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文内容

古诗文如何赏析的简单介绍

大家好,关于古诗文如何赏析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如何赏析古诗词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如何赏析古诗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

这些背景知识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掌握了这些内容,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就能对诗歌进行高屋见瓴的分析。如:李白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在气势雄伟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王维诗含蓄生动,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商隐诗清丽俊逸,李煜词颓靡伤感却又细腻感人,欧阳修词清丽明媚而又语近情深,柳永词缠绵悱恻,苏轼词雄健豪放,李清照词婉约凄切,陆游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

二、掌握几类常用的赏析术语

1、常见的'意境:恬静优美、清幽明净、明丽清新、雄浑壮丽、壮阔苍凉、萧瑟凄凉、孤寂冷清、清冷幽静等。

2、常见的表现技巧: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对比、双关、设问、反问等。

(2)描写手法主要有:托物言志、小中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联想想像、正侧面结合、比较衬托、乐景写哀、欲扬先抑、象征、渲染、白描、用典等。

(3)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画龙点睛)、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事抒情)。

(4)语言风格: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华美绚丽、委婉含蓄、简练生动、雄浑豪放、沉郁顿挫需要强调的是,用以上这些术语赏析诗词时,不能空洞,更不能一概而论,需因诗而异,根据各诗不同特点,结合相关诗句,有的放矢地进行赏析。

三、积累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

1、写景诗:写景抒情,寄情于景,常用白描、衬托的写法描绘山川美景,抒写热爱祖国河山之情,或抒闲适情调,表达自己的高洁品格。

2、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

3、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颂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

4、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宝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涵。

5、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东晋的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等。

6、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这类诗成就最高明的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

四、掌握常用的典故和惯用意象

古诗常用典故,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效果。平时接触过后和常识的一定要尽可能多掌握。如武陵人、烂柯人、廉颇老矣等。古诗中的一些惯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别诗中常用柳、月等意象,抒愁写恨的常用流水、春雨等意象,表达思念的常用雁、红豆等,表现志节的常用竹、兰,梅、菊等。

古诗词鉴赏方法

古诗词鉴赏方法如下:

1、看标题。从题材看诗人写诗的缘起及情感的触发点,探寻诗歌的感情倾向。例如白居易的《惜牡丹花》。

2、看作者,品风格。“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如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谈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韩愈的诗深奥险怪,白居易的诗通俗鲜明。

3、看类型。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察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送别类、怀古类、思乡怀人类、战争或边塞类、闲适类、借景抒情类、托物言志类、爱情类、民生类等九种类型。只要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认真去读,就可以定住类型。

4、找意象,定感情。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他们各自的寓意的。例如代表相思的红豆,代表离别的折柳、代表孤高独立的梧桐等。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

5、找关键字,定主旨。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

6、找技巧。一首诗歌写得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方面去分析。

如何赏析古诗

古诗词鉴赏方法: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古诗词鉴赏方法:常见表现手法

1.直接抒情:即不借外物、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

2.间接抒情:即通过写景、叙事、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

3.借景抒情:古代诗词中,有些景物被诗人们赋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征意义,如柳象征离别,梅象征高洁,月象征团聚,雁象征音信等等。诗人们在描绘这些景物的同时,往往也寄寓了某种情怀。

4.融情于景:即诗人提笔之际内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动,将情感含蓄于笔下的景物之中,让读者去感受、体会。

5.因情造景:诗中的幻境、梦境是典型的因情造境。如果诗人所描写的景物不是处于一时一地或并非写诗时所闻见,而诗人为了抒情的需要却将它们集聚到一首诗中进行描绘,可称之为“因情造景”。

6.虚实相生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事)喻()理,是咏物诗的重要手法。

7.夸张:夸张是指夸大或缩小事物原有的形态、规模、程度,以增强诗歌的主观感情色彩。(李白常用夸张)

8.象征:象征是指通过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近似的思想情感。

9.用典:运用典故来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10.对比:对比就是使对比的双方的特征更加鲜明,如黑与白的对比,生与死的对比,对与错的对比,动与静的对比,通过鲜明的对比来强调、揭示某一种现象,阐释某一个道理。

11.反衬:“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蝉噪”衬“林静”,以“鸟鸣”衬“山幽”。与对比相比,不难看出反衬是以相反的一方写另一方,“牺牲”相反的一方来突出另一方,如以动写静、以乐写悲、以黑写白等;对比却不具备这样的特质,对比双方不存在谁为谁服务的问题,而是双方都为某一个目标服务。

