多。姚姓人才之多,略举如下:上古圣君虞舜姚重华;春秋郑国大夫姚句耳、姚般;战国秦国客卿姚贾;西汉经学家姚平;后秦王朝奠基人姚弋仲、姚襄;后秦帝王姚苌、姚兴、姚泓;南朝画家姚昙度,历史学家姚察;北朝医学家姚僧恒,画家姚最,历史学家姚最;唐朝史学家姚思廉,宰相姚崇、姚,诗人姚合;北宋古文家姚铉,名将姚内斌、姚兕、姚麟、姚雄、姚平仲,孝子姚宗明,南宋一代名臣姚勉、宰相姚希得,中国古代三大圣母之一的岳母姚氏,词人姚云文;元朝一代名臣姚天福,政治家、理学家姚枢,文学家姚燧

个人最推崇姚崇。

姚崇(651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唐代著名政治家,州都督姚懿之子。

姚崇文武双全,历仕则天、中宗、睿宗三朝,两次拜为宰相,并兼任兵部尚书。他曾参与神龙政变,后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刺史。

唐玄宗亲政后,姚崇被任命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进拜中书令,封梁国公。他提出十事要说,实行新政,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被称为救时宰相。

姚崇执政三年,与房玄龄、杜如晦、宋并称唐朝四大贤相。721年(开元九年),姚崇去世,追赠扬州大都督,赐谥文献。

中国姚氏有什么名人 在4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姚姓英才辈出,名人众多。姚姓人才之多,略举如下:上古圣君虞舜姚重华;春秋郑国大夫姚句耳、姚般;战国秦国客卿姚贾;西汉经学家姚平;后秦王朝奠基人姚弋仲、姚襄;后秦帝王姚苌、姚兴、姚泓;南朝画家姚昙度,历史学家姚察;北朝医学家姚僧恒,画家姚最,历史学家姚最;唐朝史学家姚思廉,宰相姚崇、姚,诗人姚合;北宋古文家姚铉,名将姚内斌、姚兕、姚麟、姚雄、姚平仲,孝子姚宗明,南宋一代名臣姚勉、宰相姚希得,中国古代三大圣母之一的岳母姚氏,词人姚云文;元朝一代名臣姚天福,政治家、理学家姚枢,文学家姚燧

姚明姚晨等当代姚氏名人来姚网注册了吗? 我倒觉得其实并不是因为所谓名人的原因,根本的原因还是他们还没有“根”的意识,还没有宗族情结,还没有意识到“姚”的血脉亲情。 这很正常,不能责怪他们。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很多奋斗的目标,可以为名气,可以为金钱,可以为荣誉......但最根本的奋斗目标只有一个, 那就是追求幸福人生。事业上的成功,并不算真正的幸福,真正的成功是事业与家庭的共同成功,而且家庭的成功更是事业成功的基础。 我相信姚网的发展已经影响到我们姚家众多所谓的“名人们”了,只是因为传统的、世俗的原因,让他们充满了顾忌与不信任。这是人性的弱点。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是比比亲情、比家庭更重要的吗? 姚网的使命,就是唤醒宗亲内心深入的亲情和对家庭的责任感,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同样“感召”我们姚家众多所谓的“名人们”。 查看更多答案

采纳哦

百家姓姚姓的来源是什么以及历史上的名人有哪些 一、出自姚姓。 源于舜帝姚重华,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姚氏正宗。

二、源于“癸”(舜之妻名),女+癸=姚。

三、春秋早期有姚国,虞舜后代,子孙以国为氏,称为姚氏。

四、源于羌族,出自后汉西羌烧当羌部首领姚弋仲。

五、源于其他少数民族改姓,如蒙古族、满族、德昂族、苗族、水族、羌族、拉祜族、彝族、土家族、壮族、白族、俄罗斯族等。

历史名人:

姚平,河东人,西汉著名学者、经学家,官至谏议上大夫,冀州刺史。

姚昙度,南齐人,画有逸才,巧变锋出,魑魅鬼神,皆为妙绝。

姚察(533―606),字伯审,吴兴武康(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人,南朝历史学家。

