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 > 正文内容

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出自哪里 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

青丝绕手2023-04-20 18:30故事70

很多朋友对于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出自哪里和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李颀《送魏万之京》原诗+赏析

李颀《送魏万之京》原诗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 ,御苑砧声向晚多 。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李颀《送魏万之京》赏析

在我国古代浩如烟海的诗作中,离别酬唱之作占有很大比重,但能够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相对比较就不是很多了。盛唐诗人李颀的《送魏万之京》以诚挚的感情,凝炼的诗句,响亮的音节,受到了后人的赞赏,并为明七子所师法,流传至今。

李颀(约690~约751)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居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西)。玄宗开元十三年(725)中进士,曾任新乡县尉,因久未升调,遂弃官归隐。擅长五、七言歌行戚镇体,气势奔放、跌宕多姿。其诗内容丰富,以边塞诗、音乐诗获誉于世,格调高昂,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著名诗人皆有来往,诗名颇高。有《李颀集》,《全唐诗》存诗三卷。

魏万,又名魏颢,是李颀后一辈的诗人。魏万的作品流传下来的不多,《全唐诗》仅录有一首,他不但同李颀情谊甚厚,还同李白等诗人也有交往。李白诗集中,就有《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的长诗。李颀的这首诗,是为送魏万西赴长安而作。此时李颀已弃官归隐,经后人考证,大概作于颍阳。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首联倒戟入笔,渲染离情。游子,一般泛指出外远游的人,这里指魏万。;“离歌”,一作骊歌,离别时唱的歌;“河”,指黄河,魏万家住黄河北岸,去长安必须渡过黄河。友人冒着秋霜的寒意连夜赶来,天刚亮却又要告别离开。聚短离长的无奈自在其中矣。诗人先写友人的走而后写其来,倒装而出,有先声夺人的效果:哀婉的离歌、凄寒的秋霜、夜来晨去短暂的相聚,将离愁别绪渲染得更加凄伤、愁苦,令人樱或自然而然地想见出他们之间友情的深厚。这两句,先写诗人清晨送魏万启程,后点出魏万是昨夜才渡过黄河与诗人相见的。可见二人相会时间之短,魏万赴京行路之急。“微霜”二字,既是写景,又点明了时间,是在天降薄霜的深秋时节。首联两句融叙事与写景为一体,十四个字就将事情的原由经过以及时间地点交待得清清楚楚,因此倍受后人赞赏。

颔联设想友人在途中的苦况,对仗极工,诗意也向前发展了一步。作者设想魏万在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景和心中的感触。“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秋去冬来,鸿雁南飞,间或有一两只失群的孤雁,发出一声声嘹唳的哀鸣,响彻长空。在他乡游子听来,不禁触景生情,倍感凄凉,乡思之愁更加深切。仿佛那失散的鸿雁就是自己,到处漂泊游荡。前途迷茫。作者用“不堪”来加重“愁里听”,使读者愈加感受到征人愁满心胸、愁上加愁的心情。“云山”,云雾缭绕的群山,在许多诗人的笔下,是那样的葱葱郁郁,生机勃勃,富有大自然的魅力。哀婉的雁鸣本就让人心生孤单飘零之意,在心怀愁苦的远行人听来,自然更显凄苦忧伤;云雾缭绕的群山本就使人感到路途杳渺、心中惆怅,对客路远行的人来说,自然更显孤独迷惘。而此刻,在作者的心目中,云山是那样的凄冷,百草凋零,疾风落叶,这对一个失意的征人来说,怎能不倍感怅惘迷茫呢?更何况还将要一步步跋涉而过。这一联,是泛指旅途中的景物,有天上的鸿雁,地上的云山等等。

第三联,由一般泛指变为具体带有特色的景物。推想友人接近和到达长安后的凄情:“关城”,指潼关;“曙色”,黎明前的天色,一作“树色”;“御苑”,皇宫的庭苑,这里借指京城长安;“砧声”,捣衣声,一作“钟声”;“向晚多”,愈接近傍晚愈多。诗人继续沿着友人的行程进一步推想——捱过漫长的孤旅,到了接近长安的潼关,在晨光熹微高颂粗中继续前行,走一步便觉更冷一层,好像是黎明的天色在催促着寒气越来越重;所以,别高兴得太早,即使到了向往已久的京城长安,别人都换上了厚厚的寒衣,他们的妻女在傍晚时分浣洗换下的单衫,那此起彼伏的捣衣声,怎能不让人想念自己的故乡、亲人……诗人将心比心,替友人描绘出前路上的景象,意在提醒他此番远行的艰难。一个“催”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日寒一日的天气变化;“砧声多”,既反衬出身处繁华都市的寂寞,又暗示独居异乡的凄凉(若作“钟声”,思乡之意就难以体现了)。言外之意是:年轻人,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很残酷。千万不要异想天开地认为,到了理想之地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不露痕迹的担忧、提醒,为后文直言劝诫作铺垫。