12.正衬(烘托):是绿叶对牡丹的衬托,是云彩对明月的烘托。如《山园小梅》的颈联“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在这里是虚拟“霜禽”和“粉蝶”对梅的喜爱,烘托自己对梅花的喜爱。正衬与反衬的性质一样,只是正衬的陪衬者与被衬者取同一“立场”,反衬的陪衬者与被衬者取相反“立场”。

13.化用:诗词的诗句是由前人的诗句变化而来。如王实甫《牡丹亭·长亭送别》中的句子“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就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4.借代:较普遍的技巧。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帆”代“船”;“朱门”是朱红色的大门,这里代指权贵豪门之家;“丝竹”,“丝”本指琴瑟一类的弦乐器,“竹”本批箫笛一类的管乐器,这里“丝竹”一起代指音乐。

15.通感:一种特殊的比喻。“通感”就是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白居易《琵琶行》)用触觉“冰泉冷涩”写听觉琴声低沉(“弦凝绝”),传达出琴声的幽愁暗恨。

古诗词欣赏方法

古诗词鉴赏方法: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古诗词鉴赏方法:常见表现手法

1.直接抒情:即不借外物、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

2.间接抒情:即通过写景、叙事、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

3.借景抒情:古代诗词中,有些景物被诗人们赋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征意义,如柳象征离别,梅象征高洁,月象征团聚,雁象征音信等等。诗人们在描绘这些景物的同时,往往也寄寓了某种情怀。

4.融情于景:即诗人提笔之际内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动,将情感含蓄于笔下的景物之中,让读者去感受、体会。

5.因情造景:诗中的幻境、梦境是典型的因情造境。如果诗人所描写的景物不是处于一时一地或并非写诗时所闻见,而诗人为了抒情的需要却将它们集聚到一首诗中进行描绘,可称之为“因情造景”。

6.虚实相生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事)喻()理,是咏物诗的重要手法。

7.夸张:夸张是指夸大或缩小事物原有的形态、规模、程度,以增强诗歌的主观感情色彩。(李白常用夸张)

8.象征:象征是指通过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近似的思想情感。

9.用典:运用典故来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10.对比:对比就是使对比的双方的特征更加鲜明,如黑与白的对比,生与死的对比,对与错的对比,动与静的对比,通过鲜明的对比来强调、揭示某一种现象,阐释某一个道理。

11.反衬:“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蝉噪”衬“林静”,以“鸟鸣”衬“山幽”。与对比相比,不难看出反衬是以相反的一方写另一方,“牺牲”相反的一方来突出另一方,如以动写静、以乐写悲、以黑写白等;对比却不具备这样的特质,对比双方不存在谁为谁服务的问题,而是双方都为某一个目标服务。

12.正衬(烘托):是绿叶对牡丹的衬托,是云彩对明月的烘托。如《山园小梅》的颈联“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在这里是虚拟“霜禽”和“粉蝶”对梅的喜爱,烘托自己对梅花的喜爱。正衬与反衬的性质一样,只是正衬的陪衬者与被衬者取同一“立场”,反衬的陪衬者与被衬者取相反“立场”。

13.化用:诗词的诗句是由前人的诗句变化而来。如王实甫《牡丹亭·长亭送别》中的句子“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就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4.借代:较普遍的技巧。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帆”代“船”;“朱门”是朱红色的大门,这里代指权贵豪门之家;“丝竹”,“丝”本指琴瑟一类的弦乐器,“竹”本批箫笛一类的管乐器,这里“丝竹”一起代指音乐。

15.通感:一种特殊的比喻。“通感”就是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白居易《琵琶行》)用触觉“冰泉冷涩”写听觉琴声低沉(“弦凝绝”),传达出琴声的幽愁暗恨。再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清淡、时断时续。

16.互文:一种特殊的省字法,使诗句更精练。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实际是说“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即古时的明月,古时的关;“秦”字后省去了“汉”,“汉”字前省去了“秦”,不仅语言精练,而且给读者一种时空阔大之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实际上是说“迢迢皎皎牵牛星,皎皎迢迢河汉女”。“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辞》),实际上说“雄兔脚扑朔眼迷离,雌兔眼迷离脚扑朔”,所以两兔在地上跑时很难分辨出谁雄谁雌。

古诗词鉴赏方法:领悟作者情感

1.分析意象色彩。如字面或暗示。不同色彩可以表达出作者不同的情感体验。冷色,往往传递出孤寂凄凉、低沉冷漠、颓唐消极之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枯”、“昏”等色彩构成了一个寂寞、哀愁、惆怅的诗境;暖色,则传递出积极向上、活泼热烈、意气风发之感。

