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文内容

写秋天文言文的句子有哪些 秋天的文言文名句

青栀白衫2023-04-17 02:30历史83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写秋天文言文的句子有哪些,以及秋天的文言文名句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有关秋天的文言文或诗句

1. 关于秋天景色的文言文诗句

关于秋天景色的文言文诗句 1.古文写秋景的诗句

1、《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3、《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5、《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7、《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8、《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神乎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0、《中秋月》【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11、《苏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2、《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3、《秋波媚》【宋】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14、《秋月》【宋】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15、《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16、《秋风引》【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7、《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18、《秋雨中赠元九》【唐】白居易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谈散毛年。

19、《初秋》【唐】孟浩然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20、《秋晚江上遣怀》【唐】杜牧

孤舟天际外,去路望中赊。贫病远行客,梦魂多在家。

蝉吟秋色树,鸦噪夕阳沙。不拟彻双鬓,他方掷岁华。

2.关于秋天景色的描写的古代诗句

描写秋天的诗: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含瞎氏。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描写秋天的词:

《苏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秋波媚

【宋】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3.关于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

秋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甫《山行》 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6、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7、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曹操《观沧海》 8、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9、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10、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1、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李白《子夜吴歌》 12、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孟浩然《秋登万山寄王五》 1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 1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15、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柳永《小声甘州》。

4.描写秋冬景的文言文

春 一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海曙:海上日出。梅柳渡江春:梅柳渡过江来,江南一片春色。

淑气:春天的和暖气息。转绿苹浪:使水中苹草转绿。

四句意谓:彩霞伴着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绿柳把春意带过了江面,黄鸟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阳光催绿了苹草。 唐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二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 唐 杜甫《春运》 三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迟迟:缓慢。

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仓庚:莺。喈喈:鸟鸣声众而和。

蘩:白蒿。祁祁:众多。

《诗经·小雅·出车》 四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两句写冬去春来,鸟儿已经替换了。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五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

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似不见。绝胜;远远胜过。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夏 一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写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凉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二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过半,农历五月半后。淅:风吹拂的样子。

唐·韩愈《送刘师服》 三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

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

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可成楼阁虚景,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经过折射,把远景显现在空中的一种幻影,也称为海市蜃楼。管弦:形容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

唐·贾弇《孟夏》 四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岩溜句:岩上的泉水瀑布,凌空进发,一片云烟,象是晴天挂起一幅雨帘。林萝句:林间藤萝缠绕,浓荫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凉意。

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五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水晶帘:形容映入水中的楼台倒影象水晶的帘子一样晶莹明澈。

唐·高骈《山亭夏日》 秋 一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

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二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

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三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

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四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五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

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冬 一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凄凄:寒凉。翳翳:阴暗。

希:少。在目:眼睛所见。

皓:白。 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二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牖:窗户。

风惊竹:风中带雪,打在竹上,发出沙沙的响声。 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三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

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 唐·高骈《对雪》 四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玉龙:形容飞雪。

败鳞残甲:形容雪片乱舞如鳞甲之片纷纷坠落。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诗话》载张元作《雪》诗 五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两句写雪花纷飞的景象。

唐·李商隐《对雪二首》 春 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3、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 9、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0、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市《泊船瓜洲》) 夏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同上) 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 6、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 秋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志远《天净沙-秋。

5.关于秋天美景的诗句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

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

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

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

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

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

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

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

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

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

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

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

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

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

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

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

6.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

秋雨打着她们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地站在那里。

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天空发出柔和的光辉,澄清又缥缈,使人想听见一阵高飞的云雀的歌唱,正如望着碧海想着见一片白帆。夕阳是时间的翅膀,当它飞遁时有一刹那极其绚烂的展开。于是薄暮。

晚秋底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金。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秋天,没有春天五彩斑斓的鲜花,没有夏天茂盛异常的绿树,没有冬天纷纷扬扬的雪花,但秋天有果实累累的果树,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喜悦,到处都是瓜果遍地!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金。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秋天,没有春天五彩斑斓的鲜花,没有夏天茂盛异常的绿树,没有冬天纷纷扬扬的雪花,但秋天有果实累累的果树,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喜悦,到处都是瓜果遍地!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烦事挂心头,便是一年好时节!秋雨打着她们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地站在那里。

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天空发出柔和的光辉,澄清又缥缈,使人想听见一阵高飞的云雀的歌唱,正如望着碧海想着见一片白帆。夕阳是时间的翅膀,当它飞遁时有一刹那极其绚烂的展开。于是薄暮。

晚秋底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

回归在秋天 天凉了,谁提醒我添件衣裳。乡村的秋天的景色很是美丽。衰草瑟瑟,黄叶纷飞,很有一种诗意的韵味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来临了

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村外那个小池塘睁着碧澄澄的眼睛,凝望着这美好的天色。一对小白鹅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山谷里枫树的叶子,不知是否喝了过量的酒,红的像一团火似的。村前村后的稻子,低着头弯着腰,在秋风中默默地等待着人们去收割,半空中,排着“人”字形的雁群,高兴的唱着歌,告别人们,向天边慢慢飞去。。

枫树林给大地铺上了红色的地毯,秋风一吹,枫叶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好似在鼓掌欢庆这丰收的景象。看,那菊花,它们开得多么热烈!多么旺盛!黄的、红的、白的、紫的……一朵朵,一簇簇,迎着秋风,披着寒霜,争妍斗艳,喷芳吐香,开得到处都是,简直成了一个锦簇的世界

大地穿上了一件金黄色的毛衣,枯黄的扬树叶和鲜艳的枫叶飘落下来,好象是几只彩色的蝴蝶在空中飞舞。虽然寒霜降临,可青松爷爷还穿着碧绿碧绿的长袍,显得更加苍翠。花园里,菊花争芳斗艳,红的如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美不胜收。柿子树上的叶子全都落了,可黄澄澄的柿子还挂在指头,像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橘黄灯笼,红通通的海棠把树枝都压弯了。

7.描写秋天景色的20首诗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韦应物《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王维的《秋夜独坐》:“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描写秋天的诗: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秋西风尽吹露结霜,晚霞斜阳,无限风光.高山旷野赛红紫,春色虽好,秋色更强.江河山川竞飘香.