“关城树色催寒近”,魏万此去,途经函谷关和潼关。潼关是重要的军事要塞,过了潼关,表明已走出很远。作者这里使用拟人化手法。说“树色催寒近”,似乎是说,城头那已经开始枯黄的树叶是在催促严寒快点到来。其实,诗人是利用了通常情况下客观事物作用于人们感官所引起的错觉。天气冷了,树叶黄了,树叶的枯黄反衬出季节的变化。一般的说,天气凉不易观察,而树叶黄却是一目了然。树叶的颜色成了天气的测量表,它让人们觉得,寒冬的到来,好像是由于枯黄的树色不断地催促所致。这句诗,充分表现出作者观察事物的`细致。“御苑砧声向晚多”,李白曾有名句“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可见借月色洗涤衣物是长安的习俗。同时,月夜里那咚咚的砧声,又能引人产生一种幽怨惆怅的感觉,令他乡游子的心中生出思乡的淡淡哀愁。这两句诗,于写景中抒情,确实十分感人。

最后一联:“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尾联谆谆告诫作结:“莫是”,不要以为,一作“莫见”;“行乐”,享乐;“蹉跎”,虚度年华。长安虽然是“行乐”的好地方,但你不要以此为是(若作“莫见”,则表明友人是个随波逐流、容易被诱惑的人,仿佛他一定会在行动上及时行乐、沉溺其中似的;作“莫是”,则有劝友人不要在思想上有所动摇、不要以行乐的方式为对的意味,更显出对友人的理解和信任),不要忘了自己一路而来的艰辛苦痛,如果沉溺享乐,只会白白消磨大好的光阴而理想无成。语气近乎严厉,完全是长者口气。一个“莫”字,不容友人置疑;一个“易”字,足教友人深思。语谆情切,劝勉之意如警钟长鸣,令人不敢忘怀。这既是长辈对晚辈关心爱护的谆谆叮嘱,又是过来人对后来者的劝勉。是啊,繁华热闹的长安,曾使一些意志脆弱者沉湎于行乐,一事无成。前车之鉴,后者当戒。看上去普普通通的两句诗,其中却寄寓了多么深刻的道理和感情啊!

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层次分明;虚实结合,手法高妙;语言质朴恳切,情感委婉细腻。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深情、对知己无微不至的体贴、对晚辈言辞谆谆的劝诫,诗中都表达得淋漓尽致,不仅启人联想,更能催人奋进。明代七子将李颀的这首诗“奉为圭臬”,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祯也说:“盛唐七言律,老杜(杜甫)外,王维、李颀、岑参耳”,信矣!

李颀本身是个不满仕途而归隐山林的“失意人”【《河岳英灵集》的编者殷璠不无感慨地说:“惜其伟才,只到黄绶(指很低级的官职)”】,但对曾经学道求仙而隐居的年轻朋友追寻理想的行为,却给予了深切的关询和勉励,丝毫没有人生迟暮、消极颓废之象,这正是诗人胸怀开朗、思想积极的具体体现,也是雄健开朗、积极进取的“盛唐精神”的生动写照。“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如果我们也有像李颀这样的“忘年交”,分别的时候,还会黯然销魂吗?……

后人评价这首诗,多是从作诗之法的角度。称赞其语句凝炼、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如果将全诗细细体味,便不难发现,此诗更令人不忘的,是作者那溢满全诗的真挚感情,以及对晚辈诗友殷切的希望和发自肺腑的嘱托。李颀的其它送别诗。也多是充满了真情实感,所以能恰到好处地表达出宦游人鲜为人知的孤苦景遇和悲凉心情。如“男儿在世无产业,行子出门如转蓬”,“远客坐长夜,雨声孤寺秋。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等等,成为人们传颂的千古佳句。

踏莎行·候馆梅残原文翻译及赏析

踏莎行·候馆梅残原文翻译及赏析1

踏莎行·候馆梅残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古诗简介

《踏莎行·候馆梅残》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此词主要抒写早春南方行旅的离愁。上阕写行人客旅的思念。以时空的转换,写人在旅途,漂泊无际,且无止期,从而展示了游子剪不断的离愁。下阕写居者对高楼的企盼和悬想,写远望之人的内心活动。春山本无内外之别,词人将其界定,写出居者念远的迷茫心境,颇令人玩味。全词笔调细腻委婉,寓情于景,含蓄深沉,是为人所称道的名篇。

翻译/译文

客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春风踏芳草远行人跃马扬鞭。走得越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像那迢迢不断的春江之水。

寸寸柔肠痛断,行行盈淌粉泪,不要登高楼望远把栏杆凭倚。平坦的草地尽头就是重重春山,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注释

⑴候馆:迎宾候客之馆舍。《周礼·地官·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

⑵草薰:小草散发的清香。薰,香气侵袭。征辔(pèi):行人坐骑的缰绳。辔,缰绳。此句化用南朝梁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而成。

⑶迢迢:形容遥远的样子。

⑷寸寸柔肠:柔肠寸断,形容愁苦到极点。

⑸盈盈:泪水充溢眼眶之状。粉泪:泪水流到脸上,与粉妆和在一起。

⑹危阑:也作“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⑺平芜:平坦地向前延伸的草地。芜,草地。

赏析/鉴赏

这首词是欧阳修词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词的赏析。

在婉约派词人抒写离情的小令中,这是一首昌液哪情深意远、柔婉优美的代表性作品。

上片写离家远行的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开头三句是一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的人就这美好的环境中摇动马缰,赶马行路。梅残、柳细、草薰、风暖,暗示时令正当仲春。这正是最易使人动情的季节。从“摇征辔”的“摇”字中可以想象行人骑着马儿顾盼徐行的情景。