姚最,吴兴(今浙江省)人,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绘画批评家。

姚思廉(557―637),字简之,一说名简,字思廉,京兆万年人,唐朝初期史学家。

姚合(约779~约855),唐代著名诗人。陕州(今河南陕县)人。

姚铉,字宝臣,庐州合肥(今安徽省合肥市)人,北宋进士,三次任殿中丞职。

姚云文,宋末元初知名文学家,字圣瑞,号江村,江西高安人。

姚燧,元文学家。字端甫,号牧庵,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姚绶(1422―1495),字公绶,号谷庵,明代官员、书画家。

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安徽省桐城市人。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并称为“桐城三祖”。

姚莹(1785年~1853年1月24日),字石甫,号明叔,安徽桐城人。晚清史学家、文学家。

姚姓的姓氏名望 五帝时期舜(拼音:shùn)前2257~前2208 ,是中国上古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字;都君。生于姚墟(一说姚墟在今河南濮阳),都城在蒲阪(今山西永济)另有说都城在潘城(今河北逐鹿)。舜为四部落联盟首领,以受尧的“禅让”而称帝于天下,其国号为“有虞”。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皆虞舜之帝王号,故后世以舜简称之,其后裔以姚姓为主脉。后秦十六国之一,羌族姚苌所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盛时控有今陕西、甘肃、宁夏及山西、河南的一部分。历三主,共三十四年。西晋永嘉(307~312)年间,羌部落的一支由豪酋姚弋仲率领从赤停(今甘肃陇西西)迁徙到榆眉(今陕西千阳东)一带居住。384年苌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史称后秦。姚苌率军进屯北地(今陕西耀县),渭北羌胡十万余户归附,势力发展很快,385 年擒杀苻坚。及至慕容永率鲜卑三十余万离关中东归,姚苌于386年入据长安称帝,国号大秦。文史界 姓名介绍姓名介绍姚平西汉经学家姚绶明朝画家姚昙度南朝画家姚范、姚鼐、姚莹、姚椿、姚燮清代文学家姚察历史学家姚培谦、姚际恒、姚文田清代学者姚最南北朝画家姚名达民国目录学家姚思廉唐朝史学家姚永朴、姚永概、姚华、姚雏民国文学家姚合唐朝诗人姚一苇、姚雪垠、姚奠中、姚克、姚园、姚若龙、姚谦、张庚(原名姚禹玄)当代文学作家姚铉北宋古文家姚从吾当代历史学家姚云文南宋词人姚治华、姚少华、姚景林、姚鸣京当代书画家姚燧元代学家娱乐界 姚政姚刚姚乐怡姚二嘎(姚建国)姚芊羽姚居德姚莹莹姚敏,姚笛姚安濂姚嘉妮姚莉姚成龙姚星彤姚雪松姚慕双姚贝娜姚子羚姚惠兰周柏春(艺名)姚晨姚遥姚谣 姚一琪(余姚名人)军政界 姓名介绍姓名介绍姚重华上古圣君虞舜姚崇、姚宰相姚句耳、姚般春秋郑国大夫姚内斌、姚兕、姚麟、姚雄、姚平仲名将姚贾战国秦国客卿姚勉南宋一代名臣姚启圣闽浙总督 姚希得宋朝宰相姚镆两广总督姚天福元朝一代名臣姚弋仲;后秦王 姚兴后秦王朝奠基人姚枢政治家、理学家姚广孝明朝政治家、高僧姚长子抗倭民族英雄姚文然清朝一代名臣姚大宁武状元姚雨平开国元勋姚中英,姚子青上海战役抗日名将 *** 国务院副总理姚远方无衔将军姚开国中将姚春桂无产阶级革命家潘基文联合国秘书长,本姓姚姓,本名姚基温体育界 姓名简介姚彦国家乒乓球运动员姚洁荷兰籍出色的单打选手姚明篮球国际巨星科学界 姓名简介姚开泰著名病理生理学家姚熹现为西安交通大学国际电介质研究中心主任姚檀栋现任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期智世界著名计算机学家姚福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商界 姚永芳马来西亚富商姚美良马来西亚富商姚森良马来西亚富商姚尚坤商界代表人物姚文青商界代表人物姚德胜华侨实业家其他 姓名简介岳母姚氏中国历史上三大贤母之一,被国人尊为贤母 姚充润大韩民国总统李明博母亲