8.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关于秋天的文言文

1. 描写秋天的文言文

欧阳修《秋声赋》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

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仿滑局愤发。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

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夫!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物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此赋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秋,欧阳修时年五十三岁,虽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沉浮,政治改革艰难,故心情苦闷,乃以“悲秋”为主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

全文以“秋声”为引子,抒发草木被风摧折的悲凉,延及更容易被忧愁困思所侵袭的人,感叹“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也是作者自己对人生不易的体悟。全文立意新颖,语言清丽,章法多变,熔写景、抒情、记事、议论为一炉,显示出文赋自由挥洒的韵致。

参考资料 360百科.360[引用时间2018-1-18]。

2. 秋天的文言文

欧阳修(宋)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日:“异哉!”初淅沥以潇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纵纵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乎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备让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d杀。

“嗟夫!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让液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3. 描写秋天的文言文 精品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柳永《小声甘州》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4. 关于秋的古文(最好是名人的)要译文

秋声赋,作者欧阳修,全文如下: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呼!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物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译文

欧阳先生(欧阳修自称)夜里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心里不禁悚然。他一听,惊道:“奇怪啊!”这声音初听时像淅淅沥沥的雨声,其中还夹杂着萧萧飒飒的风吹树木声,然后忽然变得汹涌澎湃起来,像是江河夜间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碰到物体上发出铿锵之声,又好像金属撞击的声音,再(仔细)听,又像衔枚奔走去袭击敌人的军队,听不到任何号令声,只听见有人马行进的声音。(于是)我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童子回答说:“月色皎皎、星光灿烂、浩瀚银河、高悬中天,四下里没有人的声音,那声音是从树林间传来的。”

我叹道:“唉,可悲啊!这就是秋声呀,它为何而来呢(它怎么突然就来了呢)?大概是那秋天的样子,它的色调暗淡、烟飞云收;它的形貌清新明净、天空高远、日色明亮;它的气候寒冷、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寂寞冷落,没有生气、川流寂静、山林空旷。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呼号发生迅猛,不可遏止。绿草浓密丰美,争相繁茂,树木青翠茂盛而使人快乐。然而,一旦秋风吹起,拂过草地,草就要变色;掠过森林,树就要落叶。它所用来折断枝叶、凋落花草,使树木凋零的,便是一种构成天地万物的混然之气(秋气)的威力。秋天是刑官执法的季节,它在季节上说属于阴;秋天又是兵器和用兵的象征,在五行上属于金。这就是常说的天地之严凝之气,它常常以肃杀为意志。自然对于万物,是要它们在春天生长,在秋天结实。所以,秋天在音乐的五声中又属商声。商声是西方之声,夷则是七月的曲律之名。商,也就是‘伤’的意思,万物衰老了,都会悲伤。夷,是杀戮的意思,草木过了繁盛期就应该衰亡。”

“唉!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人为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无穷无尽的忧虑煎熬他的心绪,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劳累他的身体。费心劳神,一定要动摇它的精神,更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使他红润的面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的头发(壮年)变得鬓发花白(年老)。(既然这样,)为什么却要以并非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人)应当仔细考虑究竟是谁给自己带来了这么多残害,又何必去怨恨这秋声呢?”

书童没有应答,低头沉沉睡去。只听得四壁虫鸣唧唧,像在附和我的叹息。

5. 秋天在古文中的说法是

秋天的雅称 姜振坤 三秋:古时人们将秋季的七八九月份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三秋”有时亦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如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之句. 九秋:整个秋季共分为九旬,故古人有时也用“九秋”来代称秋天.如晋代诗人张协的《七命》诗曰:“唏三春之溢露,溯九秋之鸣飙.” 金秋或金天:按五行(水火木金土)推演,秋属金,故称“金秋”或“金天”.如唐代诗人王维的《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一诗中就有这样的句子:“金天净兮丽三光,彤庭曙兮延八荒”,而唐初另一位诗人陈子昂亦有诗曰:“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 金素: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编撰的《昭明文选》辑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永明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术职期阑署,理棹变金素”.李善注:“金素,秋也.秋为金而色白,故曰金素也.” 素秋或素节:古人认为,秋天的颜色为五色(青赤白黑黄)中的“白”,故称.有时指重阳节,有时则泛指秋天.宋朝大文学家欧阳修有诗云:“我来夏云初,素节今已届”(《水谷夜行寄苏子美》). 素商:按古代“五行”之说,秋天色尚白,又属“五音”之中“商”的音阶,故秋天又称素商.元朝马祖常《秋夜》诗曰:“素商凄清扬威风,草根之秋有鸣蛩.” 商秋:因晚秋寒风凄厉,故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中的“商”音相应,故名.晋代潘尼《安石榴赋》中有句云:“商秋授气,收毕敛实.” 劲秋:指肃杀的寒秋,因秋风劲吹,故名.晋代陆机《文赋》中有句曰:“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泰秋:泰,物丰,谓其时安泰吉祥.《管子·出国轧》有这样的记载:“泰秋,民令之所止,令之所发.” 西陆:古代指太阳运行到西方七宿的区域,本为二十八宿中昂宿之别称,后亦代称秋天.如晋代司马彪《读汉书》一文中就有“日行西陆之秋”之句,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在狱咏蝉》诗中亦曰:“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白藏:按五色学说,秋色为白,秋又为收获储藏季节,故称.如《尔雅·释天》曰:“秋为白藏,冬为玄英.” 爽节:秋季天高气爽,故有此称.南朝齐诗人谢目兆《奉和随王殿下诗十六首·之一》中就有“高秋夜方静,神居肃且深……渊情协爽节,咏言兴德音”的句子,有时亦代指重阳节,如唐代李适《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一诗中有句曰:“爽节在重九,物华新雨余.”满意请采纳 给个好评呗。

6. 古代用文言文来描写秋天的文章

秋声赋 欧阳修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秋寻草自序 谭元春予赴友人孟诞先之约,以有此寻也。