融怡明媚的春光,既让人流连欣赏,却又容易触动离愁。开头三句以实景暗示、烘托离别,而三、四两句则由丽景转入对离情的描写:“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因为所别者是自己深爱的人,所以这离愁便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像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此二句即景设喻,即物生情,以水喻愁,写得自然贴切而又柔美含蓄。

下片写闺中少妇对陌上游子的深切思念。“寸寸柔肠,盈盈粉泪。”过片两对句,由陌上行人转笔耐码写楼头思妇。“柔肠”而说“寸寸”,“粉泪”而说“盈盈”,显示出女子思绪的缠绵深切。从“迢迢春水”到“寸寸肠”、“盈盈泪”,其间又有一种自然的联系。接下来一句“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心里对泪眼盈盈的闺中人深情的体贴和嘱咐,也是思妇既希望登高眺望游子踪影又明知徒然的内心挣扎。

最后两句写少妇的凝望和想象,是游子想象闺中人凭高望远而不见所思之人的情景:展现楼前的,埋闭是一片杂草繁茂的原野,原野的尽头是隐隐春山,所思念的行人,更远春山之外,渺不可寻。这两句不但写出了楼头思妇凝目远望、神驰天外的情景,而且透出了她的一往情深,正越过春山的阻隔,一直伴随着渐行渐远的征人飞向天涯。行者不仅想象到居者登高怀远,而且深入到对方的心灵对自己的追踪。如此写来,情意深长而又哀婉欲绝。

此词由陌上游子而及楼头思妇,由实景而及想象,上下片层层递进,以发散式结构将离愁别恨表达得荡气回肠、意味深长。这种透过一层从对面写来的手法,带来了强烈的美感效果。

踏莎行·候馆梅残原文翻译及赏析2

踏莎行·候馆梅残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馆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人摇动马缰,赶马行路。走得越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就像那春江之水连绵不断。

寸寸柔肠痛断,行行泪水滴落面庞,登上高楼凭栏远望也难解难心中愁情。平坦的草地尽头就是重重春山,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注释

候馆:迎宾候客之馆舍。

草薰:小草散发的清香。薰,香气侵袭。征辔(pèi):行人坐骑的缰绳。辔,缰绳。

迢迢:形容遥远的样子。

寸寸柔肠:柔肠寸断,形容愁苦到极点。

盈盈:泪水充溢眼眶之状。粉泪:泪水流到脸上,与粉妆和在一起。

危阑:也作“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平芜:平坦地向前延伸的草地。芜,草地。

赏析二

这首词是欧阳修词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词的赏析。

在婉约派词人抒写离情的小令中,这是一首情深意远、柔婉优美的代表性作品。

上片写离家远行的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

融怡明媚的仲春风光,既令征人欣赏流连,却又很容易触动离愁。因为面对芳春丽景,不免会想到闺中人的青春芳华,想到自己孤身跋涉,不能与对方共赏春光。而梅残、柳细、草熏、风暖等物像游或隐或显地联系着别离,因此三、四两句便由丽景转入对离情的描写:“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因为所别者是自己深爱的人,所以这离愁便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象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上文写到“溪桥”,可见路旁就有清流。这“迢迢不断如春水”的比喻,妙在即景设喻,触物生情,亦赋亦比亦兴,是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感的悠然神会。从这一点说,它比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显得更加自然。

下片写闺中少妇对陌上游子的深切思念。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过片两对句,由陌上行人转笔写楼头思妇。“柔肠”而说“寸寸”,“粉泪”而说“盈盈”,显示出女子思绪的缠绵深切。从“迢迢春水”到“寸寸肠”、“盈盈泪”,其间又有一种自然的联系。

下来一句“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在心里对泪眼盈盈的闺中人深情的体贴和嘱咐。你那样凭高倚阑远望,又能望得见什么呢?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结拍两句。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补足“莫近威阑倚”之故,也是行人想象闺中人凭高望远而不见所思之人的情景:展现在楼前的,是一片杂草繁茂的原野,原野的尽头是隐隐春山,所思念的行人,更远在春山之外,渺不可寻。这两句不但写出了楼头思妇凝目远望、神驰天外的情景,而且透出了她的一往情深,正越过春山的阻隔,一直伴随着渐行渐远的征人飞向天涯。行者不仅想象到居者登高怀远,而且深入到对方的心灵对自己的追踪。这正是一个深刻理解所爱女子心灵美的男子,用体贴入微的关切怀想描绘出来的心画。

此词由陌上游子而及楼头思妇,由实景而及想象,上下片层层递进,以发散式结构将离愁别恨表达得荡气回肠、意味深长。这种透过一层从对面写来的手法,带来了强烈的美感效果。

艺术手法

这首词是经常为人们所称道的名篇,写的是早春南方行旅的离愁。词的上片写行人在旅途上的离愁,下片写想象中家室的离愁,两地相思,一种情怀,全篇的中心意旨是表现离愁。主要运用了以下四种艺术手法。