2.动静结合,互相映衬而拓展诗境,情感表达。

3.在诗词中,其意象有时与作者心理特点、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相关,而被赋予某些特定含义。因此,在鉴赏时,教师应指导学生考虑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从而准确理解与把握诗词。如杨柳——离别依依;菊花——高洁品质;杜鹃——哀惋、忧国志士、薄命佳人、至诚;鸿雁——信使、思乡;鸟——自由等;羌管羌笛表示思乡,折柳表送别,凭栏表吊古怀远等。同时,在分析诗词意象时,学生还需留意物和人,景与情,景与人,物和情的关系。

古诗词鉴赏方法:考试答题技巧

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带有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l、古诗中的“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豪放洒脱型:如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多表现出豪放不拘、馘岸不羁、豁达大度的风格。

(2)忧国忧民型:如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大多表现其对人民苦难生活深深的忧虑和同情。

(3)归隐田园型:如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中描写的多是悠闲自在、安贫乐道的摩居生活。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描写的山村风光和朋友聚会的场面,俨然是一幅山水画。

(5)儿女情长型:如李商隐的诗表现的离别忧思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6)保家卫国型: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塑造了一个精益报国的英雄形象.(7)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型:如岑参、高适的诗大多表现边塞的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苦。

2、古诗塑造形象的方法:(1)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

(2)烘托:通过感觉、视觉、听觉以及其他事物对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进行烘托。

(3)对比衬托:运用对比、类比来刻人物形象。

(4)比兴手法:如自居易的的比兴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恩妇怀远之情,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情怀。

(5)抒情方式:运用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方式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3、鉴赏形象的技巧。

对诗歌形象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借助诗歌的形象,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意境。

(3)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中的哲理。

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方面的艺术效果以及语言风格。

1、诗歌的语言分为以下几种:(1)意象语言:如松、竹、梅、菊等被人们赋予特定象征意义,象征人坚强、高洁、清高等品格。

(2)情感语言:如“悲”、“喜”、“孤”等直接表露出诗人的情感。

(3)象征语言:有些诗句本身含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4)特定称谓语言:如“杨柳”喻指分别;“秋水”指眼睛;“盗泉”指不义之财;“鸿雁”指书信等等。

2、语言特点:(1)风格特点:主要包括“平淡、工丽、直率、委婉、自然、清幽、雄奇、奔放、洗练、沉郁”等。

(2)结构特点:主要包括“叠词、倒装、意象词语罗列”等。

三、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结合、比兴、直抒胸臆等表达方式方法的运用。

l、修辞手法:在古代诗歌中,经常运用各种修辞,以加强表达效果。

如:比喻除了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生动形象外,还可以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腺语、双关等修辞能委婉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

排比、反复等修辞能表达诗人强烈的情感等等。

2、表现手法(1)象征: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

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等等。

(2)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

(3)注重写景:诗歌贵在含蓄,因此常用借景抒情手法,写景方式主要有侧面烘托、以景衬情、静动结合、虚实结合、卒章显志等。

3、结构:诗歌的结构安排常见的有层层渲染铺垫、首尾照应、结构对比等。

四、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作品的内容与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态度,作品的意义(包括作品的积极意义与局限性,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审美趣味与感情基调。

要准确评价“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是把握诗歌的思想主题。

古诗中常见的主题包括以下几种:l、思乡主题:如赞颂壮丽河山;抒发羁旅愁思;思念家乡等。

2、咏人主题:如同情劳动人民;反映离乱痛苦生活;思念亲友;依依惜别、情深意长等。

3、慰己主题:如抒发凌云壮志、施展才华抱负;悲叹年华早逝、壮志难酬;怀才不遇、仕途失意:告慰生平的喜悦等。

4、报国主题: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感叹:山河沦丧的感叹;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等。

5、伤世主题: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等。

了解了诗歌的主题思想。

就能把握诗人的观点态度和所寄托的情感,进而深刻理解作品的意义,为更深一层地鉴赏古诗奠定坚实基础。

怎样鉴赏古诗词

中国是歌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诗歌传统,高中语文教材中诗歌的比重较大,因此诗词鉴赏题也就成了高考语文卷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然而,诗歌是高度凝炼的语言,没有足够的积淀就很难真正理解诗歌的意蕴,而中国的古典诗词的创作年代又离中学生过于遥远,因此,多数考生都觉得诗词鉴赏题难度较大,无从下手。本文从中国古典诗词鉴赏的一般规律出发,进行初步分析归纳,力求使考生摸清古诗词鉴赏题的基本方法。

按照诗歌表现内容的不同,古典诗歌大致可以分为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咏史诗和咏怀诗等五类。

山水诗的特点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即作者笔下的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古人很喜欢咏物。大自然的玩物,大至山川河流,小指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是人的感情。

边塞诗是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往往表达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建功立业的抱负等等。

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作者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的变化,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

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作者往往因一是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 提取码: sfxi

赏析古诗词的一般方法

赏析古诗词无非两方面。

一是形式,是近体诗,古体诗,词牌,散曲,还是哪一种格式?古诗词的格式要求相比于今天的现代诗要复杂得多。有些朋友喜欢一开口就说意境——意境更重要是没错的,但是你首先得看是什么东西的意境对不?