是时,秋也,故曰《秋寻》。夫秋也,草木疏而不积,山川澹而不媚,结束凉而不燥。

比之春,如舍佳人而逢高僧于绽衣洗钵也。比之夏,如辞贵游而侣韵士于清泉白石也。

比之冬,又如耻孤寒而露英雄于夜雨疏灯也。天以此时新其位置,洗其烦秽,待游人之至。

而游人者,不能自清其胸中,以求秋之所在,而动曰:“悲秋”。予尝言宋玉有悲,是以悲秋;后人未尝有悲而悲之,不信胸中而信纸上,予悲夫悲秋者也。

天下山水多矣,老子之身不足以了其半,而辄于耳目步履中得一石一湫,徘徊难去。入西山恍然,入雷山恍然,入洪山恍然,入九峰恍然,何恍然之多?然则予胸中或有一“恍然”以来,而山山若遇也。

予乘秋而出,先秋而归。家有五弟,冠者四矣,皆能以至性奇情,佐予之所不及。

花棚草径,柳堤瓜架之间,亦可乐也。曰“秋寻”者,又以见秋而外,皆家居也。

诞先曰:“子家居诗少,秋寻诗多,吾为子刻《秋寻草》。” *** 秋思赋 萧绎荡子之别十年,倡妇之居自怜。

登楼一望,惟见远树含烟;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天与水兮相逼,山与云兮共色。山则苍苍入汉,水则涓涓不测。

谁复堪见鸟飞,悲鸣只翼?秋何月而不清,月何秋而不明。况乃倡楼 *** ,对此伤情。

于时露萎庭蕙,霜封阶砌;坐视带长,转看腰细。重以秋水文波,秋云似罗。

日黯黯而将暮, *** 骚而渡河。妾怨回文之锦,君悲出塞之歌。

相思相望,路远如何?鬓飘蓬而渐乱,心怀愁而转叹。愁索翠眉敛,啼多红粉漫。

已矣哉!秋风起兮秋叶飞,春花落兮春日晖。春日迟迟犹可至,客子行行终不归。

悲清秋赋 李白登九疑兮望清川,见三湘之潺湲。水流寒以归海,云横秋而蔽天。

余以鸟道计于故乡兮,不知去荆吴之几千。于时西阳半规,映岛欲没。

澄湖原阙湖字练明,遥海上月。念佳期之浩荡,渺怀燕而望越。

荷花落兮江色秋,风袅袅兮夜悠悠。临穷溟以有羡,思钓鳌于沧洲。

无修竿以一举,抚洪波而增忧。归去来兮,人间不可以托此,吾将采药于蓬丘。

秋阳赋 苏轼越王之孙,有贤公子,宅于不土之里,而咏无言之诗。以告东坡居士曰:“吾心皎然,如秋阳之明;吾气肃然,如秋阳之清;吾好善而欲成之,如秋阳之坚百谷;吾恶恶而欲刑之,如秋阳之陨群木。

夫是以乐而赋之,子以为何如?”居士笑曰:“公子何自知秋阳哉?生于华屋之下,而长游于朝廷之上,出拥大盖,入侍帷幄,暑至于温,寒至于凉而已矣。何自知秋阳哉!若予者,乃真知之。

方夏潦之淫也,云烝雨泄,雷电发越,江湖为一,后土冒没,舟行城郭,鱼龙入室。菌衣生于用器,蛙蚓行于几席。

夜违湿而五迁,昼燎衣而三易。是犹未足病也。

耕于三吴,有田一廛。禾已实而生耳,稻方秀而泥蟠。

沟塍交通,墙壁颓穿。面垢落曁之涂,目泣湿薪之烟。

釜甑其空,四邻悄然。鹳鹤鸣于户庭,妇宵兴而永叹。

计有食其几何,矧无衣于穷年。忽釜星之杂出,又灯花之双悬。

清风西来,鼓钟其镗。奴婢喜而告余,此雨止之祥也。

蚤作而占之,则长庚澹澹其不芒矣。浴于阳谷,升于扶桑。

曾未转盼,而倒景飞于屋梁矣。方是时也,如醉如醒,如而鸣。

如痿而行,如还故乡初见父兄。公子亦有此乐乎?”公子曰:“善哉!吾虽不身履,而可以意知也。”

居士曰:“日行于天,南北异宜。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

且今之温者,昔人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吾侪小人,轻愠易喜。

彼冬夏之畏爱,乃群狙之三四。自今知之,可以无惑。

居不墐户,出不仰笠,暑不言病,以无忘秋阳之德。”公子拊掌,一笑而作。

关于秋天文言文

1. 描写秋天的文言文 精品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备让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柳永《小声甘州》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2. 秋天的文言文

欧阳修(宋)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日:“异哉!”初淅沥以潇飒,忽奔腾而砰仿滑局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纵纵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乎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d杀。

“嗟夫!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让液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3. 关于秋的古文(最好是名人的)要译文

秋声赋,作者欧阳修,全文如下: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呼!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物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译文

欧阳先生(欧阳修自称)夜里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心里不禁悚然。他一听,惊道:“奇怪啊!”这声音初听时像淅淅沥沥的雨声,其中还夹杂着萧萧飒飒的风吹树木声,然后忽然变得汹涌澎湃起来,像是江河夜间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碰到物体上发出铿锵之声,又好像金属撞击的声音,再(仔细)听,又像衔枚奔走去袭击敌人的军队,听不到任何号令声,只听见有人马行进的声音。(于是)我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童子回答说:“月色皎皎、星光灿烂、浩瀚银河、高悬中天,四下里没有人的声音,那声音是从树林间传来的。”

我叹道:“唉,可悲啊!这就是秋声呀,它为何而来呢(它怎么突然就来了呢)?大概是那秋天的样子,它的色调暗淡、烟飞云收;它的形貌清新明净、天空高远、日色明亮;它的气候寒冷、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寂寞冷落,没有生气、川流寂静、山林空旷。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呼号发生迅猛,不可遏止。绿草浓密丰美,争相繁茂,树木青翠茂盛而使人快乐。然而,一旦秋风吹起,拂过草地,草就要变色;掠过森林,树就要落叶。它所用来折断枝叶、凋落花草,使树木凋零的,便是一种构成天地万物的混然之气(秋气)的威力。秋天是刑官执法的季节,它在季节上说属于阴;秋天又是兵器和用兵的象征,在五行上属于金。这就是常说的天地之严凝之气,它常常以肃杀为意志。自然对于万物,是要它们在春天生长,在秋天结实。所以,秋天在音乐的五声中又属商声。商声是西方之声,夷则是七月的曲律之名。商,也就是‘伤’的意思,万物衰老了,都会悲伤。夷,是杀戮的意思,草木过了繁盛期就应该衰亡。”

“唉!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人为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无穷无尽的忧虑煎熬他的心绪,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劳累他的身体。费心劳神,一定要动摇它的精神,更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使他红润的面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的头发(壮年)变得鬓发花白(年老)。(既然这样,)为什么却要以并非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人)应当仔细考虑究竟是谁给自己带来了这么多残害,又何必去怨恨这秋声呢?”