以乐写愁,托物兴怀。这种手法运用得很巧妙。词的上片展现了这样的镜头:一位孤独的行人,骑着马儿,离开了候馆(旅舍),望着已经凋落的梅花,走过溪上的小桥,拂掠那岸边的柳丝,迎着东风,踏向那散发着芳香的草地。在这画面里,残梅、细柳和薰草,这些春天里的典型景物,点缀着候馆、溪桥和征途,表现了南方初春融和的气氛。这首词以春景写行旅,以乐景写离愁,从而得到烦恼倍增的效果。

寓虚,富于联想,也是这首词的一个艺术特点。梅、柳、草,实景虚用,虚实结合,不仅表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而且寄寓了行人的离情别绪。作者从各个角度表现离愁,的确非常耐人寻味,有无穷的韵外之致。

化虚为实,巧于设喻,同样是本篇重要的艺术手段。“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便是这种写法。“愁”是一种无形无影的感情。“虚”的离愁,化为“实”的春水;无可感的情绪,化为可感的形象,因而大大加强了艺术效果。

逐层深化,委曲尽情,更是这首词显著的艺术特色。整个下片,采用了不同类型的“更进一层”的艺术手法,那深沉的离愁,便被宛转细腻地表现出来了,感人动情。

整首词只有五十八个字,但由于巧妙地运用了以乐写愁、实中寓虚、化虚为实、更进一层等艺术手法,便把离愁表现得淋漓尽致,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所以成了人们乐于传诵的名篇。

赏析三

这是一首抒写离情别愁的词作。它以对句开头。候馆、溪桥,点明征途;梅残、柳细,点明时节,是一番初春的景色。就在这明媚的春色之中,出现了远行的旅人。他坐在马上,拉着缰绳,有点行色匆匆的样子。迎面吹来的风是暖和的,地面初长的嫩草散发出的芬芳另人清爽。这第三句,承上启下,由春景过渡到离愁。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可是这明媚的春景并没有给旅人增添一点快乐,相反,他离家越来越远,就越来越感到那一片离愁的沉重,他似乎在逐渐的扩散开来,变成了一片无穷无尽、看不到头尾的绵绵不断的春水。抽象的感情,在词人的笔下,变成了具体的形象,使人容易感受,容易亲切。“离愁渐远渐无穷”这七字,构思巧妙,着意在“远”与“无穷”的关系上。离愁可以说轻重,而这里却说它无穷,而且是越远越无穷。这就把旅人在路上走着的感觉,形象而又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上片行文,一扬一抑。先是将春色饱满地描写一番,让人觉得春光实在明媚可爱,然后笔锋一转,折入旅人的怀乡之情,把离情浓愁加以夸张,加以渲染,形成强烈的激射。 下片写行者自己感到离愁之无穷无尽,于是推想到楼上的思妇了。她也一定有着同样的感觉。她必然会痛心流泪,伤心时,只能登上小楼,眺望远方,可是,能望到的,只不过是一望无际的草原,那尽头,又有春山挡住了视线,而她牵肠挂肚的人儿,又在春山之外,如何能看得见呢?词人由自己的离愁,推想到了家里的她的“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的离愁,又由离愁而想到了她临高倚栏远眺,想到了她登高远望而又不见的愁更愁,行文上层层深入,有如剥蕉。

最后两句重复“春山”,用意深刻。这春山是倚楼远望的闺中人穷尽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又是她的'想象所能达到的极限,远方到底怎样,她不得而知。然而越过了春山,也就是越过了她的目力和想像之所及,但她还是要倚那危栏。远行的旅人如此为闺人所想,就显得两人感情的愈加深厚,离别的愈加苦痛了。这就是结句“行人更在春山外”数百年来,不知感动过多少人的缘故吧。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早春的离情相思之情。词的上片写行人在旅途的离愁,下片写妇在家室的离愁,两地相思,一种情怀,全篇的主题即表现离愁。此词是欧阳修深婉词风的代表作。这是一首写一个旅人在征途中的感受,离情别绪,题材常见,但手法奇妙,意境优美,读来令人神远。上片写行者在得意去梅残,草薰风暖的春天在别馆与恋人离别。他初不经意,信马由缰,悠哉游哉;渐行渐远,离愁上心,渐远渐无穷,仿如迢迢不断的春流水,自然真实地刻划居人望归的愁情。居人望尽平芜,望断春山,不见行者;行人还远在春山之外不知何处,居人盼归不见的绝望痛苦心情,可以想见。这首词写春景发离愁,景愈传教而愁愈深,语浅淡而情有致。上片“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这两句,为全词之眼,以不断之春水状无穷之离愁,化抽象为具象,比喻贴切。渐行渐远,离愁上心,渐远渐无穷,信如迢迢不断的春流水,自然真实地刻划了行者离情别绪萌生渐深的过程。

赏析四

词写离情,但写法别致。上阕由远行者落笔,下阕写远行者设想之词。一种离愁,两面兼写,情致深婉细切。起三句即宕开离别场面,径写旅途所见。梅残、柳细、草薰、风暖,分写所见、所闻、所感,冬去春来的季节特征十分强烈。这本来是一个感受生命与爱情的季节,但“候馆”、“征辔”两语,透示了词中的远行人其实是无暇无心去欣赏大自然所赐予的美景。且征辔连摇,客观的情形也是十分急迫。春景之热与行者之冷似乎互成隔膜。“离愁”两句拈出主题,与候馆、征辔之义绾合。而以“春水”喻愁,暗承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意,并与“溪桥”一语相应。但与李煜的愁情汹涌不同,这里所表现的主要是一种不断加深又持续相生的离愁形成过程。两个“渐”字和“迢迢不断”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色。?