弄清我姚家的祖先

起源主要有三:①出自妫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元和姓纂》等所载,相传五帝之一的舜有生于若水、居于地丘的后代,因生在姚墟,其后子孙便以地为氏,称为姚氏。又相传舜在当帝之前,四岳曾向帝尧推荐过陶唐氏,舜继承王位后曾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他们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便以妫为姓。武王灭商后,找到了帝舜的后裔妫满,武王把他的大女儿嫁给妫满,并且封他于陈。传至年仲敬氏时因避王莽乱居于吴郡,改姓为妫。传五世后,复改为姚姓。②出自子姓。据《路史》所载,春秋时姚国乃商族后代,子孙以国为氏。③他族改姓。据《晋书》所载,西晋时有羌族首领姚戈重,本是汉时西羌烧当氏后人,自称是帝舜的后代,改姓姚;明赐元人饶五十姓姚名智;德昂族拉耐氏族,汉姓为姚;今苗、水、羌、拉祜、满、彝、蒙古、土家、壮、白、俄罗斯等民族均有姚姓。始祖:虞舜。 迁徙:早期姚姓因家族势力不足,故繁衍得较为缓慢,在东汉以前,姚姓已有徙居今河南、山西、广西、四川、浙江等地者。王莽篡权后,代睦侯田丰之子田为避王莽之乱迁居吴郡,改为妫姓,再传五世孙敷,复为姚姓,居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子孙沿袭未改。至晋代永嘉年间,南安赤亭羌族一支在其首领姚弋仲率领下,从赤亭迁到榆眉(今陕西千阳),后赵时被徙关中,后姚弋仲被任为西羌大都督,率羌众数万居于清河之滠头(今河北枣强东北)。20年后,其五子姚襄率领部众返回关中,在三原被杀,襄弟姚苌降于前秦,不久攻入长安。南北朝时西魏有吴兴武康人姚僧垣及其次子姚最入长安,姚僧垣之长子姚察则仕陈为吏部尚书,陈亡后,姚察及其子姚思廉被安置在雍州万年县(今陕西西安西北),至隋时形成当地一大望族。当今中国之姚姓大多来自上述两支姚姓,在唐代以前,就已成为今浙江吴兴和甘肃陇西一带望族。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有光州固始人、任府兵队正的姚廉洁随之入闽。此期不久,唐姓繁衍的甚为广泛,除遍及大江南北外,还有姚姓前往辽宁,并有陕、甘、豫之姚姓人入迁云南、四川。其中云南的姚安、大姚等县的姚姓最多,故唐武德四年,因此地多姚姓而置姚州。两宋时,姚姓已分布于今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四川、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辽宁等地。明初,姚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河北、东北等地。明末张献忠屠川后,有姚姓湖广填四川。此际姚姓已广布大江南北,尤以江苏、浙江为最集中。清初,有姚姓赴台,进而播迁海外者。如今,姚姓分布广泛,尤以四川、江苏、浙江、安徽为多。目前姚姓人口列全国第64位。 郡望:吴兴郡 三国吴宝鼎元年置郡,治所在乌程。相当于今天的浙江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等地。

南安郡 东汉中平五年分汉阳置郡,治所在今天的甘肃陇西渭水东岸,相当于今天的甘肃陇西东部以及定西、武山等县。隋初废。 堂号:圣仁堂 舜帝是至仁圣明的帝王。

其他堂号:①郡望堂号:吴兴、南安。②自立堂号:耕历堂”、存仁、世德、藻镱、谐孝、耕山、承德、重华、上郡、雍睦等。 字辈:某支姚氏字辈:宗纯才炳,大孝珍贵。万国安康,祖德广远,孙子荣昌。

某支姚氏字辈:文德如玉尚,润希正一宏,绪绳先世远,庆锡万传荣。作善长适吉,崇师必显名,懋修期继美,廷选振家声。

雍睦堂姚氏字辈:衅承贞福顺,念思永志正。贤能德国学,知喻开绍嘉。声振大启运,敦修万年华。携才光远裔,凯泽映朝霞。续字辈:宗乾元焕,孝义为先,勋猷恒著,教育纯全。

湖南益阳姚氏派语:守道如珍友,敦修自景行,奇才光后裔,盛业继先程,经术儒林重,勋猷著鼎铭。

湖南平江姚氏派语:仕志用伯叔,季廷思自修,英标才胜世,继武定功周,辅佐致文明,允执厥中行,祖德经纶学,佑启步云程,善命敷四海,敬承先谟训,克和协万邦,九歌惟叙韵。