书童没有应答,低头沉沉睡去。只听得四壁虫鸣唧唧,像在附和我的叹息。

4. 秋天在古文中的说法是

秋天的雅称 姜振坤 三秋:古时人们将秋季的七八九月份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三秋”有时亦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如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之句. 九秋:整个秋季共分为九旬,故古人有时也用“九秋”来代称秋天.如晋代诗人张协的《七命》诗曰:“唏三春之溢露,溯九秋之鸣飙.” 金秋或金天:按五行(水火木金土)推演,秋属金,故称“金秋”或“金天”.如唐代诗人王维的《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一诗中就有这样的句子:“金天净兮丽三光,彤庭曙兮延八荒”,而唐初另一位诗人陈子昂亦有诗曰:“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 金素: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编撰的《昭明文选》辑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永明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术职期阑署,理棹变金素”.李善注:“金素,秋也.秋为金而色白,故曰金素也.” 素秋或素节:古人认为,秋天的颜色为五色(青赤白黑黄)中的“白”,故称.有时指重阳节,有时则泛指秋天.宋朝大文学家欧阳修有诗云:“我来夏云初,素节今已届”(《水谷夜行寄苏子美》). 素商:按古代“五行”之说,秋天色尚白,又属“五音”之中“商”的音阶,故秋天又称素商.元朝马祖常《秋夜》诗曰:“素商凄清扬威风,草根之秋有鸣蛩.” 商秋:因晚秋寒风凄厉,故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中的“商”音相应,故名.晋代潘尼《安石榴赋》中有句云:“商秋授气,收毕敛实.” 劲秋:指肃杀的寒秋,因秋风劲吹,故名.晋代陆机《文赋》中有句曰:“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泰秋:泰,物丰,谓其时安泰吉祥.《管子·出国轧》有这样的记载:“泰秋,民令之所止,令之所发.” 西陆:古代指太阳运行到西方七宿的区域,本为二十八宿中昂宿之别称,后亦代称秋天.如晋代司马彪《读汉书》一文中就有“日行西陆之秋”之句,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在狱咏蝉》诗中亦曰:“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白藏:按五色学说,秋色为白,秋又为收获储藏季节,故称.如《尔雅·释天》曰:“秋为白藏,冬为玄英.” 爽节:秋季天高气爽,故有此称.南朝齐诗人谢目兆《奉和随王殿下诗十六首·之一》中就有“高秋夜方静,神居肃且深……渊情协爽节,咏言兴德音”的句子,有时亦代指重阳节,如唐代李适《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一诗中有句曰:“爽节在重九,物华新雨余.”满意请采纳 给个好评呗。

5. 古代用文言文来描写秋天的文章

秋声赋 欧阳修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秋寻草自序 谭元春予赴友人孟诞先之约,以有此寻也。

是时,秋也,故曰《秋寻》。夫秋也,草木疏而不积,山川澹而不媚,结束凉而不燥。

比之春,如舍佳人而逢高僧于绽衣洗钵也。比之夏,如辞贵游而侣韵士于清泉白石也。

比之冬,又如耻孤寒而露英雄于夜雨疏灯也。天以此时新其位置,洗其烦秽,待游人之至。

而游人者,不能自清其胸中,以求秋之所在,而动曰:“悲秋”。予尝言宋玉有悲,是以悲秋;后人未尝有悲而悲之,不信胸中而信纸上,予悲夫悲秋者也。

天下山水多矣,老子之身不足以了其半,而辄于耳目步履中得一石一湫,徘徊难去。入西山恍然,入雷山恍然,入洪山恍然,入九峰恍然,何恍然之多?然则予胸中或有一“恍然”以来,而山山若遇也。

予乘秋而出,先秋而归。家有五弟,冠者四矣,皆能以至性奇情,佐予之所不及。

花棚草径,柳堤瓜架之间,亦可乐也。曰“秋寻”者,又以见秋而外,皆家居也。

诞先曰:“子家居诗少,秋寻诗多,吾为子刻《秋寻草》。” *** 秋思赋 萧绎荡子之别十年,倡妇之居自怜。

登楼一望,惟见远树含烟;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天与水兮相逼,山与云兮共色。山则苍苍入汉,水则涓涓不测。

谁复堪见鸟飞,悲鸣只翼?秋何月而不清,月何秋而不明。况乃倡楼 *** ,对此伤情。

于时露萎庭蕙,霜封阶砌;坐视带长,转看腰细。重以秋水文波,秋云似罗。

日黯黯而将暮, *** 骚而渡河。妾怨回文之锦,君悲出塞之歌。

相思相望,路远如何?鬓飘蓬而渐乱,心怀愁而转叹。愁索翠眉敛,啼多红粉漫。

已矣哉!秋风起兮秋叶飞,春花落兮春日晖。春日迟迟犹可至,客子行行终不归。

悲清秋赋 李白登九疑兮望清川,见三湘之潺湲。水流寒以归海,云横秋而蔽天。

余以鸟道计于故乡兮,不知去荆吴之几千。于时西阳半规,映岛欲没。

澄湖原阙湖字练明,遥海上月。念佳期之浩荡,渺怀燕而望越。

荷花落兮江色秋,风袅袅兮夜悠悠。临穷溟以有羡,思钓鳌于沧洲。

无修竿以一举,抚洪波而增忧。归去来兮,人间不可以托此,吾将采药于蓬丘。

秋阳赋 苏轼越王之孙,有贤公子,宅于不土之里,而咏无言之诗。以告东坡居士曰:“吾心皎然,如秋阳之明;吾气肃然,如秋阳之清;吾好善而欲成之,如秋阳之坚百谷;吾恶恶而欲刑之,如秋阳之陨群木。