下阕因行者愁极无尽,进而设想对方相思之形,劝慰之中倍见体贴之心。“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盖当初离别时即已目睹此景。而此刻一在闺中,一在候馆,其伤感当更过离别之时。“楼高”句是劝慰之词,盖近倚危阑也难解愁情,因为登楼所见,不过是一望平芜及平芜尽处的绵绵春山,而行人早已在春山之外了。煞拍两句语淡而情深。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云:“春水春山走对妙。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一望无际矣。尽处是春山,更在春山外,转望转远矣。当取以合看。”从全词来看,起得平缓,结得舒徐。上、下阕一实写一虚写,虚实之中皆以浓情浇灌,离愁与词境俱进深进远,堪称是婉约词中的杰构。

罗大经《鹤林玉露》曾引时人杨东山对欧阳修的一节经典性的评论说:“文章各有体。欧阳公所以为一代文章冠冕者,固以其温纯雅正,蔼然为仁人之言,粹然为治世之音,然亦以其事事合体故也。”“虽游戏作小词,亦无愧唐人《花间集》。”以杨氏所论来衡照欧阳修的这首《踏莎行》,确实是合乎《花间》词体的。它所表现出来的温厚和平与欧阳修作为一代儒宗的身份也是十分契合的。

踏莎行·候馆梅残原文翻译及赏析3

踏莎行·候馆梅残原文 :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译文

春暖了,旅舍的寒梅日渐凋谢,只剩细细碎碎几片残瓣儿;溪桥边的柳树却萌出了浅绿嫩芽。暖暖的春风在大地上拂过,风中带了花草芳香,远行的人,也都在这时动身了。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我也送走了你。你渐行渐远,我的愁绪也渐生渐多,就像眼前这一江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我肝肠寸断,泪流满面,别上楼去倚着那高高的阑干痴望,绵绵无绝的春草原野,原野尽处是隐隐青山。而你,更在遥远的青山之外,渺不可寻!

注释

[候馆]迎宾候客之馆舍。[征辔(pèi)]行人坐骑的缰绳。辔,缰绳。[盈盈]泪水充溢貌。[粉泪]泪水流到脸上,与粉妆和在一起。[平芜]平坦开阔的草原。

赏析:

这首词是经常为人们所称道的名篇,写的是早春南方行旅的离愁。作者有一首五律《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也是写春日南方旅途思家。五律与这首《踏莎行》同属一类题材,但是,无论是构思,或是意境,都有所区别。诗的构思疏,词的构思密;诗的意境浅,词的意境深。至于艺术表现,更是迥然不同,诗的表现直,词的表现曲。诗直写耳目见闻,直抒旅思怀抱,多用赋法;而词则虚实相生,委曲尽情,赋比兴交相为用。其效果是,诗以景胜,词以情胜。本文着重分析一下这首词的几种艺术表现。

词的上片写行人在旅途上的离愁,下片写想象中家室的离愁,两地相思,一种情怀,全篇的中心意旨是表现离愁。主要运用了以下四种艺术手法。

以乐写愁,托物兴怀。这种手法运用得很巧妙。词的上片展现了这样的镜头:一位孤独的行人,骑着马儿,离开了候馆(旅舍),望着已经凋落的梅花,走过溪上的小桥,拂掠那岸边的柳丝,迎着东风,踏向那散发着芳香的草地。在这画面里,残梅、细柳和薰草,这些春天里的典型景物,点缀着候馆、溪桥和征途,表现了南方初春融和的气氛。这美妙的春景,这和煦的春风,引诱着多少人携眷踏青游春来欣赏!马克思说:“焦虑不堪的穷人甚至对最美的景色也没有感觉”(《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一卷》)。这“良辰美景”,对于满怀离愁的行人来说,却如同虚设;不仅成了虚设,而且因为远游他乡,不能偕同家室饱览春光,甚至于要引起怅帐的离情别绪。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首词以春景写行旅,以乐景写离愁,从而得到烦恼倍增的效果。

寓虚,富于联想,也是这首词的一个艺术特点。梅、柳、草,实景虚用,虚实结合,不仅表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而且寄寓了行人的离情别绪。在古典诗词中,梅、柳、草就经常与离思相关合。据《荆州记》记载,陆凯曾自江南寄一枝梅花给长安的友人范晔,并赠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其后折梅寄远以托离思,在诗词中便屡见不鲜。候馆的残梅,自然也容易使人联想到赠别;既是残梅,却连折梅寄远也不能如愿,惜别之情更是可以默会了。柳也关合别意。北朝乐府有《折杨柳枝》,或说“柳”与“留”谐音,有表示留念之意。到了唐代,霸桥折柳赠别更成为一种风俗。传为李白所作的《忆秦娥》词“年年柳色,霸陵伤别”,即指其事。这里所写行人看到溪桥细柳,自然会回想起临别折柳之类的事,这就不能不更增添一段离愁了。自从《楚辞·招隐》“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将春草与离思联系起来以后,诗人便多以春草表现离情别绪。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芳草便牵动着离愁别恨。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又是一例。作者另有《虞美人》“艳阳刚爱挫愁人,故生芳草碧连云,怨王孙”;《少年游·草》“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若愁人”;《洞仙歌令》“楼前乱草,是离人方寸”,也都是直接以春草表现离愁。无论是此前的诗人,或者是作者本人,都经常以梅、柳、草关合离思,因此,我们有足够的根据认为,作者在这首词里所描写的残梅、细柳、薰草,虽然没有直接指明三者与离愁的关系,但却暗用了故实,寄寓了离愁。这三者的妙用,不止于渲染环境,烘托气氛,还可以引起人们对于离别的种种联想,触发离愁别恨。这三种景物,甚至可以使人联想到所思念的人儿的形象:草绿的罗裙(如牛希济“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柳细的眉黛、花好的容貌,正如作者在《长相思》一词中所说的“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泪垂”。作者拈出梅、柳、草,实中寓虚,从各个角度表现离愁,的确非常耐人寻味,有无穷的韵外之致。