恩溪姚氏名派:一人垂拱御,万字仰鸿猷,发育齐天峻,昭明如日周。字派:臣心常贞靖,卿士若尹良,吏翰文章重,蕃宣德惠长。

贵州姚氏字辈:仕文时字子,天永必通维,正大贤明启,荣华副梁忠,邵祖本元茂,敦伦瑞英长,舟廷龙显见,毓秀定连芳。

重庆合川姚氏字辈:大正启世,国泰民安,谨守先业,敬为德本,学乃家祯,垂裕后昆。

广东廉江姚氏字辈:国家兴业,礼乐成章,光华复旦,继世永昌。 名人:姚弋仲(280-352),十六国时羌族首领。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西)人。世为羌族首领。西晋末,率部东徙榆眉(今陕西千阳东),有众数万,先后投靠前赵、后赵。石虎时,率部属迁居清河,被任为冠军大将军。太宁元年(公元349年),镇梁犊起义。后赵亡,降晋,为车骑大将军、大单于,封高陵郡公。

姚苌(330-393),十六国时后秦建立者。字景茂,姚弋仲第二十四子。公元384-393年在位。姚襄死,他率诸弟降于前奉苻生。苻坚时拜为扬武将军,累有大功。淝水之战第二年(384),他率羌人进据北地(治今陕西耀县东南),称万年秦王,年号白雀,擒杀苻坚于五将山。白雀三年(386)称帝,国号大秦。都长安,改年号建初。在位时,与前秦苻登相攻,子兴继位,灭前秦。谥武昭帝。庙号太祖。

姚襄(331-357),十六国时羌族首领。字景国。南安赤亭(甘肃陇西西)人。姚弋仲子。公元352年,弋仲死,他率部众进入关中,为苻生所败,又归东晋,驻谯城(河南夏邑北)。次年叛晋,袭破晋殷浩军,屯盱眙,招纳流民,聚众七万,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后移屯许昌(河南许昌西南),从洛阳西入关中。357年在三原(陕西三原东北)为前秦苻坚所败,被杀。

姚兴(366-416),十六国时后秦国君。字子略,姚苌子。初仕苻秦为太子舍人,父姚苌称帝,立为太子,留镇长安。晋孝武帝太元十九年(394),继父为帝。注意吏治,平理刑狱;提倡儒学,崇尚佛教;出兵灭苻秦,使苻秦的军队全部转归农业,又放免大批奴婢从事生产,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后秦的势力一度包括西起河西、东至徐兖的广大地区。后连年征伐,赋役加重,民不堪命,国力下降,所部各族又不断叛离,姚秦的统治逐渐衰落。晋安帝义熙十二年死,谥文桓皇帝,庙号高祖。

姚察(533-606),陈隋间史学家。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字伯审。父僧垣精医术,为梁太医正。他六岁诵书万余言。侯景乱时,随父归乡里。入陈,历秘书监,领著作郎,度支、吏部尚书。陈亡入隋,为秘书丞、晋王侍读。专志著书,撰梁、陈史,未就而死,子思廉续成之,即传世《梁书》、《陈书》。

姚思廉(557-637),唐臣、史学家。本名简,吴兴(属浙江)人。炀帝时,与起居舍人崔祖濬共修《区宇图志》。归唐后,先为太子洗马,后为著作郎、弘文馆学士。为太宗“十八学士”之一。奉诏和魏征共撰《梁书》、《陈书》。《旧唐书》称其“笃学寡欲”,“果执明义,临大节而不可夺”。

姚崇(650-721),唐臣。字元之,名元崇。为避开元年号,改名崇。陕州硖石(河南三门峡)人。《新唐书》称其“少倜傥,尚气节,长乃好学”。历任武则天、睿宗、玄宗朝宰相。参与杀张易之兄弟、迎中宗复位诸事。开元初,复相后,秦请禁止宦官、贵戚干政,禁绝建造佛寺道观,奖励进谏,不幸边功等十事。时有不敢捕杀蝗虫陋俗,纠正之,并推行焚埋之法。后荐宋璟自代。“崇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二人佐唐中兴,史称“姚宋”。