夫是以乐而赋之,子以为何如?”居士笑曰:“公子何自知秋阳哉?生于华屋之下,而长游于朝廷之上,出拥大盖,入侍帷幄,暑至于温,寒至于凉而已矣。何自知秋阳哉!若予者,乃真知之。

方夏潦之淫也,云烝雨泄,雷电发越,江湖为一,后土冒没,舟行城郭,鱼龙入室。菌衣生于用器,蛙蚓行于几席。

夜违湿而五迁,昼燎衣而三易。是犹未足病也。

耕于三吴,有田一廛。禾已实而生耳,稻方秀而泥蟠。

沟塍交通,墙壁颓穿。面垢落曁之涂,目泣湿薪之烟。

釜甑其空,四邻悄然。鹳鹤鸣于户庭,妇宵兴而永叹。

计有食其几何,矧无衣于穷年。忽釜星之杂出,又灯花之双悬。

清风西来,鼓钟其镗。奴婢喜而告余,此雨止之祥也。

蚤作而占之,则长庚澹澹其不芒矣。浴于阳谷,升于扶桑。

曾未转盼,而倒景飞于屋梁矣。方是时也,如醉如醒,如而鸣。

如痿而行,如还故乡初见父兄。公子亦有此乐乎?”公子曰:“善哉!吾虽不身履,而可以意知也。”

居士曰:“日行于天,南北异宜。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

且今之温者,昔人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吾侪小人,轻愠易喜。

彼冬夏之畏爱,乃群狙之三四。自今知之,可以无惑。

居不墐户,出不仰笠,暑不言病,以无忘秋阳之德。”公子拊掌,一笑而作。

关于描写秋天的文言文

1. 描写秋天的文言文

欧阳修《秋声赋》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

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

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夫!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物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此赋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秋,欧阳修时年五十三岁,虽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沉浮,政治改革艰难,故心情苦闷,乃以“悲秋”为主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

全文以“秋声”为引子,抒发草木被风摧折的悲凉,延及更容易被忧愁困思所侵袭的人,感叹“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也是作者自己对人生不易的体悟。全文立意新颖,语言清丽,章法多变,熔写景、抒举中陵情、记事、议论为一炉,显示出文赋自由挥洒的韵致。

参考资料 360百科.360[引用时间2018-1-18]。

2. 描写秋天的文言文 精品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柳永《小声甘州》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3. 古代用文言文来描写秋天的文章

秋声赋 欧阳修欧培戚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正戚”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秋寻草自序 谭元春予赴友人孟诞先之约,以有此寻也。

是时,秋也,故曰《秋寻》。夫秋也,草木疏而不积,山川澹而不媚,结束凉而不燥。

比之春,如舍佳人而逢高僧于绽衣洗钵也。比之夏,如辞贵游而侣韵士于清泉白石也。

比之冬,又如耻孤寒而露英雄于夜雨疏灯也。天以此时新其位置,洗其烦秽,待游人之至。

而游人者,不能自清其胸中,以求秋之所在,而动曰:“悲秋”。予尝言宋玉有悲,是以悲秋;后人未尝有悲而悲之,不信胸中而信纸上,予悲夫悲秋者也。

天下山水多矣,老子之身不足以了其半,而辄于耳目步履中得一石一湫,徘徊难去。入西山恍然,入雷山恍然,入洪山恍然,入九峰恍然,何恍然之多?然则予胸中或有一“恍然”以来,而山山若遇也。

予乘秋而出,先秋而归。家有五弟,冠者四矣,皆能以至性奇情,佐予之所不及。

花棚草径,柳堤瓜架之间,亦可乐也。曰“秋寻”者,又以见秋而外,皆家居也。

诞先曰:“子家居诗少,秋寻诗多,吾为子刻《秋寻草》。” *** 秋思赋 萧绎荡子之别十年,倡妇之居自怜。

登楼一望,惟见远树含烟;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天与水兮相逼,山与云兮共色。山则苍苍入汉,水则涓涓不测。

谁复堪见鸟飞,悲鸣只翼?秋何月而不清,月何秋而不明。况乃倡楼 *** ,对此伤情。

于时露萎庭蕙,霜封阶砌;坐视带长,转看腰细。重以秋水文波,秋云似罗。

日黯黯而将暮, *** 骚而渡河。妾怨回文之锦,君悲出塞之歌。

相思相望,路远如何?鬓飘蓬而渐乱,心怀愁而转叹。愁索翠眉敛,啼多红粉漫。

已矣哉!秋风起兮秋叶飞,春花落兮春日晖。春日迟迟犹可至,客子行行终不归。

悲清秋赋 李白登九疑兮望清川,见三湘之潺湲。水流寒以归海,云横秋而蔽天。

余以鸟道计于故乡兮,不知去荆吴之几千。于时西阳半规,映岛欲没。

澄湖原阙湖字练明,遥海上月。念佳期之浩荡,渺怀燕而望越。

荷花落兮江色秋,风袅袅兮夜悠悠。临穷溟以有羡,思钓鳌于沧洲。

无修竿以一举,抚洪波而增忧。归去来兮,人间不可以托此,吾将采药于蓬丘。

秋阳赋 苏轼越王之孙,有贤公子,宅于不土之里,而咏无言之诗。以告东坡居士曰:“吾心皎然,如秋阳之明;吾气肃然,如秋阳之清;吾好善而欲成之,如秋阳之坚百谷;吾恶恶而欲刑之,如秋阳之陨群木。

夫是以乐而赋之,子以为何如?”居士笑曰:“公子何自知秋阳哉?生于华屋之下,而长游于朝廷之上,出拥大盖,入侍帷幄,暑至于温,寒至于凉而已矣。何自知秋阳哉!若予者,乃真知之。

方夏潦之淫也,云烝雨泄,雷电发越,江湖为一,后土冒没,舟行城郭,鱼龙入室。菌衣生于用器,蛙蚓行于几席。

夜违湿而五迁,昼燎衣而三易。是犹未足病也。

耕于三吴,有田一廛。禾已实而生耳,稻方秀而泥蟠。

沟塍交通,墙壁颓穿。面垢落曁之涂,目泣湿薪之烟。

釜甑其空,四邻悄然。鹳鹤鸣于户庭,妇宵兴而永叹。

计有食其几何,矧无衣于穷年。忽釜星之杂出,又灯花之双悬。

清风西来,鼓钟其镗。奴婢喜而告余,此雨止之祥也。

蚤作而占之,则长庚澹澹其不芒矣。浴于阳谷,升于扶桑。

曾未转盼,而倒景飞于屋梁矣。方是时也,如醉如醒,如而鸣。

如痿而行,如还故乡初见父兄。公子亦有此乐乎?”公子曰:“善哉!吾虽不身履,而可以意知也。”