化虚为实,巧于设喻,同样是本篇重要的艺术手段。“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便是这种写法。“愁”是一种无形无影的感情。曹植《释愁文》说:“愁之为物,惟惚惟恍。”杜牧《愁》诗也说:“聚散竟无形,回肠自结成。”愁无形色可描绘,无影迹可追寻,是一种“虚”的东西。要表现愁,经常得化虚为实。莱辛说,诗可以把“不是可以眼见的对象”,描绘成如同“物质性的图画”(《拉奥孔》第十五章)。“愁”无形体质量,所以诗人们常将它“物化”,说成可以抛掷剪割、车载斗量的东西,使人产生形体感和质量感,因而增加了诗的感染力。有的则以物喻愁,使之形象化。古来以水喻愁的很多,唐李颀“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白“一水牵愁万里长”,赵嘏“一溪萦作万重愁”,或者以水喻愁之多,或者以水喻愁之长。一物喻一物,可以作多边比喻。这首词说行人愈走愈远未有尽头,离愁也愈续愈长未有穷已,这离愁之延长,这离愁之不断,恰似溪桥下汩汩流向远方的春水。所有以水喻愁的,虽然取喻之道不同,然而这一点却是共同的:“虚”的离愁,化为“实”的春水;无可感的情绪,化为可感的形象,因而大大加强了艺术效果。

逐层深化,委曲尽情,更是这首词显著的艺术特色。清袁枚《与韩绍真书》说:“贵直者人,炭曲者文。”宛转达意,更进一层,可以使诗词更加含蓄有味,写自己思念家室,从对象着笔,设想家室如何思念自己,这便使感情更进一层。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香雾云鬞湿,清辉玉臂寒”;就是采用这里“设身处地”的写法,诗人自己望月思家,却想象妻子望月思念诗人的情景。王嗣?#93;评论说:“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已进一层;至念及儿女不能思,又进一层。”这种进一层的写法,在诗词中颇多。这首词也是采用这种手法,想象他妻子登楼远望,柔肠寸断,妆泪盈盈,这已是进了一层;又反过来体谅她,劝她不要高楼倚栏。正因为高楼凭栏会更添离愁,所以劝她“莫近危倚栏”,这又进了一层。这种设身处地的写法,可以说极尽委婉之致,写出了“心思之曲”(杨振纲《诗品解》)。末两句想象家室登楼望到了这样的景象:“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春山已在视线的终极,而行人却还在春山以外,即不在视线之内,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另一种“更进一层”的写法,即所谓“以转折为曲”(杨振纲《诗品解》)。内心希望达到的某种境界,设词上却又极力夸张客观情况远在这种境界之外,这便使人感到无可奈何,更深切感受希望破灭的滋味,从而更加突出地表现某种心境。这一种以超级设词的更进一层手法,也是诗人们常用的艺术手法,如范仲淹《苏幕遮》“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便是属于这类更进一层的超级设词。这首词望尽春山不见行人的画面,是行人想象中家室必见的情景,写的是家室的失望,但却又更进一步说明行人离愁的无穷。整个下半片,采用了不同类型的“更进一层”的艺术手法,那深沉的离愁,便被宛转细腻地表现出来了,其感人之深,真是沁人心脾。

整首词只有五十八个字,但由于巧妙地运用了以乐写愁、实中寓虚、化虚为实、更进一层等艺术手法,便把离愁表现得淋漓尽致,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所以成了人们乐于传诵的名篇。

作者化无形的愁为可见的景物:

“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以江南景色“一川烟草”“满城风絮”从立体空间的角度比喻忧愁的深广,以面积广大喻愁之多;以“梅子黄时雨”的 连绵不断比喻愁之时间长和难以断绝。

这样写兴中有比,意味深长,被誉为绝唱。

声声慢中带有愁的诗句

1. 关于愁的诗句声声慢

关于愁的诗句声声慢 1.李清照声声慢中愁的句子

李清照声声慢中愁的句子: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即这情形,怎能用一个愁字写得尽呢!这是对前文的概括,概括了“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秋雨”等情景,这些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作者的哀愁又何止这些呢?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正如她的词作《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中所写: “只 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全词至此,戛然而止,既是收,又是放,自然而又别致,可谓言尽而意无穷,欲说又改悔休,罢、罢、罢!愁情似水长,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慢慢咀嚼了。

综观全词,作者以通俗自然的语言、铺叙的手法写景抒情,而抒情又比较含蓄曲折,心中极愁,景景含愁,通篇是愁,然而这一愁情作者却始终不说破,只是极力烘托渲染,层层推进,营造出一种“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围,给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间。全词写来尽管没有一滴泪,然而给人们的感党却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这比直写痛哭和泪水涟涟更为深刻、凄酸,也更能感染人。

要注意的是,这首词中作者抒发的那种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格调看起来虽显低沉,但分析此词不能脱离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氛围。联系作者的遭遇,可知作者这一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这就使这首词的感情色彩有了一个时代依托,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声声慢》这首满含凄苦情的词。堪称千古绝唱!