姚合(约775-约846),唐诗人。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东南)人。元和进士,授武功主簿。历任监察御史,金、杭二州刺史,入为刑、户二部郎中,给事中。开成四年(839)为陕虢观察使。位终秘书少监。世称姚武功。约卒于大中八年(854)以后。所作诗篇颇类贾岛,故“姚贾”并称。其诗为宋江湖派诗人所师法。有《姚少监诗集》。又选王维、钱起等二十一人诗为《极玄集》。

姚訔(?-1275),南宋抗元义军首领。潼川(四川三台)人,寄籍宜兴。1275年3月,元军陷常州,他筹划组织民兵反攻。未几,宋军收复州城,遂被任为知州。元帅伯颜来攻,他和通判陈炤、都统刘师勇,王安节等坚守半年。城破后不屈死。

姚枢(1201-1278),元臣、理学家。字公茂,号雪斋、敬斋,柳城(河南西华)人。后迁居洛阳。从攻宋,奉太宗诏与杨惟中访求儒、道、释、医、卜者,得名儒赵复及程颐、朱熹之书,遂为理学的信奉者。后奉忽必烈之命教授世子经书,并充顾问。宪宗时请置屯田经略司、都运司。世祖时,任中书左丞、拜太子太师、昭文馆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元史》称其“天质含弘而仁恕,恭敏而俭勤,未尝疑人欺己”。

姚燧(1238-1313),元文学家。字端甫,号牧庵,洛阳(属河南)人。求学于许衡。《元史》称其为学“穷理致知,反躬实践,为世名儒”。以才为秦王府文学。未几,授奉议大夫,兼提举陕西、四川等学校。累官至翰林直学士、大司农丞。元贞元年(1295),以翰林学士主修《世祖实录》。大德九年(1305)拜江西行省参政。授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著有《牧庵集》。

姚广孝(1335-1418),明学者。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十四岁出家为僧,名道衍,字斯道。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中,从燕王(朱棣)至北平(今北京)为心腹谋士。惠帝(朱允炆)削藩,他劝燕王起兵,并为筹措军事。成祖(朱棣)即位后,复姓,赐名广孝,授太子少师,曾参与纂修《太祖实录》和《永乐大典》等工作。

姚绶(1423-1495),明画家。嘉善(今属浙江)人。字公绶,号谷庵、云东逸史,又称丹丘先生。官至监察御史、江西永宁(今宁冈)知府。擅画山水,师法吴镇,又取法赵孟頫和王蒙,善作沙坳水曲、扁舟垂钓之景。墨色苍润,亦写竹石,并工行、草书。初学宋克,后法魏晋诸家,风格近似张雨,兼能诗,著有《谷庵集》。

姚长子(?-1555),明民间抗倭英雄。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倭寇入侵县境,迫他作向导。他引敌到四面皆水的化人坛,并于事前密嘱乡人撤桥,断其归路,倭寇遂为明军所歼,他亦遇害。事后,乡人立祠祭祀。

姚际恒(1647-约1715),清学者、经学家。字立方,号首源,浙江仁和(浙江杭州)人。原籍安徽。诸生。博古究经,苦耕十四年,著《九经通论》。辨证梅赜(颐)所献给皇帝的《古文尚书》为伪书,非汉代孔安国所作。为毛奇龄等叹服。另有《庸言录》、《好古堂书目》等。

姚范(1702-1771),清文学家。字南青,号姜坞,安徽桐城人。乾隆进士。授编修,充三礼馆纂修官。乞归卒。与刘大槐友善。文理承方苞,持论对其侄姚鼐颇有影响。史评其沈究遗经,综合精神。有《援鹑堂文集》、《援鹑堂笔记》等。

姚鼐(1731-1815),清散文家。安徽桐城人,字姬传,一字梦谷,号惜抱。乾隆进士选庶吉士,改礼部主事,历充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刑部郎中、四库全书馆纂修官等职。后因病辞归。治经学兼及子史诗文,曾受业刘大櫆,为桐城派重要作家。先后主讲江南紫阳、钟山书院凡四十余年。著《九经说》、《三传补注》、《惜抱轩文集》、《法帖题跋》等,另选有《古文辞类纂》、《五七言今体诗钞》。