居士曰:“日行于天,南北异宜。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

且今之温者,昔人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吾侪小人,轻愠易喜。

彼冬夏之畏爱,乃群狙之三四。自今知之,可以无惑。

居不墐户,出不仰笠,暑不言病,以无忘秋阳之德。”公子拊掌,一笑而作。

4. 秋天在古文中的说法是

秋天的雅称 姜振坤 三秋:古时人们将秋季的七八九月份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三秋”有时亦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如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之句. 九秋:整个秋季共分为九旬,故古人有时也用“九秋”来代称秋天.如晋代诗人张协的《七命》诗曰:“唏三春之溢露,溯九秋之鸣飙.” 金秋或金天:按五行(水火木金土)推演,秋属金,故称“金秋”或“金天”.如唐代诗人王维的《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一诗中就有这样的句子:“金天净兮丽三光,彤庭曙兮延八荒”,而唐初另一位诗人陈子昂亦有诗曰:“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 金素: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编撰的《昭明文选》辑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永明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术职期阑署,理棹变金素”.李善注:“金素,秋也.秋为金而色白,故曰金素也.” 素秋或素节:古人认为,秋天的颜色为五色(青赤白黑黄)中的“白”,故称.有时指重阳节,有时则泛指秋天.宋朝大文学家欧阳修有诗云:“我来夏云初,素节今已届”(《水谷夜行寄苏子美》). 素商:按古代“五行”之说,秋天色尚白,又属“五音”之中“商”的音阶,故秋天又称素商.元朝马祖常《秋夜》诗曰:“素商凄清扬威风,草根之秋有鸣蛩.” 商秋:因晚秋寒风凄厉,故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中的“商”音相应,故名.晋代潘尼《安石榴赋》中有句云:“商秋授气,收毕敛实.” 劲秋:指肃杀的寒秋,因秋风劲吹,故名.晋代陆机《文赋》中有句曰:“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泰秋:泰,物丰,谓其时安泰吉祥.《管子·出国轧》有这样的记载:“泰秋,民令之所止,令之所发.” 西陆:古代指太阳运行到西方七宿的区域,本为二十八宿中昂宿之别称,后亦代称秋天.如晋代司马彪《读汉书》一文中就有“日行西陆之秋”之句,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在狱咏蝉》诗中亦曰:“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白藏:按五色学说,秋色为白,秋又为收获储藏季节,故称.如《尔雅·释天》曰:“秋为白藏,冬为玄英.” 爽节:秋季天高气爽,故有此称.南朝齐诗人谢目兆《奉和随王殿下诗十六首·之一》中就有“高秋夜方静,神居肃且深……渊情协爽节,咏言兴德音”的句子,有时亦代指重阳节,如唐代李适《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一诗中有句曰:“爽节在重九,物华新雨余.”满意请采纳 给个好评呗。

5. 【古诗文描写秋的名句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6. 怎样写关于秋天的文言文作文

家乡的秋天

小时候的秋天也是家乡的秋天,总是蓝蓝的,让人心醉,偶尔飘过的云朵,变换着各种图形,任你遐想无际。然而中年的秋天也是异乡的秋天,总是不见那时的思绪。前几日到临沂,在高速路上,望着窗外的蓝天与白云,似又回到了童年与故乡。

秋天象征着成熟,能给人们带来收获的喜悦。记得在霜地的黄昏里,在不远处的袅袅炊烟里,抱着又圆又大的地瓜,那心情用现在的话说是多么的“爽”啊!再大些,用枯叶烧起的黄豆稞里,寻觅着无尽的秋香,我敢说那是这世界上最美味的豆香!至少在现在的城里从来还没有闻到过!

秋天又是“焜黄物华衰”的季节。原本翠绿的树叶渐渐地失去了生命的本色,在风霜雪雨的侵袭下,一天比一天枯黄,然后悄悄地随风漂落。在那欣赏美景的时刻,不得不用线将那精美的黄叶穿成一串,晾挂在屋檐下,等待享用它燃烧后上面飘来的大煎饼的清香。快流口水了吧,能干的小伙子一气能吃进十个去。离家之后的飘荡中,再也没有闻到这么亲切的香味!

那时家乡的落叶,哪有什么悲伤,如今异乡的落叶,只是无数的怅惘,在心底里,偶尔冒出的点点思绪和安慰,是面对这静默的毁灭,会将是一次如火的涅盘,抑或是一次生命的嬗变。

7. 找几首描写秋天的古诗或者文言文,要求不悲凉的风格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描写秋天的诗: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描写秋天的词: 《苏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年代:唐 作者:李峤 作品:风 内容: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描写秋天的诗 《秋晚的江上》 刘大白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裷了, 还驮著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一九二三年) 《鸽子》 胡适 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 回环来往, 夷犹如意,—— 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 (一九一八年) 《秋晨》 于赓虞 别了,星霜漫天的黑夜, 我受了圣水难洗的苦孽, 你方从我的背上踏过, 欢迎啊,东曙,你又已复活! 在这最后的瞬间,我睁眼 双手抱住太阳的脚,看 叶颤,花舞,听市声沉醉, 直到落下欢欣的眼泪! (一九三四年) 《沪杭车中》 徐志摩 匆匆匆!催催催! 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 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 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 艳色的田野,艳色的秋景, 梦境似的分明,模糊,消隐,—— 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 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 (一九二八年) 《私语》 徐志摩 秋雨在一流清冷的秋水池, 一颗憔悴的秋柳里, 一条怯懦的秋枝上, 一片将黄未黄的秋叶上, 听他亲亲切切喁喁唼唼, 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情语情节, 临了轻轻将他拂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 跟着秋流去。