原文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赏析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流落江南为抒发家国身世之愁而作.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成功地运用了叠字.开篇三句十四个叠字,表达出三种境界.“寻寻觅觅”,写人的动作、神态;“冷冷清清”,写环境的悲凉;“凄凄惨惨戚戚”,写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同时,这几对叠字还造成音律的回环往复,加强了词作的音乐性.第二个特点是借物抒情.上阕用“淡酒”、“晚风”、“过雁”,下阕用“黄花”、“梧桐”、“细雨”,都准确而形象地表达出内心的愁情,最后逼出“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强烈感情,突然作结,沉痛无限.全词语言朴实,感受细腻,巧用叠字,满纸呜咽,动人心弦.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核判正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冲扰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又确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难能可贵之作了.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

2.李清照典型的关于愁的诗句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3.李清照写愁的诗句

李清照最擅长的就是写愁绪,由于李清照写愁绪的诗句很多,举例如下:

1、薄雾浓云愁永昼;《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2、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寻寻觅觅》

3、闷损阑干愁不倚;《玉楼春》

4、柔肠一寸愁千缕;《点绛唇·寂寞深闺》

5、独抱浓愁无好梦;《蝶恋花 离情》

6、也不似孙寿愁眉;《多丽·小楼寒》

7、似愁凝汉沤馀;《多丽·小楼寒》

8、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9、吹动浓愁;《满庭芳·小阁藏春》

10、不许愁人不起;《念奴娇·萧条庭院》

11、熏透愁人千里梦;《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

12、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

13、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14、正人间、天上愁浓;《行香子·草际鸣蛩》

15、酒醒时往事愁肠;《行香子·天与秋光》

16、两处闲愁;《一剪梅·红藕香残玉蕈秋》

17、闷损阑干愁不倚;《玉楼春》

18、两处闲愁;《一剪梅/一翦梅》

19、独抱浓愁无好梦;《蝶恋花·暖日晴风初破冻》

20、正人间、天上愁浓;《行香子·草际鸣蛩》

21、闲愁也似月明多;《失调名》

22、熏透愁人千里梦;《摊破浣溪沙/山花子》

4.关于愁的诗句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凤凰台上忆吹萧》李清照

香冷金猊,

被翻红浪,

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

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

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

非干病酒,

不是悲秋。

休休,

者回去也,

千万遍《阳关》,

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

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

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

如今又添,

一段新愁。

《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浣溪沙》李清照

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点绛唇》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上面二道也是的,希望能帮到你噢!

5.关于愁的诗句的名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落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及春愁,黯黯生天际。——晏殊《蝶恋花》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 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半多。——赵嘏 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颀

6.关于愁的诗句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诗句), 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填新赋强说愁。 )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温庭筠《梦江南》)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乌夜啼》)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钱惟演《玉楼春》)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木遮》)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离愁渐行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残睡觉来人又晚,难忘,便是无情也断肠(晏几道《南乡子》)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栏桡(柳永《少年游》)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

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朱淑真《谒金门》)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万俟咏《长相思》)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陆游《钗头凤》)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 不怕银钢深秀户,只愁风断清衣渡(陆游《蝶恋花》)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 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辛弃疾《祝英台近》) 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辛弃疾《祝英台近》) 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姜夔《长亭怨慢》) 愁损翠黛双眉,日日花阑独凭(史达祖《双双燕》)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

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虞美人》) 空惆怅,相见无由。从今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徐君宝妻《满庭芳》) 碧云红雨小楼空,春光已到消魂处(张翥《踏莎行》) 兰闺人倦,多愁牵梦,难成易碎(赵南星《水龙吟》) 钟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

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谁寻(朱彝尊《高阳台》)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 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处凄凉否(顾贞观《金缕曲》) 辛苦最怜天上月(纳兰性德《蝶恋花》)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纳兰性德《采桑子》) 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龚自珍《浪淘沙》) 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蒋春霖《柳梢青》) 饯春无语,肠断春归路。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王鹏运《点绛唇》) 断尽愁肠谁会得?哀燕声声(王鹏运《浪淘沙》) 愁望春归,春归更无绪(文廷式《祝英台近》) 纵行遍天涯,梦魂惯处,就恋旧亭榭(文廷式《摸鱼儿》) 断魂还逐晚潮回,相映枝头红更苦(郑文焯《玉楼春》) 啼鸟惊魂,飞花溅泪,山河愁锁春深。

抽刀断水水更流,碰杯销愁愁更愁 问君能有多少愁,好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心情!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悲伤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摊破浣溪沙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肉体如彦辅,太光鲜。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喷鼻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武陵春 风住尘喷鼻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很多愁。