姚莹(1785-1853),清文学家。字石甫,号明叔。安徽桐城人。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姚鼐侄孙。任台湾道时,值鸦片战争爆发,积极抵御,曾击败英国侵略军。后曾奉命入藏处理两呼图克图之间的争端。咸丰初,任广西按察使,参加在永安围攻太平军之役。做官清廉自守,注意时务,有政声。在文学上,他承袭家学,亲聆姚鼐教诲,崇尚程朱理学。是当时姚门四弟子之一,为桐城派古文家。其诗多写自身感受,咏性情、山水,抒发仕途受挫的感慨和忧国忧民的心境。他还写过不少议论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自身遭遇的悲愤。其文笔峻利,行文起伏跌宕,富有感情。诗文中颇多关于西藏、台湾的资料。诗风宗盛唐,亦有汉魏古诗的影响。著有《中复堂全集》,其中诗文著作包括《东溟文集》、《东溟文后集》、《后湘诗集》等。

姚之富(1737-1798),清湖北白莲教起义军首领。湖北襄阳人。白莲教首领齐林弟子。齐为清廷杀后,协王聪儿、王廷诏统领义军。骁悍善战,屡败清军。嘉庆二年(1797)入川东汇四川义军,统编后与王聪儿统领襄阳黄号义军,转战湖北、陕西等省。兵败与王聪儿跳崖殉节。

姚文田(1758-1827),清学者。归安(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字秋农。学宗宋儒,兼精考据。著有《易原》、《春秋日月表》、《说文声系》、《说文考异》、《邃雅堂文集》。卒谥文僖。

姚燮(1805-1864),清文学家。浙江镇海人。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道光举人。善诗、词、曲、骈文,并擅绘画,尤工于墨梅。著有《今乐考证》,汇载宋、元至清代咸丰以前的杂剧,传奇作家和作品,以及道光、咸丰时流行的地方剧目,为研究戏曲史的重要资料。所著还有《复庄诗问》、《疏影楼词》等。

其他姚姓名人有十六国后秦皇帝姚泓,大臣姚晃、姚旻、姚绪、姚弼;南朝齐画家姚昙度;北朝北周医学家姚僧垣,周隋间学者姚最;唐诗人姚系;宋将领姚兕、姚雄、姚麟;明大臣姚文然;元大臣姚天福;清文学家姚椿等。近当代姚姓名人有政治家姚依 林,军事家姚喆,“四人帮”成员姚文 元,历史学家姚从吾,小说家姚雪垠,越剧演员姚水娟,潮剧演员姚璇秋,篮球运动员姚明等。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59cha.com/ask/30560.html

分享给朋友:

“姚察是哪里的 姚察是什么样的人” 的相关文章

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什么(列宁与王安石)

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什么(列宁与王安石)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什么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列宁与王安石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什么? 王安石在1000年前差一点把中国带入资本社会,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王安石宋...

屈原为什么怨(为什么讨厌屈原)

屈原为什么怨(为什么讨厌屈原)

今天给各位分享屈原为什么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为什么讨厌屈原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如何理解屈原作品中的怨 冤虽未着一字,却尽在诗中,表现冤之情。屈原用花等许多美好的事物来自比,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来体现自己的冤屈。屈原用自己的爱国来反击冤之说。 提到屈...

咏雪中文言文怎么样停顿(咏雪文言文断句规律)

咏雪中文言文怎么样停顿(咏雪文言文断句规律)

今天给各位分享咏雪中文言文怎么样停顿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咏雪文言文断句规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咏雪》怎么合理停顿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

醉翁亭记为什么写鸟(醉翁亭记为什么写醉翁多而不是写亭)

醉翁亭记为什么写鸟(醉翁亭记为什么写醉翁多而不是写亭)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醉翁亭记为什么写鸟,以及醉翁亭记为什么写醉翁多而不是写亭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醉翁亭记为什么结尾提到“禽鸟之乐”“山林之乐”“游人之乐”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

登飞来峰千寻塔是哪个(飞来山上千寻塔是什么)

登飞来峰千寻塔是哪个(飞来山上千寻塔是什么)

大家好,关于登飞来峰千寻塔是哪个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飞来山上千寻塔是什么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登飞来峰的千寻塔是大理那个么 飞来峰,又名灵鹫峰,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期上有应天塔,俗称塔...

李峤哪个朝代的(李峤是哪个年代)

李峤哪个朝代的(李峤是哪个年代)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李峤哪个朝代的,以及李峤是哪个年代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李峤是哪个朝代的 诗人李峤所属朝代 1、李峤是唐朝的。 2、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宰相。 3、李峤出身于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以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尉、...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