这秋雨的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 情诗情节,也掉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 跟着秋流去。 (一九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秋月呀》 徐志摩 秋月呀! 谁禁得起银指尖儿 浪漫地搔爬呵! 不信但看那一海的轻涛,可不是禁不住它 玉指的抚摩,在那里低徊饮泣呢!就是那: 无聊的云烟, 秋月的美满, 熏暖了飘心冷眼, 也清冷地穿上了轻缟的衣裳, 来参与这 美满的婚姻和丧礼。

(一九二二年十月六日) 《秋月》 徐志摩 一样是月色, 今晚上的,因为我们都在抬头看—— 看它,一轮腴满的妩媚, 从乌黑得如同暴徒一般的 云堆里升起—— 看得格外的亮,分外的圆。 它展开在道路上, 它飘闪在水面上, 它沉浸在 水草盘结得如同忧愁般的 水底; 它睥睨在古城的雉堞上, 万千的城砖在它的清亮中 呼吸, 它抚摸着 错落在城厢外内的墓墟, 在宿鸟的继续的呼声里, 想见新旧的鬼, 也和我们似的相依偎的站着, 眼珠放着光, 咀嚼着彻骨的阴凉: 银色的缠绵的诗情 如同水面的星磷, 在露盈盈的空中飞舞。

听那四野的吟声—— 永恒的卑微的谐和, 悲哀揉和着欢畅, 怨仇与恩爱, 晦冥交抱着火电, 在这幽绝的秋夜与秋野的 苍茫中, “解化”的伟大 在一切纤微的深处 展开了 婴儿的微笑! (一九三0年十月) 《秋天的梦》 戴望舒 迢遥的牧女的羊铃, 摇落了轻的树叶。 秋天的梦是轻的, 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

于是我的梦静静地来了, 但却载着沉重的昔日。 哦,现在,我有一些寒冷, 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

(一九三一年一月) 《霜花》 戴望舒 九月的霜花, 十月的霜花, 雾的娇女, 开到我鬓边来。 装点着秋叶, 你装点了单调的死。

秋天在文言文

1. “秋天”在文言文中怎么说

秋天的雅称

姜振坤

三秋:古时人们将秋季的七八九月份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三秋”有时亦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如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之句。

九秋:整个秋季共分为九旬亮悄搭,故古人有时也用“九秋”来代称秋天。如晋代诗人张协的《七命》诗曰:“唏三春之溢露,溯九秋之鸣飙。”

金秋或金天:按五行(水火木金土)推演,秋属金,故称“金秋”或“金天”。如唐代诗人王维的《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一诗中就有这样的句子:“金天净兮丽三光,彤庭曙兮延八荒”,而唐初另一位诗人陈子昂亦有诗曰:“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

金素: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编撰的《昭明文选》辑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永明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术职期阑署,理棹变金素”。李善注:“金素,秋也。秋为金而色白,故曰金素也。”

素秋或素节:古人认为,秋天的颜色为五色(青赤白黑黄)中的“白”,故称。有时指重阳节,有时则泛指秋天。宋朝大文学家欧阳修有诗云:“我来夏云初,素节今已届”(《水谷夜行寄苏子美》)。

素商:按古代“五行”之说,秋天色尚白,又属“五音”之中“商”的音阶,故秋天又称素商。元朝马祖常《秋夜》诗曰:“素商凄清扬威风,草根之秋有鸣蛩。”

商秋:因晚秋寒风凄厉,故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中的“商”音相应,故名。晋代运弊潘尼《安石榴赋》中有句云:“商秋授气,收毕敛实。”

劲秋:指肃杀的寒秋,因秋风劲吹,故名。晋代陆机《文赋》中有句曰敬拿:“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泰秋:泰,物丰,谓其时安泰吉祥。《管子·出国轧》有这样的记载:“泰秋,民令之所止,令之所发。”

西陆:古代指太阳运行到西方七宿的区域,本为二十八宿中昂宿之别称,后亦代称秋天。如晋代司马彪《读汉书》一文中就有“日行西陆之秋”之句,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在狱咏蝉》诗中亦曰:“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白藏:按五色学说,秋色为白,秋又为收获储藏季节,故称。如《尔雅·释天》曰:“秋为白藏,冬为玄英。”

爽节:秋季天高气爽,故有此称。南朝齐诗人谢目兆《奉和随王殿下诗十六首·之一》中就有“高秋夜方静,神居肃且深……渊情协爽节,咏言兴德音”的句子,有时亦代指重阳节,如唐代李适《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一诗中有句曰:“爽节在重九,物华新雨余。”

2. 秋天在古文中的说法是

秋天的雅称 姜振坤 三秋:古时人们将秋季的七八九月份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三秋”有时亦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如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之句. 九秋:整个秋季共分为九旬,故古人有时也用“九秋”来代称秋天.如晋代诗人张协的《七命》诗曰:“唏三春之溢露,溯九秋之鸣飙.” 金秋或金天:按五行(水火木金土)推演,秋属金,故称“金秋”或“金天”.如唐代诗人王维的《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一诗中就有这样的句子:“金天净兮丽三光,彤庭曙兮延八荒”,而唐初另一位诗人陈子昂亦有诗曰:“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 金素: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编撰的《昭明文选》辑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永明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术职期阑署,理棹变金素”.李善注:“金素,秋也.秋为金而色白,故曰金素也.” 素秋或素节:古人认为,秋天的颜色为五色(青赤白黑黄)中的“白”,故称.有时指重阳节,有时则泛指秋天.宋朝大文学家欧阳修有诗云:“我来夏云初,素节今已届”(《水谷夜行寄苏子美》). 素商:按古代“五行”之说,秋天色尚白,又属“五音”之中“商”的音阶,故秋天又称素商.元朝马祖常《秋夜》诗曰:“素商凄清扬威风,草根之秋有鸣蛩.” 商秋:因晚秋寒风凄厉,故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中的“商”音相应,故名.晋代潘尼《安石榴赋》中有句云:“商秋授气,收毕敛实.” 劲秋:指肃杀的寒秋,因秋风劲吹,故名.晋代陆机《文赋》中有句曰:“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泰秋:泰,物丰,谓其时安泰吉祥.《管子·出国轧》有这样的记载:“泰秋,民令之所止,令之所发.” 西陆:古代指太阳运行到西方七宿的区域,本为二十八宿中昂宿之别称,后亦代称秋天.如晋代司马彪《读汉书》一文中就有“日行西陆之秋”之句,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在狱咏蝉》诗中亦曰:“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白藏:按五色学说,秋色为白,秋又为收获储藏季节,故称.如《尔雅·释天》曰:“秋为白藏,冬为玄英.” 爽节:秋季天高气爽,故有此称.南朝齐诗人谢目兆《奉和随王殿下诗十六首·之一》中就有“高秋夜方静,神居肃且深……渊情协爽节,咏言兴德音”的句子,有时亦代指重阳节,如唐代李适《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一诗中有句曰:“爽节在重九,物华新雨余.”满意请采纳 给个好评呗。