醉花阴 薄雾彤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三更凉初透。

东篱把酒傍晚后,有幽香盈袖。莫道不用魂,帘卷西风,人比黄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莫愁前路蒙昧己,全国那个不识君。

高适《别董年夜》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浩大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海角。

龚自珍《己亥杂诗》。

7.关于“愁”的诗句

关于愁的诗句 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诗句), 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 关于愁情晏殊《浣溪纱》: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小园香径独徘徊 --------------------------------------------------------------------------------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填新赋强说愁。 --------------------------------------------------------------------------------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溢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颦(刘禹锡《忆江南》)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刘禹锡《潇湘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白居易《忆江南》)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 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温庭筠《菩萨蛮》)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温庭筠《梦江南》)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韦庄《思帝乡》)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牛希济《生查子》) 语已多,情未了。

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希济《生查子》)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敦煌词) 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敦煌词) 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

骑象背人先过水(李旬《南乡子》)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冯延巳《鹊踏枝》)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李景《摊破浣溪沙》)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乌夜啼》)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李煜《菩萨蛮》)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 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李煜《临江仙》)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夐《诉衷情》)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钱惟演《玉楼春》) 昔年多病厌芳樽,今日芳樽惟恐浅(钱惟演《玉楼春》)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木遮》)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范仲淹《御街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范仲淹《御街行》)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张先《天仙子》)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明月不知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 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祁《玉楼春》)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离愁渐行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欧阳修《踏莎行》) 笙歌散进游人去,始觉春空(欧阳修《采桑子》) 聚散若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于谁同。(欧阳修《浪淘沙》)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留春住(王观《卜算子》)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今宵剩把颍钢照,有恐相逢似梦中(晏几道《鹧鸪天》) 残睡觉来人又晚,难忘,便是无情也断肠(晏几道《南乡子》) 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晏几道《生查子》)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王安国《清平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蝶恋花》) 人生弹指事成空,断魂惆怅无寻处(李之仪《踏莎行》) 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拦住(黄庭坚《望江东》) 最关情漏声正永,暗断肠花影偷移(晁元礼《绿头鸭》) 人强健,青尊素影,长愿相随(晁元礼《绿头鸭》) 叹好梦,一一无凭,怅掩金花坐凝目(晁元礼《雨霖铃》) 别后厌厌,应是香肌,瘦减罗幅(晁元礼《雨霖铃》)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秦观《望海潮》)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秦观《江城子》)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秦观《满庭芳》) 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秦观《满庭芳》) 无奈云沉雨散。

凭阑干,东风泪眼(王诜《忆故人》) 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赵令峙《清平乐》)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原上草,露初唏,旧楼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贺铸《鹧鸪天》) 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多情自古伤离别,。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59cha.com/ask/32998.html

分享给朋友:

“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出自哪里 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 的相关文章

坟上的土为什么陷下去(坟头陷下去了是啥原因?)

坟上的土为什么陷下去(坟头陷下去了是啥原因?)

父亲的坟头塌陷是怎么回事 坟头塌陷,也就是坟里的空间支撑物被压垮了,就这样,他下去了没有什么,为什么简单地做一个实验就可以知道你把沙雷起来,然后底下是中空的灯,上面承受的压力太大,自然扎堆也就坍塌了,这是最正常,不过的物理现象生活中,我们都可以常常见到坍塌的现象就不好像一座桥坍塌一样,是一个道理没有...

宋词为什么能成为经典(宋词为什么能成为经典作品)

宋词为什么能成为经典(宋词为什么能成为经典作品)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宋词为什么能成为经典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宋词为什么能成为经典作品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唐诗宋词为什么被称为经典 唐诗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之积淀,被称为经典文学,而从古至今,凡是中国有成就的...

无光山色是哪个诗词(山色有无中古诗的上一句)

无光山色是哪个诗词(山色有无中古诗的上一句)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无光山色是哪个诗词,以及山色有无中古诗的上一句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滕王阁序经典名句 滕王阁序经典名句有哪些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文意:在夕阳映射,彩霞满天与孤独的野鸭一齐飞翔,秋天的江水...

《梁父吟》中高阳酒徒是哪个历史人物(梁父吟中高阳酒徒是哪个历史人物写的)

《梁父吟》中高阳酒徒是哪个历史人物(梁父吟中高阳酒徒是哪个历史人物写的)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梁父吟》中高阳酒徒是哪个历史人物,以及梁父吟中高阳酒徒是哪个历史人物写的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高阳酒徒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高阳酒徒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1、“高阳酒徒”是指“郦食其”这位历史人物,“高阳酒...

温庭筠是哪个诗词代表(温庭筠最有名的一首诗)

温庭筠是哪个诗词代表(温庭筠最有名的一首诗)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温庭筠是哪个诗词代表,以及温庭筠最有名的一首诗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温庭筠的代表作 温庭筠 (约812—870),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蜀道难为什么不是律诗(蜀道难是不是诗歌)

蜀道难为什么不是律诗(蜀道难是不是诗歌)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蜀道难为什么不是律诗,以及蜀道难是不是诗歌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蜀道难属于怀古诗吗? 李白的这篇《蜀道难》,既不是律诗也不是绝句。属于乐府旧题,属《相和歌. 瑟调曲》。虽用旧题,但内容丰富,技巧艺术,...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