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乐府《郑白渠歌(田于何所)》全文,翻译,赏析_拼音版-59诗词查询网 

郑白渠歌(田于何所)

作者:两汉乐府 朝代:汉朝
郑白渠歌(田于何所)原文
【郑白渠歌】 田于何所?池阳谷口。[1] 郑国在前[2],白渠起后[3]。 举臿如云[4],决渠为两[5]。 水流灶下,鱼跃入釜[6]。 泾水一石,其泥数斗, 且溉且粪,长我禾黍[7]。 衣食京师,亿万之口[8]。
郑白渠歌(田于何所)拼音解读
【zhèng bái qú gē 】 tián yú hé suǒ ?chí yáng gǔ kǒu 。[1] zhèng guó zài qián [2],bái qú qǐ hòu [3]。 jǔ chā rú yún [4],jué qú wéi liǎng [5]。 shuǐ liú zào xià ,yú yuè rù fǔ [6]。 jīng shuǐ yī shí ,qí ní shù dòu , qiě gài qiě fèn ,zhǎng wǒ hé shǔ [7]。 yī shí jīng shī ,yì wàn zhī kǒu [8]。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两汉乐府 两汉乐府 【乐府】:乐府,原本是汉代音乐机关的名称。创立于西汉武帝时期,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所搜集、演唱的歌诗统称之为「乐府」,于是乐府便由音乐机关名称一变而为可以入乐诗体的名称。刘勰《文心雕龙·乐府篇》说:「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标志着「乐府」这一名称含义的演变。汉乐府诗许多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民间歌谣,在内容上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在艺术上具有「刚健清新」的特色,它和《诗经》的「风诗」,奠定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基础。汉代乐府诗的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这是后世五、七言诗的先声。汉代乐府民歌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一份珍贵的遗产。宋人郭茂倩编集的《乐府诗集》一百卷,是一部乐府歌辞的总集,上起陶唐,下止五代,搜集资料十分丰富。又其各篇的「解题」,对各种曲调、各篇曲辞发展演变的叙述,也极详备。

两汉乐府的诗词

  • 上山采蘼芜(上山采蘼芜)
  • 有所思(有所思)
  • 战城南(战城南)
  •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
  • 城中谣(城中好高髻)
  • 平陵东(平陵东,松柏桐)
  • 东门行(出东门,不顾归)
  • 妇病行(妇病连年累岁)
  • 乌生(乌生八九子)
  • 白头吟(皑如山上雪)
  • 汉朝诗词推荐

  • 报孙会宗书
  • 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
  • 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
  • 高帝求贤诏
  • 赠妇诗(肃肃仆夫征)
  • 涉江采芙蓉
  • 孔雀东南飞 /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 归园田居·其三
  • 张衡传
  • 伯夷列传
  • 郑白渠歌(田于何所)原文,郑白渠歌(田于何所)翻译,郑白渠歌(田于何所)赏析,郑白渠歌(田于何所)阅读答案,出自两汉乐府的作品

    诗词类别

    两汉乐府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