3. 描写秋天的文言文 精品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柳永《小声甘州》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4. 秋天的文言文

欧阳修(宋)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日:“异哉!”初淅沥以潇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纵纵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乎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

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d杀。 “嗟夫!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奈何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秋 一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

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二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

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三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

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四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五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

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5. 秋的文言文加翻译

秋 声 赋

欧阳修

欧阳子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洌,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译 文】欧阳子夜里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心里不禁悚然一听,惊道:“奇怪!”这声音初听时淅淅沥沥,萧萧飒飒,忽然变得汹涌澎湃,像是夜间(大海上)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碰到物体上,??铮铮,好像金属相击。再(仔细)听,又像奔赴战场的军队正衔枚疾进,没有听到号令,只有人马行进的声音。于是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童子回答说:“月色皎皎,星光灿烂,浩瀚银河,高悬中天。四下里没有人声,那声音是从树林间传来的。”

我恍然大悟,叹道:“哦,原来这是秋天的风声呀,真令人伤感,它怎么突然就来了呢?秋天总是这样:它的色调凄凄惨淡,云气消失,烟霭飘散;它的形貌爽朗清新,天空高远,日色晶明;它的气候清冷萧瑟,悲风凛冽,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冷落苍凉,川流寂静,山林空旷。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时而呼啸激昂。秋风未起时,绿草如毯,丰美繁茂,树木葱茏,令人心旷神怡。然而它一旦来临,拂过草地,草就要变色,掠过森林,树就要落叶。它用来摧败花草使树木凋零的,便是一种肃杀之气的余烈。

“秋天是刑官行刑的季节,它在时令上属阴;秋天又象征着用兵,它在五行中属金。这就是常说的‘天地之义气’,它常常以肃杀为意志。自然对于万物,是要它们在春天生长,在秋天结实。所以秋天在音乐的五声中又属商声,商声是代表西方的一种声音,而七月的音律是‘夷则’。商,也就是‘伤’的意思,万物衰老了,都会悲伤。夷,是杀戮的意思,凡万物过了繁盛期,都会走向衰败。

“呜呼,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人为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有无穷无尽的忧愁来煎熬他的心,又有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劳累他的身体;费心劳神,必然会损耗精力。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使他鲜红滋润的肤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光亮的须发变得花白斑驳。人非金石,为什么却要以不是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仔细想想吧,伤害自己的到底是什么,又怎么可以去怨恨这秋声呢?”

童子没有应答,低头沉沉睡去,却听得四壁虫声唧唧,像在附和我的叹息。

6. 秋天的文言文

欧阳修(宋)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日:“异哉!”初淅沥以潇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纵纵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乎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d杀。

“嗟夫!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7. 收集一些秋天的古诗(数量多多,追分多多)收集一些秋天的古诗,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2、《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3、《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4、《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5、《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6、《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7、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8、《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9、《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0、《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11、《中秋月》【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12、《长安秋望》【唐】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天与秋色,气势两相高.13、《秋风引》【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14、《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15、《秋日》【唐】耿玮 返照入闾巷,忧来谁共语?古道少人行,秋风动禾黍.16、《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17、《秋夜曲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18、《苏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19、《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20、《秋波媚》【宋】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59cha.com/ask/32475.html

分享给朋友:

“写秋天文言文的句子有哪些 秋天的文言文名句” 的相关文章

哪个诗人字仲初(仲甫是谁的字)

哪个诗人字仲初(仲甫是谁的字)

王建的古诗原文《小松》 [ 唐 ] 王建小松初数尺,未有直生枝。闲即傍边立,看多长却迟。翻译:小松刚开始时才只有几尺高,还没有横生枝节闲暇时就站在旁边站着看它,可它却生长很慢王建简介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享年约六十七岁。家贫,“从军走马十三年”,居乡则“终日忧衣食”,四十岁以后,“...

念奴娇天南地北多少字(念奴娇天南地北这首诗的背景)

念奴娇天南地北多少字(念奴娇天南地北这首诗的背景)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念奴娇天南地北多少字,以及念奴娇天南地北这首诗的背景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念奴娇赤壁怀古多少字 正文:100字,诗名7字,均不包含标点符号。《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原文节选:大江东...

如何把文言文写成散文(怎么把文言文改成散文)

如何把文言文写成散文(怎么把文言文改成散文)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如何把文言文写成散文,以及怎么把文言文改成散文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言文散文怎么写? 中国的古典文学中,优美之散文很少,这一个批评或许显见得不甚公平而需要相当之说明。不差,确有许多声调铮锵的文章,作...

辛弃疾哪个朝代的诗人(辛弃疾哪个朝代的诗人写的)

辛弃疾哪个朝代的诗人(辛弃疾哪个朝代的诗人写的)

今天给各位分享辛弃疾哪个朝代的诗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辛弃疾哪个朝代的诗人写的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辛弃疾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辛弃疾是南宋诗人。辛弃疾,原字坦夫,后启字幼安,号稼轩,于1140年5月28日出生,1207年10月3日去世,是南宋著名的豪放...

大司马与上大夫哪个大(司马大夫是什么官)

大司马与上大夫哪个大(司马大夫是什么官)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大司马与上大夫哪个大,以及司马大夫是什么官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在三国时代,皇宫是怎样排官位大小的? 例如:大夫、上卿。 三国官制和汉朝官制基本相同,沿袭了东汉官制的内容,但三国也略有不同。丞 相:三国皆置丞相,以蜀汉丞相全委最重。 太 傅:辅...

当年燕子如何处(燕子从什么)

当年燕子如何处(燕子从什么)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当年燕子如何处,以及燕子从什么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高阳台·西湖春感》赏析及译文注释 《高阳台·西湖春感》 宋朝:张炎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