就好像你老是对着一条狗说人品好,你说能不能说服别人?首先得是个人,咱们才能讲人品对不?

诗之所有为诗,是有要求和规则的,和现代诗的无下限相比,古诗词对于先做个人是有明确要求的。所以赏析古诗词,首先你得确定它是诗,再确定它是什么诗,然后再具体看内容意境。

就好像我们夸一个人,首先得是个人,然后看是男人还是女人,男人就英俊威猛,女人就柔美娇妹——这是不能乱的。当然现代诗就和现代人一样,可以乱一乱,但是古诗词绝对不行。

作古诗词赏析尤其要注意这一点,不要被一席人的纯意境论给忽悠了。

第二,自然就是看内容,以及内容的拔高——意境了。这其中还包括了各种修辞手法对意境的凸显,也就是说咱们先看写的是什么,然后就要看写得好不好了。

至于内容意境的高下,各人有各人的判断,有欣赏水平的不同,但是也有大数据下的分析。比如说这首诗作的背景、诗人的性格、当时遇到了什么事情,这都是我们赏析一首作品的时候需要注意到的——其实无外乎就是搞清楚诗人的情感逻辑,他为什么会这么想?他为什么会这么写?让他这么想的景色、事情,如果放到我们身上,我们会发出什么样的感叹,或者如何处理?

一旦我们的代入和诗人的情感放送同步,那就能深切体会到诗人在创作时的感情波动——这就叫做产生了通感,指导了是人要说什么,情感共振出诗人当时创作诗歌的情境。

心领神会,就是赏读一首诗词的最高境界。

如果你还能表达出来,那么就是一篇极佳的赏析文章了。

所以赏析古诗词,无非是从格式上分析,从内容上赏读。

这和创作诗歌的时候是一样的,诗人写诗,无非是有内容要表达,然后选择一种合适的体裁抒发。

这就是一个诗人情感变成文字,文字再共振出读者情感的过程。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59cha.com/ask/12555.html

分享给朋友:

“古诗文如何赏析的简单介绍” 的相关文章

贾岛哪个朝代(贾岛是哪一代的)

贾岛哪个朝代(贾岛是哪一代的)

很多朋友对于贾岛哪个朝代和贾岛是哪一代的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贾岛是什么朝代的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又名瘦岛,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因当...

韩愈游城南是哪个城市(韩愈读书城南)

韩愈游城南是哪个城市(韩愈读书城南)

很多朋友对于韩愈游城南是哪个城市和韩愈读书城南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游城南·风折花枝》古诗鉴赏 作品介绍 《游城南十六首·风折花枝》的`作者是韩愈,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43卷。 原文 游城南十六首·风折花枝 作者:唐·韩愈 浮艳侵天难...

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拼音(采莲的拼音怎么写的拼音)

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拼音(采莲的拼音怎么写的拼音)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拼音,以及采莲的拼音怎么写的拼音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读元好问《摸鱼儿》 元好问,山西忻州人。一生留下370多首词,其中有两首最经典的爱情词《摸鱼儿》。在郦波老师的影响下我仔细读了...

楚辞悲回风多少字(楚辞悲伤的句子)

楚辞悲回风多少字(楚辞悲伤的句子)

今天给各位分享楚辞悲回风多少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楚辞悲伤的句子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楚辞|九章·悲回风-屈原 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悲叹回风摇落着蕙草,凋谢众芳,心中愁思郁结而黯然神伤。 物有微而陨性(shēng)兮,声有隐而先倡。 蕙...

如何识别入声字-诗歌之乎(怎么辨别古诗中的入声字)

如何识别入声字-诗歌之乎(怎么辨别古诗中的入声字)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如何识别入声字-诗歌之乎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怎么辨别古诗中的入声字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诗词韵律(三)入声字辨别规律   (一)凡b、d、g、j、zh、z六声母的第二声字,都是古入声字。     b...

不识如何唤作愁(不识如何唤作愁翻译)

不识如何唤作愁(不识如何唤作愁翻译)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不识如何唤作愁,以及不识如何唤作愁翻译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高圻祥:陆游在瑞安诗词知多少? 《永乐大典辑佚·温州府志》对陆游任瑞安主簿期间的事迹概括为十六个字“赞治得宜,吏民爱之。尤善为诗,至今称之。...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